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空间医学前言
余幼年之时,家境贫寒,又身患病痛,饱尝困厄之苦。13岁即发愿学医,以解乡人病痛之倒悬。遂卖掉仅有之三间老屋,筹措资金,外出拜师,学习传统医学。16岁学成回乡,尝试为人治病。孰料,所治病患病愈率达十之七、八,竟得乡人“小神医”之称。然,自觉学识浅薄,更用心不辍。每见医书必设法读研之,犹喜内经、伤寒、金匮之论,对本草、医学中衷参西录(清·张锡纯著)等诸多医派理论亦钟爱有加。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之临床,对西方医学亦有所深涉。尤其在对细胞学说的深研之中,发现中西医理论结合之点。认为自然万物出于一理,追根溯源,无外乎物质,只形、象表现之异罢。然无论变化如何,均遵“物质守恒”之理。
本书所论,乃积50余年医疗学习、临床实践之精华。虽谓一人之说,实以先人理论经验为基。宇宙浩瀚,科学境界无边。余之浅见,犹如沧海一粟,豆点之光。医学领域诸多新科,尚需医界前辈、同学及后世继续探研。
本书将成之时,深得国家医界领导、前辈之垂询指导,余获
益良多。他们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董福慧、高云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王诗雅教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医师王征美;海军总医院鹿尔驯教授;中医药管理考试中心主任医师郑跃先;北京市中医局主任医师赵建宏;中国残联主任医师成为品。在此深表谢意!
鉴于该理论仍在探索研究之中,暂名之为“人体空间医学探索”。成此书之意,在于恳请医界前辈、同学对其中谬误之处给予斧正,并赐教以卓见,以期该理论尽快臻于完善,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空间医学
一、人体空间医学定义
人体空间医学是创始人郭志辰大夫在近50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形成的医学理论构思,以研究人体空间为主题,包含了治疗学、养生学和修炼学三大内容,是一门既不同于传统中医又不同于现代医学的新型医学学科。在新世纪中,可作为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枢纽。目前谈到的人体空间医学,侧重于治疗学方面的介绍。 二、人体空间医学基础
人体空间医学建立在传统中医基础之上,在发展过程中,经
过了智能医学阶段。智能医学以传统中医为基础,提出了细胞运动学说、场与场象学说以及道?阴阳?五行学说等,建立了智能中药学与处方,提出了包括自我回照调治法在内的多种医疗方法,人体空间医学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探索过程中,本着“尊古、敬古、不泥古”的原则,打破了传统中医晦涩、繁琐的名词限制,对传统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深入剖析和现代解读,并得到了临床实践的有力验证。
三、人体空间医学主要内容
“人体空间”是人体空间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人体空间医学的最大发现。天人合一,人体空间与自然空间存在共性。自然界“空”中的变化,是生、长、化、收、藏的根本,人体内部空间亦然。
“能量”是人体空间医学的又一核心概念,与传统中医的“气”大致等同,能量学说是人体空间医学的重要理论。
人体空间医学立足于细胞论,赋予细胞以空间的概念,将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的“细胞”、“物质”、“能量”概念紧密联系起来,卫中西医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病因轮上,人体空间医学提出,水的分布不均导致了人体多种疾病的形成,调节人体水的分布是解决疾病的关键所在。
在治疗上,以“公转畅通”为总原则,讲究能量的清升清降、至实至虚,有章可循又机动灵活。人体空间医学提出:打破病名,参考症状,查找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运用电脑观舌诊断,以3-5味中药小处方和其它外治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四、人体空间医学理论特点
1、以“空”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人体空间医学从实体和空间两个角度认识人体,发现人体空间警卫物质的存在和空间中“象”的变化。由此更加深刻地解读了传统中医的气化论的实质——细胞外部空间精微物质的转换、变化。 2、强调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贯穿于人体空间医学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各个方面,以宏观的视野,一次性综合疗法,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不分区域、层次,从细胞到组织、器官、脏腑、系统同
时调整,统一治疗。 3、遵循“天人合一”观
《内经》中指出“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体空间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最大的共性在于70/%以上都是水。大自然的变化主导是水的变化,人体同样如此。大自然的潮汐变化、日月盈亏、四季更替与六淫变化,都对人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使人体内部随之调节变化,以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存法则。如何学习空间医学?
(一)、解放思想,破除门派
人体空间医学与传统中医同出于养生修炼实践,但因方法不一、时代不同,所以理论各异。学习人体空间医学,必须解放思想,破除门派。这样,才能真正领悟空间医学中包含的思想,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比如,传统中医强调解决矛盾,强调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等。人体空间医学则强调至实至虚,回归自然,应用不平衡、不对称的方法,使人体的细胞群运动,从而恢复细胞的功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提出“打破病名、参考症状”的方法。如果不解放思想,就很难理解,更难应用。
广义的空间医学,包含修炼学、养生学、预防学、治疗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没有门派之别,儒、释、道的思想都囊括在内,中、西医的精髓都包含其中。更没有民族之别,蒙医、藏医等等,一切理论与方法,包括念力的方法,只要有益于人类,就都可以采纳,都可以应用。人体空间医学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倡导和谐。所以解放思想、破除门派是学习的前提。
(二)、以德为本,心怀大爱
传统中医医德,自古有之。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阵”,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尤其是“大医精诚”一文问世以后,后世医家都将其当作为医的师范。其实,“大医精诚”中提出的标准,实际上是要求作医生的人同时是一个修心的人,使自己的心性达到、并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修心、养性、积德、忘我”是空间医学的灵魂所在,忘我、无私地为人民服务是人体空间医学学习者的行动准则。只有忘我、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够积累自己的德。
自古以来的修炼家都很强调积德,讲究“淳德”。《内经》对这个问题讲的很深,后人以理解。“修心、养性、积德、忘我”,
由于净心的程度不同,所得的能量也不同。净心程度高,精纯的能量贯穿于全身;净心程度低,污浊能量惯于体内。修心、净心、无污染,才能调节人体内部水的清洁度,调整水的运行与分布,才能调节人体信息、能量、物质、如此,在应用人体空间医学方法的过程中,尤其是用心治病的过程中,才能调动自身潜能,使得治疗效果最大化。空间医学治疗原则
调整空间水分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疾病的根源是一个水字,是人体细胞内外、空间水分应却、分布不均匀引致,是胞内物质和胞外能量相互转化失调。能量是以水气的形态存在空间。治病最重要是水的调节,是促使胞内胞外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正常。如果把水调节好,新陈代谢搞好,人的生理功能就恢复正常。
人是一个整体,为使能量动起来,在人体之中制造一个压力差,疏通多余的,就是补充不足的,使整体能量均衡流动。治病的原则是寻找病因,不拘泥于病名,不抓果,只抓因,为淤塞的能量找出口,致力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把不正常的变为正常,才能确保健康。 调整空间能量
人体能量流通需应用[不平衡]的手段,才能达到相对平衡的效果。简单而言,就是调整人体空间能量的压力,使能量流通畅顺,人就自然健康。
能量从多的部位,调动到能量少的部位,因为能量多的部位压力必然大;能量少的部位,压力必然不足。能量搬家,就是为调整和均衡压力的浓度,达到人体能量的动态平衡。
在调整压力时,是调整人体空间与形体之间的关系,促使能量与能量、能量与形体物质相互撞击。然后,再由相互撞击时产生的压力,推动公转与自传的能量流动。
举例说明:当下焦或下肢能量过多或聚集,必然会造成中上焦部位空间能量的不足。因此,必须将部分多余的能量调动至不足之处,或是将能量由下向上推动。 人体空间能量的概念和性质
人体空间医学在研究人体形体和空间的过程中,发现人体空间与宇宙空间一样,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物质。人体空间的能量与传统医学的“气”,虽提法不同,但内涵却相同,实指一个事物。
宇宙空间中,其能量的运动、变化形成风、雨、雷、电;地球内空间的能量变化,会造成地动山摇;而人体空间能量的变化,会形成人体中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它们是人体空间不同属性的能量物质。 一、能量的基本概念
