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健康C证面试题答案

2021-11-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面试题:

请根据所指定的话题,依据掌握的理论和已有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并给出简要的辅导思路。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一) 如何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什么是自信心?心理学家这样解释:信心是一种相信“我确实能做到”的积极心理认定。信心的 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一切恶劣的现状,令我们的每一个意念充满力量。有自信的人可以克服万难。因此拥有良好的自信心对中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说明了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中小学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对社会缺乏全面了解,在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时,很容易失去自信心,而自信心的丧失,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呢?

第一, 要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相信自我.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自己应有正确的认识,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必要,事事处处得体,求全责备也是没有必要的。可以暗示自己:我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谁也不会专门盯住我,注意我一个人的,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要记住: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也不过如此,以此来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第二:让他们常有成功的体验,重心放在你最大的长处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当你集中精神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会觉得信心增强。凡有成就的人,都知道把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好的准备。凡事做好准备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你才会信心十足,这就是为你带来信心,而且能够战胜对手,使自己获得成功的最佳秘诀.

第四:努力自我提升,看起来越好,人们的感觉也越好.要注意个人修饰,对一个人的自尊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令人在各种情况下都感到快乐。外表会增强或减弱一个人的内在潜能。穿得整洁得体时,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改善你的自我形象,我注意自我修饰。

第五:定期阅读励志修养的书籍.读好书永远不嫌多,要读各种成功人士的传记与自传。当你阅读孔子、周恩来、林肯、爱迪生、卡耐基、华盛顿等人的故事时,要不受感动是很困难的。要多听那些建造人类心灵的演说家、教师的话语,这样你就会在许多方面获得提升.只要它能塑造你的心灵与你的自我心像。那就不论这是一本书、一篇演说、一场电影,还是一台电视节目.

第六:要广交朋友。有位哲人说:两个人分担一份痛苦,那就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分享一份快乐,则有两份快乐。当你陷入困境时,忽然得到朋友的真诚帮助,即使只是平常的一句安慰鼓励的话,你的心情会怎样?是否会感到心灵得到了一种快慰的释放,觉得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于是充满信心,浑身是劲?当你获得成功,欣喜万分时, 得到朋友的真心祝福时,你的心情又会怎样?是否感觉幸福?因此,朋友能增强你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第七:自觉地控制自己。人和动物在行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行为的自觉性。动物行为受其本能支配,而人则不同,他不但能意识到自己的本能,还能驾驭自己的本能.孔子强调修身克己。柏拉图提出:“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亚里士多德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正在置行为于理智。”后世的许多思想家在发挥和修正这些学说时,也都一致强调理智对个人的约束

作用。要真正准确地认识自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

(二)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小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尤其在五、六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这时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因此,通过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中年级小学生逐渐掌握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的内部品质的更深入评价,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形成有健康的心理

正确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许多学生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自我评价过高,或自我评价过低,而影响其情绪和人际关系。因此,需要通过心理教育活动来帮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即要让学生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一般来说,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这样方面:一是通过自我反省和检查来认识自己;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三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验来了解自己;四是借助活动成果来认识自己。

一个人要想比较准确地认识自我,最好能结合多方面的途径来全面了,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影响着对自己的评价,认识不清楚,评价就可能不准确;认识较片面,评价不可能全面,其正确性也不会高;认识被动,评价也势必受别人左右。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决定着对自己的态度,只认识缺点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消极的,对自己时常持有否定的态度、不满意的态度,靠别人的指点才能认识自己的孩子,其评价常常是摇摆不定的,对自己的态度也时常依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从发展的角度看是这样,从问题的角度看也是这样,大凡对自己不满意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我认识的问题,存在自我评价的问题。因而自我意识辅导必须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开始。

