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习题1—4章复习资料(配答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判断题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P1
2.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P2 3.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P2 4.“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P3
5.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与元朔五年,设博士弟子,是中国大学建立之始。()P3 7.奴隶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P5
8.东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的建立。()P5 9.“五经”包括《诗》、《书》、《礼》、《中庸》、《孟子》。()P6 1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P7 11.隋炀帝大业二年,设进士科,是科举制之始。()P7
12.上个世纪末,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两大教育上的决策:其一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二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P11
13.中世纪的“四艺”指的是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伦理。()P14 14.中世纪的“七艺”指的是骑马、游泳、投矛、击剑、打猎、奕棋、吟诗。()P14 1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P15 16.教育普及化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P18
17.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P23 18.赫尔巴特的学生齐尔和赖因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P23 19.杜威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材中心。()P24 20.十九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不断改造”。()P24 2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P25 22.《论语》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P26 23.《学记》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思想。()P26 24.《大学》是一篇道德教育的专论。()P27 25.《大学》中的三纲领即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P27 26.《大学》中的八条目即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27 27.清末输入中国的西方教育理论以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体。()P29 二.单选题
1.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B)。P3 A、私学 B、官学 C、书院 D、大学 2.汉代的太学属于(A)。P3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 3.我国汉代太学的基本教育内容是(C)。P3 A、传记 B、诸子 C、经学 D、诗赋 4.我国的私学产生于(B)。P3
A、原始社会末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汉代以后 5.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A)。P4
A、识字教育 B、音乐教育 C、道德教育 D、算术教育
6.历史上提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是(C)。P5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东林书院 D、象山书院 7.中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为(C)。P5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七艺 8.“六艺”中的“书”为(C)。P5
- 2 -
A、艺术教育 B、书法教育 C、文字教育 D、政治伦理教育 9.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是(C)。P6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10.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采用的选士制度是(B)。P7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11.隋朝以后,我国主要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C)。P7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12.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D)。P8
A、天津西学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天津水师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3.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P8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4.(A)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正式学制的开端。P9
A、癸卯 B、壬子-癸丑 C、壬戌 D、近代学制 15.壬子癸丑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P9
A、四年一贯制 B、五年一贯制 C、六年一贯制 D、三三分段 16.壬戌学制以(C)的学制为主要学习的蓝本。P9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17.近代中国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D)。P9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1904年学制 D、1922年学制 18.1905年清政府设立(B),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P9 A、国子监 B、学部 C、提学使司 D、督学 19.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P10
A、1949年 B、1951年 C、1958年 D、1967年 20.《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于(D)。P11 A、1985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9年 21.西方教育历史中,中世纪的“三艺”指(B)。P14
A、天文学、修辞学、辨证法 B、文法、修辞学、辨证法 C、天文学、算术、辩证法 D、算术、几何、天文学 22.“产婆术”是由(C)创立的教学方法。P20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23.下列那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C)。P20 A、孔子 B、杜威 C、苏格拉底 D、赫尔巴特 24.下列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阐述,正确的是(A)。P21 A、其代表作是《政治学》,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年龄分期的教育家 B、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C、主动脉张胎教 D、强调早期教育 25.《政治学》是(A)的主要代表作。P21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卢梭
26.下列哪部著作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D)。P23 A、《爱弥尔》 B、《教育漫话》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27.卢梭的教育著作是(B)。P23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8.作为一门学科规范教育学,通常以赫尔巴特的(C)为标志。P23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29.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B)。P24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目的》 D、《大教学论》 3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先提出来的(A)。P25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朱熹 31.“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P27
- 3 -
A、《学记》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32.哪一本书是家训之祖?(A)P27 A、《颜氏家训》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33.《师说》主张选择教师的标准应该是(C)。P28 A、资历 B、地位 C、道 D、年龄
34.第一部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教育学》的译者是(D)。P29 A、严复 B、辜鸿铭 C、蔡元培 D、王国维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A)。P30 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马卡连柯
三、多选题
1.狭义的教育基本内涵有(ABC)。P2
A、受社会制约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参与 D、一种个人的活动 2.教育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ABD)P2
A、非形式化 B、形式化 C、非制度化 D、制度化 3.中国古代学校的性质分为(BCD)。P3
A、太学 B、官学 C、私学 D、书院 4.中国古代的私学按所教的内容可分为(CD)。P4 A、太学 B、书院 C、私塾 D、经馆 5.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ABD)。P6
A、察举制 B、科举制 C、文官制 D、九品中正制 6.关于1922年学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P9
A、小学和中学实行“四三四”制 B、以美国学制为主要学习蓝本 C、是我国近代最为成熟的学制 D、小学和中学实行“六三三”制 7.西方近代教育的特点有(ABCD)。P16-17