能量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均由能量的运行变化而产生。自古以来,物质都在变化之中。变化,即有能量物质的产生。物质形体是能量物质的本体;而能量物质是物质本体物质变化的精华,是物质本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能量物质的特点,是游离于空间之中,摆脱了形体物质的局限,体现出一个“活”字,并能与异性能量物质产生异化。能量的流动是生生不息的。能量物质的聚散、变化、异化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万物源于能量物质。故有“天地瘟氤,万物化醇”之说。
人体的能量,是细胞在运动过程中辐射在人体空间的精微物质。它的活力很强,构成并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各部位细胞的生理反应,是能量运行的结果。人体能量的粗糙、细腻程度,是人体内亮度①变化的基础,是判断疾病形成与否的标准。虽然现在的科学仪器无法观测到它的存在,但和
我们生存的自然空间中有氧气的道理一样,而且,人体与外界自然空间是息息相通的,人与其它生物时刻不断地通过呼吸从外界空间摄取着能量,以此推论,它确实游离于人体的空间内,而且是有形有质的。它的存在决定了能量场②的存在。
二、能 量 的 性 质
1、人体空间及能量的客观存在性
人体是由形体和空间组合成的,有形(肉眼可视)为体,腔乃空间。体腔内是由细胞和能量组合成的。细胞内外的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异化,形成了体腔内的动力。人体的空间可谓辽阔壮观,它遍部于全身各处。形体是由细胞组成的。虽然细胞群的大小不一,组成的器官不同,但是,它们所容纳的能量,远远超过了经络(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了它的存在)中运动的能量。
人体的能量无处不有,因其所在人体部位的不同,名称也各异。有元真能量、膻中能量、先天能量、后天能量、胞内能量和胞外能量等等。阴阳媾精,天地造物,能量渐生。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阳化气,阴成形,细胞运动能量生。人体先天的能量为纯精华能量(来自母体,没有后
天的饮食和呼吸的能量)。古人云:“两神相搏,能量纯洁,名曰真气(能量)”。
人体五脏六腑能量各有其积聚处:肝区细胞能量积聚于期门处;若行之,则横走隔下,而出幽门关,以助心力。薄荷开肝细胞;柴胡开期门;乌贼骨引能量至幽门;生麦芽助之,散于胸中③。肺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中府,过云门至太阳,散于背部;脾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章门;肾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京门;心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巨阙。 2、人体空间能量的运动性探讨
人体空间的能量分分秒秒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不是静止不变。同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随时都在进行着彼此混化、异化④和互相撞击的运动。人体能量的运动与自然界能量运动如出一辙。自然界中,大地的能量上升,天空的能量下降。在人体内,会阴区域为地,其能量上升;肺部区域为天,其能量下降。
人体内部能量传递的途径有二:一是经络;二是细胞之间的空间。任何物质都不是绝对的实体,都有一定的空间。人体能量在空间中运行的方式,是依循着人体中公转和自转的路径而运行。
人体空间能量运动可看作是五脏六腑群体能量的运动。这种群体能量的运动有相互推动的特点。故,人体空间的能量是从压力(浓度)高的部位(方向)向压力(浓度)低的部位(方向)运动。在公、自转的路线上运动,循环无休,周而复始。
人体能量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升降是能量的上下运动;出入则为能量在细胞内与外的运动(包括人体与自然空间的能量交换)。上下运动,如,五脏细胞群的能量运动是由下而上;六腑细胞群的能量运动则是由上而下。因有五脏细胞群的能量运动,才能使六腑细胞群的糟粕物质降下。即,清升浊降,气化生焉,三焦通矣。
群体能量运动的效能,是微则生,亢则害。少火生能量,壮火散能量。细胞形体的运动,受细胞外的能量场影响;而各个脏腑能量的运动,受公转(任督运行)能量场的影响。 3、人体空间能量的利他性
现代科学认识到熵与负熵的作用。人体的细胞(熵)运动时所辐射的能量(负熵),都不能为本体服务,而是为其它细胞群服务;其所吸收的精微物质,也都是经过异化或混化后
的能量物质。
人体五脏的功能区与本体均不在一个位置,说明了能量的利它性。而影响本体活动的,多半是本体能量所造成的实证。例如,肾划入膻中区,是因为肾本在下焦,而功能在中焦;肝本在右,而功能在左;脾居中右,而功能在膻中;心本居上,左心功能在下,右心功能在头部;头部能量出之于大椎;肺居上焦,而功能在太阳;胃居于中,而功能在下焦。
注释:①人体内的亮度:人体的形体物质是各种(骨、血液、肌肉、髓体、神经等)细胞构合而成的。细胞本身不是一个绝对的实体或黑洞,而是具有通透性的,其空间内外蕴涵着物质与能量,并且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细胞和能量在运动过程中因互相撞击、摩擦而生热,由热而发光,这正是体温产生的原因之一。而现代医学的诊断仪器可以观测到人体内部脏腑、骨骼等运动情况这一事实,证实了人体内部的光亮度。
②能量场:可以从人体空间的角度来认识这一概念。人体空间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范围,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场所”。人体空间场所内充斥着能量物质,因此,人体空间医学将能量停留、运动、变化的空间称之为“能量场”。
③人体空间医学对于中草药在人体中所产生的作用原理,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和验证,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症状反映,运用中药进行调理,结合传统中药学的理论经验,终于发现并总结出部分中药新的作用和功效及其作用于人体中的部位。认识到中药之所以能治疗疾病,是因为通过它们的“气”、“味”运动可以调整、恢复人体脏腑的功能。人体功能正常了,疾病自然得以消除。
④能量的混化、异化:人体空间医学认为,同种性质能量相遇所产生的浓度增加、压力增高的变化,是量的变化,物理变化,故称为混化;不同性质的能量相遇后,产生了性质的变异,是化学变化,故谓之异化。人体空间能量的作用及重要性
⒈ 会阴区能量
人体的会阴区,养生家称之为“海轮”、“周天之始”;医家称之为“任督交汇之处”,其能量为“元根之气”,“鼎风之底”,为全身动力之源。会阴区细胞运动的奥秘,是合儒、释、道、医之“气”的理论。这是通过我的自身养生修炼及四十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而得。许多养生修炼者只认识丹田之“气”、“元气”
的重要性,却不知会阴区的细胞运动的作用。
会阴区能量能辐射到人体的任何部位,所以,该部位能量的变化与人体各脏器均有关系。中医讲“补正祛邪”,是增加会阴区部位的能量运动,祛除不正之气。因此,人参大补元气,是阴中求阳;黄芪大补肺气,实则启动、运动会阴而已。
会阴区能量运动时对周围细胞产生的压力,是能量上升的基础,是物质转化的枢纽。若该区能量不足,则易形成小便失禁、前列腺增生、肠蠕动降低而造成大便秘结、妇科等等疾病。若见此症,应注意今后的疾病形成。 ⒉膻中区能量
膻中区位于中焦,它是空间能量物质的集生地。《内经》有“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之说,即说明了物质与精微物质来源于中焦。同时,膻中区亦是任脉能量出入的门户,是宗气停留、运动之所。
膻中区的能量来源于呼吸,以物质为养。其能量是人体的运化之源,百脉之宗,是人体能量物质的升降重地。膻中区必须保持疏通,才能保证上下焦能量物质清升浊降的正常。其
疏通的方法,就是能量的相互撞击,即五行的运行。
该区的能量为全身能量物质之总库,鼎中之釜,后天化生之地。医家调整营养,以及头部的总督均在于此。心胸宽阔,空间虚通,则头脑清晰,身体健康。养生家以“零”、“虚”为本,以胃肠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为根。 ⒊太阳区能量
人体的太阳区是一个能量运动、转换的大市场。人体各部的能量都要汇聚于此,进行混化和异化,从而产生新的能量。此处是能量的消化之地,与人体各部及大自然能量交换之所。故,一旦交换失调,则人体的功能就失调。这一系列变化,都是从空间到微循环(细胞),从微循环到空间的相互转化运动。
太阳区的能量来源于上焦宗气的“越”、“下”①,金、火相融则化精,“越”云门而“下”,行太阳之路,贯注脏腑之根,滋润四肢百骸。故,背肌必松,经脉于空间必通。中医视太阳为主表,实太阳为根。太阳经穴为俞、为腧。一旦能量发生积聚,太阳经络容易产生结节现象。太阳经是太阳区表的两条主干线;正中间也是一条主干线,都是人体能量公转的通道。
直接改变太阳区域能量压力的大小,是促进人体健康的关键。如果脏腑实,则减少太阳区的能量。如果脏腑虚,就增加宣腾太阳区的能量。如此,人体疾病就会很快得到治疗。人体五脏六腑的运动平衡,是通过太阳区能量压力的增减来调节的。人体空间医学利用药物的能量,药物之间用量比率的增大或减少,改变太阳区空间能量的压力,从而调整人体整体的能量运行。此为调治人体疾病最简单的方法。 四、人体空间能量物质存在的重要性
人体空间的能量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空间有能量,人就有生命;能量正常运动,身体就健康。人体空间能量物质的运动、变化会引起细胞、细胞群及脏腑的功能变化。人体空间能量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人体各部位、各细胞群的功能正常运行。人体空间的能量物质在太阳区域与外界因素相结合,才能完成能量交换,物质改变。故,古人称为“天人合一”。 五、人体空间能量与养生
养生,是人类保护人体健康的方法。因此,养生的目的就是强壮身体,抵御疾病,防患于未然,并能延年益寿。
养生法,本来无门无派,大抵都是通过肢体运动或外静内动的方式,达到活关窍、动细胞、运行能量的目的。人的生命
在于运动,是在于细胞的运动。养生观任督,动脏腑,知气机,明细胞,知阴阳,生气血。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转化,均可以消、化、吸、收而概论之。养生法强调松与紧的相互交替,其势无非圆、方、刚、柔、形、势、劲。
