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歌舞文化活动现状及其传承发展
作者:韦思铭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文化艺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北川羌族歌舞作为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为此本文特以北川羌族歌舞表演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歌舞表演形式及特点的研究,了解当下北川羌族歌舞文化活动实际情况,并为其未来艺术传承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以期有所收获。 【关键词】北川羌族;歌舞文化;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羌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不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歌舞艺术方面也有着极为深厚的造诣,尤其受外在优美隽丽川蜀文化渲染,其音乐与舞风古朴自然,粗犷而不失典雅,具有极高的文化侵染力与艺术张力,下面就让我们对北川羌族歌舞文化现状予以研究。
一、北川羌族歌舞种类及特点
北川羌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重要一员,从地理位置而言,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川西、川北高原地带,受当地水土文化及生活劳动形态影响,羌族在歌舞表演方面呈现出强烈的川蜀自然艺术风情,这也是其独特歌舞文化的重要标志。从形式上来看,北川羌族歌舞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萨朗舞”
“萨朗”一词来源自北川羌族俚语,意思是“载歌载舞、祭祀庆典”,这是羌族人民对于“歌舞表演”的一种爱称,萨朗舞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及黑水河谷地带,其歌舞特点在于多人手牵手,通过跨步扭动与小腿轻盈跳跃表达庆典喜悦。“萨朗舞”是羌族最具特点的舞蹈,常用于羌族人民“喜庆、祭祀、忧事、集会”等多种不同场合。 (二)“布兹拉”
“布兹拉”又名“羊皮鼓舞”,它是羌族祭祀类歌舞典型代表,最早的“布兹拉”主要由当地族部巫师引导,用于先祖祭祀与祈祷,发展至今日,其独特舞姿开始转变为民众性舞蹈,其特点在于沉稳厚重,舞蹈跳动粗犷而不失灵活,具有虔诚宗教感染力。 (三)“巴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巴绒”又名“瓦尔俄足”,属于羌族部分地区妇女专用舞蹈,主要流传于茂县曲谷西湖寨、河曲寨等地,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该地区妇女不论年龄老幼都会穿戴起鲜艳的羌族服饰及首饰,前往女神梁子石塔参加“瓦尔俄足”庆典。巴绒歌舞特点在于舞蹈者共站一排,互相扶持,通过双脚协调踏动展现羌族妇女古朴端庄的柔性之美。 (四)“克西格拉”
与“巴绒”女性舞蹈相比“克西格拉”则显得更为阳刚而热烈,“克西格拉”又名“盔甲舞”,它是羌族成年男性所跳的、一种具有“英雄祭奠性与军事性”舞蹈,该歌舞主要用于古时候羌族战士战前动员或战死英雄祭奠活动,其舞蹈刚劲有力、坚韧而富有斗志。 二、北川羌族歌舞文化活动现状
羌族舞蹈具有丰富的发展历史,早在建国初期,羌族人民以国家整体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歌舞创作与改编,1964年第一部反映羌族人民解放及积极建设祖国的萨朗舞台剧《三龙修起水电站》在北京正式上演,这也是古老而具有宗教信仰魅力的羌族文化第一次以歌舞形式展示给全国观众,其不但带给观众以歌舞文化魅力熏陶,还对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予以高度赞扬。而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改革开放,北川羌族歌舞更是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
北川羌族茂县曲谷西湖寨是川北具有浓郁羌族文化特征的村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端午节,同样也是西湖寨“瓦尔俄足”妇女节,从古至今,羌族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瓦尔俄足庆典。从初三到初五,这三天全寨祭祀、引歌、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瓦尔俄足”是羌族悠久历史下母系文化重要遗产,其是对人类社会性别平等、崇尚自然与原始美丽的美好追求与弘扬,2006年“瓦尔俄足”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川羌族自治县吉娜羌寨被誉为“北川第一村”,虽然经历了汶川地震震荡,但重建后的吉娜羌寨仍保留了古色古香的羌族文化特色,幽邃伟岸的碉楼,各式各样的羌字旗,尤其是每年各式各样“萨朗舞会”,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赏。
北川羌族自治县五龙羌寨是全国第11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也是羌族歌舞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村寨之一。2014年11月22日首届羌族民俗文化节在五龙羌寨举办,吸引全国各地游客齐聚一堂,共度一年一度羌历年。伴随着号角和礼炮声,青片龙灯、白什麻龙马灯、马槽唢呐、坝底花杆、墩上许家湾十二花灯等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继亮相。长长的巡游队伍在新生广场上,一路载歌载舞,用歌声和舞蹈展示羌族古老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展现羌家儿女英勇无畏、感恩奋进、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北川羌族歌舞文化传承与发展
为实现羌族歌舞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革创新。首先,应积极鼓励羌族歌舞创作创新,为适应时代发展,羌族歌舞应在原有羌族文化基础上,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进一步的改革创新。《云朵·萨朗姐》就是以“瓦尔俄足”为原型进行的歌舞改编创作,在此剧中充分表现了羌族人民在时代发展下生产生活、祭祀、爱恋,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帮助下,羌族歌舞与音乐文化虛实结合,展现了羌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文化特性。
其次,要切实结合经济旅游业发展需求,强化羌族歌舞宣传与文化吸引,将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羌族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走民族经济建设与文化艺术宣传双向道路,积极开发具有羌族地域风格的歌舞节目,让游客感受到羌族歌舞魅力,并促使其积极投身到保护传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最后,我们还应实行以高校教育为主的羌族歌舞文化教育与创新传承,通过理论教学与舞蹈实践,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羌族歌舞表演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这不但有助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还可以借助高校专业教育与展示平台,将中国羌族传统歌舞艺术由原来民间自由模式上升到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完整艺术高度,帮助羌族民族舞蹈走出国门,为世界所欣赏。 四、结论
综合全文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羌族歌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其不但表现出了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古朴美感,还具有祭奠祖先及族群英雄的神秘而虔诚的宗教信念之美。羌族歌舞文化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活态展现,对其歌舞弘扬与继承是实现我国文化建设,提高国际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孟燕.论羌族民间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
[2]陈兴龙.羌族萨朗文化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0.
[3]马琳.羌族舞蹈艺术审美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12(06):38-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