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由日本和菲律宾分别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黄岩岛对峙持续升级,而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动作更是高歌猛进。2013年,奥巴马将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日本与韩国已完成政府换届,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也将产生。在开启外交新政的2013年里,中国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周边环境?
两大趋势:中美博弈与海上争端并行
“总体看来,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两大趋势:其一,中美之间的竞争加速周边国家的分化;其二,海上争端推动中国海洋政策的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外交研究室主任张洁副研究员12月23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总结说。
针对第一个趋势,张洁分析说:“从2010年至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的核心是中美两国的博弈,双方都在争取支持自己的力量,这也引发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选边站队。明年,这一大格局应该不会改变。”
从2009年开始,为了应对中国在亚太逐渐增强的影响力,美国推出“重返亚太”、“转向亚洲”及“战略再平衡”策略以期掌控东亚格局,主导亚太事务。在这期间,中国的近邻日本、菲律宾进一步靠向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左右逢源,远邻澳大利亚也悄悄改变了风向,中国周边国家在美国的挤压下进入了战略再定位阶段。
今年11月赢得连任竞选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的第一站就是东南亚国家,再次高调展示了美国战略东移的决心。张洁分析说,2013年,美国将继续推行其亚太“再平衡”战略,预计包含三层内容:第一大平衡是战略与安全方面的“再平衡”,包含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武装力量结构、美国的地区战略,以及为此进行的军事方面的硬件、系统和技术投入;第二大平衡是巩固和更新同盟关系,创建新的伙伴关系与同盟;第三大平衡是经济领域的再平衡,比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就是美国实现经济再平衡的“抓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研究员也对记者表示:“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重返亚太是美国的大战略,美国会在2013年按照它的财政、资源所能支撑的程度继续进行,不会放缓。”
针对2012年接连不断出现的海上争端,张洁表示,2012年可以说是中国周边海上争端的集中爆发年,日俄的北方四岛(千岛群岛)纷争、日韩之间的独岛(竹岛)争端、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中菲的黄岩岛对峙相继发生,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级,成为影响亚太国际关系与地区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张洁分析说:“涉及中国的海上争端表现出两个新特点:一是高烈度与联动性;二是中国立场的转变。”她进一步解释说:“今年以来,中国海监、渔政船只和飞机在钓鱼岛12海里内连续进行海空立体执法,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烈。在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长,对峙双方的应对手段多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点。其次,2012年中国海洋政策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从过去的被动变成了主动,中国的海洋政策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和强硬化的轨道。”
张洁认为,海上争端仍是影响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不论是黄岩岛事件,还是钓鱼岛问题,各方都未能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周边部分邻国对中国有强烈的国家焦虑,对海上争端采取的是‘能占则占,不能占也要采取干扰措施’的原则。这些做法使得日本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海洋领土争端的立场上会进一步趋同,在外交与军事方面的互动也将增强,它们将谋求建立更加广泛的对华联合阵线。因此,这些国家很可能会将双边问题扩大为多边问题,甚至不惜将国家间的领土争端上升为具有国际和地区性安全格局意义的问题,对中国实施强大的外交和安全压力。”
尽管摩擦会不断,但张洁并不认为中国周边海上争端会在2013年更加恶化。“中国要继续走出去,对方却要继续强占,这么一来,海上摩擦就不可避免,但因此爆发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很小。”她说。
张蕴岭也向记者表示:“中国重视海空军是大国发展的必然进程,强大的海军保护海洋利益也是职责所在,但是否动用海军则‘主动在我’。目前,中国主要动用海监、渔政等执法力量来宣示主权,而中越之间的高层对话和日本安倍晋三的缓和论调说明各方还没有通过武力解决海上争端的考虑。”
四大挑战挤压中国安全空间
针对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将面临的挑战,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延续,2013年我国周边将面临四大安全挑战:一是如何应对中美政府换届后双方的试探期;二是如何应对来自海上争端的挑战;三是如何应对来自中南半岛的挑战;四是如何应对朝鲜半岛潜在的不确定性。