养生之健身术,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肢体运动,达到周天能量的流通。换言之,养生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周天能量的流通。周天能量的流通,应考虑到人体空间能量压力的动态平衡。而人体空间能量压力的动态平衡,必须是在不平衡、不对称的驱动力作用下,才能使能量由高(浓)的部位向低(淡)的部位补充和流动。倘若平衡了、对称了,给予均等的压力,如同在不平衡的天平两端加以均等的砝码一样,永远达不到变化的目的。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养生需应用不平衡的手段,才能达到相对平衡的效果。即,空间的“不平衡”理论。在人体能量高(浓)的部位增加压力,将能量输送出去;人体能量不足之处减轻压力,是为了更多的输入能量。一增一减,产生悬殊的压力差。于是,能量由高(浓)的部位流向低(淡)的部位,使之得以补充,自然能达到人体能量的动态平衡。因此,养生之术不管是应用何种肢体活动方式,都必须掌握“不平衡”理论,才能达到能量的动态平衡,以及确保周天能量的流通。
人体空间医学养生的另一个目的,则是要在人体内制造更多、更大、更洁净的空间;能拥有一个无贪、无嗔、无痴、无欲而轻松自在之身;有一颗无求、无受、普度于世的洁净无暇之心。
注释:①宗气的“越”、“下”:人体宗气通过肺部能量的越过肩井部位空间沿背部太阳区空间及太阳经。人体的四大空间
人体的四焦
人体空间医学提出人体可划分为四大空间,四大空间亦可称为人体的四焦:上焦、中焦、下焦与外焦。这种对四大空间的划分,形成了对人体生理的全新认识,不以脏腑、经络、学位的角度分析,而是将实体与空间两者有机的结合。
[三焦]这名称最早见于《内径》,传统中医也认同上、中、下这三焦各自包含了形状、大小、性质、功能不同的脏腑区域。然而人体空间医学指出,外焦(即人体整个背部)是人体能量运动变化的总调节场地,外焦是大空间,外焦畅通是三焦畅通的先决和必要条件。 四焦的功能
1. 上焦
上焦犹如人体内部的天空,是人体最重要的空间之一。上焦宜清亮,不易浑浊。上焦清亮,能量便可流通畅顺;上焦浑浊,能量浓度便会提高,压力也会同时增加,这样不仅导致上焦肺区、心区和头颅区细胞运动失调,更会引起连锁反应,影响中下焦能量向上流通,使中焦脏腑细胞群运动失调。
部位:横隔膜以上
区域划分:心、肺和头部 2. 中焦
中焦为联系上焦与下焦的枢纽,为下焦能量上升的通道。如果中焦能量过高、压力过大,能量不能顺利上升,便可导致胃病、肝病、糖尿病等。中焦脏腑细胞群相互横向撞击,产生消化的动力,也加速了血液的回流,所以传统中医有[脾统血]、[肝藏血]的说法,并认为人体的[营气]来源于中焦。
部位:横隔膜以下,肚脐以上
区域划分:肝胆、脾胃
3. 下焦
下焦是制造人体能量的工厂,是推动能量运动变化的动力所在。下焦能量如火山爆发,以撞击和推动中焦的能量。命门乃是人体能量的根基,下焦能量贯布全身,传统中医成为[卫气]。
部位:胃下部以下至膀胱
区域划分:肾、腹腔 4.外焦
外交是人体最大的空间,是四焦中最重要的部位,一切疾病的根源都可从外焦找出端倪。外焦既是人体能量运动变化总枢纽,亦是能量疏散和关注的主要通道,负责统领其余三焦,人体各脏腑的能量投射均汇聚于此。
部位:整个背部和腰部的空间
区域划分:各脏腑在背部的的投射区域
能量的公转与自转
人体空间医学提出的[公转],是指人体能量循环的路线。人体能量由会阴,通过丹田向上运动,过肚脐、膻中、百会,然后向后方下行经大椎、夹击、命门、尾闾至会阴,再转向前方上行,循环往复。所谓[自转],即各细胞群所辐射的能量,通过腹背的前后进行运动,是一种横向水平的运动。
公转畅通是指畅通人体大空间,以公转带动自转。公转自转畅通,人体的大小空间自然畅通,人体就健康。举例来说:公转犹如一条高速公路,告诉公路塞车时,车将堵在各处。高速公路可比喻为人体通道,堵塞不通的地方,就像人体某部位空间的不流通,因而出现了各种疾病的症状。解决方法是将前方堵塞的地方先疏通,如此一来,告诉公路便可以畅通无阻了。同样地,各个脏腑的能量疏通了,症状自然消失,人就恢复健康了。速度人生
速度决定人生,空间医学的精华是在速度,大道至简,我们采取的一切方法都是简单化,所以,与社会不同,与其他的医院治疗方法不同,理念不同,在治疗上、用药上强调了速度和力度,速度和力度是通过空间发挥效力,发挥作用,空间医学点明了就是应用空间能量物质的运动来恢复功能运动,通过空间能量运行的速度撞击力来恢复人体的气血正常
运行,点、散、统一、聚变是我们的方针,我们的小方治病是应用了三个点,推动点、物质的所在地点(需要运动的点)、散拉点,三点为一线,达到了物质能量的运动,达到了变化,我们按摩也是这个道理,振颤推动了公转畅通,晃足推动了畅通,八穴治病也是都集中在公转上,所以,我们不讲脏腑辩证,不讲经络,只讲统一。
传统医学讲元气出于会阴,出于下焦,我们空间医学讲处处皆是动力点,所以我们讲肺部动力、命门动力、会阴动力、丹田动力、隔膜动力,我们还讲肠部的动力,我们认识到了传统医学所讲的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也就是肠系膜在运动的过程中,细胞在开合的过程中所辐射出来的能量物质,也就是所辐射出来的水汽,在这一带叫做卫气;在中焦细胞在运动的过程中所辐射出的水汽,在这一带叫做营气,所以内经讲的营气处于中焦,卫气处于下焦。传统医学讲升清降浊是人体空间能量运动的关键,运动的路线,这个能量物质的运动,他是无始无终、周而复始,由于他是无始无终、周而复始,用他运动的速度来使我们各个脏腑在撞击之下运动功能正常,这是一条永无休止的运输线,而且这个运输线强调了速度,空间医学正是重视了这一条运输线速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直接影响人的各种疾病。所以,我们提出的速度人生,速度决定我们的健康,着重于公转的速度,人
体各种病变都处于这个速度上,这一个速度要达到保持他的速度正常,一不要有任何的阻力,也就是我们强调的压力;二要有一定的推动力,这样才会正常。我们人的健康只要公转的速度能够不停止的、不休止的、没有阻力的运行他就是一个健康人。这个公转好比是一个河流,河流的畅通他可以使全身各处进行灌溉均匀,河流的不畅通他可以使身体的某一个部位积水,某一个部位干燥,在传统医学上叫做阴阳失调。所以,空间医学强调了公转畅通,就是保持人体公转运行的速度,我们在开方的过程中,不管是两味药、三味药、五味药我们都要保持在一条线上,达到了一个精益的运行方法。所以,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光讲元气,任何的点都是一个动力点,任何的点都是一个消散点,所以空间医学讲开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按摩上强调速度、强调时间,强调时间是为了在一定的速度之中、一定的时间之中达到我们的速度效应。按摩的时间是有规定的,火灸的时间是有规定的,在规定的范围内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这样我们才能达到空间能量撞击的作用,我们要求这速度快速而停,很快中间加停,停是能量撞击的力度,停的时候才是真正内部撞击的力量,才是治病。
我们老师在开方的过程中,考虑到你身体在运行过程中什么地方有阻力,我们就什么地方给你加大运行的速度,力度加
大我们才能够更快的恢复。我们不要强求千篇一律,速度才能够撞击、才能够撞开你身体空间能量的积聚。我们空间医学研究到今天我们认识到速度是改变、恢复人体功能的关键,在速度上我们不要含糊。清除污染,疏通河道,是为了清除运行中的障碍,能量搬家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公转畅通是我们的目的。空间医学不能掌握速度是没有领会空间医学的精神,空间医学按摩没有提高速度就没有领会他的按摩精神,空间医学按摩、火灸如果领会了他的精神他会很快,如果没有领会到这一点,做的慢一点、多做一会实质上是违背了空间医学的速度精神。
总之,身体的各种不适、各种疾病都是因为各脏腑的功能运转速度减慢了,导致了各脏腑的功能失调
,没有了速度人生就失去了精彩。我们通过小方、火灸、按摩、晃足等一系列治疗来帮助脏腑的细胞运动功能速度恢复正常,从而使人体达到健康的状态。速度产生频率,速度快了,频率快了,便可打通人体的细胞、毛细血管、微小的空间,我们人体靠的就是这些微小的东西,微小的空间来恢复人体整体的空间,这是我们要掌握的一个理念。只有提升了速度,各脏器才能提升、恢复他的本能。所以,我们应该高度的重视速度的运行,时间是至关重要的。郭志辰博士谈空间医学的方法
空间医学在治疗方法上,讲三焦疏通,外焦主化。把人体三焦疏通了,外焦生化了,一切病都可以得到解决。无须管它什么病名,只要人体功能正常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学习空间医学,要掌握公转的性质,下、中、上焦、外焦这四大空间的运用方法;特别要掌握髓脑运动的路线,这是我发明的新的路线,自古以来没有。这个新的路线,两头是虚的,中间是实的。两头——下头由丹田开始,其深层有一个能量团。用我们的念力,向下引导到会阴内侧进入尾闾,这是虚的。从尾闾的正中心向上运动,这是实的。这是起虚、过实,最后是落虚。落虚是什么地方呢?从大椎、哑门进入大脑(运动整个大脑细胞),到囟门,再向下到祖窍上腭部位空间,到这一段是实的;从上腭部位往下、咽喉到丹田,这又是虚的;到丹田内部形成一个热光团,这又是实的。这就是髓脑循环。这一个循环,是解决脑部能量运动的关键。我经常讲换大脑,换,就是这个方法。什么叫换?能量的更新就是换。大脑能量的更新,对癫痫、小儿多动、烦躁、抑郁症、老年痴呆,还有脑瘤,都有调节作用。为什么能调节?就是能量的更新,细胞运动的增强,细胞内部物质、能量的更新。这与我们应用石菖蒲、栝楼仁、杜仲一样,能够更新大脑,能够补充大脑,能够降低血压,能够解决大脑里的一切病变,因为它是一个更新。
很多人在怀疑,那能行吗?我们要解放思想。什么叫营养大脑?就是大脑里的物质多循环,快更新,这就叫营养大脑。不要用补品来营养大脑。多吃补品,反而使大脑迟钝了。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大家都很重视营养,这反而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灾难。什么呢?营养过剩。一说有病,吃补药,吃营养药,喝龟鳖汤,吃一些人参鹿茸,吃一些健脑剂。还有,孩子考大学,赶紧给孩子买营养品补脑,这反而增加了脑部能量运动的障碍。还不如每天给孩子干洗头,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物质、能量转换得快了,大脑清亮了,孩子不就聪明了吗?你非叫他吃补药,这等于是把他往火坑里推。空间医学要认识到了,能量的更新就是补。
在这里附带着讲几个问题。首先谈谈尿崩症、夜尿多问题。人们都讲肾虚、肾亏,应用熟地、枸杞之类去补。我向大家推荐一个好方法,夜尿多用什么药?夜尿多的原因,是腹腔的能量无力向上推托,肾脏的新陈代谢功能低下,香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精通本草的人听了我的说法,大概百分之百会说我在胡吹。但是,我是根据临床事实这样讲的。