首先,要愉快地接纳自己。人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常有情感态度,伴有自我评价的感情,即对自己是好感还是恶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这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是排斥还是接纳.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对自己采取接纳的态度。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不能欺骗自己、排斥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能愤恨自己。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你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关健在于你应当充分、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先在心理上悦纳自己。寻找自我,树立自我,相信自我。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其次,要学会欣赏自己。全面深刻地了解自我,具体就是要能把自己放在大的社会现实环境和历史条件下认识自身的条件、能力、地位、作用、责任等,也能把自己放在小环境中认识自己的条件、能力、地位、作用和责任,给自己在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中恰当的定位,这样才对理想自我的构建、自我的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大有裨益.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客观评价自我。一方面,既要进行纵向比较,将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作比较,看到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要将现实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作对照,看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横向比较,与超过自己的、与自己相似的、比自己稍差的人作比较。要综合分析,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要有自己独立的意志,避免以一时、一事作为衡量评价自我的尺度,要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概括的评价。

最后,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心。从心灵上确认自己能行,自己给自己鼓劲。只要有心理准备,你就不会为一点困难而退缩。相信,你就能充满信心完成任务。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说明了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要么自负、自傲、目中无人,成绩都是自己的功劳,失败都是别人的错;要么自卑、自责、害怕见人,一切过失都是自己的无能所致,因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三)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生理发育虽然很快,但性格、意志等方面仍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的阶段,他们刚刚接触社会不久,缺乏对挫折的亲身体验、正确认识和心理准备,加之争强好胜,渴望成功,所以在遇到挫折时就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表现出挫折容忍力差的心理倾向.然而,挫折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熟.

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学生遇挫时,自尊心十分脆弱,特别需要保护,要对其进行心理引导。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挫折是学习和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一个人一生中经受一些适当的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志,提高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要教育学生遭受挫折时, 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 分析它, 解决, 摆脱它.

三、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受挫心理素质。可以经常以书信或面谈的形式对存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四、创设挫折情境,积累受挫经验.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遭受挫折的经验对挫折的承受力有很大影响。现在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对待挫折的经验,一旦遭受挫折和打击,就会产生消极心理,惊慌失措,承受力很低.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这就要求有目的地、精心地创设挫折情境,让他们体验各种挫折。

五、教会学生抵抗挫折的具体方法。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习方面、人际方面、适应方面的心理辅导。重点传授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如:自我安慰法;倾诉法。补偿法.调整目标法。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完善,自我调适和解决挫折的能力。

六、树立学习榜样,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学行为。

七、因材施教,方式适宜。 挫折教育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赏识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要做到“因材施教”, 对不同学生要选择相适宜的挫折教育方式.比如,游离法挫折优秀生.逆向法挫折问题生。

八、家校联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向家长传授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方法,并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使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如何帮助学生调控消极情绪?

任何人都有情绪的体验,尤其是青春期的情绪更是丰富多彩,体验深刻。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够促进人的活动,能成为动力,激励人去努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增力、增智的作用;消极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活动起来动作缓慢,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会减弱人的体力和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有兴趣,同时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多变的情绪,不能使我们专心做事;强烈的情绪反应容易使我们冲动;自控能力不足会给我们带来不良的后果。日常学生所碰到的不良情绪有:和朋友闹矛盾,他误会了我,我非常痛苦;考试成绩不理想,感到伤心;老师表扬别人而自己不如别人,嫉妒他人;父母、老师批评自己,心情烦闷;别人有好朋友,自己没有,感到郁闷;得知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而心生怨恨;上谭回答问题出错,觉得自己好笨等等.所以,情绪需要调节需要疏导,使我们的情绪达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如何帮助学生调控消极情绪呢?

