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工匠精神的交通运输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1-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130

2019 年 第 8 期基于工匠精神的交通运输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程 芬

交通运输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一个带动性强的行业,在经济生产发展过程中起到纽带作用,称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行业、动脉行业。现如今,信息化水平大发展,智慧交通不断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方式正在形成,需要一大批专业的、敬业的技能人才。本文通过探讨“工匠精神”在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领域内涵,依据在校学生的特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改进、考评方式的优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等路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系统,旨在培养既具有技能又具有职业精神的人才,为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交通运输行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一个带动性强的行业,在经济生产发展过程中起到纽带作用,被称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行业、动脉行业。近年来,交通运输业发展快速,陆地、海洋、天空、网上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形成。同时,交通运输行业在推进“一带一路”政策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实施,取得了不少成果。境外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相继开工建设,给国内众多产业带来走出去的重大机遇,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性更是得到了提高[1]。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适应国家的战略、市场的发展培养出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智能交通综合体系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需适应时代与教育改革的需求,不仅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还需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依据“工匠精神”的内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的认可度,从而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工匠精神”源于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要点,工匠精神的回归更是培养当代优秀学生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工匠精神”在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领域的内涵,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特征,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方法改进、考评方式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双创教育的融入等路径优化培养模式,提出基于“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系统,培养既具有技能又具有职业精神的人才,从而促进学生进入行业后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好的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

1 交通运输职业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

交通运输行业在“一带一路”政策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铁路、国际道路、多式联用等国际运输网络正在形

成,铁路、公路、水路等联合交通设施正不断迈上新的一页。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但具有一样重要地位。近十几年来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输送了众多技能人才,促进了地方的整体发展。随着我国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交通运输产业也在调整,各种运输方式以及各个运输岗位对技能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交通职业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不仅在工作中体现出爱岗敬业,还体现出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些也正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行业技能人才的优秀品质,是培养国之大工匠的方式。在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能够内化行业的规范与要求,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其中,在院校学习时有崇敬学校之心,在企业工作时有爱岗敬业之心。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将仔细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融入到学习工作,这些正是单位和学习共同的希望,也是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发展的基础。同时,职业素养教育结合交通运输职业院校的专业的特色,帮助学生进入交通运输企业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升技能水平。

2 交通运输行业培养工匠精神的价值2.1 促进国际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现如今,信息化水平大发展,智慧交通不断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方式正在形成,需要一大批专业的、敬业的技能人才。交通运输行业不断的现代化,传统的交通运输类专业需要适应高端、智能的发展方向,结合新兴交通技术、智能制造的特点升级专业发展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服务行业发展。

“一带一路”政策不断实施,国际化交通运输交集也越来越多,职业院校适应国际技能人才要求,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能够促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2.2 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的稳定发展

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院校学生在交通运输企业普遍发展的较好,他们工作认真、积极向上,不仅对单位的发展尽心尽力,也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很好途经,从而为相关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提供借鉴。交通运输相关企业的职工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工作,保证交通运输服务的优质化,也保证了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质,为交通运输企业现代化提供了基础。

2.3 有助于增加人才培养针对性

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不仅是满足现有的人才市场需求,更应具有着眼于未来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职业院校根据交通运输发展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育,这是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更方便学校与企业合作,让学校提供的技能人才更具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将优秀的职业品质内化于,让技能人才获得不可获取的素质,无形中提高了就业能力。

2.4 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功能

无论是国内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还是国际化政策的实施,都需要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交通运输职业院校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为当地培养适应性更强的专业技能人才,推进了职业教育走出战略。同时,面向当地的实际需求,为当地员工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功能。

3 交通运输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一项长期的、各方共同的工作,需要各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多角度、多方面入手。具体来说,交通运输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3.1 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总体性文件,是学生进入校园后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指导,关乎整个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考虑学生与老师的双主体特征,将“工匠精神”写入培养目标,将“精益求精”、“创新创业”的思想融入思政课程,将爱岗敬业职业精神融入实践课程。同时,将交通运输企业引入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优化制定专业课程的种类、数量、标准等,以专业课程为主干,在教师、企业工程师的共同参与下,依据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同岗位的特点,将“工匠精神”的核心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按照职业发展和学习认知的双重规律优化课程体系,使“工匠精神”融入学生整个学习过程。

3.2 改进培养教学方法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不仅需要合理的课程还需要有效的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学生思维特点,结合教学的课程要求,坚持“工学结合、以行获知”,将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系统化,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职业兴趣、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技能人才。重新构建职业

学术研讨131院校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课程扩展到课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双管齐下,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

3.3 建立多样考评方式

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借助教育改革的时机,构建多种考评方式。在考核方式设计上注重技能的考察、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及职业素养的考核。结合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察的比重,增加过程性考核与动态性考核。在平时的考核过程中内化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水平。

