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思想总结

2023-02-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化专题整理》

一、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基础:前代文化成就

保证:安定的政治环境(统一,稳定,清明) 决定(根本原因):繁荣的经济基础 促进:民族交往,中外交流 发展:有利的文化政策

人民群众的需要(如市民阶层的兴起); 交通

二、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秦汉时期:文化思想上“焚书坑儒”、“独尊儒术”代替了“百家争鸣”局面。

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民族融合,佛教盛行,宗教流行。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宋元时期:三大发明将文化推向巅峰;程朱理学。

明清时期:传统科学技术停滞的趋势明显;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小说成为发展的主流。

三、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

1

四、明末清初阻碍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五、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时 春 战国 秦 西 魏 隋 宋明 明清 期 秋 朝 汉 晋 唐 特 创 完善 重 正 冲挑战 发展 衰落 征 立 创 统 击 代表 孔子 孟 荀秦始 董仲 佛教隋:三程颢陆九李贽、黄宗人物 子 子 皇 舒 道教教合程颐 渊 的传一 播 唐:三教并行,挑战儒学正统地位。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羲 朱熹 王阳顾炎武、王明 夫之 2

主张 仁 性 天人 感应,天人 “仁”政,本 , 性本恶 李贽:批儒理是陆九评孔子、家经典和是非标准,万物渊:揭露道学家虚伪。《焚书》本“宇《藏书》 批原,宙便黄宗羲:格物是吾评君主专致限制君心,吾制;“礼”善, 礼焚书 合一,,中庸;教育 法坑儒 君权并 用 神授, 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仁政, 保障民知,心便权;工商皆“存是宇权。天《明夷宙”。 本。理,王阳待访录》 经灭人明:致顾炎武:朴欲” 良知;世致用,知行实学风。《天下郡合一。 国利病书》 王夫之:唯物;朴素辩证。 六、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以来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①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相应的社会需求,成为科技繁荣的推动力。②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起,中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了统一的

3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强大的封建王朝在科技发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组织和支持作用,长期统一的局面为科技发明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促进科技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互相交流、积极发展。③自秦汉以来,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与不同的国家与文明进行广泛的交流,吸收不同的文化,推动了科技进步。④自孔子时代起,打破教育文化贵族垄断的局面,中国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培养了大批从事科技文化的人才。⑤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历史的文明古国,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七、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①腐朽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②封建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明代的“八股取士”和清代的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创新探究的环境与动力。④古代中国科技的发明创造主要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注重对前人经验的归纳与总结,缺乏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法,不重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与研究。⑤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重视政治伦理、轻视鄙薄技艺的价值观,从事科技的人员社会地位低下,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归根结底,古代中国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古代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4

八.农书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元王祯《农书》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九.天文、历法

夏朝:历法《夏小正》;商朝:殷历

春秋战国:世界上日食、月食、哈雷彗星、太阳黑子最早记录 战国:《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100恒星坐标 元朝:郭守敬 简仪;《授时历》;纬度测量

十.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代表人物和主张

1.道家: 哲学思想:⑴“道”是世界的根本;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法家: ⑴“法”、“术”、“势”结合;⑵加强君主集权;⑶主张变法。

3.墨家: “兼爱”,“非攻”,“节俭”。

4.儒家: 孔子:⑴“仁”与“礼”和“中庸” ;⑵政治思想:

5

“德治”(含民本思想);⑶ 教育 :首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⑴“仁政”学说;⑵君轻民贵; ⑶性本善 荀子 ⑴性本恶,把握“礼”。 君舟民水。 十一、医学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黄帝内经》,中医奠基。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学,“万世宝典” 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十二、数学

东汉:《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标志着中国古

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计算工具:算筹(春秋战国开始使用)----算盘(明清普及) 十三、文学艺术成就 (一)文学

1、春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体裁

2、战国:屈原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体;长诗《离骚》 3、两汉:汉赋,著名作者有西汉司马相如;东汉张衡 4、唐:诗歌;传奇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风

6

忧国忧民。 白居易:平实浅近,针砭时弊讽喻诗。 5、宋:词和话本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6、元曲: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关汉卿和马致远。 7、明清: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二)戏曲

1. 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将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2. 京剧: 乾隆:徽班进京

道光: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同光:成熟;“同光十三绝”

(三)书法绘画 1 书法

魏晋:自觉阶段;东晋:王羲之,代表作有《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楷书盛世;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 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 北宋:苏轼,行书

7

2.绘画

战国:《人物龙凤图》 秦汉:长沙马王堆帛画

魏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提出“以形写神” 隋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敦煌莫高窟壁画

北宋: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市井生活 明清:文人画、写意画 (四)汉字

起源:商时代的甲骨文(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发展:小篆(秦朝统一字体)。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由繁到简。

(五)其他

秦朝:秦始皇兵马俑;长城 南北朝: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隋唐敦煌莫高窟

十四. 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8

印刷术:隋唐已有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火 药:唐末用于军事,北宋广泛用于军事 十五.民本思想

先秦: 孔子 ⑴ “仁” ⑵ “德治”; 孟子 ⑴“仁政” ;⑵君轻民贵

道家 老子“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依法治国”; 墨家 墨子 : “兼爱”,

“非攻”

汉: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董仲舒:“天道”,仁政。 唐:存百姓;轻徭薄赋;慎法,法宽简,《唐律》。

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发展民权;顾炎武:经世致用。

补充:著作

魏国李悝制定《法经》。

老子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荀子《荀子》。 石申《石氏星表》, 夏朝历法《夏小正》。

孔子整理编定《诗经》。屈原《离骚》,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楚辞》。 董仲舒著有《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9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王羲之《兰亭序》,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魏晋南北朝出现《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郭守敬编定《授时历》。

元朝王祯《农书》。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西汉《氾胜之书》。

李贽《焚书》,《藏书》。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写意画元王冕《墨梅图》,明徐渭《牡丹蕉石图》,清郑板桥《墨兰图》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