第一:改变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事件本身不决定情绪的性质,是对刺激事件的认知决定情绪的性质。即“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而是由于对事实的观念.”可见,我们不能说“这件事使我的情绪糟糕的极点”,而是我们无法理性地认识和评价所发生的事件。改变我们的认知,换一个角度去认识发生的事情,改变非理性认识和错误观念,这样就从根本上预防或者缓解不良情绪。

第二:调整期望值。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和动机,需要和动机越强烈,情绪和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也就是我们越想获得最好的结果、取得最好的成绩,也就会给自己造成越大的心理压力,增加自己的烦恼.如果我们的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所期望过高,就会在内心需求难以满足时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所以,我们订目标不要脱离实际、高不可攀,对人、对事更不能过于追求完美,这样容易让自己陷入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中。

第三:心理换位,即换位思考。“我要是他会怎样呢?”“别人出了这样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别人是不是也有出现过同我一样的问题?\"换位思考让我们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正确地认识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拿到考卷突然感到考题很难,很多都不会做,这时会紧张起来,越紧张越不会做,往往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 我感觉难,大家都难,我要是考不好,别人也都会考不好。”紧张的情绪能够得到缓解,情绪稳定平静下来,更好地进入考试状态,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水平。

第四:学会以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而不是让自己一直深陷其中,什么事都做不了,这样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能做到的事情,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最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焦点。如果遇到挫折,感到苦闷、烦恼,情绪低落,要暂时抛开眼前的麻烦,不去想让我们苦闷、烦恼的事,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比如,可以回忆让自己感到幸福、愉快的事,或主动换一个环境。如果学习过程上遇到问题,那么下课后可以和同学做做游戏,讲讲笑话,一起去打打球,运动一下,心情就会好许多。还要学会幽默。学会幽默,乐观地面对生活,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成为生活的强者.另外,听音乐也是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

第五: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

情绪失控,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你能够在心里默数完10个数,或者让舌头在嘴里打几

个转,也许就会避免一场无谓的争斗.上台表演之前做几个深呼吸,并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做得到”,这会增加你成功的可能性,给你自信。

第六,合理宣泄情绪。

发泄应该是合理的,要有度,既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他人。比如: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适度的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

第七:升华。

升华是指将痛苦、烦恼、忧愁等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

(五)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以儿童教育儿童,以儿童感化儿童”的思想,就是指在儿童交往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教育,尤其是交往中因彼此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斗的,才会使儿童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他人的意见或地位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调节自己的言行,以求能适应伙伴群体的行为规范,使自己从“自我中心意识”状态中解脱出来,成为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因此我们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教师要对孩子充满爱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家庭中都是\"小皇帝”,如果在学校感觉同学不关心他,老师也漠视他,那他的脾气不但不会减小,反而会有所滋长。

第二,教师处理这类孩子的问题时,宜用冷处理的方法。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小朋友玩耍时发生的争吵现象,就会发现,如果老师在场,他们争吵很凶;如果老师离开,即使他们吵起来,但为了能在一起玩,总有一方妥协相让,之后能继续玩下去。在课堂上,我们不妨借鉴这一方法,不妨让吵架的学生停止游戏,给他们时间思考,这时他们就会发现,如果两人想参与游戏,就必须握手言和或承认错误,这种无痕的教育方式,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要心平气和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第四,给孩子创设合作、分享快乐的环境。比如两人三足走,传球接力等,使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协作学习,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分享合作的快乐。

第五,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不能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的愿望。在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前提下,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六) 如何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

现在的青少年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①主观原因。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既不愿意盲目追随成人,对同龄人往往也是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不受别人制约。②客观原因。说教者的可信任度及教育的方法、手段、地点的不

适宜,容易造成逆反心理。③家长乱猜疑孩子也可能诱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对孩子管教过严,使孩子喘不过气来,所以越不信任父母,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愿向父母讲,用逆反行为来反抗家长,最后导致不理智行为的发生。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融洽的亲子关系能更好地培养少年儿童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责任感。现在的低年级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从小便在诸多长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心理研究表明,对儿童心理健康发生影响的最初因素和最主要因素是家庭.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父母作为家长,掌管着家政及家庭中其他成员,子女对父母,必须言听计从、无条件地尽孝,即使现在,人们心中依然或多或少地存留这些观点,只是这些观点不再那么直白的出现,而是以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微笑面对孩子

