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评论

2022-11-14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4卷第8期 2012年8月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Theo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Vo1.4 NO.8 Aug.2012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评论 曹 莎,徐李洁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主要将认知语言理论与语言教学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该书概述了认知语言 学的主要理论,并结合实例探索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言教学;范畴化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2)08—0142—02 不同的语言学理论会产生不同的语言教学理论,如结 构主义语言学与对比分析,生成语言学与自然法,功能主 义语言学与交际法。认知语言学诞生已经有30年了,认知 语言学家们渐渐把注意力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开始 转向对语言习得与教学的启示和影响之上。Randal Holme 的新作《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理 论从实践操作的角度论述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该书 于2009由麦克米兰出版社出版发行,对认知语言学语言教 学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意义研究中的问题”。作者指出传统语义观 (指称论、观念论、真值论)的不足,强调语符意义并不是外 部世界直接映射的结果,并提出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解决 研究语义中出现主要问题。意义是基于经验感知的,正如 Lakoff&Johson所说,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 形成的,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 第三章“概念化、体验观和意义的起源”。作者从6个 方面阐述了认知的概念化和体验观:一、本体感,这是自我 感、空间感形成的生理来源;二、强调概念化的主观意识和 动态特征,否认了旧客观主义的镜像观;三、儿童是通过运 动而不是视觉进行学习的,运动有助于儿童的认知能力的 发展;四、幻肢综合症;五、镜像神经系统;六、意象图式观 和体验式的认知。通过论证得出结论:人类在感知体验互 动的基础上渐渐形成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式;概念和范畴是 基于身体经验的,语义形成的过程等同于概念化过程。最 后作者介绍了怎样将体验观运用于语言教学。 第四章“手势”。手势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行为语言, 辅助人类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一种体验式的认知过程,是 思维的一部分。作者强调手势或者动作能够帮助学习者 了解意义的概念化的过程。因此使用好手势语除了能辅 助语言表达,还能在掌握各种抽象概念(如数字和语言)的 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 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从对语言性质的看法、研究 的方法、怎样应用二语教学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语言应用 方法、应用语言学方法和认知方法。剖析了结构主义语言 学、生成语言学理论在应用外语教学中产生的问题。结构 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常规体系,只有通过刺激和强化 才能完成语言学习,这种理论会使学生过度依赖老师的教 学,忽略自己的创造性;生成语言学理论以拟想的人作为 语言学研究对象,认为人只有在自然输入的语言环境中习 得语言,这样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二语教学的意义。作者阐 述了认知语言学和基于使用的语言理论模型,这一理论为 解释人类怎样学会使用语言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与 方法。本章强调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包括概念化、范畴 化、识解、隐喻化、转喻化等)不仅与语言能力息息相关,而 且还是语言习得的主要依据。 —正文分为4个部分,共8章。第一部分“躯体经验”(2 4章);第二部分“概念化”(5—6章);第三部分“意义和 第二部分“概念化”。这一部分主要论证意义是概念化 的结果。文章主要从2个方面来论述这一主题:一、不同的 文化,人的观念不一样,产生的概念化过程也不一样,自然就 会有不同的意义;二、主要对比分析概念化和识解的异同。 第五章“语言、文化、语言相对论”。作者从理论和实 验的角度阐述概念化、文化和意义的关系,论证语言会影 响概念化的过程即意义的形成。并证实人的认知观念的 形成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过程,它是受制于我们的语言体 系的,错误的产生是因为人们习惯用母语的思维和认知方 用法”(7—8章)”。 第一部分“躯体经验”。这一部分主要探讨意义研究 的诸多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以及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观、体 验观和意义的起源。 收稿日期:2012一o4—20 作者简介:曹142 莎(1987一),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研究。 式去套用第二外语的语言符号。因此我们外语学习的过 程就是适应另外一种文化思维和行为模式,这种适应不等 用例子说明怎样在根据理论设计语言课堂教学和语言课 程大纲。 该书的亮点之一就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概念,勾 于要去认同它,但要理解它。作者反复强调,学生应该把 外语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老师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文化来 教。语言和文化是绝对不能分开的。 第六章“概念化和识解”。“识解”是指人们可用不同 方法认识同一事态的能力,具有主观性和互动性。文章介 绍了4种识解操作:注意力或者凸显、判断或者对比、视角 或者方位、结构图式化。通过他们揭示人类在语言处理过 程中概念化的过程。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相对固定了的识 解方式,用不同的认知方式表达思想,而这些方式往往在 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正是二语教学中应该 勒了认知教学论的新框架。