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当下中国诗坛的庸俗化

2021-05-26 来源:好走旅游网
论当下中国诗坛的庸俗化

刘 倩 10级中文一班 2010221102200157

摘要: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拜金主义、娱乐至死的时代里,中国的诗歌的辉煌似乎已经逐渐的走向了暗淡,中国的诗坛也逐渐的变得有些乌烟瘴气起来。什么“垃圾派”、“下半身”、“梨花体”等等诗歌派别的陆续的产生,使得今日诗坛逐渐走向了庸俗化的深渊,新诗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本文就将当下中国诗坛的一些庸俗化的诗歌现象及其所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关键字:诗歌 庸俗 诗人 改革

一、诗歌庸俗的体现:

所谓庸俗,在本文中我把它解释为平庸和粗俗,并将分别举例阐释。先说诗歌的平庸,在这里以赵丽华为代表的“梨花体”诗歌为例。“梨花体”诗即口语化诗歌,也有人称为口水诗,它所表现的不仅是彻底的大白话,而且是将生活中一些普通的句子,通过拆分成几行,便成了诗。例如: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赵又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我们常说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是高度精炼的文学体裁,诗的每一句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是,看看上面这些所谓的“梨花体”,几乎每一首都只不过是由一个句子在可断可不断开的地方断开,然后就成为了一首诗。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几句,从写作的对象到所用的语言,再到句式结构,再到韵律应用,到思想内涵,实在是很难找出什么值得欣赏的美感和值得称道的意蕴。这能算是诗歌吗?当然,或许我也不能绝对否定,这些文字里面也许真的含有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那么就算如此,它就是一首诗了吗?照这种逻辑,那么我们任意的一篇论文,随便的几句语言,只要按照几个字的断句分开,那是不是不也就成诗了?那么天下大概是绝大多数人皆可成为诗人了吧。忽然想起鲁迅说的“凡提笔不能为文者,便做了诗人。”这是不是对这种所谓的诗人最好的阐释呢。再来说说诗歌的粗俗,以“下半身”和“垃圾派”诗歌为例,如“下半身”代表人物沈浩波的作品:

《一把好乳》/她一上车/我就盯住她了/胸脯高耸/屁股隆起/真是让人/垂涎欲滴/我盯住她的胸/死死盯住/那鼓胀的胸啊/我要能把它看穿就好了/她终于被我看得不自在了/将身边的小女儿/一把抱到胸前/正好挡住我的视线/嗨,我说女人/你别以为这样 我就会收回目光/我仍然死死盯着/这回盯住的/是她女儿/那张俏俏的小脸/嗨,我说女人/别看你的女儿/现在一脸天真无邪/长大之后/肯定也是/一把好乳。

再有“垃圾派”代表人物徐乡愁的作品:

《屎的奉献》/屎是米的尸体/尿是水的尸体/屁是屎和尿的气体/我们每年都要制造出/屎90公斤/尿2500泡/屁半个立方/另有眼屎鼻屎耳屎若干/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别人都用鲜花献给祖国/我奉献屎

这两首诗是我在他们众多诗歌中苦苦选择的勉强还能够读完、勉强能够搬出来的诗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算是是尺度相对较小,还在我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的诗了。不知道

广大读者们读到这种类型的诗时,会作何感想呢?能够这般赤裸裸的表达自己内心龌龊无耻的欲望和邪念,能够这般毫无顾忌的将这些污秽恶心之物加入诗歌之中,这些诗人是“真勇士”啊,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丑恶,敢于面对被众人唾骂的危险,敢于将恶心进行到底。我想这样的诗歌应该是很少有人能够津津有味的把它读完,也很少有人从心底去欣赏和喜欢它的“美”吧。读这样的诗,你得要有非凡的心理承受能力,才不至于浑身起鸡皮疙瘩,才不至于不小心把吃下去的东西全部呕出来。同时,读的时候,你还得藏着掖着才行,否则被别人撞见,该是怎样的一种尴尬,别人又该会有怎样的嘲笑和蔑视?这样的诗,要在怎样的场合才能够被摆上台面?吃早点的餐桌上?阳光温暖舒适的午后?还是睡觉的枕边?恐怕都不适合吧。那么,它的存在价值和欣赏价值究竟在哪里呢?况且,我认为所谓的“下半身”诗歌,对女性完全是一种侮辱和亵渎,这里面的许多诗歌都是以女性为描写对象的,或是对女性生殖的描写,或是以女性为目标的色情宣泄和变态的幻想,完全缺乏对女性应有的尊重。文学创作的关键不是能不能写性,而是如何写性。作者可以通过它去揭示人性的复杂性,或者展现美好的一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或者暴露其丑恶阴暗的一面,给人以有益的启迪。但这些诗人们却像逐臭的苍蝇一样,对自己不加节制的欲望津津乐道,啧啧称赞,这般粗俗的作品实在不能不让人觉得是新诗中的垃圾。

“梨花体”“垃圾派”“下半身”诗歌是当代诗坛的一部分比较突出的现象,是诗歌庸俗化的典型代表,但是这种没有营养缺乏意蕴的作品为何会出现的这般肆无忌惮?