A、国家对教育的干预与重视 B、实科教育迅速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增强 C、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D、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ABCD)。P17-19
A、全民化 B、终身化 C、民主化 D、现代化
9.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其教育思想反映在下哪几个方面(ABCD)。P20 A、重视教育的作用 B、主张德、智、体、美的教育内容 C、强调早期教育 D、提倡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10.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BC)。P22
A、亚里士多德 B、维多利诺、拉伯雷 C、伊拉斯谟、莫尔 D、洛克、卢梭 11.杜威的教学主张(ACD)。P24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社会 C、教育即生长 D、从做中学 12.《学记》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有(ABCD)。P27
A、循序渐进原则 B、及时施教原则 C、预防性原则 D、学习观摩原则 13.《师说》的贡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CD)P28
A、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 B、提出早期教育思想 C、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D、择师的标准是“道” 14.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在民国初年到1949年来中国讲学、访问的有(ABC)。P30
A、杜威、推士 B、麦柯尔、柏克赫司特 C、华虚朋、孟禄 D、克柏屈、梅伊曼 15.中国借鉴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C)。P30 A、陶行知 B、梁漱冥 C、陈鹤琴 D、陈寅恪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 一、判断题
- 4 -
1.在《教育学》中,“教育与发展”主要指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P34 2.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P35
3.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制度系统化,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这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决定了教育的发展。()P36
4.5.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我国的教育体制应该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此时,多元办学体制、多渠道投资体制、政校分离的管理体制建立起来。()P39 5.教育与政治之间是彼此制约的。()P41
6.通过拨款方式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说明了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41 7.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面。()P44 8.广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P45
9.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立足于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观念,它包括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P52 10.童年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P63
11.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诸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P61 12.对弱势学生给予一定的特殊待遇不是教育平等化所提倡的。()P44、P82 13.可持续发展影响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柱。()P53 14.学校教育应当回避社会文化中与学校教育所提倡的方向不一致的方面。()P58 二、单选题
1.具有“学校教育制度化、严密化,普及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教学内容空前丰富,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的教育特征体现在什么社会之中。(C)P36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B)。P46-48
A、延续和传播文化 B、决定文化传统的特点 C、整理、发展和创造文化 D、创造独特的学校文化 3.我国教育法规将教育规定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映了(B)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42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4.德意志民族重理性思维,美利坚民族则崇尚实际,这主要体现了(C)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45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5.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哪个年代(D)。P51 A、60 B、70 C、90 D、80
6.到二十世纪(D)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P51 A、60 B、70 C、80 D、90
7.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个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名字是(B)。P51 A、《21世界议程》 B、《增长的极限》 C、《学会生存》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8.就学人口比例、小学人学率、中学入学率、大学入学率、文盲比例等属于(A)。P53 A、压力指标 B、状态指标 C、响应指标 D、信息指标 9.以下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是(B)。P59-61
A、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持续递进性 C、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10.以下哪种行为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规律(B)。P60 A、以刺激性的语言责难学生 B、布置过多、过难的作业 C、体罚学生 D、满堂灌的课堂教学 11.“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特点。P60
A、顺序性 B、间断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12.“同年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方向不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特点。 A、不均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13.“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语言,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这样特点的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C)
- 5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三、多选题
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ABDE)。
A、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 B、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受教育权 D、经济体制决定了教育体制 E、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结构、内容与手段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在(BCD)的结构。
A、基础、中等、高等的教育比例 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 C、高等教育的层次、专业的比例与类别 D、高等教育的数量 3.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体现在(AB)。
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教育积累、传播、发展科学技术 C、教育决定了经济的结构 D、教育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转 4.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CD)。
A、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B、政治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C、政治决定了教育的内容 D、政治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 5.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培养政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延续和发展政治制度 C、教育民主化决定了政治的民主化 D、教育为超越现有的政治服务 6.教育民主化包含哪几个方面(ABC)。
A、取消教育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在学校中倡导民主精神 C、在学校里尊重学生的个性 D、教师不能批评与体罚学生 7.教育平等的涵义有(ABC)。
A、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 B、教育权利平等
C、教育机会均等 D、无差别的对待一切学生 8.文化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BD)。
A、文化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B、文化传统使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C、文化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D、文化提供了教育的内容 9.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体现在(ABC)。
