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结题

2023-12-30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重点资助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06qxj005 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

课题主持人:孙国强 中学高级教师 湖南省岳阳县教学仪器电教站 主要成员:方翠英、赵庆军、姜新武、徐忠猛、陈石林、李永琴、邓仲六、 余乐洋、刘必武、童腾蛟、张会初、付拥光、李 宜、李青红

《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

课题结题主件材料

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2010年7月20日

目 录

一、研究报告:《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 二、成果公报:《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

2

三、论文(复印件):

四、专著:

五、网页:

3

《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

――“网络教研的理论与实践”子课题研究报告

孙国强 赵庆军 徐忠猛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当前信息社会这一背景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传统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都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应用。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从1994年开始,就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经过多

4

年的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国内新课程改革和教师的继续教育都十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教学中作用和功能的发挥:《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规定教师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包含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由于受多方面的条件限制,我国教育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与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资源共享不够,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及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等等。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因此,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突出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同时,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深,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也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尽管近几年来各级教育机构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力度,开始利用论坛、网站、博客、卫星远程教育等进行教育教学与教研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还只是起步,限于零散的、探索性的研究,与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的目标还相距较远。因此,信息技术对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会产生革命性影响。

我们岳阳市,有部分教研机构和学校建立了教学研究网站。但是,过去主要是从技术层面探索教研信息化的建设,并没有从教研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教研方式的转变、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指导等方面进行研究,没有形成网络教研的系统研究成果,没有解决网络教研平台的持续开发问题,也没有探索出适合地方自身特色的网络教研策略和模式。更重要的是:由于技术、政策、内容、形式、师资等方面原因,目前的“网络教研”还没有被众多学校、广大教师所接受。在整体构建网络教研管理模式、组织形式、保障机制、软硬件环境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展开研究。而整体构建网络教研管理模式必须要有信息载体、开展活动的平台,即网络教研平台。它是开展网络教研的基础,包括网络教研软、硬件主平台架设:软件平台--门户网站、资源库、教研论坛、教研博客、网络会议等;硬件平台--服务器架设,客户端配置和保障。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一)、研究的内容:目前我市教师的计算机拥有量达到了30000台以上,连接互联网的达到了95%。岳阳教育城域网即将开通,部分学校校园网已经运行,其它的也正陆续建设,校校通工程正在逐步实现,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硬件客户端保障。网络教研硬件平台是以岳阳教育城域网为基础,整合市、县(市、区)、校、个人集群网站,实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集合;网络教研的重心在学校,学校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

5

多媒体制作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电视台、多功能电教室、电子阅览系统等是网络教研的重要活动场所。

1、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网络教研平台主要由市教研网、教研资源平台和教研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市教研网主要是用来发布教研活动及管理信息,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政策和引领性的教育理论与案例;教研资源平台主要用作教研资源的开发、发布、管理、应用,比如课堂教学实录(视频点播)、优秀教育软件发布等;教研服务平台主要是为教研活动参与者提供在线信息发布、交流与讨论的相关信息,同时,作为网络教研的组织者还必须建立公共的在线实时交流工具,如QQ群,UC房间等。 2、平台各模块功能的划分与管理 网络教研平台搭建好后,首先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作好平台各模块功能的划分与管理。模块功能的划分相当重要,一般应该规划三级子栏目,否则,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信息无法归属到相应的栏目,或会使信息浏览者不能从丰富的信息中快速、准确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栏目的划分,一般按“学段→学科→类别→……”或“学科→学段→类别→……”方式进行。 3、建立资源建设、管理的队伍

