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观潮》说课稿(第一课时)

2023-07-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精选文档

《观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观潮》。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体会文本情感,再用朗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的了解文本内容,感受阅读的快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自然奇观”这一专题展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赞叹钱塘江秋潮的诗句。钱塘江以其奇特壮观的大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技能

希望能帮到您

精选文档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通过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练习背诵第3、4自然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的基础上,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在课文的重点段中,按空间、时间的顺序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而这些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很难体会出来,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辅以有效的指导方法。所以我把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有序练习背诵定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观的大潮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课文文质兼美,意在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想象奇观,深入品读重点的词句,并能熟练运用,因此,我把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提高学生品

希望能帮到您

精选文档

味词句的能力定为本课难点。

希望能帮到您

精选文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基本掌握了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所以可以从理解文章入手,在引领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是:紧扣一个“读”字,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增添了学生的兴趣。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读中感悟文景文情,读中感悟修辞特点与表情达意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在课堂教学中,我构想通过:识字学词,整体感知——身临其境,感受文景——品读感悟,体会奇观——回归整体,感悟写法这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识字学词,整体感知

此环节重点掌握多音字“闷、薄、涨、颤、号”的字音“横贯”的“贯”字的书写笔顺及“观潮”“奇观”中“观”字的不同意思,做到扎实有效的学词。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路,课文是按照潮来时、潮来中、潮来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教师相机板书

希望能帮到您

精选文档

板书:潮来时 潮来中 潮来后 (二)身临其境,感受文景

以往的《观潮》教学,潮中和潮后是学习的重点,而课文的第二段中观潮的位置,往往被一带而过。

观潮在哪儿观?怎么观?如何创设一种情境,让读书学文的过程,成为身临其境的观潮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前往海宁市盐官镇观潮的游客,在那里人声鼎沸,在那里欢呼雀跃,在那里叹为观止。 于是,我抓住课文第二段的观潮方位描写,带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近钱塘江大堤。我出示一张游客观潮的图片,转换角色、创设情境:“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我们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看到观潮的游客了吗?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我们现在是面北朝南,(让学生认清自己所在的方位)。引学:我们的东面?(是大海),我们的脚下?(既是钱塘江的入海口,也是大海涨潮时回流钱塘江最浪高水急的地方);我们现在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学生读完该段的后半部分:“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我们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进而体会潮来前的平静。 (三)品读感悟、体会奇观

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是学生了解大潮雄伟、壮观并学习作者按观潮顺序记叙景物写法的重点段落,是整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凸现对重点的处理。 品词析句、画批指导;

希望能帮到您

精选文档

读中想象,如临其境; 读中积累,指导背诵; 理清顺序,领悟写法。

意在通过确立训练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为实现文本与读者心灵的沟通,使学生情感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大潮的雄伟、壮观。

1.品词析句、画批指导

自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天下奇观的?用直线画下来,可在旁边简单写写批注。此教学环节预设学生会出现的问题是:1.画句子直奔第四自然段。2.只会画、不会批,以至于批注流于形式。我的指导方法是:预设:如学生只找到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可提示学生,观潮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这也是奇观,引导学生在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而画批地指导,可用实物投影展示语文书,手把手指导学生如何批注,让学生每节课都在书上批一至两处,长此坚持,学生的语文素养必有提升。 2.读中想象,如临其境

学生大多没有亲眼目睹过大潮的景观,缺少类似的经历,这对理解课文、感受大潮的声势和形态造成一定的障碍,在这里采用古诗与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对照学习的方式,力求突破这一重点。 首先:出示古人诗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李廓:“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希望能帮到您

精选文档

教师引导:钱塘潮气势非凡,多少文人墨客观此奇景,有感而发,写下佳句,流传至今。

找一找,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文中哪几句的景象,自己读一读,比一比。 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写出了同样的奇观。

结合诗句理解“横贯”的意思,那就是:“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通过古诗中形象的比喻,进而理解了文中句子的意思。

文中形容声音巨大的句子是: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再对照相关的古诗,“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进一步加深了感受。

接下来处理比喻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一组图片出示:浪潮与万马奔腾对比,从颜色,从气势,体会比喻的贴切与巧妙。

通过指导朗读,想象壮观的景象。

朗读中想象既有利于学生领悟江潮的气势,也有利于以情导读,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朗读引向深入。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在本教学环节,我采用齐读的形式,这样训练面大,又营造了浪潮的气势。 三、四自然段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观潮人的变化,学生读潮的变化,从左边第一行的学生读,然后第二行加入、第三行、第四行,直到全

希望能帮到您

精选文档

班同学的加入,在

希望能帮到您

精选文档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中结束,好一会,琅琅的书声还像在教室中回荡。

读后,再适时出示潮来时的视频,加强感受。 3.读中积累,指导背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要求背诵,在背诵之前,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背诵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好的方法?通过上面的大量读中感知,学生会找到可以按照时间、大潮的由远及近(空间)、前后联系等来记忆。 此时,教师再出示插图及表示时间顺序和空间变化的词语,辅助学生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4.理清顺序,领悟写法

其实,在学生交流背诵方法的时候,也就明确了三、四自然段的写作顺序,那就是——由远及近。

对于描写观潮人表现得句子,在课上不作重点处理,只是让学生找一找段中描写观潮人的语句,看看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重点词语 “人声鼎沸”的体会,感受到加入了对观潮人的描写,更能衬托出真是天下奇观,所以,才引得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也与第二自然段的人们的表现相照应。

希望能帮到您

精选文档

四、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看板书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领略了这一天下奇观,更学习了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增长了语文知识。

作业的布置:课下,请同学们也用这种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把雷雨的气势和壮观写出来。 板书设计:

潮来前

1 观潮 潮来时 由远及近

潮来后

. .

.

希望能帮到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