微笑是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自然流露,它体现着快乐、自信、友好、积极、关爱、支持、信任和尊重。微笑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孩子都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家长同孩子的沟通方面,所起的作用就非同一般。在一个快乐的家庭里,处处充满着微笑。当孩子的成绩不十分如意或考试失败、偶然犯错误,或遇到挫折的时候,微笑就如同镇静剂一样,能安抚孩子的心灵,缓解孩子的压力。

(二)、改变语言模式

良好的亲子关系,要靠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要靠良好的语言。语言是互相传递信息的,不同的语言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语言能左右人。积极的语言,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消极的语言,必然产生消极的效果。如果我们每天都用说同一种语言对待孩子,那就是唠叨。无休止的、无变化的,总是用消极的、带有攻击性的语言对待孩子,那意味着什么?那是无形地杀戮。

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必须改变和孩子沟通时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要具有变化、而且是关爱的、积极的、有亲和力的,是儿童喜欢的。这样亲子沟通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家长养成了使用和悦的语言习惯,孩子也会向我们学习,最终熏陶出一种良好的语言习惯.特别是那些风趣而幽默的语言,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极大好处的。

(三)、避免情感敲诈

什么叫情感敲诈?就是家长为让孩子接照大人和愿望做事,采取哄骗、引诱、娇惯的方式方法管教孩子,无意中敲诈欺骗了孩子的感情。这就叫做情感敲诈。孩子有学习的能力和愿望,由于家长的感情敲诈,使孩子把学习的目的连接到了满足家长的愿望上去了.本来学习是孩子份内的事,应该做好的事,结果变成了为家长而学习。这样,学习的劲头和质量就要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学习的目的被扭曲了。发展下去,一旦孩子离开大人,就会失去自制力,放弃学习或不好好学习。

(四)、尊重孩子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类的共性,孩子也不例外。我们民族应该学习尊重的哲学。 现在有个提法说:向孩子学习.这是指什么呢?是说孩子天真无邪,童心可镜,蕴涵着尊重的意思。所以我们家长在尊重孩子的事情上,不要掉以轻心,这是时代对我们家长提出的要求。

(五)、向专家咨询

如果我们的亲子关系发生很严重的问题,而自己又不能解决,你就要考虑求助教育或心理专

家咨询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塑造孩子的第一课堂。在这个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靠“说教”呀,刚对孩子说完“不能躺在床上看书!\",回到自己的房间就躺着看电视了;要求孩子整齐摆放自己的玩具,父母却随心所欲地乱摆乱放……这些隐性的教育比口头上显性的说教,对孩子的影响更显著。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做到-—成为那样的人!

(七) 如何帮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生命实践珍贵教育生命教育是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人们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也较以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了生命,才有了竞争和拼搏;有了生命,才有了快乐与悲伤;有了生命,才有了希望与理想.人大代表苏文金提出: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孩子七岁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家长把生命中最珍贵、最有意义的另外一个生命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小学阶段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怕失去生命,尤其是小学生,因此,我们教师就要承担起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的责任,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校园中开展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

1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生命,不仅包括个人及他人的生命,还包括一切自然生命.一位哲人说,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因此,所有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善待。但是,今天的孩子却不理解“生命”二字的含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生命的尊重、怜悯、关爱和帮助。看到花开就去摘,看到草绿就去踩,看到蛙跳就去抓。残疾人行走不便,不是上前搀扶,而是在背后邯郸学步;街头乞丐饥肠辘辘,不是送上一块面包,而是捂着鼻子躲得老远;同学生病住院,不是着急探望,而是庆幸自己能独占一桌……生命是神圣的,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

2 在各学科及德育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可以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深挖文本内涵,从认识生命的本质入手,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由物及人,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要想让学生对生命充满敬畏、珍惜,就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在各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情感教育素材,如:音乐学科中的《在祖国的怀抱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在美妙的歌境中向学生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中的《她是我的朋友》、《掌声》,培养了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他人的道德情感;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让学生在感受幸福的同时,学会对生命的欣赏、热爱,从而感激生命、感激父母,感激社会.这样,孩子们才能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魅力。

