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省华亭县西华中心小学****
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又为多角度思维的碰撞提供了条件,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在教师提示下进行独立自学,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分析解决问题都必须做到胸有成竹,使合作成为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这是关键。 针对我们低年级学生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设计合作教学的一般流程为:
(1)全班教学:在导入阶段,一般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全班授课。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彩导入是教与学成功的前奏。
(2)分组学习:分组合作学习期间,小组同学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借助教师问题,完成自学和小组学习、交流、讨论的内容,并保证组内每一位同学理解掌握该内容。
(3)交流反馈: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结果,学生和教师分享成果,及时反馈,确保学习结果的正确性。
(4)学习评价:教师评价小组合作技能、学习效果,得出小组合作学习得分和个人得分,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可以搞小组间的竞赛。 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五不”:
(1)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 (2)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
(3)凡是学生自己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教; (4)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 (5)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
教师要善于“指路给学生走”。我们设计学案,就是要给学生应走的路,避免出现一些不当行为。学案中要设置疑问,创设悬念,“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启迪思路的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一课时,我先出示一块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教具,问:“谁能很快算出它的周长?”学生答:“只要将铁丝拉直,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就可以了。”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块与教具同样大小的长方形铁板。问:“现在又怎样知道它的周长呢?”这时,学生就有了疑难,他们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到答案。
于是,我就顺势引入新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脑、动手,最终获取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给学生带来带来知识、带来智慧、带来欢乐,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猜谜语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形式,它形象、生动,而且有趣。如在讲《钟面的认识》一课时,我编写了这样一条谜“无腿也能走,说话不用口,发出命令来,人人都遵守。”以这样的形式导入新课,显得既新颖别致,又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约有效措施。 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几点做法:
1、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还尊重学生自愿为原则,通常4人为一组,由1人任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平等民主;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比赛等,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信心。 2、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交流是合作的开始,通过交流,使学生听取不同的意见,进行比较,以达到对问题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有可能产生新颖的创见,而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交流习惯的好时机。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应注意: (1)让学生学会表达。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发言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能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同?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的看法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发言总是只言片语。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理清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对他们表达的内容多作正面评价。
(2)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交流的目的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当小组内有了多种意见时,必须归纳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
我们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要理解别人的发言。要求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同学的发言,听清发言的内容,理解别人发言的意思。其次判别意见的正误。即对讨论中的各种意见作分析,想想哪些意见是合理的,自己应该吸收;哪些意见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不合理。最后组内达成共识。要肯定较合理的意见,用简洁明了的话来归纳讨论结果,归纳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 (3)讨论形式要多样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也是比较实用的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学生个体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课堂讨论形式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一些学习基础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抢先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使得其他一些相对较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不再独立思考,误认为讨论是那几个“好”同学的事,从而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去了。再如课堂讨论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也会渐渐对讨论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失去讨论的热情,我们就采取多种讨论的形式,常换常新,让学生总是感到新奇,永远有参与的激情。
方法一:讨论前,先让小组的成员独立思考,讨论时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以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能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还要求那些学习较好的同学要有耐心,要尊重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讨论形成的集体意见可以轮流或推荐的形式由小组成员报告。
方法二:在小组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小组长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有时也让某一小组将讨论的意见陈述,大家对这一意见发表见解进行评价。在这样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易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容易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时,强调要尽量提出不同的意见,在相互争论中报把问题辩清楚。但那些差一点的学生可允许说出相同的说法。
方法三:互相提问。小组间互相提问或者男女同学互相提问,互相提问其实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好方法。现在我们教学中常常没有学生提出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平时总认为教得没有问题就行了,新课程理念认为,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学生没有创新与探究,总是满足于老是所讲的。 3、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比较活泼,也有一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总是充当“旁观者”,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发生依赖心理:反正不用动手动脑也会有成绩,乐得休息。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兴趣的激发,营造持久活跃的群体参与氛围,同时应加强对组长的培训,让组长协调好,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 4、评价要及时合理。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这种现象“讨论”结束后,教者关心的往往是讨论问题的结果和答案,以此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却很少提及“讨论的怎样?讨论中有什么现象和问题等”。殊不知,我们设计小组讨论
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因此,在小组讨论之后,应有意识的对讨论质量进行评析,以促进学生讨论能力的增强.为以后小组讨论打好基础,铺平道路.否则,我们将犯下舍本求末的大毛病.
三、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不是否认竞争。小组中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为小组而奋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组员十分珍惜时间,紧张而密切合作,彼此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听取、分析、同化别人的想法,开放的思想不断融合、鲜明,语言更清晰。不知不觉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习得了人与人交往的更多技能。小组中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善表达,有的善归纳他人意见,有的善组织活动进程……彼此的互助,使之取长补短,学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关系逐步确立,为今后更加密切合作和展开竞争创造了可能和条件。
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老师的积极、真实地参与对于小组合作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教师不是首席执行官,而是一个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如此,小组合作学习将会在我们的不断探索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光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