我们要认识人体功能的本来面目。空间医学认识到了右心功能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心衰了,通常的解决方法是
增加左心的功能。我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实践,认识到了心脏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在于右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的回流功能正常了,左心房、左心室功能哪会有不正常的呢?专业医生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危重病人是否都有相同的某些症状,什么症状呢?一,肺部感染;二,浮肿。感染是吸收有问题了,这个问题归咎于右心房、右心室;浮肿是右心房、右心室回流慢造成的问题。临床中我还发现了,人体的大、小循环与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有相当大的关系。而且,发现了大循环的速度与小循环的压力有直接的关系。小循环的运转功能越低下,大循环的瘀滞就越厉害。当心脏病发作的时候,患者的嘴唇都发紫。这是因为小循环的速度慢了,都缺氧啊。所以,小循环影响大循环。因此上,空间医学在解决大循环问题的时候,都是从小循环着手,从肺部的压力上着手。这就是我们增加雾化的目的。雾化是肺部给药,清亮肺循环,然后恢复大、小循环的功能,进而恢复全身的生理功能。所以,中医讲的肺朝百脉,是关键的关键,宣肺是关键的关键。空间医学在调理右心房、右心室时,用1克夜交藤就解决了。例如,很多的肝脏病是由门静脉高压引起来的,门静脉高压是由右心房、右心室回流受阻造成的。一个肝癌病人,再加上门静脉血栓,这个问题很难解决。空间医学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血栓要慢一点化开,不让它移动,只用夜交藤1克。当门静脉的血栓逐渐融化了,门静
脉回流见好了,肝脏的症状才能见轻。
空间医学治病关注的是病因和整体的功能,病名只是作为参考。在治疗方法上,空间医学提出了“至实至虚”的总原则。讲人体能量的公转,没有其它的方法。这样一个转,中医的汗、吐、下、温、清、补、和、消八法,就都包含在其中了。所以,一法治百病,用药简单。畅通百脉,调节人体的盈亏,疏通人体的淤滞,这是空间医学的特点。
传统医学病因,讲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还有一个不内外因,你说多复杂。
空间医学所讲的病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字——水。
人生于水,死于水。人体在母体孕育过程中谁离了羊水行啊?人在即将死亡的时候,哪个不是痰憋、栓塞或者感染啊?这不都是水的变化吗?所以,只要把人体之中的水调整好了,人体的病因就得到解决了。所以,空间医学也可以说是一个“简单”医学——病理简单,方法简单,用药简单。但是,看似简单,其理至深,其用甚效。可以说,空间医学的理、法、方、药是“大道至简”。
煎药也简单。传统的处方煎药,通常要煎15分钟,20分钟。用我的方剂,煎药时,无须提前浸泡,水开2分钟,时间就恰好。千万不要再多了,熬过5、6分钟,你喝了恐怕要肚子疼。怎么会肚子疼啊?是浓度太高了,药力太大了的缘故。我们要的是那药的性和气,药性越轻,在人体内部的运动速度越快,变化越大;药性越浓,在人体中运动的速度越慢,效果越低。这就是空间医学“小方治病”的特点。
谈一谈按摩。很多人都愿意做全身按摩,这是传统的按摩方法。空间医学运用的是“头足按摩法”,而且,最好是不动中间。因为,传统的按摩,都是动肌肉,动关节,动关窍;空间医学按摩动的是空间,动的是空间能量的运动。晃足法,要求摆动的幅度要小,晃动的频率要快。我们应用的是快速振动的波去起作用。人体的能量波能够改变人体的微循环、末梢循环,进而改变人体的整体功能,这是“蚁穴决堤”的启示。
火灸之法,是打开、疏通人体的通路。隔膜以上的病变,其出口都在尾闾部位。所以,肺癌、食道癌等上焦病变,如果尾闾的出口不通,很难解决。尾闾又是启动、推动会阴能量清升浊降的动力。所以,我们采取尾闾火灸。火灸右肩胛,是给头部、上焦部一个暂时的出口。因为它疏散能量比较快,
能够暂时性地降低上焦的压力。
头部火灸,是启动了脑细胞的运动。蒸头,是宣通了下中上三焦的通路。火灸头再加上熏蒸,是解决腹水的最好方法。因为,腹水是水气不化,只有蒸头,从头部运动,三焦疏通,所以,腹水、停水得以汽化而治。
火灸足部,可以增加人体的动力,犹如人体应用人参一样,激发了细胞的运动,增加了细胞能量的向上撞击力,也就是,增加了人体的推动力。这是运动了人体动力的总基础。
我们的按摩与其它地方的按摩还有一个不同,那就是,特别强调用一颗真诚的心、大爱的心、博爱的心去为人民服务;强调用我们思想的意念力,心的念力去造福人民。只有这样用心去按摩,才会有好效果。所以,我们不主张一边按摩一边交谈。你就静下心来,放松身体,去体会你身上变化的感觉。
我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学习、应用空间医学这一系列的方法,为更多的患者解决病痛之苦,为更多的贫困家庭解决看病难问题,为营造、共建和谐社会尽我们一份心力!空间医学用药与传统中药的区别
空间医学研究药理药性是根据药物作用在人体,促进公转能量运动的特殊性来研究的,能量运动的起点就是泻,泻其能量瘀滞,终点就是补,补充能量不足之处,运行这一过程就是疏通,传统医学应用药物的功效主治是药物作用在人体的最终作用,最终的功效。这是本质上的区别。空间本草充分体现了药物的运动性,也可以称为运动本草,药物的味产生了局部的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沿着公转运行一定的距离,也可称为差距本草。简单的功效可以用一句话高度的概括空间本草的药理,总结为“一言本草”。 空间本草的优越性:
一言本草抛开了传统中医四气和五味的概念,抛开了传统中医药物的补、泻,也抛开了传统中医药物的寒热、配伍、禁忌。抛开了这些理论有它独到的见解和传统理论的包容性,可以说一言本草,没有中药的弊端,同时也扩展了传统药物的应用价值。
传统药物研究中药功效是能量运动的果,空间本草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运动的起止点,主要应用的是引起传统功效的因,作为疏通人体能量积聚的起点,所以不存在传统中药四气五味的弊端。
传统中医讲补泻应用的是药物能量运动的终点,空间本草的起点就是泻,它的行走路程就是通筋活络,它所达到的重点就是药物的补性,总结为“起则泻,行则通,止为补”,所以一味药具有传统本草的全能性。
传统中药配伍很复杂,有单行药物,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促进公转运动为原则,没有药物之间的矛盾,它的药物的性质是同性的,都是促进公转为主用药,都是沿着一个方向用药,药物配伍之间是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的关系。 空间医学用药之道
一、自然之空间,雨、雪、雾、露,诸种变化,一“水”字而已。水,至清则升,至浊则降,升降浮沉,气化生焉。
自然空间存在多种变化形式,如雨、雪、雾、露,这些变化实质是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又可以称为精微物质的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水”字,自然变化与水密切相关。雨、雪、雾、露,都是水的变化形式,浓度不同,表现形式各异。从水到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水在温度升高时,转化为水汽,此为水的“至清”状态,水汽上升,到天空中,聚集并凝结,在这一过程中,浓度逐渐升高,达到“至浊”状态,
即大气托不住的时候,降下,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雨。因气温和外在条件不同,形成雾、雪、露等多种形式。无论哪种变化形式,都离不开“气化”的过程。从水至雾、云、雨,再到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天人合一。人体内部,亦有空间,诸种变化,尽在空间。胞内之水,水之浓也;胞外之水,水之清也。清升浊降,人之常态。
人生存在自然之中,与自然有着很多共性,如果说自然是大宇宙,那么人体就是小宇宙,天人合一。同大自然空间一样,人体内部存在着多种能量变化形式,而这些都与人体内部的水紧密相连。
科学研究证实,人体内部存在着70%的水。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空间医学中“水”的概念更为宽泛。现代医学讲细胞,讲胞内物质和胞外能量的相互转换,空间医学看来,胞内物质和胞外能量都是水,不过胞内之水的精微度要小于胞外之水,也就是物质的精微度、细腻度要小于能量物质。传统医学讲气血,气、血也是水。人体内部并不存在气,所谓的气,是精微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更为细腻的“水”的气化形式。所谓的命门动气,实质是启动人体的能量库,激发人体精微物质的运动和撞击,从而达到补肾还脑、增强人体原动力的作
用。清升浊降是人体内部的健康状态,处于这一状态时,精微的水汽上升,相对粗糙的水份下行,或者说,能量上行,而物质下行。
二、人之为病,无非细胞内外水之不均,无非水之盈缺变化。水之变,犹如自然,阴、雨、雾、露。水变部位不一,疾病不一。水之变,浓则浊,浊则滞,滞则不通,不通则腐,腐之长久,而寒热生焉。故为医之道,调水而已。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疾病的原因,无论是中医所讲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还是西医所讲的细菌、病毒,无一例外都影响到细胞的正常开合。上文说过,胞内物质、胞外能量以及气血,都是水的变化形式,因此,人体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水。
人体内部水的变化:消化在大胞,为食化浆;运化在空间,再经吸收,进入胞内,为浆化水;经过消化,释放于空间,为水化雾;再经吸收,进入胞内,为雾化水。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胞,并不完全等同于西医所讲的细胞,而是指进行消化吸收的基本单位。而这里所讲的消化吸收也不完全等同于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消,胞内物质的相互摩擦,化,化,胞内物质的变化,消化是胞内的运动变化;吸,胞外的
