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本学期四次作业需要在线完成,这里是作业准备。
完成作业要求:请在形考平台提交并完成作业。
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记得某位老师说过“古老的不一定就是过时的”。随着世界越来越进步,各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各种文化都应该得到肯定和包容;在众多文化的竞争当中,西方东方、诸子百家之学,哪个是指引人类光明的,哪个就是经典。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不离日用行藏外,直到先天未化前。这种人生境界,是所有人类都追求的境界,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经典里早已经很明确地谈到这个问题,而且谈得非常之深透。国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博大精深,通过对国学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态度、处事的方法。同时,国学对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现在社会的“国学热”,我觉得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代的国学热提示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高扬,新世纪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90年代以来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当现代化进程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经济发展取得成功之后,国民的文化自信便会逐渐恢复,文化认同也随之增强。这在后发
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史上是常见的。。
二是中国社会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在国家富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后,很多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却日益变得荒芜,他们感到不满足,感到困惑和迷茫。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有所泛滥。传统文化中重人际关系、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道德自律、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资源一下子成为全社会最需要了解最需要获得的东西,因为这些思想观念正是当今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东西。人们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国学的重视,来呼唤社会的道德良知,呼唤正义的力量,呼唤健全的理想人格,呼唤人性中善的本质。
三是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日本人的惟一标志。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是国学热兴起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 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 请选择,可多选:(A B C D )
A 读经典 B 观看视频讲座 C 听老师讲解经典 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E 其他:( )
三、 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
(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五章 学而和第七章 顺逆)
第一章 信仰,第二章 仁德,第三章 中庸,第四章 知识,第五章 学而,第六章 择业,第七章 顺逆,第八章 人事,第九章 为政,第十章 理想
(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 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不断的学习就是为了不断的充实自己,第五章学而中包含了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为教之道等几个方面的经典选读,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我来说,不仅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还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用于教导孩子们。
另一方面,第七章 顺逆给我的帮助也非常大,因为从中我领悟了生活中要保持良好地心态面对成功失败,面对进退留转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够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正如书中一个金代禅师说,不但自己活出快乐,也让周围的人如沐春风。
四、 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
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 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1、第28句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的理解是事
物没有绝对性,没有所谓的绝对起点和终点, 万物相生相依 。
2、第50句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的理解是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优点,我应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向他学习。 3、第73句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德载物”,我的理解是人类应该像大自然一样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上进,像大自然一样能够包容一切事物。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温馨提示:本学期四次作业均需要在线完成,这里是作业准备。 作业要求:在北京电大形考平台提交并完成作业。
一、 翻译下列经典语句(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
提示: 以下10句是从十章内容中选出的,每一章选了一段,需要全面学
习。
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樊迟问怎么做是知?先生说:“做民众所需要的事情,对鬼神则
敬而远之,可以说是知了。”樊迟问怎么做是仁?先生说:“所谓仁者,他们难事做在先,而报答获在后,可以说是仁了。”
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
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
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 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 中,是稳定天下之本; 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
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的。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
仁》)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
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孔子说:富余和显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不合于人的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享有它;贫穷和低贱是每个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用仁德的方法得到,就不去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哪怕一顿饭的功夫君子也不会背离仁德,就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去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
奇,善复为妖。人之所迷,其日固久。(《老子》第五十八篇)
福祸相依并存由来已久。你怎么能简单的判断出事情是好是坏呢。光明正大也可以另辟蹊径,好心好意也可能办出坏事。世上的人们对此已经迷惑很久了。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有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
语·子张》)
我的理解是子夏对他老师的印象,远远看去很严肃,接触后很温和,听他说话很严厉。
10.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荀子·议
兵》)
我的理解是凡事尽力而为就好了,成败都没有关系。
二、 简要回答下面问题(三选一):
2.何谓学习之道?谈一谈对“有教无类”的理解?
