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深度报道方式思考 康师武(湖北电视台430071)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方式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经过新闻工作者几十年的艰苦努力 和宣传实践,基本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深度报道方 式。 其一,追踪调查式。对某一新闻事件纵向延伸,在客观报 道事实的基础上采访当事人、知情者、专家、权威人士、提供 背景材料及相关情况,向观众阐释事件的起因、发展进程、预 测未来趋势,称为追踪调查式报道。如《惜哉文化》报道吉林 博物馆失火一事,记者通过采访馆员、消防队、文化局以及与 其相关的多家单位,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了解、调查失火的 内部原因,在市政府封锁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得出结论:这起 火灾是由于领导防火意识不强,存在严重官僚主义所造成 的。 这个追根索源的办法是《焦点访谈》的主要报道方式。 在这种报道中,采访很重要,它要求记者问题提得犀利、尖 锐、准确、到位,能了解事实的真实情况,并且采访面要宽,正 面、反面都要采访,让观众在双方的辩解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据了解,每天《焦点访谈》播出以后,观众总是打电话对片中 人物、事件做一番独到的评说。“宁不够,不要过”,十分问题 七分说,现代观众需要留给他们参与的空间。 其二,归纳评论式。在新闻报道中,国际问题报道是新闻 工作者无法回避的一个领域。对《焦点访谈》来讲,热点问 题,焦点问题自然而然地包括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 事件中。《焦点访谈》的记者们在注视国内问题报道的同时, 也同样关注着国际上的新闻热点。 国际新闻报道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有人忽略新闻事件 背后所隐藏着的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极其深刻的历史原 因,而忽略了这些事实,那么新闻报道就会成为片面肤浅的 图解,这无疑是幼稚可笑的。《焦点访谈》在处理这类题材 时,面对事件本身和事件背后所隐含着的一切,力图采用一 种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报道与点评,对客观事件进行横向 比较和归纳,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和影响,顺理成章地得 出结论,而这种结论并非由记者自己凭空断定,而是依据新 闻素材得出的一系列合乎逻辑的结论。因此,背景材料在这 里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纪念诺曼底登陆六十周年”报道中, 节目不仅仅对2004年在法国举行的纪念诺曼底登陆六十周 年的纪念仪式进行报道,同时,编辑们还以历史的眼光来审 视六十年前的那场伟大战役,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镜头, 并对诺曼底登陆的历史意义进行透彻的分析评价,让现实的 新闻事件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进行纵向对比,不仅反映了六 十年后这次庆典盛况,同时还表现了人类和平的良好愿望和 消灭一切法西斯势力的决心。 其三,分析解释式。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焦点访 谈》努力实践“三贴近”的原则,记者们除了要对那些动态新 闻进行追踪报道和归纳评论以外,还要对那些具有一定新闻 性的软新闻进行分析解释,因为许多软的东西虽然看上去不 过是一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正因为如 此,才更贴近群众,为群众所关心,人们要求媒介对这些内容 进行分析解释,消除心中的疑虑和困惑,而报道在这些内容上 做文章还可以起到解释社会现象、宣传政策方针、消除不良因 素的作用。 . 1999年l2月5日,《焦点访谈》播出的《广州零钞缘何 缺》,针对广州市场上小面额零钞奇缺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从人民币发行现状自然破损、小贩囤积、人们的价值观等具体 现象人手分析,最后得出广州零钞奇缺影响人民正常生活这 一结论,并把这一现象的内在实质展示在屏幕上。 其四,两地结合式。《焦点访谈》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 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 相互支持,相得益彰。从结构看,《焦点访谈》大体分为“三部 曲”:主持人引题——记者现场追踪采访——主持人总结。其 中很显然,第二部分记者对当事人、相关人的现场采访是节目 的重头戏。正是通过现场采访这一方式,把与问题相关的事实 层层揭开,逐渐接近真相,从而深层次地揭示内幕和本质。在 这种节目形态中,“说话”的主体不是记者也不是主持人,而 是事件的当事人、被采访对象。《焦点访谈》常见的“人物述 说”大致有三类:一是当事人述说。他(她)在节目中直接引 用双方当事人的话语来解释新闻事实,以便让观众直接了解 当事人的态度,从而直观地展现新闻事实,加上采用对比手 法,有利于避免主观臆想,力求客观公正。二是目击者述说。如 《贝港桥何以坍塌》这期节目就借用了两位目击者的话,绘声 绘色地描述了桥身坍塌时的可怕情形。采用立场较为中立的 “目击者说”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和评述的客观性。三是权威 人士说。