能量向里走,收,胞外的能量行至胞内,吸收是胞外的运动变化。
如果食化浆、浆化水、水化雾、雾化水这一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发生改变,水分无法正常运转,浓度发生变化,形成或湿或浊的现象,湿浊过重,不利流通,影响某一空间细胞群体之开合。长此以往,致使病灶形成。医生治病,最重要的就是调节空间水分的盈缺,应用化浊、疏通的方法,以实现升清浊降。
人,生于胞内,即水中。病危之际,水不动,塞于气管之中,曰痰,塞于血管之中,曰栓。痰与栓,均水之变也。
水之聚,胞内为瘤,胞外为痞。痞之变化多端,成形者,曰疝;围于细胞者,为癌,癌者,细胞辐射所不能也。水聚于管道之内,曰栓。栓于心,则为心梗;栓于肺,则为肺梗;栓于动脉,则为动脉血栓;栓于静脉,则为静脉血栓。其名不同,一栓字而已。其栓之因,为水之聚也。化栓通之,其病自愈。水湿下注阴部,则阴部病变,湿流关节,关节病变,渗于皮肤,皮肤病焉。
水汽清升浊降,人体内部上虚下实,人体健康。水湿下注,说明清升的力度不足,人体内部上盛下虚,所以导致阴部病
变。治疗的原则是虚其上而实其下。如何才能实现呢?就是使外焦空间至空,让上部能量越过肩胛向后下方运动,撞击两肾,形成命门之实,推动会阴周围的能量向上运动,从而增强清升的力量。
大灾大难燥与湿,瘟疫流行也同之,燥则盛上头胸肺,湿则毁下并肠胃。通观之,水作怪矣。
瘟疫源起之地,多为空气不流通之地,换句话说,大自然空间水汽流通不利,导致瘟疫流行。以自然观人,疫病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高热与咳嗽同时出现,一种是高热与泻肚同时出现。其原因,前者是人体肺部空间浓度太高,后者是人体肠胃空间浓度过高。
三、依此理析病因,譬如,传统医学言:肾不纳气,缘于外焦下侧空间之浊,空间之浊,乃能量之不通,实为水气不通。水气不通,影响肺区能量下降,为膈上病之根源,其象为舌根厚腻,其症为肺癌、食道癌,症虽多变,其因皆“水”也。见其病,观其象,择白头翁、桂枝,用之则效,勿以病名为限。
水气滞于膈上,气无法升过于膈,其象为舌前厚,其症为背部紧,呃之生焉。桂枝、生麦芽之属。气聚膈下,诸病生焉,
胰、胃、肝及腹下之病,均缘于此。其象为舌中隆起,香附之属。
治疗之道,首通出路,次增动力,其病自愈。
肾不纳气,乃金不生水,其因在于外焦下侧空间的浊度太大,压力太强,肾区无法接收上焦能量的撞击,上焦能量无法疏散,从而形成肺癌、食道癌等多种疾病。观察舌象,可以看到,舌根部厚腻。用药方面,可以选择白头翁、桂枝,清除外焦下侧空间的湿浊。
如果水汽滞留于隔膜以上,上焦压力过高,那么膈下能量将无法越膈而上,会出现打嗝、背部紧等症状。观察舌象,可以看到,舌前方隆起。用药方面,可以选择生麦芽、桂枝开上焦,使膈膜以下的能量越膈而上,为膈下腾出一定的空间。
如果水汽滞留于隔膜以下的中焦部位,下焦部位的能量无法向上运动,会导致胰脏、胃、肝以及腹腔病变。观察舌象,可以看到,舌中部位隆起。用药方面,可以选择香附,引中焦能量越膈而上至膻中。
四、依此理析之,传统医学言阴阳、五行,实为流通之道。升降浮沉,水之流通;清升浊降,水之变化;能量撞击,水
气之运动。修炼之法,曰周天,曰法轮,亦为流通之理。空间医学,以气之流通为动力,推动公转运行,撞击细胞,恢复功能,未离水之运用。
《内经》:上焦如雾,中焦为腐,下焦为渎,水之变化也。膈上细胞之吞吐,水之精华,膈下次之,脐下更次之,糟粕也。修炼之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道之层级,实为细胞多次吞吐,水气至精。曰虚、曰空,即为方便之法。至道之层级,功能正常,身强体健,何病之有?
由空间医学病因论反观传统医学以及修炼,无论是传统医学所讲的阴阳相互转化、五行的相生相克,还是修炼所讲的周天和法轮,无不存在流通之理。
水的变化,由粗到精,由精到至纯、至精,直至象之变、神之位也。
精、气、神、虚、道,是物质不同等级的存在形式,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是物质由低到高的转化过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豆,经水浸泡之后成为豆渣,豆渣被研磨之后,成为豆浆,在豆浆中点入卤水,成为豆腐,大豆、豆渣、豆浆、豆腐,为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人体内的物质经过多次消化吸收,最后达到极其精微
的层次。《道德经》
“道无常道,名无常名”的意义也体现于此。
物质最精微态的存在为虚,为空。虚与空,是走向高级的方便之门,也是唯一之门。只有在虚中、在空中,有所体悟,有所认识,才能达到高层级。天下十大派,是家派,而不是学派,虽法不同,但殊途同归。万灵心和,派派都有能人,只有相互学习,团结一致,才能共同走向高层级。如果能够通过修炼使身体内在的能量物质趋于精微,那么人体功能自然接近常态,疾病自然远离。
五、用药之道在于动,行则移,移则变。
行则移,是能量的移动,移则变,是能量的改变,人体是一个熵与负熵交替应用的过程。只有动,才能有利于对方;只有动,才能改变自身功能,使之恢复本来的健康面貌。 调节公转,促进能量运行,盈则泻、虚则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故运动既是补,又是泻。
公转是调节人体功能、调节人体能量盈亏的总枢纽,公转通畅,人体功能自行调节,调节公转是治疗的总方法。行中有泻,行中有补。
譬如,石菖蒲引头部能量下行于胸中,故能使头部能量更新
变化。头部能量下行,下部能量必然向上补充,故多用石菖蒲,则腰部酸痛,是腰部能量亏损也,用杜仲、毛狗或杞果补之。又如:腰椎之病,动其腹腔,其腹腔能量运动,则腰部能量更新,更新既是泻,又是补,此为补肾之妙。川朴、毛狗配伍,可治疗腰椎病。再如:浙贝,用量少,可散胸中结滞;用量多,可引胸部能量越肩胛向外焦区域运行,撞击肾区周围细胞,故能补肾。
用药之道,在于开、合、升、降,目的在于物质、能量之运动,在于物质、能量之转化,以达到物质、能量之更新,即一生二、二生三之理。
消化吸收正常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细胞内外的物质、能量不断转化,不断更新,人体内的物质才能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更精华的层级。所谓的一生二、二生三,就是物质的不断异化,就是物质的多次更新,只有物质多次更新,才能实现所谓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
空间医学是自我调整的过程,在调功能、祛其疾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智能医学讲公转与自转,讲场的作用。空间医学只讲公转,畅通公转,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是自我恢复的方法。
大地之中七成水,人体之中也同之,千变万变水变化,畅通无阻是净水。
百食其中都含水,归入腹中化为浆,浆出胞内是雾露,聚则为场散为象。
场聚变化百病生,显象万象又更新,根基悟出气为水,开合升降是调理。
润则大吉盈亏病,雨多雨少即为灾,风调雨顺处处顺,悟透自然知人生。
湿浊本是水所造,水造人生毁人生,活好需要舌上水,自带甘露人常为。
人体空间医学对中药药理的探讨
中医药是传统的医疗工具。药物的总纲是“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是
酸、辛、苦、甘、咸。人体空间医学指出,人体的空间是“四气”、“五味”发生作用的场所。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气”和“味”。它们游离于人体的空间中,改变空间能量的浓度和压力,改变细胞内外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方向。即,细胞外能量的浓度高,压力大时,在“气”或“味”的作用下,则渗透入细胞内,转化为物质。反之亦然。
中草药的“气”和“味”是人体功能升、降、浮、沉的调节器。人
体内的升、降、浮、沉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体空间能量流动的方向。中草药“气”和“味”的作用,可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个空间能量的浓度以及压力的变化。从而改善了脏腑、经络等功能。例如:人参:能增加下焦空间的能量浓度。白术:能增加肠胃区域空间的能量浓度。故,重用白术有泻下作用。夜交藤:临床观察,可增加右心房血液回流的作用。故对人体静脉回流有独特的效用,是治疗静脉疾病的首选之药。因此,中草药是通过“气”和“味”的变化,来调整、恢复人体功能的。
人体空间医学指出,药物并不是作用在某一脏腑的本体上,而是作用在人体某部位的空间。不同的药物依其“气”和“味”的不同,作用在人体不同的空间区域。而且,它们在空间起到牵引和清化的作用。清化则是净化甚至腾出空间;牵引则是给予动力。
药性释放到空间后,其所释放的能量撞击周围的脏腑细胞群,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具有传递作用的、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的运动和变化。这些转化运动,改变了人体细胞内部物质的密度;改变了空间能量的浓度和压力,使空间内的能量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 1. 白头翁
空间功效:⑴
能清化上焦空间能量的过高浓度。故,可治疗上焦的一切病变。如,咽喉部及头部病变。上焦空间空了、清化了,为能量的清升浊降开辟了上行和下达的道路。
⑵ 清化外焦空间的湿浊,引湿浊化水而下,净化空间。故,白头翁有泻下的作用。 ⑶
白头翁的主要作用,就是使聚积在空间的能量物质疏散、运动。《本草纲目》中记载,白头翁有长生不老之功;治疗肠炎的作用等。特别是在《验方新编》上,有一个白头翁可治瘰疬的方剂。这是因为白头翁能清化下焦肠胃空间的能量浓度与压力;能加强下焦能量运动的力度;能使下焦细胞内的能量消散在外焦空间,从而清之。临床不宜过量应用,因其能清除空间的浓度,用之过多可使心慌无力。 2. 枸杞
空间功效:能增加外焦空间的能量物质,加大外焦空间的压力,加速能量物质转入胞内,成为实体物质。故,传统医学称之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加大空间的能量运转力,可直达头部,补充细胞内部的物质。不宜过量,用之过多可致血瘀。
3. 薏苡仁
空间功效:能减少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渗透,使外焦空间的水分归入胞内,清除外焦空间的湿热,还可清除下焦空间的湿热。故,可补充空间能量物质。薏米与白头翁配伍,既补肾又补肺。因其能启动尾闾周围空间能量的动力,增强下腹部能量的浓度和压力,使能量上行补充肺部。即,轻清之气上升,托心气,补肺气。又因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部能量充足,其气越过肩胛,穿过太阳区域达到肾区,补充肾部能量。 4. 香附