资源建设、管理的队伍中,管理人员可以分系统管理员、信息安全管理员、栏目总编(学科教研员)和注册用户(活动参与者)组成。系统管理员一般就是市教研机构网站的维护人员承担,他们主要负责网站系统开发和维护,保障系统稳定安全,开通栏目总编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权限。栏目总编辑主要组织上传并推荐优质资源,对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源进行审核,组织利用资源进行网上教研活动,如组织观看课堂视频录像、网上答疑等。同时,栏目总编也是实时在线交流、讨论工具(QQ群、MSN和UC等)创始人和管理者。信息安全员与总编合作,主要负责审查栏目内容信息安全,对栏目文字、图片进行调整并通知对方;注册用户有浏览、上传、下载信息资源,发表评论和请求专家帮助的权限。

(二)理论意义

本课题的平台体系,将补充和突破传统教研模式,构建新的教研平台,营造开放、民主、高效的教研氛围,推动教研体制与方式的创新,促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形成新的“教师观”,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主发展;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应用价值

1、网络建设:以教育城域网和学校局域网为基础,搭建教研部门、学校、教师(个人网站或教师成长博客)集群网站,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与发展。

2、教研门户网站:发布教研新闻、工作动态和教研成果,利于教研成果的快速推广和转化;

3、教学资源库:促进资源交流、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4、教研论坛: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撑平台。全体教师平等参与教研,锻炼、培养教研骨干,使教研效能最大化;

5、教研博客:记录教师成长足迹。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依据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

6

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指出,教师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包含: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科研与发展能力包括: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下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明确提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研究内容是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并且强调教育技术的研究要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教育技术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该定义强调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3、美国的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新的机会和挑战,美国教育部近十年制定了三个教育技术计划。1996年,第一个教育技术计划:“使美国学生作好进入21世纪的准备:迎接技术素养的挑战”。技术目标是:1.全国所有教师都将得到培养和支持,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2.所有教师和学生在教室中都将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计算机;3.每个教室和图书馆都将连接到信息高速公路;4.有效的软件和在线学习资源将成为每个学校课程的整体组成部分。2000年,第二个教育技术计划:“将世界一流的教育放在所有孩子的指尖”。技术目标是:1.所有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教室、学校、社区或家里使用信息技术;2.所有教师将能有效利用技术帮助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业水平;3.所有学生将具备技术技能和信息素养技能;4.为促进教与学,研究和评估将改进下一代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5.数字化内容和网络的应用将改变教学和学习。2004年,第三个教育技术计划:“未来就在现在”。计划提出了七个主要行动步骤和建议:1.加强领导;2.考虑革新和预算;3.改进教师培训;4.支持e_Learning(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和虚拟学校;5.鼓励使用宽带网;6.迈向数字内容;7.数据整合系统。 4、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本,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7

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现代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正为教师的角色转变提供一条捷径。

5、现代信息传播理论、泛在学习理论及学媒有关说 拉斯威尔的现代信息传播理论认为传播行为至少包括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五个要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拉斯威尔\"5W\"模式,主要是发挥传播者(教师)、受者(教师或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选择和组合适合教育内容的现代教育媒体,通过这些媒体将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受者,并通过实践检验或证明其产生的效果。

泛在学习理论提倡无论何人(Anyone)在何处(Anyhere)与何时(Anytime)都能学到所需要的任何东西(Anything),即:按需学习。

学媒在关说通过实验说明了多媒体资源促进个体记忆的作用(见右图)。

四、课题研究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 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本质上就是应用教育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研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真实问题,因此,它是本项目中比较适宜的一种研究方法。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课题研究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于日常的具体教研生涯中。我们认为,行动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主要用于问题诊断过程和课题立项阶段的多角度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等; 2、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的试验研究日志及教研反思录、试验观察记录、教研互动情景的数码照片记录、教学录像片段记录、各教研机构、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案研究等。

(二)、研究的步骤:

1、筹备阶段 (2006年4月—2007年6月 ):广泛宣传,制定方案,召开开题会,访谈教师,确定试点学校,规划网络教研平台等。

2. 项目实施阶段(2007年7月—2008年12月):落实资源建设、建设管理队伍,组织专题研讨会,开展现场交流、外出学习参观,检查总结评比等。

3.项目评估、总结阶段 (2008年12月—2010年6月):对项目进行评估,完成项目研究总报告以及成果的集结和资料的整理等。

五、课题的研究人员组成及分工

1、聘请以下专家和领导为本子课题顾问

8

葛天普,院长(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省级总课题《网络教研的理论与实践》负责人

彭智友,教研室主任(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省级总课题《网络教研的理论与实践》主研人

刘建华,信息中心主任(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省级总课题《网络教研的理论与实践》主研人

谢虎兵,书记(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李新艳,纪检书记(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2、《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孙国强,课题总负责人;

副组长:方翠英,负责网络教研平台的规划。

副组长:赵庆军,负责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发展的研究和学校推广; 3、《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课题研究小组 研究课题 课题

名 称 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 研究领域 教育信息技术 起止时间 2006年4月—2010年6月 成果形式 论文、成果公报、研究报告 姓 名 孙国强 性别 男 年龄 46岁 9

负责人 职 务 或职称 中教高级 学科 网络信息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15人 5人 8人 2人 职称 中高 中高 中高 中高 中高 中一 中一 中一 小高 中二 中一 中一 中一 小一 中一 参加单位(个) 12 工 作 单 位 岳阳县教学仪器电教站 岳阳市一中 岳阳县六中 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岳阳县六中 岳阳县六中 岳阳市八中 岳阳县二中 汩罗市城关一小 岳阳县中洲中心学校 平江县启明中学 平江县三阳中学 岳阳县六中 岳阳县黄沙街中心小学 岳阳县湖洲中学 项目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 课题组副组长 课题组副组长 课题组顾问 课题组秘书长 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人员 姓 名 性别 年龄 孙国强 方翠英 赵庆军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女 46 43 39 49 41 40 45 38 52 28 45 46 38 27 42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

姜新武 徐忠猛 陈石林 李永琴 邓仲六 余乐洋 刘必武 童腾蛟 张会初 付拥光 李 宜 李青红 六、课题的实施和成果

1、开展了网络教研现状调研

课题组采用网络搜索、现场参观考察、与管理员交流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通过对K12、南京教育信息网 、广州天河部落、教育在线、天津教研网等网站的深度剖析,基本了解了现在流行的网络教研运行模式,掌握了我市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单位的计算机配备和上网情况、调查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摸清了教研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

2、规划和建设了网络教研硬件平台

网络教研主平台是指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虚拟场所,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等三部分。课题组从研究初期就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并逐步实施,目前已经完成了硬件主平台的建设。

规划及建设硬件主平台的内容包括:市网络教研主平台包含以岳阳县教学仪器电教站网络中心为依托建设的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网络教研平台,以岳阳市教科院网络中心为依托建设的岳阳教育教学网,以岳阳市十四中网络中心为依托建设的岳阳市继

10

续教育网。这三个网站,完善和添置了WEB服务器、DATA服务器、RESOURCES服务器等系列服务器;安装了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安装了电源防雷器、网络防雷器、天馈信号防雷器及空调、温度监控等安全防护设备;用100M光纤接入因特网,同时安装了卫星接收系统。市网络教研主平台建成后,将县市区教研网有机地整合进来,将有教研特色的学校网站融合进来,将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网站及博客文章链接进来,这样就形成了网络教研硬件完整的平台。

3、规划和建设了网络教研的软件平台

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网络教研平台将教研信息与活动按“学段→学科→类别→……”的方式进行划分,并规划了教研新闻发布、教育资源库、教研论坛、教研博客等功能模块,能够让教师方便地在各模块中操作及搜集信息。数据的存取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实现,优化了查询,便利了事务管理,增加了存储容量。

网站采用.NET框架研发,用C#语言实现,对于上传、下载、实时会话等有强大的功能,并将实现网络视频会议。网站为教师提供装机软件、办公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学生竞赛软件、远程教育软件等实用工具,为教师的网络研修提供方便。