3.4 技能大赛提升技能综合能力

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应以国际、国家、交通运输部等举办的技能大赛作为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能将所学到的知识激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好每年的技能大赛活动周,建立以“工匠精神”为重点,有效的实施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职业自信感、岗位自豪感。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根据技能大赛要求,整合专业发展的资源,优化专业群,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对接国际、国家、交通运输技能大赛的要求,在实际培养学生工作中落实到实处。新时期把技能大赛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保证技能大赛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程度优化。

3.5 将工匠文化融入校园

近五年交通运输行业发生了不少变化,一批国际交通运输项目正在开展,这些都为校园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校园文化作为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发展重要一环,在进行主题设计时,结合交通运输素材、“工匠精神”的内涵,积极宣传。在校园文化开展的过程中,不同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展现不同类型的活动。通常可以以社团为载体,进行“工匠精神”、“高铁精神”、“航空精神”等具有交通特色专题活动。定期邀请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开展“工匠精神”专题讲座。同时,利用好学校的宣传角,进行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的事迹分享。结合信息化手段,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宣传工匠事迹,引起学生对职业的自豪感,升华工匠精神的认识。

3.6 通过双创教育展现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对行业的爱岗敬业还需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双创”培养工匠精神时融入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来分析。从学校的角度,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的引导作用,探索“工匠精神”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从而形成有效培育机制。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将学生吸引到教学、科研团队中。通过创新创业的平台,组建解决问题的团队,激发团队探索精神,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创新的种子。对于一个高技能人才而言,创新意识是其不断在行业一直向上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对设施设备进行改进是未来技能人才不可获取的素质。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让学生握有进入行业的钥匙,更要让学生具有进一步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4“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了确保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正常运行,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保持合作,调动教

132

2019 年 第 8 期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一项长期的、各方共同的工作,需要各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多角度、多方面入手。将“工匠精神”培育有效融入人才培养研究,立足于专业开展,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施有效性。通过深入分析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方法及路径,为深化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为建设交通强国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陆肖乐.从工匠精神浅析交通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大众科技,2018, 20 (05)

[2] 郝风平.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7(21):55-57

[3] 鲁慧.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当代经济,2018,(10):138-139

[4] 冯蓉珍.校企合作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2):39-41

[5] 张明明,肖伟民,孙汝君.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1):71-73

[6] 张莉.“工匠精神”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建筑类专业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 311(11):13

[7] 吴岳军.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陶瓷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才培养研究—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6):32-34

基金项目:1、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7G160);2、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2017B27)。

师积极性,共同打造“工匠精神”。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保障。

4.1 保证专业教学紧贴生产实际

通过分析行业、岗位标准的特点,完善专业教学内容的开发和评价。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对接,将课堂内容与交通运输企业的现场工作内容紧密对接。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推进“学历+多项技能”的制度,为培养交通行业的大国工匠提供保障。

4.2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将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优秀技师发展成为职业院校的实践课程、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兼职教师,通过他们把交通运输现场的要点带到学校。同时,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要定期的对企业导师进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认知规律的讲解。

4.3 建立专业诊断改进机制

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现场岗位的职业、岗位标准,定期开展专业教学诊断,建立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内部优化机制。通过推动职业院校完善内部保证体系的持续优化,将“工匠精神”的标准嵌入人才培养质量中,从而提升专业核心竞争能力。

4.4“互联网+”融入培养过程

依托“互联网+”与智慧校园建设的契机,将“工匠精神”融入网络,调动技能人才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资源的效果。设置“互联网+”的课程,增加专业课程的吸引力,并通过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为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一种在线、移动的学习方式。

5 结语

我国交通运输业正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与职业态度越来越深入人心。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培

(上接129页)力。

(4)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沟通联系,实现“行业对接”。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与企业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3]。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实质性、深层次、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一起研究制定订单学生的培养方案,制定学生技能认定,派企业人员参与部分课程的教学以及技能的培训[4]。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教育,改进和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提升实习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将更多优秀的学生送入企业工作;另一方面,争取企业积极参与学院建设,选派教室到企业学习企业最新的文化和工作理念,将所学企业的课程引入学校的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将单位的技能课程等通过教学的手段进行培训迁移,以便学生更好的适应实习岗位工作的发展;再一方面,可以邀请企业优秀的员工到学校开展讲座和授课,使得学生所学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提升学生对岗位的认知程度。完全实现学校与行业的无缝对接,提升学生的行业竞争力。

4 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和智能化进程的发展,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新

的要求,因此为企业量身打造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运输专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和企业联系,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继续向企业输送大批量的专业技能人才。本文分析了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我院的局限性,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增强我院学生在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蔡少惠. 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运输专业学生工作模式构建—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教育, 2017,7:171-172

[2] 赵启杰. 校企合作对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 科教文汇, 2016, 342:156-157

[3] 齐建军. 校企合作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困境及解决方法[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5(4): 39-42

[4] 陈占武. 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管理体系探索[J]. 公共管理, 2015, 12:9

作者简介:王通(1984-),男,汉族,辽宁盘锦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航运输和思想政治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