空间功效:能使膈膜以下的能量越膈而上,上达胸部疏散于两旁上肢部。膈下的能量上升,使膈下的压力降低,而少腹部的压力相对增高。能量高的必然向能量低的方向运动。故,减轻了腹腔的压力,加速下焦部的能量上升的速度和力度,使少腹部发生变化,气血的循环速度加强,是提升能量的首选药物。在《本草纲目》中有香附治疗妇科病的论述。用量不宜过大。过量则可使隔膜以下的能量散于胸中,可引起胸部发闷、心慌、心悸、气短,甚至吐血。 5. 白 术
空间功效:能增加脾胃周围空间的能量,使细胞运动加速。另外,白术能增加下焦空间的湿度,润化下焦空间的能量物质。同时,增加下焦空间的浓度和压力,起到向上的推动作用。与香附配伍,有一推一拉的作用,能治疗所有的下肢疾病。 6. 黄芪
空间功效:是能量制造剂。能加速会阴区细胞群的运动力度。由于会阴部的压力增加,可使其能量辐射增强,加大能量上升的力度。其冲击力之大,可达肺部区域。故,传统本草有黄芪补肺气之讲。黄芪可助人体元根气机运动之动力。人体空间的能量运动与会阴区域细胞能量的辐射是息息相关的。 7. 五味子
空间功效:能引督脉的能量顺利地由命门经尾闾过小桥(会阴)至任脉。因其味酸有收敛之功,所以它可关闭会阴周围的下行通道口,使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不至于流失。故,传统医学有五味子可补肾之讲。任督二脉的能量运行是升清降浊的必然。如此,能量上至五脏各大细胞群的空间。传统医学又有五味子补五脏之说。 8. 白芍
空间功效:能疏展微循环(静脉部分),故有解痉止痛作用;能使空间的能量物质向细胞内转化。上至百会而收之;下至会阴而收之;外至腠理而收之;内至静脉而收之。故,可治疗各种疼痛、多汗、多尿等症。 9. 夜交藤
空间功效:能加强右心静脉血液回流,使血液的回流量加大,回流力度增强,从而使静脉回流压力加大。故,有安神,消除四肢末梢麻木的功效。不宜过量,过量可引起静脉血栓运动。 10. 石菖蒲
空间功效:清除心脏周围空间的湿热能量,减轻心脏周围的压力。故,可增加小循环的力度,使头脑清亮;可降低头部空间的压力,改善头部的血流运行。石菖蒲能补头部泻肾火。因为石菖蒲疏散胸部的能量,使头部的能量下行,头颅腔的压力减弱,肾部的能量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上补充大脑,即中医的补肾还脑。不宜过量,过量可使肾部空虚,腰痛,甚至腿痛。 11. 白蒺藜
空间功效:可使膈膜以上的微循环增加运行、微小血管(动
脉血管)增加运动。配伍石菖蒲,其血下之,能量下之,压力下之,增加头部微循环的力度。故,使头部的功能调整正常。 12. 炒枣仁
空间功效:可加大左心房外侧空间的压力,从而加大左心排血量,加强动脉循环,增加动脉血液输出,使血液输送直达四肢未梢。 13. 紫石英、羌活
空间功效:增加少腹部细胞的横向运动,增加其相互撞击的力度,从而加速细胞的运动。能够产生具有动力的能量。 14. 地丁
空间功效:可使下焦能量辐射至头部,并回流到胸部。有治高血压的作用,还可治疗肺结核。可打开细胞,使其内部的物质、热能向细胞外辐射。过量则全身无力。 15. 浙贝
空间功效:可疏散胸中的能量,减轻细胞内的压力,能增加细胞的活力。但是,必须应用葛根、桔梗或双丁配之。因为胸中的能量疏散,必须给它一个出路。胸中空间的能量压力
降低了,其细胞内的聚积就有了疏散的通道。故,治疗乳腺、乳房、食道等一切病症。能量疏散了,热度疏散了,故有清热的作用。一切细胞内充盈的病变均可用之。 16. 浮石
空间功效:对上焦空间的湿浊有清除的作用。同时,对气管内部的空间也有效。 17. 葛根
空间功效:能滋润肌肉纹理,使之疏松舒展;能提收腹腔水分,有止泻的作用。 18. 蒲公英
空间功效:解决命门与尾闾之空间的能量场变化。公英能治肺炎、胃炎、高烧、嗓子痛等症。实际上,它不治疗任何一种病,只是能将督脉周围的能量疏散,使身体其他部位的能量向此补充、聚集、冲撞。因为它给其它部位提供了能量疏散的渠道,使淤积的能量得到疏通,能量开始运行了,所以,人的身体功能自然会慢慢恢复。 19. 川芎*
空间功效:推动细胞内的物质运动,可激发细胞内物质的撞
击力。故,可化解血液中的瘀滞。 20. 红花*
空间功效:解决细胞内不运动的物质,畅通血液,疏散血液内的瘀滞。故可活血。
*注释:少用川芎、红花。因为在能量相互撞击的过程中,任何细胞都是撞击的对像;在撞击的过程中,本身就有活血的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用活血药。空间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不同
中医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之一,在过去的三千年间,它为我们的先人解决了无数的病痛,但近百年来,中国受到列强的侵略,西方文化进入闭锁的中国,西方的医术、医学也进入了中国,中医、西医激烈地碰撞,中医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段颠簸、停顿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提倡中西医结合,中医得到了大力支持,中医界相继用现代科学化的语言文字阐明治本的原理,使人们了解中医人与自然的关系。
传统中医学作为中华的瑰宝,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它需要我们不仅承袭其精华,更需要将之发扬并创新。人体空间
医学正是在较透彻地掌握传统中医学精髓基础上的升华。人体空间医学与传统中医同出一源,同出于养生修炼与临床实践,都是在养生修炼和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各自的医学理论,但因时代不同、方法不一,所得的理论也各异。
人体空间医学用其能量学说解释阴阳与五行,使古老的理论现代化,复杂的理论简单化。传统医学所说的阴阳,指人之本属阴,而细胞所辐射出的能量属阳。饮食物质属阴,经过消化吸收所产生的能量属阳,细胞本身属阴,而细胞辐射出的能量属阳。阴虚与阳虚的理论应更清楚,阴是物质的实体,虚是不足,在治疗上应使细胞外能量物质转向胞内,使胞内物质充足。传统医学认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阳虚,为胞外能量物质不足,故,阳虚则寒。阳虚者,应使胞内物质转向胞外,使胞外能量物质充足。 一、起点不同,定位不同
传统医学定位在形体,走的是“中庸之道”,是以太极为定位的起点,在强调“中庸之道”的同时,调整人体气血变化,达到人体的健康。
人体空间医学定位在空间与能量场象,走的是虚虚实实的极端之道。只有应用极端的方法,即:实者更实、虚者更虚,
才能使虚与实的落差加大,加强空间能量的撞击,刺激和推动形体的运动,使人体能恢复正常。 二、养生修炼方法不同
传统中医的养生修炼以气为主,调整呼吸,讲吸、虚、提、闭,以观内景为主,可开智开慧,运用儒、释、道各门派之方法,深受传统古老文化的影响,有师带徒、父传子、母传女等规矩。
人体空间医学的养生修炼以静、净、虚、空、幻为主,以虚灵腹中为基础,无门派,无套路,强调“修心,养性,积德、忘我”,强调灵感的应用、信息的灵活、思维的跳跃。 三、治疗的对象不同
传统中医的治疗,重点在人体脏腑,以脏腑为基础,以三焦为基础,以卫气、营血为基础,强调经脉、穴位的功能性。
人体空间医学的治疗重点在人体空间,以空间为基础,以能量运动为基础,以外焦空间为基础,强调公转与自转,以公转带动自转,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强调以小循环带动大循环,以右心房带动左心房,以静脉回流带动动脉输出,指出:左心脏统管左半身,右心脏统管右半身。人体空间医
学发现:细胞的吞吐、开合产生的能量辐射,推动了细胞内外能量的流动。空间的场地是能量物质的混化场地,是调节能量与物质的场地,因此,空间必须畅通,能量才能流通。 四、治疗的原则不同
传统中医强调解决矛盾,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等。
人体空间医学强调至实至空,回归自然,应用不平衡、不对称的方法,使人体的细胞群运动,从而恢复细胞的功能,通过对能量的浓度与压力进行调整,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部位运动,压力高的向压力低的方向运动,使人体的功能恢复正常。人体空间医学主张细胞通过自行性的调节,恢复其原始本性。
五、治疗的目的不同
传统中医治疗是为了改变人体、改变自然。
人体空间医学的治疗,是为了回归人体的原本健康面目,回归人体的自然运行,与自然融合。 六、治疗的依据不同
传统医学以病名作为治疗的初始,强调透过症状寻找疾病的根源处。
人体空间医学无病名之分,只注意症状,注重能量的出入口处,指出人体能量场象的变化是疾病之本。细胞时刻都在进行吞吐的运动,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合变化,只有不断的变化,新的物质和能量才能产生,才能撞击原有的旧物质并更新之。因此,能量的制造、替换和更新,是调整人体疾病的根本方法。
七、治疗的方法不同
治疗共性:清升浊降。(注:清升浊降,以升带降,升降结合,清升于空,浊降于内。) 人体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
(1)任升,督降;左升,右降。任升推运动,督降给空间;左升助心力,右降肝火清。
(2)开上,打下,闭底,推拉,制空。(
注:开上,解盖、减压力,能量上升头脑清;打下,细胞互冲击,能量上升有动力;闭底,阴阳易交接,推拉助力在上下,撞击中间复功能;制空,辐射有场地,增加胞内灵活度。) 八、辨证原则不同
传统医学辨证对象:五脏六腑原则:阴、阳、寒、热、表、
里、虚、实。
人体空间医学辨证对象:细胞内外的症状,细胞的内与外、能量的浓淡、二便、寒热。
症状是查病因,胞内、胞外定部位,浓淡定空间性质,二便定下焦虚实,寒热定药量。
原则:能量的聚集是形成疾病的根本;能量的流通和更新是健康之本。 九、舌诊不同
传统医学的舌诊包括舌质、舌苔、舌形,人体空间医学亦同之。但是,人体空间医学提出了在观舌质时,舌面的高低凹凸代表了人体物质、能量的充盈与缺损。而且,公转与自转的能量物质运行概况,都体现在舌苔的厚度上。人体空间医学认为舌质与舌苔是胞内与胞外的关系,即,舌质为胞内,舌苔为胞外。 十、理论依据不同
传统中医理论是依据脏腑和三焦分区,是依据脏或腑作为辨证的对象。在治疗上都是依上下为通道,没有应用“其气越之”的理论。传统中医认为,人体得病的原因有内、外因之分。内因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称;外因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别。
