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视角下“走班制”教学开展研究
所谓“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师与教室固定,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要及实际能力层次,自主选择学习班级,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都存在显著差异的一种教学模式。走班制在欧美发达地区已经有了成熟运用,但就国内运用现状而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于学情不同,教师也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情进行针对性优化、完善,以期更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最大程度发挥其教学效果。 一、课程设计要多元
走班制不只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高低选择学习班级,更重要的是打造多元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课程或教材,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创造力,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从学校层面重建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结合本校教学资源、教学能力,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培养目标与方
案,如通过选修与必修?Y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等多种方式,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在保证达到相应培养目标的情况下,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灵活地调整所学各门功课的比重和速度,根据自身个性合理选择学习方案,由此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 转变。
二、教学层次要合理
走班制最大的优势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教学做法,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引入分层教学、最近发展区理念,合理划分教学层次,在教学情感上一视同仁,在教学行为开展上区别对待。如学校可以通过多方位考查,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水平、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将某一学科划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每个教学班级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都要面向本层次学生,如在面对学困生时,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课堂教学内容不宜过多,以基础知识巩固为主,教学方式也主要以兴趣教学为主,由此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夯实学生基础,帮助学生完成层次迁跃。针对学生上课班级而言,教师可以给出上课建议,允许其向上或向下自由变
动一级,学校建议只做参考,充分将学习自由交还给学生。这个考核只是短期的,其教学层次、教学方式设置也是短期的,每八至十二周教师必须充分摸底,当然对每个学生的摸底结果教师要严格保密,保护学生自尊自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走班制”教学中得到长足进步。 三、做好教学管理
由于走班制打破了传统行政班级模式,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可控情况,因此必须构建与走班制相契合的教学管理体系,才能够实现教学进步。其一,学校要确立人本教育理念,真正以学生成长为需要,加强教学监督,听取学生与授课教师意见,尊重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二,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走班制”客观上要求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细化和深化,要适应“走班制”的特点和内在要求。由于在走班制中行政班级内学生分散到各班级上课,班主任教师不好监控每一位学生,且人员流动也导致任课教师对大部分学生不熟悉,这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了无形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打造一支高效的班干部队伍,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方式,如在每个教学班级设置三个常任负责人,由班干部兼任,班主任重点管理负责人即可,又如在班会课上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争取让每位
学生管理好自己。其三,班主任要经常听课,了解自己班级学生学习状态,找出班级学生近期面临的学习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指导。其四,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善用情感,由于走班制下不论是任课老师还是班主任,其与学生熟悉程度都不如传统教学模式,倘若教师都以冷冰冰的态度面对学生,在教学管理本就弱化的情况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或管理活动中要富含情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关心与关爱,如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更加配合教师教学活动开展。
四、优化评价
上文提到要对学生进行摸底,其实这就是评价过程,要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妄图通过一场考试完成对学生的分层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上课时及时记录学生状态、情感及知识掌握情况,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摸清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态度等,再结合考试测验,通过多元评价体系力求构建最完善、最清晰的学生个体,由此反馈到教学实践中,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优化,实现教学质量 提高。
虽然“走班制”教学模式在我国处于摸索阶段,但其光明应用前景是可以预见的。本人根据自身教学研究,提出了四点教学建议。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为目标,敢于尝试新教法、新理念,不断学习,完善自身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创新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