传统的英语教学都对外语教 学有一定的影响,如传统语法强调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 教学法、比较语言学的语法翻译观、功能语言学的情景以 及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语言规则系统法。但它们都有一个 致命的弱点:忽略了人在语言形成和习得认知主体作用。 认知教学法则强调学习的体验性、主观性和情境性,认为 体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认知语言学的教学特点主要体 现在以下3点:一、知其所以然。认知语言学的语义中心观 实际上就是强调语言的理据性。Lakoff指出,有理据的东 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三部分”意义和用法”。这一部分的主题是研究语 言的象征性,并介绍研究意义的方法。 第七章“百科式的语义教学”。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 是基于人的感知体验,是概念化的结果,与心智结构密切 相关。语言形式不仅与客观的现实而且在许多方面还与 人们的经验结构、概念框架、认知方式相关。意义百科观 最主要应用于词汇教学之中,本章从上下义、部分与整体 语义关系、词汇的语音和语义关系这3个方面来分析怎样 建构一个词汇的百科知识,怎样形成语义框架,这样有助 于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认知词汇。在语言教学中,教师 应该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相关词汇,不断丰富和加深对该 词的理解和认知。 第八章“惯用语和语法意义”。反对对语言现象的分 析从语言的组成成分入手,而是采取构式语法来研究语法 的本质,将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视为一个整体。语法是由 象征单位和构造组成;构式是形式与功能之间规约的匹配 关系。因此,认知语法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语言是如何通 过象征单位构建起来的。文章从实体构式和图式构式这 两个方面分析二语教学的应用。其中实体构式主要分析语 素、词、复合词以及全固定的习语。这些构式在词汇上是 固定的的,即其组成分子不可替代,而半固定习语以下的 构式都被称作图式构式。作者强调老师在教学时,学生在 学习是要学会辨别语言结构,因为语言习得就是构式的习 得。通过机械记忆习得较为具体的语言结构,如单词和词 素,经过积累过渡到更为复杂的结构,最后习得最抽象、能 产性极高的论元结构。 第四部分“结语”。主要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列出 了一些语言课程设计应该遵守的原则。 第九章“关于认知语言学大纲”。认知语言学认为人 们的认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 的过程,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利用过去所掌握的知识和经 验,对当前外界学习刺激做出主动的有选择加工的过程, 所以课程设计应该将认知过程纳入学习过程研究的范围。 其次再次强调识解、范畴化、体验是动态的认知过程,语言 习得就是构式的习得。作者指出它们对课程设计具有指 导作用。就此,提出了5个课程设计应该遵守的5个原则。 本书是Randal Holme将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研究 相结合的最新力作。早在2006年他就发表了构式语法与 语言习得的著作。自此之后,他都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如何 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语言教学研究。这部凝集了他 多年研究的新作不但从理论上阐述两者嫁接的问题,还运 西学起来与使用起来也要比没有理据的要容易一些。 Widdowson也指出,明确地理解语言的工作方式,将经验服 从于分析的需要,适合学习者的认识风格。二、语言、文 化、思维三位一体。认知语言学指出,语言、文化与思维是 三位一体的,对其中某一方面的分析都必须考虑另外两个 方面。只有当学习者知道了语言的运行方式、意义的生成 方式、语言与文化以及与认知的联系,他们就会从不同的 角度更深刻地理解外语及其文化,同时更深刻地理解母语 和母语文化。第三、整体性教学。认知语言学对于语言本 质的认识及其基于使用的语言观从微观和宏观的层面都 为整体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书的亮点之二就是将认知语言理论与外语教学联 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全书的结构是先论述理论,然 后结合理论阐述如何设计语言课堂教学,最后举例课堂教 学步骤。例如第二章“意义研究中的问题”中谈到一个观 点:语言学习就是一种范畴学习。以“stand”为例,将 “stand”的众多意义分成3个子范畴:achieving a vertical posture;retaining a vertical posture;becoming prominent through a vetrical posture。把众多意义划分成不同范畴,并 结合例句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单词的效率。 本书也有不足之处。该书的标题是《认知语言学和语 言教学》,但内容是只有“二 外语”教学,并没有涉及母 语教学;作者依据认知语言学理论设计了许多课堂活动, 如果能增添一些理论运用于课堂的实践数据就更具说服 力。当然,瑕不掩瑜,作者把认知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 结合起来,为语言教学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总之对于 语言教学教师是一个改进语言教学方法的手册,值得一看。 参考文献: [1]刘正光.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外 语,2009(5):29—35. [2]Langacker R.Foundm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1.1: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3]Lackoff G,Johnoson M.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 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New York:Basic Books,1990. [4]Lakoff 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5]Widdowson H 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 d:OUP,1990. [6]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J].外语研究,2010(1):8—14. (责任编校谢宜辰) 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