3 在体验和实践中开展生命教育和德育方式一样,我倡导体验、实践式的生命教育.体验、实践式教育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实习等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相处.我们要教育学生,生命是父母给的,不只属于自己,还属于父母。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例如,让学生扮演“鸡妈妈\"的角色,要随时带着鸡蛋,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放下,坚持两个小时。回家向妈妈了解妈妈生自己时有多痛苦以及妈妈是怎样把自己带大的,写一篇心得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父母把自己养大,真的不容易。带领学

生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精彩和可贵。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努力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变化。

5 加强安全教育近年来,各地小学校园安全堪忧,各类恶习性伤亡人事故不断,一些地方校园内出现了学生因楼道拥堵而后被挤压被彼此踩死踩伤,因玩耍打闹致伤,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等重大安全事故。可见,溺水、中毒、建筑倒塌、交通事故等是小学生伤害和死亡事故的主要因素。要教育教育学生选择和鉴别食品质量的优劣,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对于不明性质的食品,不要轻易采集和购买.另外,学校附近的小摊点,不断增多,“三无\"食品屡见不鲜,而学生对这样的东西格外喜欢,要严禁学生购买“三无”食品。为了杜绝因游泳造成溺水,必须严禁小学生下河、下塘、下溪等游泳.为了防止低年级孩子溺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教育孩子:要教育孩子不单独到井边、塘边等有水的地方玩耍,告诉其危险性.

总之,我们要成为珍爱生命教育的响应者,要把珍爱生命教育和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去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使他们珍爱生命,完善人格,快乐、幸福、健康的成长!

(八) 如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

学习是学生的本分,是学生生活的重心.所以,对学生而言,学习成绩如何,意义非同一般。受传统应该教育的影响,甚至一些人还抱有“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从社会现实来看,学习成绩如何,也确实是评价一个学生的最主要的成分。所以,无论从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学生自身来说,重视学习,千方百计提高学习成绩,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这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那如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 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新的某种精神源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呢?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不感到有学习的压力,喜爱老师的课;其次,思想上多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学生自己 “试一试\他们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引导下,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二 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切入。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教育本质的高度,对培养学生良好习

惯作了精辟的概述:“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学生在较长时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巩固下来的行为定势,它对学习的过程、质量与效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整洁的书写、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及学生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如果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会学习。要学会学习,首先得学会预习。其次,学会听课。再次,学会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第四,学会复习。而教师要一环紧扣一环,一步不让,严格要求,逐步使学生养成习惯。

三、 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开始。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 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呢?我在教学时采用的是让学生在课前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提示学生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并且用笔把重点画出来,加以理解。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或与父母同学进行讨论,在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既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又可以弄懂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四 、从课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抓起.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 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时时可见,它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五、 从课下巩固落实复习.复习是知识巩固的过程,是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也是 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见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一般是不只根据教材提供的习题进行复习.而是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对号入座 \",各取所需,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复习巩固落到实处。

(九)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当今社会,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营养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出现了青春期发育提前的现象。学生自我意识高涨、性意识萌动, 正像春天的花会开一样,这个阶段年龄的孩子,青春期发育的提前自然会引起了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他们逐渐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关系,日益对异性产生兴趣,不仅渴望了解异性,希望能引起异性的注意,而且更向往与异性交往。他们喜欢打听男女同学之间的事情,喜欢在背后议论异性同学,还喜欢给班上或班级以外的同学进行配对、有的甚至男女生之间相互嘲弄、讲一些低级下流的笑话等等。当他们遇到

突然而至的青春期心理变化时,容易出现迷茫和彷徨的情况,心里着急但是又无奈,很想寻求帮助,又羞于说出心里话,怕被同学笑话、老师责怪。这时候,他们需要老师能够设身处地的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早期异性交往的困惑。而老师的引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开展青春期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生理、心理上所发生的变化,用科学知识破除对异性的神秘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性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满足,更是精神情感的体现,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与异性交往中要相互尊重,平等待人,自尊、自重、自爱,以促进青春期学生与异性健康交往,和谐相处。