网站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遴选。一是购买,在课题研究阶段购买了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与山东省远大网络多媒体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的朗威DISLab教学资源,购买了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开发的东师理想教学资源,购买了湖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的DVD交互式教学资源;二是利用卫星接收系统下载和整理优秀资源;三是评选,课题组每年组织教师开展课件竞赛、论文竞赛、三优联评竞赛、“金鹗杯”教师竞赛、远程教育优质课竞赛等活动,将优秀成果遴选到本地资源库中;四是自主研发,课题组分阶段、分科目将教学资源的开发分派到相关单位、相关教师自主开发,逐步完善了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解决了资源难找的问题,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利用率,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素质。

4、构建了网络教研人员体系

网络教研的主体是教师,通过会议要求、学科培训、评比竞赛、目标考评、电话联系、激励机制等多种途径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中来,丰富网络活动的内涵,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和兴致,让网络教研为教学服务。网络教研长效运转的坚强后盾是各级领导,只有领导重视和支持,网络教研才能从人力、物力、财力等诸方面得到保障。网络教研的技术支持是教育专家和技术人员,教育专家的参与能让教研活动有声有色、不偏不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网络教研的后勤保障。网络教研的最终实施对象是学生,网络研修的成果、体会、心得会影响或改变教师的观念,改善课堂的效果,提高课堂的效率。网络教研的成员支撑包括教师、领导、专家、管理员、技术员、学生等,充分调动成员兴趣,激发成员活力,现代教育的面貌会得到明显的改观。

课题组通过招聘、单位推荐、个人申报、相互引进等措施,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管理人员队伍,初步构建了层级网络教研管理体系,建立起以各级教研员和教研骨干为主的网络教研员队伍,并明确了职责分工,在网站和论坛上给与了相应的操作权限。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保证了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活力。另外,课题组也不断地通过培训、网络管理员会议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课题研究阶段召开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和业务讲座达12次,加强了网络教研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5、网络教研平台制度建设及学校融合规划

网络教研既要通过自主激发以促进,也要依靠制度保障来维持。至目前,市教育局和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颁发了系列制度,如《岳阳市网络教研员管理规程》、《岳阳教研论坛版主管理制度》、《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网络教研

11

的意见》、《网络教研考评制度》、《网络教研活动组织制度》、《网络集体备课指导意见》等。完善的制度体系有力地保障了网络教研的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经常性。

学校是网络教研的重要元素,逐步地让学校网站融合到网络教研平台中来是课题研究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的步骤是先将国家、省市级合格学校纳入到平台中来,然后分步将远程教育站点纳入到平台中来,最终让所有的合格学校都参加到网络教研平台体系中。

6、合理规划网络教研内容和组织形式

网络教研作为新鲜事物有自己的特点:研讨的内涵会更加丰富、参与的人员会更加广泛、研讨的形式会千姿百态。针对不同形式的系统专题或个体案例,课题组合理地规划教研内容,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实施。同时,凭借网络,可以将网络环境下学科与课程整合带入课堂,并实时将教学研究带入网络;网络教研的问题讨论、在线答疑、网络教研的研究评价等可以利用网络本身的特点来完成,这有力地加强了教研的实效性、互动性、多元化。网络教研是常规教研的发展,不强调拋开常教研而只进行网络教研,课题组引导参与学校和教师有机地将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有机地整合。

7、初步建立了为总课题研究服务的网络教研管理与评价体系

在网络教研主平台,课题组安装了考评管理员的“版主评定”插件,对组织网络教研的管理员团队进行评价;参与教师的评估从网络访问记录,参与讨论发言记录,网络在线时长,活动参与的次数及成绩等指标中提取。每学期汇总一次,每年表彰一次。同时,总课题组还在争取把参与网络教研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体系。

