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面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 .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 .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C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3 .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 .矛盾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4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具有历史必然性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 .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人认识论是( ) A .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 .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 .康德哲学的功绩 6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 A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7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8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9 .1633 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 1979 年 11 月 10 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 340 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
A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10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
A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B .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C .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 .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气 11 .社会形态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12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购买它的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3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4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15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 .文学、艺术和宗教 B .道德、伦理、
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 .哲学、历史
16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 A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 .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 .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1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8 .“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 A .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 .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众多企业和银行机构 D .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控企业和银行 19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
A .社会主义很难实现
B .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C .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D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20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 .建立工农联盟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人到无阶级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统一的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D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2 .下列哪些命题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 ) A .朱熹指出:“万物皆有两端,独中又自有对。” B .老子说:“相反相成,物极必反。” C .王安石说:“万物皆各有藕” , “藕中又自有藕。” D .方以智说:“交也者,合二而一。”
3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 )
A .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 .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是错误的 D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5 .爱因斯坦 1939 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 .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 .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C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6 .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这句话应理解为,民主共和制( )
A .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B ,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C .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
D .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
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 .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 .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 .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9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10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 A .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 .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 .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 .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11 .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 A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 .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1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 A .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 .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 .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D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13 .经济全球化( )
A .使世界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B .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C .使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对别国经济的依赖 D .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14 .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 ) A .目的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 B .手段包括非经济方式 C .更加激烈 D .范围不断扩展
15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 A . 19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 . 20 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16 .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 A .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 .获得绝对自由
C .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 .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17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 )
A .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 B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C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D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18 .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 ) A .和平发展时期
B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C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 .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19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 A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 .根据社会的需要,是有计划的 C .按劳分配
D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
20 .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 ) A .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 .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 .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 .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三、辨析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2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4 .“二战”后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出现了变化。
5 .共产主义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社会理想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材料 1 ] 1929 一 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危及资本主义的生存。 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材料 2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 1936 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运行,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9 一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各国都建立了战时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实行全面统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了更迅速、更普遍的发展,国家干预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以形成。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2 .有关我国国情的部分材料: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22 % ,而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 7 %。从 1980 年到 1996 年,粮食产量增长 52 . 9 % ,但由于人口增长 24 % ,人均占粮食只增长 23 % , 近几年每年净减少耕地面积在 300 万至 500 万亩左右。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 1 / 3 ,过去 10 年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 15 . 9 % ;由于过度采伐,现有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13 , 4 % ;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缺水现象严重。在全国 500 个城市中,有 300 多个城市缺水,其中 40 多个城市
严重缺水。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浪费,而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又不重视,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只有 30 % , 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 60 % 一 80 %的水平。
请回答 ( l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 2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 3 )综合材料 1 和材料 2 说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什么样的战略。
3 .[ 材料 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此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犯页)
[ 材料 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76 页)
[ 材料 3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 〕 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 [美] 阿尔温 · 古尔德纳: 《 两种社会主义》 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52 页)
请回答:
( l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 2 )试分析阿尔温 · 古尔德纳的观点。
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A 2 . C 3 . C 4 . C 5 . C 6.D 7.A 8.B 9.D 10.D 1 1 . B 12 . B 13 . C 14 . C 15 . C 16.A 17.B 18.C 19.C 20 . D
二、多项选择题
1 . ABCD 2 . ACD 3 . ABD 4 .BCD 5.CD 6.ABC 7.ABC 8 . ABD 9 . ACD 10 . ABCD 11 .CD 12.ABC 13.ABCD 14.ABCD 15 . ABC 16 . CD 17 . ABCD 18 BCD 19 . ABCD 20 . ABCD
三、辨析题
1 .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2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论断。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只不过,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指:第一,错误的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如神、鬼等错误观念的客观原型就是人自己,是人这一原型的主观变形。第二,错误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有其产生的客观物质根源,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根源。第三,错误思想也随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分析和克服错误思想时,就要分析这种错误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前提和根源。
3 .此观点正确。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发生作用,全部预付资本都在发挥作用,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值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既然利润是预付资本的增加值,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就成为资本的必然要求,于是在竞争过程中,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家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配利润。这样,商品就不能按价值进行销售,而必然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即生产价格出售,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可见,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
4 .这一观点错误。“二战”后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对劳动人民的掠夺,使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从根本上起到了促进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各种具体形式本质上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资产阶级国家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5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讲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人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我们不应沉溺于对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细节描绘,但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把握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对其轮廓和基本特征不断加深认识。而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靠人民群众的实践。现实的社会主义事业每向前推进一步,也就是向着共产主义走近一步。
四、材料分析题
1 . ( l )上述材料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了挽救资本主义制度,克服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导致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促使着资本主义国家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生活,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 2 )上述材料表明,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是为了弥补私人资本的不足;从根本上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2 . ( l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候、土壤、山川、河流、矿藏、动植物等资源,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自然资源的好坏对于生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类社会。人类一方面要按照内在的需要去改造自然,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生态失调”,这是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少且荒漠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低且过度采伐,资源相对不足且浪费很大,我国的自然环境“生态失调”比较严重。
( 2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没有人口的生产,当然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人口的增长率和人口的分布状况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生产增长率,生产满足不了人口消费和就业的需要,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增长过快,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 3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和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3 . ( l )材料 1 、材料 2 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问题。
从历史考察来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这使得资本主义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有发展的空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普遍追求。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 2 )材料 3 阿尔温 · 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这是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表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