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53-02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应对措施。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580例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剖宫产手术前后护理,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手术医生的缝合技术等可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2010年8月期间剖宫产580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产妇8例,感染率1.38%,无死亡。产妇年龄为22~42岁,孕周36~41周,其中:2例胎膜早破、2例为二次剖宫产、1例术中大出血、1例肥胖、1例血糖轻度增高,手术切口均为腹部横切口。
1.2临床表现:8例病人中有6例于术后2~3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5~39℃。产妇自诉切口疼痛明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口潮红、肿胀、压痛和脓性渗出物,拆除缝线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切口裂开,有4例深达腹直肌前鞘。另外2例在住院期间无发热和伤口明显异常,分别于出院后第三天、第五天出现切口浅层裂开,伤口红肿压痛,有脓性渗液流出。
1.3术后切口感染一经诊断即行拆除缝线、清创引流、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其中6例病人于10~20天后待无分泌物,并有新鲜红色肉芽长出后在局麻下行ⅱ期缝合术,术后7天拆线。2例切口浅层裂开的患者,予以每日换药和口服抗生素,10天后痊愈。 1.4探讨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确定术后切口感染。根据检查手术环境、手术流程、医嘱单、化验单、记录等,询问患者病史,结合医护人员提供的情况后给出的综合分析记录,以及对手术室、产科进行相关消毒监测后的反馈数据,进行分析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探讨护理应对措施。 2、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
2.1产妇因素;高龄初产、破膜时间延长(>24h)、产程延长(>12h)、羊膜腔感染、阴道检查及多次肛诊、疤痕子宫及孕期伴有糖尿病、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等均是术后切口的危险因素[2]。另外,妊娠肥胖也是切口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
2.2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医生的技术及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等等。 3、护理应对措施 3.1预防
3.1.1医院管理者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加强对手术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务必让手术人员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3.1.2努力提高手术医生的切口缝合技术,手术中要细致操作、彻底止血。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不提倡用抗菌药溶液冲洗盆腔或伤口。
3.1.3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尽量纠正感染高危因素。部分剖宫产手术者有试产史和/或胎膜早破史,在试产期间,助产者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不轻易作阴道检查,认真观察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对胎膜早破者除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外还须做好会阴护理;护士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或采用在术前2小时内清洁皮肤不剃毛备皮法 [3]。 3.1.4加强环境卫生和无菌物品的管理,尤其是手术室的管理。所有手术器械须按手术室器械清洗流程进行洗涤与干燥后再采用高压蒸汽消毒;对手术室、产房采取联合消毒方法做好空气、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确保手术室的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均达到外科手术的相关规定。换药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换药前后洗手。
3.2加强术后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感染迹象。
3.2.1做好子宫复旧的护理以促进恶露排出,避免恶露淤积在子宫腔内引起感染而影响子宫复旧,也有利于子宫切口的愈合。我院自2010年8月起,对剖宫产者术后24小时内(连硬外麻者须在术后6小时后)采取半卧位,配合多翻身、按摩腹部(子宫部位),24小时后下床活动,活动量逐渐增加,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每
天二次的会阴护理,按医嘱给予宫缩剂,恶露有异味时及时做好血标本的收集及抗生素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3.2.2术后切口的护理: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液、渗血和有无感染迹象,敷料湿透时应及时更换,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换药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腹部手术切口于术后3天更换敷料并检查有无硬结,发现硬结给以理疗,以促进吸收,有可能感染者拆除缝线,扩创引流,定期换药。 3.3切口感染后的护理措施
3.3.1严密观察感染切口渗出液的颜色与量,每日监测体温,合理使用抗生素。
3.3.2指导并协助产妇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咳嗽、翻身、大便等腹压增高时注意保护切口,常规绑腹带。
3.3.3指导产妇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增进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3.3.4发现切口脂肪液化、裂开等情况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如切口裂开、皮下有渗液时采用切口换药与微波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切口裂开≥3cm、皮下渗液较多时采用换药、微波治疗与切口二期缝合的方法对处理切口感染效果较好。 3.4新观念
3.4.1较高的组织氧含量导致较低的感染率,而降低氧含量可导致更高的感染率和更严重的感染发生,因此建议在手术中给产妇吸氧。
3.4.2使患者温暖:轻度的低体温导致血管收缩,从而降低氧运输到伤口间隙并伴有随后的中性粒细胞的损害,故孕产妇在手术中应保暖。 4、体会
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尽管切口感染不能完全避免,但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预防和及时处理切口感染,是控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促进切口愈合时间的关键,所以应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将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减少至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李六亿,邵丽丽,刘玉村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地.ws/t311-2009
[2]车淑凤,肖丽娜.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分析.创新医学网2010-11-25
[3]陈超男.《术前不同备皮方法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差异》.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第08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