2013年,奥巴马将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也将产生,中美关系转入调整期似乎已不可避免。中美如何尽快走过试探期,增加政治互信将考验双方的政治智慧。张洁说:“随着奥巴马政府最近3年多来大举推进战略东移策略,在中国周边各种动作不断,给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如何拓宽渠道、加强沟通、增加互信事关中美双边关系未来几年的走向。”她主张中国可以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姿态,向美国发出更加清晰、明确、连贯的信号。
相较于中美关系的长期性,中国周边的海上争端似乎更紧迫、更直接。张洁分析说:“由于中国周边海上争端明年会朝着低烈度、长期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在海监、渔政方面也必然会加强维权力度,这意味着明年中国面对的第一大周边现实安全挑战仍是海上争端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向海上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梦想与努力也注定面临着周边国家和美国的直接阻挠。日本长期视自己为海洋强国、中国为陆地强国,作为近邻,中国积极寻求成为海洋强国的努力被日本视为一种对其传统势力范围的严重侵犯与外来威胁。日本自卫队今年12月13日和22日两度出动战斗机对中国海监飞机实施拦截,并扬言在2013年要建立“钓鱼岛专门部队”,一对一盯紧中国公务船只。 张洁分析称,日本明年会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步步紧逼,并在南海问题上推波助澜。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明年也会继续将中国周边海上争端作为“迎合点”和“切入点”,继续拉拢亚太盟友,遏制中国的崛起。
第三个挑战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因素来自中南半岛的变局,竞争的双方仍主要围绕中美展开。张洁说:“中南半岛对于中美在亚太安全的博弈意义重大。美国在战略上一直试图将太平洋-印度洋‘两洋合一’,而其接合点就在中南半岛。2012年以来,美国在缅甸动作频频且与日本互动效果明显,短期内可能会对中国构成不小的挑战。”
日本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重返中南半岛和东南亚,凭借经济实力与软实力的投入,在该地区建立了不错的口碑。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重返亚太”后,日本更是紧密配合。2012年11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在奥巴马总统首度访问缅甸时对缅方提供一笔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的援助。同一天,日本政府也宣布向缅甸提供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6亿元)的贷款,这是日本27年来首次向缅甸提供日元贷款。“美日互动效果明显”,张洁说,“这使得中国不得不重新思考在缅甸的经营策略,不仅仅是投资,还要转变做法。” 与海上争端、中南半岛变局表现出的趋势性不同,中国周边安全挑战中最充满不确定性的则是朝鲜半岛局势。
张洁认为,由于美国及其亚太盟国坚持对朝鲜的敌对政策,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是最大的。“2010年,因为延坪岛相互炮击事件和‘天安’舰事件,半岛紧张局势达到了朝鲜战争停战后的新高峰;2011年以来,朝鲜领导人新老交替与发射卫星再度引发外界担心。2012年年底,曾访问过朝鲜并与金正日会面的朴槿惠当选韩国总统,似乎让人看到了南北关系有望缓和的迹象,但半岛局势明年如何发展还取决于相关各方的判断。” 多管齐下与大国自信化解风险
针对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张蕴岭和张洁两位安全问题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也各自提出了化解建议。
对于如何应对海上争端,除了设计海洋安全战略、增强海军实力外,张洁提出了应吸取2012年经验,完善“多管齐下、多手段并用”的应对模式。她说:“2012年,中国在海上争端中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可供将来参考。由于日本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对中国妥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中日在东海海域保持对峙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在这一背景下,统筹国家海洋战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主动出击都非常重要。”
张蕴岭在采访中则强调以“大国自信”来看待问题,对于化解风险、面对挑战至关重要。他说:“以中南半岛的变化为例,缅甸确实是在与美国发展关系,但应看到的是,中国与缅甸接壤,目前在缅投资最多,也是缅甸未来发展的最大依赖,这些是其他国家取代不了的。因而,不必将缅甸与美国发展关系视为与中国敌对。越南与俄罗斯发展关系同样也是如此,积极一点看这或许也是越南拉俄罗斯平衡美国的需要。”
张蕴岭指出,中国如果能以大国自信的心态看待中国周边邻国的国际关系发展,就会发现,这些关系并非都对中国不利,这种思维的转变至关重要,否则会损害中国与邻国的感情,并促使它们渐行渐远。张蕴岭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现在需要的是建立起大国的自信,然后是担负大国的责任。
对于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整体趋向,张蕴岭的看法相对乐观:“朝鲜半岛局势因为韩国的选举结果明了而有所缓和;安倍晋三公开表示要跟中国、俄罗斯、韩国改善关系;美国重返亚太会稳步走,不会停止但不会突显什么;南面的印度也释放出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关系的信号。重要的是,中日韩合作计划、东亚经贸一体化进程都要启动并进行谈判,只要谈就会营造出好的气氛,这对化解中国周边环境的整体风险有好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