人体空间医学的理论,以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以及人体的空间是物质能量的交换场地为依据。人体空间医学指出,细胞的吞吐、开合产生的能量辐射,推动了细胞内外能量的流动。人体空间的场地,是能量物质的混化场地,是升降的场地,是调节能量与物质的场地。因此,人体空间必须通畅,能量才能流通。人体空间不但有三焦,还有外焦——脏腑后侧太阳区域。三焦都与外焦有直接的关系。三焦空间能量在外焦这个大市场进行流动、运转、更新。 十一、其他不同方面
⒈ 元气之说
传统中医认为,肾脏是藏精之处,是生命之源,是机体活动之本。自古以来的养生家,把两肾之间的命门处与丹田之间、会阴之上的三角地带视为人体元气发动之处。
人体空间医学称元气为元动力,产生部位在会阴之上三公分处。足部是元动力之根;公转是元动力之助。治疗时,以公转的正常运转带动全身物质能量的运动和变化,从而恢复人体功能的健康。 ⒉ 对细胞的认识
传统中医认为“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讲消化吸收。人体空间医学认为“营,即胞内物质,卫,乃胞外物质。”因时代不同,表述名词不同,但实际所指的内涵是相同的。
人体空间医学讲细胞,讲胞内与胞外,讲吞吐,讲辐射,讲大包与小包。细胞的吞是吸收,是胞外能量物质转化为胞内物质;细胞的吐是排泄,是胞内物质转化为胞外能量物质。人体有两个大包:一是体表大包;另一个是消化系大包。体表大包,是开腠理与人体外部空间接通。其作用是调整人体内部空间的压力和能量浓度。消化系大包,是饮食物经口腔、食道、胃到大小肠,最后排出糟粕。其作用是补充人体物质与能量,调整人体物质和能量的浓度与压力。 ⒊ “气”与“味”
“气”与“味”是传统中医对中药性质的认识,是中医治病的工具。传统中医认为,药物有“四气”和“五味”性质上的区别;有“五味归经”之说。因“五味”各有质量的差异。所以,在人体内部的停留的位置不同。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药物的“气”可疏散人体空间能量的浓度,降低压力;“味”可增加浓度和压力。从细胞的角度分析,“气”
与“味”都是细胞的吞吐物,亦是人体空间能量物质的代名词。因细胞辐射的精华物质有质量的不同。质量轻的,向上运行;质量重的,向下运行。 ⒋ “标”与“本”
传统中医认为,“标”与“本”是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本”是疾病的根源,是疾病的本质。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而显示出来的。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还不是疾病的本质。故,病因是“本”,病状是“标”。
人体空间医学无“标”与“本”之分。认为“标”是病名的代名词。人体空间医学在诊断的过程中已打破病名的限制,只讲症状,注重人体空间的变化。“本”是病因的本质,无统一的说法。人体空间医学认为,这只是人体空间的能量场浓度的变化,是人体形体物质与空间能量的转换与变化。人体空间的生理和病理
人体空间医学指出:生理与病理都是人体功能性问题。人体正常的功能就是生理;非正常的功能就是病理。研究人体生理与病理的功能,两者是分不开的。临床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都与人体功能有关。尤其是疑难杂证,更要从人体功能
上入手。
人体空间医学强调细胞内与细胞外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胞转胞,能量生焉;物质出胞,精华乃成;精华入胞,营气生焉;出胞为神,精微物质至精焉。物质应出胞而不出,疾病生焉;精髓应入胞而不入,疾病生焉。该出胞而不出,为积;该入胞而不入,为聚。积、聚是致病之因。积为胞内之变,聚则空间问题,此乃形体与能量物质分说焉。 一、人体空间的生理
宇宙之中的一切物质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变化是永恒的。人是宇宙万物之中的衍化物之一,也在不停地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宇宙大的空间场一定会影响人体小的空间能量能量场。
正因为宇宙大空间对人体小空间的影响,所以,人体空间医学研究的不是某个脏腑的生理功能,而是脏腑所在区域的生理功能。即,涵盖了脏腑周围的空间,是由点到面的变化。因此,人体空间医学提出了包内包、包外包、大包套小包的包包理论。而且,人体的每一种包都有各自一定的空间。任何包均非实体,其中间都有空的地方。正是这个“空的地方”,才使人体物质、能量有了运动、变化的机遇和场所。
人体空间医学运用人体四大主要空间,调整人体的功能。这四大空间统称为人体的四焦,即上焦、中焦、下焦与外焦。在四焦里,各包含了大小不一的脏腑区域。人体空间医学通过对四焦能量的调整,达到调整细胞辐射能量及能量运动变化,使全身各细胞群体功能正常的目的。 ㈠ 人体的四大空间
1、人体上焦
部 位:人体横膈膜以上部位。
区域划分:肺区、心区和头颅区域。
作用:宗气所在。体内能量物质与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 结合于此,上出喉咙以司呼吸;对心脏形成推动力,以助血液循环。人体的上焦呈舒张、压缩式运动。上焦者,心肺所居。心在其中,其空间宜清。上焦空间清亮,肺部开合辐度大,同时,心脏的压力也大。由于肺部有清亮的空间,其活力强,运动幅度大,促使心脏的舒缩力强,运动幅度大,人体气血疏通,身体健康。否则则病。
上焦者,法天。能量下行为顺。其下行路线:中为任脉;两
侧少阳;后为脊椎内壁两侧空道,其状如雾。雾清者,能量流通也;其晦暗者,浓度浊、压力之高也。空间浓度高、压力大是产生细胞运动失调的原因。
故,上焦宜清,不宜浊。清则能量疏通,浊则能量闭塞。 肺为华盖。肺宣则清气流通,肺实则诸病生。故,传统医学谓“气为血之帅”。五脏六腑能量出入之总枢纽。 2、人体中焦
部位:横膈膜以下,肚脐以上的上腹部。
区域划分:肝胆区、脾区、胃区。
作用:人体所需的物质与精微物质的生产地。
中焦者,法人。腐化食物,转化能量。其能量之状,如蒸腾之气。其能量上升,以右侧回流为顺。能量蒸腾走空间,自后背翻腾而上;其物下沉,顺胞而下走内壁。中焦者,脏腑细胞相互横向撞击。相互横向撞击乃消化之本,血液回流之本。故,脾统血,肝藏血。膈膜,为人体华盖上下鼓动之膜。膈膜之下空间是中焦,为下焦清气出入之通道。脾气散精于膻中;肝为阴中之阳;人体之营气俱源于中焦,膈下诸病均与此有关。例如,胃、肝、糖尿病,腹腔病均与此有关。
3、人体下焦
部位:胃下侧以下到膀胱。
区域划分:肾区、腹腔区。
作用:制造人体能量的工厂,是推动能量运动变化的动力所在地。
下焦者,法地。如火山爆发之状,突起突落,以生发、冲撞和推动中焦的能量。故,似锅炉火之动也。命门之处,人体能量之根基也。
三焦能量,各有所行,行形不同。下焦能量贯布全身,古曰“卫气”。中焦能量,乃物质精华也。上升胸部,化赤归经,曰“营气”。
4、人体外焦 (太阳区域)①
部位:人体整个背部空间和腰部空间。
区域划分:各脏腑在背部的投射影区域。
作用:人体三焦废气之收容地。与外界交融、异化后,重新
生成新的能量物质,然后,再输送至各脏腑。
外焦空间是能量公转与自转的调节通道。外焦空间宜常清、常空。舌面的任何显现,都与外焦空间的能量运动与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外焦空间,仿若人体中的大蓝天。蓝蓝的天空,仅有薄薄的云在飘动。风和日丽,润而不湿,燥而有津。舌质软而不颤,硬而不僵;舌苔薄白,润燥适度,分布均匀。此乃万物生机盎然之象也。
外焦空间是人体三焦大空间能量运动与变化的总调节场地,是人体自转空间能量的调节器。只有外焦空间的清、静、洁,才能保证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各细胞群的多余能量物质都通过外焦区域的空间调整。调整的方式也是清升浊降。可通过汗液、大小便排出。
外焦空间的浊物瘀滞,是形成外焦空间能量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故,外焦清理及时与否,是人体各部功能是否正常运转的关键。《伤寒论》的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桂枝汤、葛根麻黄汤②等,都是疏通太阳区能量运动的方剂,起到了恢复人体生理功能正常的作用。
人体能量的运动,主要在于上焦、中焦、下焦和外焦四者之
间的协调运动。三焦与外焦空间有着领属的关系。外焦空间, 犹如九天,汇聚能量,可上可下。这直接与各脏腑、细胞、空间能量压力有关。此乃人体空间能量调整之总枢纽、总调度机关。三焦空间的能量功能,主要是推动脏腑形体物质,主消化吸收。外焦空间的能量功能,主要是运行全身的能量,是五脏六腑动力之源。借呼吸而行之,助肾区而动之,为后天之本。
㈡ 人体空间的大通道
人体有八大通道。在体内则起到能量上通下达的作用;在外则与自然界进行着能量的交替和更换。因此,人体的变化,时刻都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
人体的内向通道有四:上为左、右肩窝下凹陷处的空间,是能量达于上肢的通道;左、右腹股沟内侧凹陷处空间,是能量达于下肢的通道。此四处是人体三焦通向四肢的通路。 人体的外向通道亦有四:上为左、右肩胛骨缝;下为两胯骨骨缝。是疏出外焦空间能量的通路;是人体内部能量与外界互通的渠道。
上不通,则心、肺疾病生焉;下不通,肾与骨质疾病生焉。 空处常空,能量畅通;内空不空,三焦瘀阻;外空不空,自然能量阻滞。
上肢沉、重、痛、肿,是空处不空。以双花藤、香附解之;降胸中压力,石菖蒲、夜交藤之功。
下肢沉、重、痛、肿,是空处不空,升降失调。用香附、白术调之。
若无力而上,则推提互应。推则黄芪,提则桔梗;制造能量,紫石英、羌活之职。
八大通道,时时疏通,身体强健,百岁老翁。 ㈢ 人体空间的动力
传统医学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的组成,以肾所藏之精气为主。人体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的原动力来源于三个区域:会阴区、宫胞区和丹田区。这三个区域能量的推动,奠定了能量清升浊降的基础。是“五行”能量运行的基础,是公转和自转能量运行的基础。
只有人体的动力(能量)充足,空间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才能更有力地撞击周围的细胞,对细胞产生压力,使其运动更活跃。从而,带动了本体(细胞)内部物质的生产力。此即传统医学所称的“气为血之帅”的理论体现。所以,人体空间能量的动力,刺激、促进了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的生生化化。
㈣ 人体空间的“五行”运行
五行,是人体五脏能量运动的代名词。人体五脏能量在运动的过程中,必是遇阻而动,遇阻而变。由于五脏所具的形状以及所处的生理位置、功能的不同,从而无形中形成了能量的相生相克,即能量生生化化的关系。