A、教育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 B、教育使文化得以整理、发展和创新 C、教育创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D、教育使文化呈现多样化 10.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表现在(BD)。
A、科学技术影响了教育的价值追求 B、科学技术促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更新 C、科学技术影响了受教育者的权利
D、科学技术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条件 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P50
A、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 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持 D、教育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舆论支持 1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方式有(ABCD)。P50 A、对前人的科学知识合理编制和加工 B、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C、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 D、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13.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C、教育决定了可持续发展 D、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1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C)。
A、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作出社会规范 B、教育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 C、教育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D、教育丰富了个体的兴趣 1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ABCD)。
- 6 -
A、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C、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D、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判断题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一般和个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P66
2.为使课程与教学目标易于评价,常用内隐性、体验性的词语来表示目标。()P67
3.古希腊的学者认为教育应致力于理性的培养,这种表述属于教育目的层次结构中的培养目标。()P67 4.卢梭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健全的本能和善良的天性,因此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把他们培养成为“自然人”,而非“社会人”。()P69-70
5.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真诚、决定和选择、负起独立的责任()P72 6.社会学派的教育目的论属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P73
7.教育目的中的社会本位论包括: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8.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错误,在于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国家目的等同起来。()P74 9.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前提假设都是有缺陷的。()P76 10.个人本位论秉持一种抽象的个人观念。()P76 11.个性的多样性有助于扩大人类集体经验的范围。()P80
12.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偏重于伦理道德方面,而且主要以儒家的教育目的为代表。()P86 13.洋务派倡导的教育目的是明人论,以道德教育为轴心。()P86
14.蔡元培提出的包括五项内容的教育目的中,强调了以道德教育为中心。()P87 15.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论述教育目的重要性的第一人。()P86-87 16.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P89
17.在“五育”中,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关系,它们在内容上都有相互交叉的地方。() 18.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两大方面。()P89 19.在我国,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P89 20.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P90 21.“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在基本精神上是不一致的。()P98 二、单选题 1.(A)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P66 A、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2.我国古代“明人伦”的思想是一种(A)。P67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3.(C)是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P69 A、罗素 B、洪堡 C、卢梭 D、沛西能 4.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P73
A、杜威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5.主张培养“自然人”的观点是(A)。P70
A、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 B、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 C、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6.下列命题陈述中,与个人本位论基本假设不符合的是(D)。P75
A、个人是原始自足的独立实体,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个体是自足完善的 B、个体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抽象、一个虚名 C、个体拥有一个逻辑上先于具体社会历史的超验自我 D、个人是历史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起点
7.关于个人自由的价值辩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P79
A、思想自由、讨论自由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 B、个体自由是促进个体生长的必要条件 C、思想自由、行动自由是创造文明的前提条件 D、个人自由是无条件的、不受限制的 8.以下关于“自治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P85
- 7 -
A、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 B、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承担责任 C、它是学生学会运用自由的根本手段 D、自治教育是不需要纪律约束的教育 9.(D)提出的教育目的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内容。 A、林则徐 B、张之洞 C、梁启超 D、蔡元培 10.下列描述中与近代学者蔡元培教育思想不符的是(A)。P87 A、强调忠君和尊孔教育 B、推崇个性的自由发展 C、主张教育独立、思想自由 D、重视美育和世界观教育 1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一对教育目的论述出自(B)。P88
A、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C、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2.(C)将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P88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3.“三个面向、四有新人”提出于(B)。P88
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4.对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这句话的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C)。P92
A、美与真是相通的 B、儿童思维的天性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富有诗意的创造离不开对美的感受 C、美育对智育具有促进作用 D、智育对美育具有制约作用 15.以下关于“个性发展”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C)。P96-95 A、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单个个体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言的
B、个性发展是相对于社群内部众多个体的高度趋同发展而言的 C、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全面发展而言的
D、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独特内在潜能的发展,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个体独特性的发展
三、多选题
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ABD)特征。P65 A、抽象性 B、理想性 C、可操作性 D、终极性 2.8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BCD)。P66
A、教学方式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3.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D)的教育目的论。P69-71 A、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 4.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的教育目的论。P73 A、国家主义 B、存在主义 C、社会学派 D、自由主义 5.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CD)。P70-71