我觉得学习之道就是学习的方法;有教无类是说人人都可以接
受教育,没有区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史人人平等的,不论富贵贫贱。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三次作业 准备
(温馨提示:本学期作业需要在线完成,无需提交纸质作业。
作业要求一: 本次作业需要在线完成,这里是作业准备栏目,无法批阅和计入成绩。
作业要求二:
任意选择参加如下实时与非实时网上有主题课程论坛 (BBS)互动讨论活动, 四次主题讨论参加一次即可 。
一、 参加实时网上主题互动讨论活动(规定时间内上网讨论)
2012年秋季学期《国学经典选读》课程BBS实时讨论安排表
备注(或相关时间(月/日/时段) 主要内容 要求) 学习重点\\学习方法答讨论 主题讨论:谈谈你对学、思、行之间关系的理解。 疑; 详见教研 管理系统 讨论
难点问题\\考核问题答疑; 不足恃”? 主题讨论:如何理解“五可由班主任或班长与同学商定讨论时间和主题 二、 参加非实时网上主题互动讨论活动(自主选择时间上网讨
论,时间自定)
2012年秋季学期《国学经典选读》课程BBS非实时讨论安排表
备注(或相关次数 时间(月/日/时段) 主要内容 要求) 第三次从教材十章经典故事时间自定 10月至11月 讨论 中选择一个,说明你建议:看看其他的独到理解和收获。 同学发言,与同 请结合十章主题写出一个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不能抄写教材中已有的经典故事,可以去图书馆或网上检索相关故事),说明这个历史经典故事对你的主要启示意义。 学相互交流,互动讨论。 第四次讨论 10月至11月 建议:看看其他同学故事,与同学相互交流看法,互动讨论。 时间自定
课程讨论路径说明:
网上BBS课程论坛: 在线学习平台,使用学生登录,输入学员学号和密码,点击“登录”进入,选择本科专业通识课程《国学经典选读》,右侧上方“课程论坛”点击“进入”,可与教师和其他学员互动讨论。
特别说明: 最近本“课程论坛”因技术问题有时登录不稳定,同学们也可以在形考平台完成主题讨论;也可以把在论坛的讨论链接到形考平台,便于教师查阅;谢谢! 注意:
请把自己参加网上有主题互动讨论记录粘贴到(或链接到)形考平台,以便教学辅导教师或班主任登录第三次作业成绩。
形考第四次作业准备
王宁宁 2012年10月19日 文章浏览次数:5350
责任教师联系方式: 王宁宁:
资料来源: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四次作业
作业要求一:本学期作业均需要在线完成!这里是作业准备。
作业要求二:任意选择参加如下专题讨论活动或课程实践活
动,以下两个题目选择一个题目完成即可(二选一)。
一、 从下列十位中选择一位国学经典语录作家,简要说明其主要
思想主张,列举其经典语录,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曾子 ,子思 ,墨子,庄子 ,韩非子,荀子,孙思邈,张载 朱熹,王守仁
二、 从下列十部经典中选择一部经典,简要说明其完成背景,重点说明其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对当下的启示意义。
《周易》、《晏子春秋》、《道德经》、《鬼谷子》、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史记》、《列子》
说明一:
完成作业可参考文字教材附录一和附录二,也可利用图书馆书籍或网络搜索提炼相关内容;提倡独立思考问题。教学班可组织专题发言,也可实施课堂讨论。
说明二:
请在线提交作业,也可提交图片加文本形式作业;
提倡图文并茂(可有作者像或经典书籍封皮图等);
点击这里查看作业
论述题
论述题:(共1题 每题100分) 1、
要求:任意选择下列两个题目中的一个题目完成即可(二选一)。 一、请从“曾子、子思 、墨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孙思邈、张载、朱熹、王守仁”当中,选择一位国学经典作家,简要说明其主要
思想主张,列举其经典语录,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韩非著书立说,写出了《孤愤》《说难》《五蠹》《内外储》《说林》等几十万字的文章。文中,他比较了各国变法的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韩非在研究著述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历史观,并且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的思想理论经后人编辑整理,辑成《韩非子》一书,流传至今。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
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韩非子说:“今贞信之士,不盈于十,而境内之官以百数,必信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则治者寡而乱者众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韩非子对“父母官”的仁义施政很不乐观,他估计中间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可以信任,其它十分之九都是骗子、盗贼和无赖,所以,让这些人执政,不可能出现廉洁的政府,社会会乱套,百姓会遭殃。当然,那时候还没有现代意义的“人生而平等”的民权思想,孔子所谓爱民、亲民也不过是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御民需要,而不是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即“民有”,何况,中国的老百姓向来是不关心政治的。韩非子的高明之处在于,提出了建立廉洁政府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是以“术”,也就是今天所谓的法律来约束官员,监督官员,而不是假定他们是圣人,便委任他们以治理国家的权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