课题研究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完成网络教研的常规工作、工作总结及个人博客。教师个人博客采用实名制管理,该模块设计美观、内容齐全、注重实效,能自主管理和更新。在教师博客中,教师们写得较多的有:教学计划及总结、教学的反思、教学论文、教案、案例评价、课堂实录、课件、单元测试卷、网上热点和难点问题讨论、全市网络教研主题讨论、学校网络教研主题讨论、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问题的反馈(全部回复)、推荐给其他教师的优秀论文和精美文章(转载)、有价值在网上公布的其它内容等。该模块为总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活跃的互动平台。

8、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网络教研实现了教师的自我反思──成长专业化 教师网络论坛,使教师有了自由表露心声的地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苦恼、问题、体会,创意等都可以通过“发帖”的形式自由地发表在论坛上。当老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帖到论坛时,阅读者要细心地读帖,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或是进行询问,或是进行答复,或是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些都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反思,实现了从现象到问题原因的研究。但有时教师发表的帖子中,有些自己认为是得意之作,而网上的其他同仁会不留情面,他们对任何帖子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批评。在质疑与批评的讨论中,促进发帖的教师反思。同时,对别人帖子的质疑和批判,也可以促进自己对教学的思考。

(2)网络教研实现了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同伴互助化

教研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教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作为单个个体,虽然拥有相同的基本条件,但由于工作单位、工作环境及个人素质的不同,若干年后,他们业务素质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网络教研,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互动的网络教研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效工具。网络教研,因为她的共享性使得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成为可能,教师们通过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观点,参与研讨。这样,教师个体之间的素质差异得以缩小,而优秀教师的互助作用得以强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

12

(3)网络教研实现了专家与教师间的互动──引领专业化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的教师体验着探索带来的快乐,品味着创造带来的收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因为对新课程理念的“水土不服”而产生困惑,感到迷失,这就亟需身边的专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关注。一方面,传统教研活动往往由专家或领导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样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因为大家不好意思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另一方面,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更多的专家并不能很容易地深入到地方教研,缺乏对实践进行明确的指导,甚至过高或过低估计了地方情况。通过网络教研,专家可以定期地参与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这对专家了解基层、调整学术方向也有益处。

(4)网络教研改变了研、教分离的状态──教研广泛化 网络教研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网络教研带来的另一个不凡的现象就是“泛研”现象的产生。“泛研”不仅是针对内容广泛化教研,也不仅是针对活动的教研广泛开展,而是指教研手段、教研过程、教研形式等教研行为、教研思维的广泛化。教研不再仅仅是以教研部门为中心,而是能够使得教师在超越时空的同时还能超越自我,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教研”。所以,网络教研不再仅仅是一种参与形式而是一种行为变革,更是一种创新思维,这会对教研的动力、教研的质量进行深度催化。

(5)网络教研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提高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网络教学与学生学习指导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交互作用,达到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过程中,能各抒已见,能开心自如地与教师进行交流,能突破时空界限,同时教师通过与多数学生互动,答疑解惑,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七、存在的问题和课题后续完善

尽管我们已经做了研究工作,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还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网络教研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条件有“硬伤”;由于教学理念,学校的经济条件等限制,网络教研在农村初中来说还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

2、网络教研的支持服务体系还不完备,教育行政部门,市、县、校教研部门的网上组织管理职能还需进一步强化;

3、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还未实现互补互惠、紧密结合;

4、教育教学资源多,但实用的不很多,资源的质量还需提升; 为解决这些问题,课题后续完善思路为: 1、完善网络教研的支持服务体系 一是管理支持体系; 二是专业支持体系; 三是资源支持体系;

2、敦促各县(市、区)和各学校继续进行研究并完善网络教研平台,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网络教研的实践模式;

八、参考文献

黎加厚著《美国第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及其启示》

王玉清、鲁新民主编《现代远程教育与信息技术基础》 湖南人民出版社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