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阳
“存在问题”自古希腊以来就受到众多哲学家的关注,根据不同的时期,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不同,关于“存在问题”的争议也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本文对现象学中的“存在问题”进行概述。
一、现象学中的“存在”
现象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倡导,包括海德格尔等追随者。他们通过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以及与世界的关系。而要揭示人的本质的话,就要从关于人的现象出发。胡塞尔的“现象”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现象包括实物及其全部属性,这是对实物自身的映射。换而言之,现象就是本质,二者等同,并非本质处于现象背后;其次,现象同样包括观察者的主观体验。观察者在胡塞尔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后,为其老师维耶尔斯特拉斯做助手,维耶尔斯特拉斯是当时遗留的数学家,这种经历使得胡塞尔对术语的精准性把握非常严格。其在25岁转向哲学之后,对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也是逻辑哲学与分析哲学的先驱弗雷格。可以说现象学脱胎于逻辑学。
胡塞尔所讲的“现象”是范畴、甚至是胡塞尔的追随者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海德格尔。海德格尔一生硕果累累,但其存在论思想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海德格尔的现象指的是“存在”,也就是“在者之在”。海德格尔的存在思想是对之前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颠覆。海德格尔认为,虽然之前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也在探讨“存在”,但是,他们所探讨的只是“在”,而不是真正的“存在”,他们混淆了“存在”和“存在者”。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即“存在的意义”是最普遍的概念,“存在”的这种普遍性超乎一切族类上的普遍性。同样,这个“存在”无法定义,但是绝对不能把“存在”理解为“存在者”,二者绝对不是等同的地位。“存在”不能被定义,但是“存在”是“存在”,“存在者”是“存在者”,“我们不可能直接地真正把握在者的在,既不可能在在者身上,也不可能在在者之中,还根本不可能在其它什么地方。”但是“存在”可以被描述。在《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论述用四组概念来表示:在与形成、在与表象、在与思、在与应当。通过不断的思考与追问并将“存在”与形成、表象、思、应当分别论述,最终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在者”与“在”相依相存。我们不能也不可以把人与存在分离开来去研究。就海德格尔的“存在”而言,人是一种特殊存在者的存在,关于人的存在的分析是一切存在论都不可或缺的基础。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摆脱了孤立的“主客二分式”思维,而是将人与存在看做一个整体,去研究“存在”。
显然,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更注重对人文的关怀,其对当前我国社会的现象有很深的影响,他的思想启迪人们去思考“在者之在”的原因,启迪我们去思考“在者之在”的意义。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满足物质的需要,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当前环境问
题和生态问题严峻,这些现象要求我们去深思。现象学试图拉近逻辑与心理学的关系。从现象学与心理学二者的关系来说,现象学和心理学有基本一致的研究内容、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很多现象学的研究结果又要以心理学的材料为依据。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再看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胡塞尔本身作为现象学的鼻祖同时,也是一个数学博士,对语言的使用更是力求精准。甚至他25岁转向研究哲学之后,对他影响最深的也是逻辑哲学家、分析哲学家弗雷格。胡塞尔在著作《逻辑研究》第一卷中谈到说:纯粹现象学展示了一个中立性研究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有着各门科学的根。在这里所说的“各门科学”中,胡塞尔主要指的是心理学和逻辑学。由于在逻辑上有深厚的功底,再加之心理学的的推动,使得现象学拉近了逻辑与心理学的位置。这与逻辑哲学的反心理主义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二、逻辑哲学中的“存在”
作为科学主义的代表,逻辑哲学与现象学有很大的差异。逻辑哲学的代表有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蒯因等人。他们讲求术语的精准性,对此,他们应用现代逻辑的方法,对术语进行详细分析,确保其精准度。
罗素等人的摹状词理论也是基于对自然语言的不满。人工语言分析学派在研究过程中,摒除了内容上的干扰,单纯从形式上研究问题。比如“存在”这一个词,弗雷格通过其自创的词,也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经典一阶逻辑系统的研究,将“存在”转化成存在量。这种方法开辟了“存在问题”的研究新领域,引发了炙手可热的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到了后期,出现了除人工语言分析学派之外的日常语言学派,代表人物包括摩尔、赖尔、斯特劳森和后期维特根斯坦等人。但日常语言学派和人工语言分析学派的目的以及所持观点大同小异,区别仅仅在于:对语言的运用,即到底是人工语言能更精准的定义概念,还是日常语言更精准。不管他们争论的结果如何,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他们坚持逻辑、科学的观点,从根本上远离心理学,逻辑哲学要摒除研究者个人主观的心理感受,这和现象学有很大的区别,作为人文主义关怀的现象学一直试图拉近逻辑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而且现象学者也认为只有现象学是拉近逻辑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的最佳途径。但是逻辑哲学家认为逻辑学自诞生起就不可能和心理学有联系。因为坚持远离研究主体的内在感。
事实上,现象学与逻辑哲学作为研究“存在问题”的其中两大代表,在“存在问题”的研究上走向两条路:人文主义之路和科学主义之路。然而脱胎于逻辑学的现象学在本质上又受到逻辑学的影响,而逻辑哲学又由于拒斥形而上学,研究到最后只剩下语言的分析,给自身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局限,最终导致现象学和逻辑哲学二者的融通势在必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存在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