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梅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花,也是中国的国花。古往今来,关于梅花的诗词歌赋也有很多。王安石的《梅花》就是其中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PPT展示)
师:从诗中,你体会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
生:坚强、不惧怕严寒、纯洁 ……
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与梅花有关的。
出示课题:梅花魂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自读《梅花魂》这篇课文。注意以下几点:(PPT出示)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看一看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你看出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2、检查自读
(1)字词学习。
缕缕 幽芳 漂泊 葬身 腮边 唯独 灵魂
手绢 华侨 梳理 衰老 欺凌 大抵 抹净
能书善画 风欺雪压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生读后纠正 大抵(dǐ)、抹(mā)净 、低头折(zhé)节等字的读音。
并请读错的同学再读一读,并且同桌互读。
(2)集中解决难写的字:魂、衰、葬……
师:注意魂的偏旁,和魄的区别,“鬼”的上面是一撇而不是刀字头。
注意衰和哀的区别,中间有一横
葬下面是开少一横
幽字的笔顺是先写一竖,再从左到右写的撇折、撇折、点,左,最后写外面部分。
强化记忆,再读词语
(3)这读第二段,注意难读的句子。
这位同学注意到了“颇负盛名”、“腮边”这些字词的读音,还有三句古诗,也
能读顺,看来昨天回去是做了预习工作。
(4)接下来,再读13段,注意重要的字词该怎么读怎么写。
4、读通课文,概括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呢?
吟诵诗词、不禁流泪,
弄脏梅图、大发脾气,
无法回国、痛苦流涕,
临别之际、送我梅图,
离开当日、赠我梅绢。
师:文中一共写了外祖父生前的五件事,从这些事中你们看出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外祖父很想念祖国,思念故乡
喜欢墨梅,热爱祖国
……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从这五件事中,我们看到了外祖父身在异乡,非常的思念祖国、热爱祖国。那在这五件事中,有几件是写到外祖父哭了?(三件)那这些事情和外祖父思念祖国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看看外祖父第一次哭。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师:在“吟诵诗词、不禁流泪”这件事中,我们从哪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感情,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1)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冷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为什么读到这些词句,外祖父就流泪了?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生:外祖父哭是因为读到思念家乡的诗歌。
师:这些诗说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写的是诗人在异乡,九九重阳节也不能回家,每到逢年过节就更加的思念自己的亲人。
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写的是:草到了明年春天还是会绿的,而游子你明年还会不会回来呢?
生:“无边思雨细如愁”写的是自己的愁绪就像漫天飞舞的细雨。
师:这两句中哪些字中勾起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呢?
生:这两句中的“归”和“愁”字。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外祖父,你也身在星岛(星岛就是现在的新加坡)当你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你心里会想到什么呢?
生:想到自己的亲人,想到和他们一起过节的时候很快乐
生:还会想到自己的家乡,身的在异国很孤单,特别是过节的时候,就很想家。
生:想到自己就像这诗里一样,非常渴望回到祖国。 ……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这些诗句让外祖父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归不了故乡,勾起了外祖父满腔的乡愁,所以禁不住就落泪了。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话。
(2)这一段中还有没有别的句子也可以表现出外祖父的思念祖国的感情?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的教我读唐诗宋词”
师:为什么外祖父不教我别的,而是教唐诗宋词呢?想一想他们产生的国家和年代。
生:因为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国的,外祖父教我这些,说明了他热爱祖国。
生:唐诗宋词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所以要教。
师:外祖父是怎么教我的?
生:一遍又一遍
师: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的教呢?
生:因为外祖父想我记住这些诗句。
生:因为外祖父要我记住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这些。
生:因为外祖父希望我像他一样热爱祖国。
师:看来这句话也是表现外祖父热爱祖国,思念故乡的。请以为同学来读一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师总结:在外祖父教我的这些诗句中,是不绝的乡思和无边的愁绪,读诗的人何尝又不是的呢?看来同学们的体会很深,现在请大家一起带着外祖父的这种感情来读一读这一段,体会这中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思乡,爱国之情。
同桌互读、指名一人读、然后全班齐读。 师总结:
这浓浓的思乡之情,就这这字里行间传递传来。那么外祖父的另外两次哭,又是如何表现出他眷恋祖国的情感的?这些和梅花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练习:
认真书写本文的好词佳句,背诵文中的诗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