《焦点访谈》大量采用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话,大 大增强了对新闻事件解释性和说服的权威性。媒体通过镜头 把事件的前因后果先展现给观众,在“叙事”的过程中,记者 一般不直接发表评论,观众在记者的深入调查过程中明白了 事件的来龙去脉,自然有了自己的观点。结尾部分主持人的点 评也是点到为止,留有余地。这种以“相关人物述说”的信息 传播方式,改变了“画面+解说”的老套路,使得报道更加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电视新闻现场采访艺术 周 杰傅静琴(武汉电视台430015) 现场采访是电视现场报道的重要 方面通过采访对象的回答,满足了新闻 象问什么问题,因此,在突发新闻事件 特征之一,而现场报道又是最能体现电 报道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采访对 现场往往问一些“你是怎么想的”之类 视新闻报道特色和优势的节目形态。在 象回答问题时的举止神情,起到了难以 大而空的问题。一般来说,应根据新闻 现场报道中,记者在第一时间到达现 用语言准确表达的非语言符号传播的 报道内容的需要和观众的心理来设置 场,手持话筒,面向摄像机(观众),以 作用。当我们看到报道中的临时工在回 问题,围绕验证“何事”、探问“何因”、 采访记者、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做出 答记者提问时,躲躲闪闪、支支吾吾,有 寻求“何法”、了解“何议”的思路来选 图像的报道。现场报道不仅让观众通过 的甚至还不知是替哪个单位打工的,有 择提出具体的问题。 荧屏看到新闻事件现场的图像,而且让 的想了一会儿才说了个大概……其情 (二)怎么问——提问方式及提问 观众听到现场的音响和采访对象的心 其景令人叹息,更令人深思。 原则。关于提问原则,一般在新闻采访 声,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这 一学教科书上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如问 就是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特殊魅力。 、现场采访的原则 题要具体、问题要简明、问题要适宜、问 现场采访是指电视记者在新闻事 现场采访的关键在提问。记者在采 题要问到关键点,这些原则都适用于电 件现场,通过提问的方式与采访对象进 访时的角色就是一个问询者、探询者, 视现场采访。 行交谈,从而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 提问几乎就是采访的首要方式。掌握提 1问题要具体,因为现场采访时间 脉,挖掘出新闻报道所需要的事实材 问的技巧是一个记者最重要的业务能 有限。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有效的信 料。记者要报道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 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会提问的记 息,就必须提出具体的能使采访对象直 实,总是需要和人打交道,而打交道的 者就是一个好记者。 截了当、简明扼要回答的问题,最忌讳 方式主要是访问,即便是以观察为主的 (一)问什么——提问内容与问题 提那些大而抽象的问题。 目击式新闻,通常也离不开访问活动。 设计。在新闻采访中,对有些记者来说, 2.问题要简明,要让采访对象和观 现场采访传达的信息是多样的,一 感到最难的是不知道向现场的采访对 众一下子就能听明白。有时我们在新闻 观真实,观众更容易接受。 观众的参与性。电视节目要让更多的人参与。今天的观众远不 二、进一步搞好深度报道的思考 满足于以“局外人”的角色去看电视,他们的思想极其活跃。 事实上在《焦点访谈》的许多片子中,受众已转化为客体和主 尽管目前全国许多电视台都办了电视深度报道节目,但 体。开放式节目的思路是深度报道所追求的方向。深度报道将 由于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与中央 以适应观众为第一前提,同时深度报道是一座刚开垦的富矿, 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相差很远。那么,如何搞好深度报道 足以给电视台长期开掘的时空。 呢? 我国电视深度报道是在借鉴国外和国内新闻界经验与教 其一,立意精当、策划精良、采制精美。决定深度报道节 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风格。 目成败的重要一环首先是立意要精彩恰当,好比是一场战争 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出现,带来了中国舆论强有力监督和强 的战略意图策划。栏目立意要着眼于党的大政方针和人民群 有力引导的阵阵清风,推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深得 众的利益;着眼于长远目标和眼前的重大事件;着眼于敏感 观众的青睐和赞誉,打下了牢固的民意基础,开辟了一条富有 问题和社会细节。栏目的实施方案既有系统的粗线条,又要 远景的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辉煌道路。过去的探索的确难得, 有具体的考虑周全的,一环套一环的细致布置。同时要有素 但更可贵的是这种探索给新闻同仁思想上的冲击,它提醒并 质过硬的记者、编辑、技术人员的默契配合和辛勤劳作。可以 催促我们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接受新观念,革除旧积弊,走出 说立意是前提,策划是根本,采制是保障。 一条以“观众意识”采编播节目、符合电视自身发展规律的道 其二,树立开放式的节目构架思路。在记者头脑里,总有 路。 一些说教意念,把自己的节目做成封闭结尾的片子,排斥了 (编辑:陈永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