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龄事业发展研究
作者:王庆民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0期
[摘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老龄事业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解决不好则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城市化的进程,独生子女政策,人口的有序流动,产生了大量的留守空巢老人,传统的养老方式也越来越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政府、公益团体及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根据各自不同的地域特点、经济状况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找到比较实际的老龄事业发展路径,文章以涪陵区为例做了简单的阐述,也不失为地方解决老龄化相关问题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老龄化 老龄事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32-02 一、当前涪陵区老龄事业发展的现状 (一)涪陵区人口老龄化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预计到2015年,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数将占到人口总数的20%,即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这是重庆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上世纪80年代以来,涪陵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19.87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7.18%,老龄化率超全国全市3.0和1.8个百分点,空巢老人家庭超过5万户,空巢率达50%,农村超过70%。特别是人口高峰期间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一代正在步入老年,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老年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的年龄、学历、职业、职务、经济收入、居住环境等不同,需求差别也很大。在经济欠发达、城乡居民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势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二)老龄事业发展现状
1.通过强化宣传,营造了浓烈的敬老养老氛围。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台、政府公众信息网等媒体,开设敬老养老专栏、老年专题节目、老龄工作专页等,广泛宣传老龄工作方针政策。通过开展敬老爱老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了敬老养老典型,弘扬了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涪陵区龙潭镇女村民杨德碧等先进模范人物,掀起了全社会敬老爱老的新风尚。组织举办了老年人运动会、老年人健身行动、老年书法摄影等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文艺演出、电影、讲故事等下乡活动,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营造了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依靠组织保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老龄工作体系。一是老龄事业发展纳入全区发展规划。把老龄事业发展纳入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敬老养老活动领导小组。建成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老龄工作网络。明确并突出了老龄委的工作核心作用,同时区级各部门、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都明确一名领导分管老龄工作,落实相关科室和民政办负责老龄工作日常事务。基本形成了“党政加强领导,老龄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老龄工作格局。
3.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老龄事业发展纳入财政预算。将敬老院建设管理、贫困老人援助和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入住敬老院补助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养老设施建设成果明显。几年来,财政投入资金改造了17所农村敬老院,新增床位500多张;建成了市内规模最大、设施较好的区社会福利院;扶持发展了6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改建了区老年大学,新建了若干个老年人活动场所;各乡镇、街道和部分村(社区)相继建立老年活动室和老年学校,全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待遇逐年提高。符合低保条件的6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低保,五保老人供养标准成倍增长,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超过50%,财政每年补贴农村空巢老人入住敬老院。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对9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等;建立了贫困老人救助基金,提高了百岁老人营养补助标准。老年维权机构不断健全完善。专门成立了区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各乡镇、街道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老年人开辟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共同参与调处赡养纠纷、财产纠纷、虐待老人等事件、案件,有力地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当前老龄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老年人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基本生活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大幅增加,倒三角形家庭格局(四个老人,两个家长,一个子女)普遍形成,空巢老人逐渐增多,老人赡养老人、隔代赡养老人家庭大量存在,加之少数子女敬老养老意识不强,有的甚至虐待、遗弃老人,把赡养责任推向社会,推给政府,传统的“居家养老”、“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同时由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未实现全覆盖,使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特别是一些高龄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老人年老多病,医疗条件至关重要,但目前来看就医难未真正得到解决。由于医疗改革滞后,医疗保险标准低,老年人看病就医费用高,大多数老年人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贫困老人,仍然存在看病贵、看病难、小病拖、大病扛、看不起病、进不起医院的突出问题。 (二)城乡老龄事业发展欠均衡
一是基础设施差。全区70%的老龄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工作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公共财政在农村老年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部分乡镇、街道敬老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保家园存在功能不配套、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备、服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入住率较低。一些基层老年协会没有必需的工作经费,没有开展工作的场所,多数依靠会员自筹会费维持运转。 二是老龄事业专业人才缺乏。有的乡镇、街道老龄工作没有专人负责,现从事老龄服务的人员配备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老龄工作需要。镇、街道敬老院服务人员专业水平差,服务质量亟待提高。村、社区在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焦虑感、孤独感、空虚感等方面创新不够,办法不多,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老年人是个特殊的生理群体,社会就业人员尚对老人服务行业不认同,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劳动报酬较低,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多数人都怀有一定顾虑,这是导致专业队伍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随着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老人家庭空巢化日益严重,有的乡镇空巢老人已占老年人数的70%,这些留守老人除了一定的农事劳动,业余生活空间较窄,缺乏家庭温情,没有有效的精神生活消遣,长此以往对身心伤害很大,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服务人才进行专业的疏导,改善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老龄事业发展支持不够
一是政府对老龄工作投入尚欠力度。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政府没有设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老龄工作经费自然增长幅度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部分乡镇、街道没有将老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老龄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服务业人员培训、基层老年协会开展工作等缺乏资金保障。按现行全国老人拥有床位率5%的标准计算,目前全区老人拥有床位率仅为1.8%,差距非常悬殊。二是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产业不够。区政府尚未制定扶持社会力量投资老年产业的优惠政策,全区民办养老机构仅有6家,且规模小、床位少、设施差。
三、老龄事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健全机制,建设科学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城乡特困老人救助制度,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适当资助,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真正实现老有所养。二是提高集中供养老人保障水平。改善公共养老福利机构居住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扶持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养老院、护理院,建立空巢老人集中供养补贴长效机制,提高集中供养率和集中供养保障水平。借鉴有关区县做法,结合实际,创造条件,逐步对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让其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三是实行配套医保改革。逐步提高老年医疗保险补贴标准和老人重大疾病救助标准,建立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有效解决老有所医难题。
(二)创新方式,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和家庭规模的逐渐变小,我国沿袭千百年的“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养老方式受到了严重冲击。为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步伐,提倡和鼓励“三世同堂”为主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温馨家庭生活方式,满足老年人对亲情和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逐级推广建立老年康复和护养结合的医院,满足老年人对健康支持的需求。
立足涪陵区情,应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发展老年福利事业为重点,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区政府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扶持民办福利机构发展,逐步形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到2015年,建立起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市场化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的养老服务网络,实现机构养老服务床位数保持年均增长15%以上,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以上;城市所有社区、农村30%以上行政村普遍开展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护、医疗康复等居家养老服务,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通过调研得到的共同反映是,在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居家养老具有其他养老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特定优势,在目前养老制度尚不健全、养老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强调居家养老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有利于平稳应对老龄化高峰对社会造成的冲击。 (三)加大投入,构建老龄事业长效机制
首先,建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借鉴其他地区做法,根据财力,由区财政、乡镇、街道分层统筹,60岁以上老人每年每人适当的标准提取,并在每年福利、体育彩票的公益金中提取一定金额纳入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由老龄委牵头,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专款专用。其次,积极推进基层老年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街道要将老龄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对村、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再次,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兴办养老服务产业。制定出台扶持老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事业,推动老龄事业科学发展。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是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老龄事业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民间团体和普通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事关每个个人、每个家庭,只有解决好了,才能保证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3).
[3]王放.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服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