A、约翰密尔 B、罗素、小原国芳 C、哈耶克 D、洪堡、爱伦凯 E、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6.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D)。P74
A、涂尔干 B、萨特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7.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ABCD)。P72
A、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 B、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 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8.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ABCD)。P71
A、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 8 -
B、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 C、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任
D、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9.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共同的价值取向有(ABC)。P72
A、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 B、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与基本自由权利
C、强调受教育者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完全排斥或否定教育的社会目的
10.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几个方面。P75 A、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化 1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P98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一、判断题
1.学生与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诸矛盾中的一对主要矛盾。()P100 2.教师的作用集中体现在班级微观环境的建设中。()P102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决定的。()P103 4.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说明部分教师的职责像科学家一样肩负发明创造的任务。()P103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明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P104 6.教师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手段都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出现的。()P105 7.对教学经验的不断反思,它称为“反思性教学”。()P117
8.皮亚杰所提出的“运算”与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意义接近。()P119
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计过程。()P119 10.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方面相对的不相似性,它主要表现在认知方式和智力方面的差异。()P121 11.“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杜威等人。()P126 12.卢梭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P126 13.“儿童中心论”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主动,而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 14.“儿童是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着他来运行”,这是儿童中心论的观点。()P127 二、单选题
1.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说到“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这句话反映了教师是(C)的劳动作用。P101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B)。P104 A、间接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主体性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指教师工作具有(C)。P105 A、长期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主体性 4.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P106
A、复杂性 B、创造性 C、连续性 D、示范性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权力作出了(B)方面的权力。P110-112 A、5 B、6 C、7 D、8
6.教师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力,这表示了教师在(A)方面的权力。P111
- 9 -
A、科研学术活动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进修培训权 7.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这表示了教师在(C)方面的权力。 A、科研学术活动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进修培训权 8.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C )。P117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9.儿童明显有一个适合做某事的内部时间表,未到时间实施的训练效果不大。这体现了儿童发展阶段的(C)思想。P118
A、环境—学习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自然成熟论 D、条件—反射理论 10.强调环境和学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的核心思想。P119 A、环境—学习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自然成熟论 D、条件—反射理论
11.2-7岁阶段儿童“语言开始发展,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B)阶段。P119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2.7—11岁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推理,能够进行逻辑概念,以及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具有了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C)阶段。P119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3.对事物的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属于认知风格的(B)。P122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4.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B)。P126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宾塞 15.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C)。P126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宾塞
三、多选题
1.教育活动主要包括(ABD)三个基本要素。P100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2.教师劳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CD)。P100-102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3.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BCD)。P103-105
A、复杂性与创造性 B、连续性与广延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 D、主体性与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BCD)。P103
A、为未知世界的探索 B、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C、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 D、对突发情境表现出的教育机智 5.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包括(ACD)。P108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心理学 6.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履行教师聘约的义务包括(BCD)。P113-114
A、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B、忠实执行教育方针,努力实现教育目的
C、遵守教育规章制度,努力工作 D、履行学校聘任合同规定的各项聘约,完成教学任务 7.新教师的入职辅导,主要通过(ABC)进行。P117
A、安排一个有序的计划 B、请有经验的导师进行指导 C、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D、定期到师范院校学习 8.教师的在职培训一般有(AD)两类。P117
A、获得学位等升等升级 B、反思性教学 C、有经验的教师指导 D、提高教学能力或素质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可享受的“学金权”是指(BCD)。P1124 A、补助金 B、奖学金 C、贷学金 D、助学金 10.概括地讲,“教师中心论”是指(ABC)。P126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教材为中心 C、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D、以知识为中心 11.主张“教师中心论”的教育家有(BC)。P126
- 10 -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卢梭 12.“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C)。P126 A、卢梭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