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慧敏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9期
李慧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例,以郸城县三个村庄中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为基础,分析农村留守老人所面临的养老模式单一、收入来源少、物质生活水平低、精神生活空虚等养老现状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
一、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中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中国社会未富先老,老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亿人,占总人口17.3%,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1]。而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又比城市严重得多,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入城市,很多农村老人成为留守老人。那么,留守老人如何养老便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影响整个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更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因此,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迫在眉睫。
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农村留守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如何,养老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败、社会和谐的问题。因此,全社会必须重视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给留守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基于此,本人选取河南省郸城县周边比较有代表性的孙庄村、刘楼村、靳庄村三个村里的村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的方法进行本次调研。共发放177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77份。通过分析所收集的问卷数据,明确了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
(一)养老模式单一,认为家庭养老最重要
在调查中得知,郸城县三个地区的主要养老模式有机构养老(2.82%)、社区养老
(10.17%)、居家养老(13.56%)、家庭养老(73.45%)。各个养老模式占比不同,呈现出以家庭养老为主,其他各个养老模式为辅的多元化养老模式。但是,受传统养老观念“养儿能防老”“进养老院就是子女不孝”等原因的影响,三个村中的留守老人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占73.45%。
(二)经济来源少且收入低,物质生活水平不高
经过调研得知,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大多是靠种地、靠子女供养、靠自身就业劳动和少量的养老金。靠种地获得收入的占25.9%,靠子女供养的占41.5%,靠自身就业获得收入的占13.2%,靠少量养老金的占19.4%。其中,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子女供给,但是很多子女会受到学
历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收入大部分依靠体力挣取,收入非常少。另外,城市的物价水平又非常高,加上子女上学需要费用,留给老人的更是少之又少,这直接导致留守老人的收入非常低。此外,调查还发现,农村人均月收入能达到2 500元左右,而农村留守老人的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占比82.94%。这就说明,大部分留守老人生活水平较低,仅仅能维持自己的温饱。
(三)孤独感强烈,精神生活极度空虚
农村留守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打工,为了生活,一年不回家一次。这使得留守老人没有机会与子女唠家常,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在调查中发现,80.23%的留守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绝大部分留守老人闲暇时只能选择看电视、做家务、打牌、与邻里聊天来打发时间,缺乏业余活动和释放压力的场所,这种单调的农村生活加剧了他们心理上的孤独感和精神空虚感。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1980年至2014年,由于精神生活极度空虚、无人陪伴,农村老年人自杀率越来越高[2]。长此以往,会使得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四)缺少生活照料,身体健康隐患大
我国农村主要是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方式,这就决定了老人的子女是老人生活的照料主体。调查发现,农村子女外出务工的比例占79.66%,这就大大降低了留守老人照料资源的可获得性。同时,随着农村留守老人年龄的增长,他们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身体素质逐渐下降,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有的老人甚至还患有冠心病等各种慢性疾病,当老人们身体出现问题时,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疾病也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加上有些老人习惯勤俭节约,不舍得花钱定期检查,最终会延误病情,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三、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产生留守老人问题的主要原因。农村的各种基础设施不到位,老人主要依靠种地获得收入,收入水平较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长期注重城市建设和重工业发展,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反哺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现阶段由于城市反哺不足,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之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农村留守老人增多,留守老人问题频频发生。
(二)留守老人的养老观念难以改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阶段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很多经济条件好的年轻人,他们不仅能够在城市里有份体面的工作,而且可以在城市里定居下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会把老人接到城市来养老,但是由于老人们长期生活在农村,受熟人社会的影响,生活习惯已经固化,他们拒绝到城市里与子女一块生活。加之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们也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他们认为只有不孝顺的子女才把老人送去养老机构养老。因此,改变农村留守老人养老观念显得日益十分迫切。
(三)重视对孙辈子女的教育,忽视对老人的看护
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之间的矛盾使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进一步恶化。在短期内,一个家庭如果对子女的投入过多,就难免会使老人的养老得不到保障。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绝大部
分子女更注重下一代的教育,从而忽视了留守老人的养老,导致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四)政府不重视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留守老人的养老不仅仅依靠家庭和自身,还需要政府的协助。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一个自身、家庭、社会的三者联动的养老机制,通过三者的共同努力,有效解决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但是,关于政府对留守老人关心程度的问卷调查显示,52.54%的人认为政府对留守老人不够关心,不重视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这导致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五)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医疗卫生事业落后
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基础医疗卫生事业相比城市依然落后。比如,医疗卫生服务设备简陋、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专业医护人员匮乏,这些都会造成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得不到满足。据调查统计,农村医疗机构的床位数量占全国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的比例不到24%。河南省属于中部欠发达地区,省内农村的社会保障尚不完善。新农保虽然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但仍存在保障层次低,相关法律法规不规范、不健全等问题。新农合为留守老人提供了补贴,但其报销比例低,主要以治疗大病为报销目标,慢性病人的日常用药得不到有效处理,老人的日常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当前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对策
(一)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导致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作物所需物资的补贴补助,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产品生产顺利进行。当农作物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政府部门要针对受灾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偿,维持留守老人基本的养老需要。另外,政府部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去吸引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来农村投资办企业,使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年轻人回村就业,利用当地的资源与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大力扶持乡村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拓展留守老人的收入来源。
(二)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世界
留守老人的养老,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方面的养老,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养老。要保障留守老人精神生活的富足,就要重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比如:加快建设农村老年人娱乐活动中心,增加娱乐器材,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为丰富老人精神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宣讲趣味性的文化知识,吸引、鼓励并引导留守老人走出家门,摆脱只做家务和聊天的单一枯燥的养老生活,让更多的老人参与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保证农村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不断丰富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另外,进城务工的子女不能仅仅在物质层面赡养老人,更要重视与父母的交流沟通,抽出更多时间陪伴父母,尽自己的一份孝心,给予农村留守老人更多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晚年过得更加充实。
(三)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转变老人只认家庭养老的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养老模式得到了很大改变。目前养的老模式除家庭养老外,还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国家应加强对留守老人的社会关怀,提高农村留守老人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接受程度。鼓励更多的民间人士、企业家去投入到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中,使留守老人认可除家庭养老之外的其他养老模式,从而转变老人只认家庭养老的观念。
(四)提高当地政府对留守老人的关爱程度
政府对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关心程度影响着老人晚年生活的满意度。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派人定期去看望留守老人,询问留守老人的最近状况及遇到的难题,使老人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另外,建立爱心志愿服务中心,让青年大学生自愿加入爱心服务行列,每周定期去照顾留守老人的生活,帮忙做家务,提高老人的生活幸福度。
(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农村养老事业
首先,各级政府要大力宣传新医保、新农保等惠民政策,切实为民服务,完善生活照料和救治体系,鼓励建设农村社会养老机构。其次,要加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所的建设,向老人提供优质优价的服务,定期为农村老人免费体检。再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给留守老人发放养老津贴,支持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尤其针对80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给一些特困留守老人购买养老保险。
五、结语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单纯依靠家庭养老的方式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对此,我们不仅仅要关注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针对上文所提出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其次要注重丰富留守老人的娱乐生活,鼓励留守老人多参加活动,营造尊老爱老的氛围;最后,要加大对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视程度,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多元的养老模式,切 实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促进农村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8-02)[2020-09-03].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7/201708021607.pdf.
[2]中新网.“痛”的领悟:农村老人自杀率升高背后的代际剥削[EB/OL].(2014-10-02)[2020-09-03].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10-02/6649118.shtml.
作者简介:李慧敏(1996—),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