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的历史与现实困境
2020-04-26
来源:好走旅游网
锯 研宪考考2015年第6期(总第2638期) 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分税制改革。分税制x,l- 国家集中财力发展经济起了重要支撑作用。但 财政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同时,中央 政府支出占比为30%左右,地方政府支出占比 70%,事权和支出责任不适应,由此导致中央和 地方财力与事权不 配,限制了地方发展,扭曲 了地方发展方式,导致了土地财政等一系列问 题。新型城镇化中的“农民变市民”身份转换主 要增加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压力,地方政府 的财政供给能力是新型城镇化进程所面临的最 大制约冈素之一。 2.当前城镇化建设中税制结构不科学。我 国现行税制的税收收入大部分来自间接税,主要 依靠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增值税及营业税等。间 接税隐含在商品和服务价格之中,通过税负转嫁 而最终落在所有消费者身上,没有体现消费者对 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在农村地区尤为突 ), 割断了外来人口与税收缴纳之问的必然联系,冈 此,地方政府大多缺乏动力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公 共服务。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上有资源税、土 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消费税、车船税等,但缺 乏污染物排放税、垃圾处理税、税收体系导向性 不明确,助长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在税负公平 上,存在着区域、产业及不同类型企业问的税负 不平衡。 3.配合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制度滞后。新型 城镇化建设需要一一系列公共政策的配合,然而当 前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产业配套、投融资体制、 公共政策上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土地制度上, 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城市土地为国家所有。农 地转为建设用地,须由政府征收后实施拍卖,虽 然对工业化、城镇化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导致土 地利用粗放、农民补偿过低,制约着农村繁荣发 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民进城能力。在户籍制 度管理上,实行城乡分治,形成二元社会体制,阻 止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造成我国城镇化水平 偏低。进城务工农民没有城市户口不能享受城 市公共服务,直接制约城镇化步伐。在投融资体 制上,城镇化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规范、稳定的投 融资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土 地财政。在公共产品提供卜主要与户籍挂钩,如 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五大民生问题,供 求矛盾突 。 (田风摘自《税务研究》2014年第11期《我吲新型 城镇化建设中的财税支持体系设计》) 我国城镇化的历史与现实困境 庄士成王莉 城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社会现象,其进 程具有许多共性。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困家在城 镇化(或城市化)过程中,都出现过农民贫『木]、农 村没落、城市贫富严重对立甚至出现大量贫民窟 等现象。就我国情况而言,城镇化还受制于南同 情所决定的诸多冈素的制约,呈现ff|自身特殊 性。首先,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世纪70年 代末我国总人口的80%为农业人口,城镇化中 需转移人口数以亿计,这在世界范围内极为罕 见。其次,20世纪50~70年代,在我们大力推进 工业化的同时,采取了“逆城镇化”的做法,将T 业化与城镇化人为分割开,限制了农业人口的转 移和城市发展,我们走了一段没有城镇化相呼应 的孤立T业-fk; ̄路,并且,这样的工业化形成一 定的路径依赖。再次,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 分割的户籍制度,这一制度成为农业人口转移 的最大障碍。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 人口管理制度。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 性,然时至今日,户籍制度的弊端日渐显露。虽 然,我们已经启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但这一 实施了几十年的制度安排完全退出还有待时 日。户籍制度及其惯性作用将在一个相当长的 时间里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最后,我国T业 化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贡献率已出现明显拐 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推进城镇化,越来 锯所研宪考考2015年第6期(总第2638期) 越多的农业人口以农民212的身份进城务工,创 造了巨大人口红利。然而,随着工业化的深入,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要求日益紧迫,技术对劳动 的替代,智能劳动对体力劳动的替代已经成为 大势所趋,日益集约的工业化与依然粗放的城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社会距离, 这种社会距离既包括各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差距 和空间距离,也包括心理距离——在价值观、生 活方式、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排斥与歧视。城镇化 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也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 镇化形成巨大反差。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在理论上缺少战略性 化。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身份转变的过程, 就是农民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社会心理等方 面逐步向市民靠拢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否顺利, 将决定城镇化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生活在城 审视,在实践上缺少制度性建构,重土地城镇化, 轻人的城镇化;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利用, 轻农业人口转移与社会融合。这样的城镇化,在 创造了巨大的人口和土地红利的同时,也产生不 少隐患。这其中,最大隐患就在于农民工的社会 市,却没有市民的待遇,没有市民的生活方式和 对城市的归属感,物理空间的转移并不代表心理 空间的转换,缺乏后者的城镇化最多是表面的城 镇化,半城镇化。” 融合障碍。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是指农民工作为 一个社会群体,融入主流社会关系网当中,能够 (田风摘自《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第1l期《社会 融合困境与城镇化“陷阱”:一个经济社会学的分 析视角》) 狱取正常的经济、政治、公共服务等资源的动态 过程或状态。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障碍意味着在 (上接第29页) 价下降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对于石油的依存度高达60% 左右,所以国际油价的价格及行情变化对国内也 且不说这些钱是否足以弥补相关企业的漏 洞,普京难道不管民生了吗? 事实上,油价走下坡路,从来都没有逃离美 有一定影响。国内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是 国因素。 美国和欧盟在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回归俄罗 以10个212作日国际油价波动变化而定,所以说 国内油市的价格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 际油价,国内成品油市“六连跌”就是国际油价 接连下挫的结果。 不过,由于中俄签订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协议 斯和乌克兰东部地区危机后对俄罗斯实施了制 裁,而俄罗斯石油收入下降将放大这些制裁的经 济打击力。 有专家认为,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最 大产油国沙特已经公开表态,愿意接受2年以上 油价低于80美元,而这是美国与其联手的成果。 也是根据国际油价浮动的,油价下降对于中国经济 在调整复苏、转型升级方面是个机遇。而最直接的 影响就是进口成本的降低,应该看到,国际原油价 其实,也不尽然,在部分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叫嚷着要减产,以推动国际油价回到每桶100美 格暴跌有利于我国石油进口。如果按2013年中国 原油进口量来计算,在此基础上油价每下降1美元 将为我国石油进口节省21亿美元。对于普通消费 者来说,能源价格降低,也是个好消息。 另外,虽然目前国内经济形势不理想引发需 元上方的时候,沙特选择与之前能源出口不同的 策略,也有其他的原因,不过能维系住财政平衡 确实是这些国家的信心。 不过美国页岩油行业的繁荣景象意外扭转了 产出萎缩势头,并推动产量达到80年代以来最高, 这不失为美国联手欧盟制裁俄罗斯的一种底气。 求疲软的现状,但是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仍然很 大,加强能源合作仍是主要关注,而在能源布局 方面,对油价的认识需要放长远。 而对于俄罗斯的邻居中国来说,也感受着油 (晓宇摘自《中国产经新闻))2o14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