(2)引导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要主动拥抱这个世界,多与父母亲近,多与同学、朋友加强联系,多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即可以扩大交往圈,建立起和谐、真诚异性关系,又可避免一些同学 “一对一 ”的私 下交往,杜绝早恋的发生。

(3)告诉学生早恋有哪些危害,叫他们学会保护自己。早恋会使学生无心学习,导致学业荒废;早恋还会影响身心健康;可能出现越轨行为;还有可能导致犯罪。教导孩子学会抗拒诱惑,明辨是非,正确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

(4)引导学生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主动向他人倾诉、求助.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讨论媒体报道的案例或某些电视剧的情节,发表各自的看法,增强孩子自的对问题的主观判断.

总之,异性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若能遵从自然、适度的原则,就能与异性同学正常相处。教师要从正面引导不要采用回避的态度和禁止的方式来对待这个问题。要倾注情感,以理性、宽容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需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处理好异性交往中的各种烦恼和挫折,就会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的目的。

(十)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

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衡量学生的手段仍然是考试。学习和考试是两码事,一个是获得知识的问题,另一个是表达、运用知识的问题,一个是内化的过程,一个是外显的过程。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虽然如此,由于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认识水平等的重要途径,有些考试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前途,因此,所有考试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焦虑,也就是考试焦虑。

在考试过程中,中等程度的焦虑水平是可以提供临场发挥的最佳情绪状态。以这种心态迎接考试,往往不会失误,甚至能超水平发挥;而心理承受较弱、对考试压力的感受和反应过分强烈,就会产生严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这种高强度的焦虑水平不但对考试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起相反作用。甚至本来会做的试题,心理一紧张,也会做错了.有的学生他们具备完成考试题目的能力,但是考试成绩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来能够及格的,可是却没有及格,本来能考的很好,可是总在六七十分徘徊,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平平,一到考试却能考出令人意外的成绩,并不是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所以,学生必须懂得如何在考试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如何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充分表达出来。

1.消除考试前各种心理压力。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家长应该消除一切强加在孩子头上的心理压力。在学校,老师要积极创造和谐、适度的学校气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适当强调竞争但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尺衡量学生,清除心理紧张恐惧情绪,正确对待考试轻装上阵.

2.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应考方法。

第一,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考试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迎考复习期间大脑神经细胞处于长时间持续高度兴奋状态,消耗大量能量,如不能保证充分睡眠时间.大脑神经细胞就会疲劳或衰竭,使思维效能大大降低。

第二,培养良好情绪。复习效果好坏,考试是否成功,常常与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情绪因素有关.凡是孩子具有强烈的迎考复习愿望,炽热的良性情绪,全神贯注。有意识使大脑兴奋专一,将会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第三,考试前一天要妥善安排,这是家长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孩子在迎考期间常分秒必争,对考前一天亦不懂得合理安排。通常的做法是考前一天仍拼命“开夜车 ”,晚 上很晚入睡,生怕遗漏枝节点滴内容.其实这不是科学的用脑方法,常导致相反结果.

第四,学会各种应试技巧,消除考试时的紧张感。培养应试技巧的先决条件是要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应试技能及时监测,发现薄弱环节,再加强调整,如对考试目的的把握、命题范围的分析、考试重点的领会、考前身心状态的调整、考场用具的准备、临场时情绪状态的调整等。另外在考试时发现“怯场\",不紧张、不惊慌,要自我鼓励,暗示自己有能力战胜“怯场”。最好是转移注意,暂停“回忆 ”,过一 会儿等抑制解除后,再“回忆”遗忘的内容,可能就会想起来了。还有遇到试题,若一时想不出某试题的答案,可跳过难题,着手做另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做这道试题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