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先学后教

2024-08-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先学后教

出处: 晋江市教育虚拟社区网 作者:何玲玲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并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其捷径是进行先学后教。它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一、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先学后教”是让学生在自己参与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由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自己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地进行讲解,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己探究的兴趣。

二、培育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古人云:“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生在充分自学后,便有许多疑难问题。课堂上就应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思考、发表见解、相互讨论、合作交流。这样以独立为基础的合作学习达到了优势互补,效果不言而喻。如何进行有效合作?

㈠ 课堂讨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合作交流的大舞台。教学时,教师围绕学生从自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有目的、有选择地分配学习任务给各小组,各小组密切配合,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题目与中心的关系,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换进行的立体型的交流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感悟。

㈡小组合作

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人人参与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合作,各施所长。课堂信息交流多向,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发展。小组合作性学习,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

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如:在教学《美丽的武夷山》时,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式散文,很适合朗读,可是要怎样读才能把文中的重点句子读出感情呢?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四人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来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在小组中,每个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范读给同学听,最后讨论总结谁读得最好,就采用了谁的读法。整个过程在想、说、读、讨论的协作中进行,从而达到推陈出新,自主探索,自得其知。但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体现“合作”,而不能随意的走过场,所以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学生要虚心地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认真地去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表意见时,要做到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地深入。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发言不普遍的现象,进行课堂调控。当个别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羞于启齿时,则要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错误则有利于进步。

三、促进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机会,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资源,因此需要:

㈠ 在学习中质疑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问题,才能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更新,有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不断求索中得以发展。相反,课堂教学过程风平浪静,学生学会知识完全按教师预设计划进行,这种看似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

的“没问题”的课,其实本身就存在问题。问题在于:学生被老师牵着走,没能大胆超越发挥,没能体现出创造性思维,没有学生的个性化的东西。学生只知道学会,不知道“会学”。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渗透方法,学会质疑。

㈡ 在探究中发展

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要求学生要做到:问自己、问工具书、问材料。其次,要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深入研究。

1、引导“标新立异”的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培植了学生不迷信,敢于标新立异、独立质疑的思想。如《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就有11处之多,但只有一处写到了诸葛亮是“笑着说”。让学生体验到了诸葛亮仅此一笑,笑得不易,也不简单。教师在导读课文句子时向学生提出:“你们说说,诸葛亮在笑谁?”学生在揣摩之后,议论十分踊跃:一是他在笑鲁肃太忠厚老实了;二是他在笑曹操生性多疑,是一定会中计的;三是他在笑周瑜的阴谋又要落空,真是不自量力。这里有宽厚智慧的笑,潇洒胜利的笑,也有讽刺轻蔑的笑。教师这一于无疑处求疑,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感悟。

2、引导“据理争辩”的探究。真理越辩越明。提倡“据理争辩”,有利于学生通过争论来求得统一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提问的层次性和连续性,提高探究学习的策略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合作探究为手段,变以“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

在具体的学习语文的实践中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促进质疑探究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不仅得益于眼前,而且会受益终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