二、诗歌庸俗化的原因:

1、社会原因,这其中包括经济体制原因,也包含了读者的原因。首先,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国人的观念与精神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很多人的内省和精神世界不再纯洁宁静,整个世界物欲横流,充满人们心中的不再是崇高理性的精神灵魂,美学的价值观在物质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的冲击下日益衰减,传统的价值体系被严重冲击,人们的精神评

判标准普遍的在降低,需求的标准在降低,低下的粗俗的欲望不断地增强。其次,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文化领域也难逃商业化的命运,而商业化为文化产业带来的就是经济效益驱动下的娱乐化和媚俗化,于是文化领域(诗歌领域)最终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而逐渐的偏离了文学的纯洁与高雅的轨道,无法再守住它们原有的风采和阵地,走向了庸俗的境地。 2、诗人自身的原因。其一,诗人缺乏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古人讲为文“宜蓄素以弸中,散采以彪外”(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就是强调作家内在的才德修养与外在的文采美有机统一。“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这样的要求确实有点高,现在的文人是办不到的。但如果一个诗人没有健全的人格修养,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担当,肯定写不出健全的、有社会价值的诗。其二,诗人缺少厚实的生活和真情的投入。从老一代诗人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底层,经历曲折,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再加上勤奋和个人才气,方铸就了他们的辉煌诗章。像艾青诗中抒写的北方农民的苦难,若无厚实的生活,是很难写得那样深刻、那样直入本质的。而现在我们的诗人本来生活积累就不够,又不勤奋好学,不好好研究社会和人民大众之所需,闭门造车,总是在无病呻吟,这怎么能把诗写好呢?把生活中一些无意义的个人感触当成诗,这怎么能让别人喜欢呢?其三,诗人缺乏思想的深度和力度。一个成功的诗人,一部不朽的诗作,就是要把生活事件诗化,从生活中挖出其社会性的最根本的东西,这才是文学的价值所在。

3、诗歌理论与评论的发展滞后。对于当代中国新诗的发展,严重缺乏理论的引导,缺乏体系化的严格评判标准。没有了顺应时代潮流的诗歌的突破性理论,没有了一定的评判标准的约束,诗人们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方向,随意发挥,于是也就出现了参差不齐,乌烟瘴气的诗坛乱象。

·

三、新诗的出路

新诗在当下面临困境乃至危机,这是一个不争的诗歌现实。但从乐观积极的角度来看,新诗不可能自动消亡,也不可能无限长久地陷于困顿不前的境地,它依然要奋力地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以期获得自身的整体性进步与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是由中外诗歌史所证明的一条规律,也是历史意志的一种必然体现。但是这种历史乐观主义的态度并不意味着中国当代诗人及整个国际地区的华语诗人可以消极无为地等待,而是应该积极深入地思考,为尽早摆脱新诗在当前所遭遇的困境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心力,我认为,当下新诗想走上健康发展之路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新诗的现实性。 新诗必须正视现实中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要改革要首先改革诗歌的内容,敢于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去描写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深刻反映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使诗歌的内容不再空洞无趣。 (二)诗歌的艺术形式也需要创新。关于诗歌的形式创新,既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优秀的例子,也要继承中国传统诗歌中好的典范,做到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形式与内容都有所突破。 (三)多创办一些发表诗歌的阵地。多创办与开辟一些发表诗歌的阵地,尽量争取多办一些高品质的诗歌刊物,刊号受限制则多设立些新诗网点,以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青年人参加一些诗歌活动。 (四)建立严格的诗歌评判标准。目前汉语诗歌的标准较为混乱,只要是分行文字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被称为诗歌。“诗歌垃圾”常常也与“诗歌黄金”等量而观,许多读者与行家的诗歌判断力陷入了“瘫痪状态”,这种局面的确相当糟糕,必须使之加以彻底或较大改观。同时也要注重诗歌评论家的培养。 (五)诗人要提高个人的素养,塑造良好的形象。诗人如果不对自己的人格形象负责,其结果不仅会让所有的诗人的人格形象受到损害,也会让当代诗歌本身遭受伤害。在网络上到处播散的“下半身”、“垃圾派”等诗歌主张,这些偏激、叛逆的言论使得社会上的普通民众对诗人唯恐避之不及。如果诗人失去了社会的信任,自身的形象被人为地“妖魔化”了,诗歌也就

失去了传播的门径与可能性了。

· 总之,虽然中国当下诗坛的情况虽然不是很乐观,但是还是不乏一些优秀作品的,我相信只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改革,一定能够赶走当下的阴霾,中国的诗坛将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