五行的运行具有整体性。首先从肾部区域开始。肾部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向上运行,遇脾胃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的压力阻制,而向两侧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能量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因为肾部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物质,遇脾胃部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物质后,在空间进行了能量交合,产生了质(能量异化的原因)的改变。这种新的能量,再向两侧移动,又与其它的能量物质进行交合,又形成了新的能量物质。于是,新的能量物质改变了旧的能量物质的压力强度,使之有了更大的变化或是有了更大的推动力。故,对肝部区域细胞群的运动产生很大的助动力。即传统医学的“水”生“木”之说。
传统医学认为,生者为母,克者为父。肝部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向左移动,受到脾胃区域(中州)能量物质压力的影响,而不得不向上运行,而其上又有隔膜的阻制,迫使其沿
着膈下空间向左侧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因为肝部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物质,与脾胃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物质交合产生了变化,故其性质、浓度或压力也大大地增强了。能量从膈下向左运行至心脏区域的膈膜下,是以对心区有推动的作用,故有“木”能生“火”之论。
心脏的舒缩运动,其能量在肺部能量压力的作用下,使心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向下移动。下行的能量中,一部分与中州的能量物质相结合,变化为新的能量物质。故,“火”能生“土”;另一部分与中州脾部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相撞击并越膈而上,推动了肺部区域细胞群的运动,加大了肺部区域细胞群运动的动力。故,“土”能生“金”。肺部细胞群辐射的能量越肩向后进入外焦空间;能量直下撞击了肾部区域细胞群的活动,改善了肾部区域细胞群辐射能量物质的环境,即肺“金”能生肾“水”。如此周而复始地运动,这就是五行运行。这些能量的相互刺激推动了人体能量的周流不息。 注释:
①太阳经与太阳区域的关系:太阳经是传统中医经络学说的内容,有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之分。人体空间医学的“太阳区域”主要与传统的太阳膀胱经有着密切关系,它既包括位于人体整个脊柱两侧的太阳膀胱经部分,又将脊柱内
侧和脏腑后侧之间的空间纳入其范围之内,是传统中医理论的扩展。
②人体空间医学在对传统中医方剂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临床应用观察,发现许多中草药的新作用,特别是在人体空间内的作用。张仲景的《伤寒论》首重对人体太阳经病症的研究和治疗。仅调整太阳经的方剂就50有余,其余各经的问题均源于太阳经的传变。从中不难看出,张仲景前辈对人体太阳经的重视,以及其理论中蕴涵着中医“治病求本”、“太阳经为诸经之本”的思想。文中提到的方剂,都是解决太阳经病症的。人体空间医学由于发现中草药的新作用,因此,对张前辈的方剂也进行了新的临床探讨。于是,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其方剂(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空间能量的运动、变化的作用。人体空间功能汤
人体空间功能汤,是空间药理的具体表现,是在人体空间治疗原则与空间能量学说的基础上总结而得,是临床实践的浓缩版。
一、功能汤处方
白头翁 薏苡仁 枸杞 紫石英 羌活 蒲公英
黄芪 白术 香附 夜交藤 炒枣仁 石菖蒲 白蒺藜 菊花 浙贝 葛根 红花 川芎 白芍 五味籽 二、功能汤解说
㈠ 功能汤是将医学学习、探索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的综合方剂。
㈡ 功能汤的配方原则:
⒈ 至实至空,回归自然; ⒉ 调功能,祛其疾;
⒊ 表里一体,强调整 体观念; ⒋ 增强元动力,调整能量自然运行。
㈢ 功能汤的治疗原则:上开口,下凿洞,严守关口,地下生风①。
㈣ 功能汤的辨证法则:能量的换位,既是通又是补;细胞的运动,既是泻又是补。 ㈤
功能汤的灵活多变性:药味数、药量的加减,可以解决人体的寒热之变,虚实之变,物质与能量之变,细胞开合之变,
大小循环之变,左右心房之变,公转与自转之变,左半身与右半身之变,空间的浓度之变,空间的压力之变等。 ㈥
功能汤效用的全方位性:它可调节人体的各大系统(神经系统除外);调节人体空间及能量场的性质、功能;调节五脏六腑,阴阳五行的运动与变化。 三、功能汤的调节作用
功能汤针对人体的功能,视任何部位和脏器都能作为治疗疾病的起点。它充分体现了《内经》的治病原则:上病下取之,下病上取之,左病右取之,右病左取之。功能汤可以调节人体空间能量的变化,刺激细胞的运动,从而调节人体的功能,并对人体的某一脏腑起作用。 ⒈ 调节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
人体空间医学最注重对人体心脏的调节。并提出调节人体左右心脏功能的手段各有不同。即,调节动脉与静脉,大、小血管的不同。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右心房的特殊功能,以及大脑部本体的血液循环特点。找到了解决脑血流量问题的新方法,在脑萎缩、脑部的恢复治疗上有了新突破。人体空间医学通过对心血管系统的新认识,找到了甲亢形成的真正原因,即,右心房回流受阻。以夜交藤增加静脉回流即可治之。
⒉ 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
《内经》曰:“其气越之”。运用人体空间医学的理论分析,即,上焦空间能量的浓度和压力,对人体清升浊降的生理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空间压力过大,下焦的精华能量不能向上升腾,上焦的浊重能量不能向下灌注。因此,用功能汤清理人体空间,为清升浊降的正常运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呼吸系统的调节,是对能量疏通的调节,是推动人体动力的关键。所有这些作用,都是在通道——外焦区域进行。传统医学五行生化中的“金生水”,即肺部能量经过外焦区域能量大空间,下行至两肾之间。在每一系统内部和系统彼此间都需有通路,能量才能纵横贯穿,才能“流水不腐”,才能相互撞击、摩擦、混化和异化出新的精微物质,才能正常地新陈代谢。
⒊ 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是运化、生化水谷精微的基地,是提供维持人体生命的营养泉。人体内必须有一定的动力,才能使肠胃的蠕动更有力。此动力来源于丹田,即元气。黄芪与党参都能启动丹田部位空间能量,加大细胞间的撞击力,加速胞内物质向
空间转化成能量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通过调节肠细胞运动的幅度,增加肠部蠕动,增强肠系膜细胞的消化吸收功能。掌握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同时,也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
若脾胃细胞能量不足,则舌面低凹。其原因,在于膈膜或隔膜以上的空间能量压力太大,或浓度太高所引起的。如果脾的能量不能散于胸中,就会产生烧心、胀气、憋闷等症状,是下部的能量不能上行而助之所致。食后易心梗,是因为消化系统在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和输送水谷精微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因心脏缺乏血液,供血不足,导致心脏周围的能量压力减弱,能量不足以向下撞击、推动脾胃的运动之故。 ⒋ 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
主要是以调节生殖系统细胞群的运动,激活细胞的吞吐活力为主。生殖系统细胞群的运动是下焦元动力产生的基础。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失调的原因,主要是下焦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的失调。从舌上看,是舌根部位的舌苔厚腻。 ⒌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就是增强抗病能力。是增强物质之间、能量之间、物质与能量之间的撞击,即细胞的开合运动。人体细胞只要运动正常,
那么,各系统的功能就正常,身体健康了,也就有了抗病能力。
四、功能汤与脏腑的关系
功能汤是以人体脏腑空间为基础,以人体细胞的吸收与能量辐射为运动、变化形式,调整五脏六腑之间的空间压力关系,达到五脏六腑功能正常的目的。
功能汤运用五行生化的原理,通过方剂的加减,使五行间的生化功能保持相对平衡。适合于寒热的辨证关系。在应用上,方剂的加减,可以随时改变药物组合的性质,随人体生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在压力上,可随时调整人体空间能量的浓度。
任督二脉和三焦是人体能量物质疏通、运行的通道。人体的元气借助此通道,与各脏腑细胞辐射出的能量相互混化、异化,并将新的能量运送至全身,成为推动、激发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动力。其功能的特点,是使人体的正气充足,使运行的路线正确。
综上所述,功能汤具有调节人体空间和能量场性功能的作用。通过调整人体的空间与能量场性,来调整人体细胞的运动,
从而恢复五脏六腑功能的正常。
注释:①人体的上部空间要虚、空,下部尾闾空间要畅通,使下焦的能量运动,并固住会阴口,使能量不外泄。小方治病
人体空间医学深入地研究了传统本草,发现:不同性味的草药在人体内部有不同的运行路线,对其所行经的人体空间均产生影响;即便是同一种草药,如果用量所有差异,在人体空间发挥作用的部位就不同,对人体空间能量产生的撞击力也不同。由此,空间医学打破了传统本草对草药归经的界定,对草药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