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沉没成本属于机会成本。
2.消费者的需求行为的调整时间越长,需求就越具有弹性。 3.需求曲线的每点都意味着消费者的均衡条件得到满足。
4.所有的Nash均衡同时也是占优策略(dominant strategy)均衡。 5.利率上涨必然使消费者增加储蓄。
6.埃奇渥思盒状图(Edgeworth box)的契约线上的各点都是有效率的。
7.比较单一价格垄断和完全竞争可知,消费者所损失的全部消费者剩余都被垄断者获取。 8.一般认为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就越趋向平等。 9.买者的保留价格是买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最低价格。 10.任何一种可以由政府生产、提供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11.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边际社会成本小于边际私人成本。 12.平均成本定价规则可以达到配置效率。
13.只有不存在任何失业时,经济才实现了充分就业。
14.若一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它就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15.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加剧实际的通货膨胀。 16.货币主义者不相信流动性陷阱的存在。
17.理性预期认为长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完全相同。
18.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利用减税或举债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都是有效的。 19.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要比在浮动汇率下更有效。 20.一国货币贬值总是导致其经常性收支状况改善。 二、选择题
1.在达到消费均衡时,消费者( )。 A.从各种商品中得到相同的效用 B.在各种商品上的支出相同 C.从各种商品中获得的效用相同
D.花在各种商品上的每元钱都具有相同的边际效用 2.( ),消费者剩余为零。 A.需求弹性大于1 B.需求弹性小于1
C.所购买的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 D.所购买的第一个单位的商品 3.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低档品都是吉芬商品,所有的吉芬商品都是低档品
B.所有的低档品都是吉芬商品,但不是所有的吉芬商品都是低档品 C.所有的吉芬商品都是低档品,但不是所有的低档品都是吉芬商品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因为在低档品和吉芬商品之间没有确定的关系 4.序数效用理论认为,不同消费者从相同商品中获得的效用大小( )。 A.取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B.取决于商品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5.垄断企业面对的需求为q=100/p2,企业的边际成本始终为1。垄断价格为( )。 A.1 B.2 C.5 D.10
6.在一级价格歧视下,消费者剩余( )。 A.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消费者剩余相同
B.等于生产者剩余
C.超过三级价格歧视下的消费者剩余 D.等于零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鼓励工人减少劳动时间,收入效应也鼓励工人减少劳动时间 B.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鼓励工人增加劳动时间,收入效应也鼓励工人增加劳动时间 C.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鼓励工人减少劳动时间,收入效应鼓励工人增加劳动时间 D.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鼓励工人增加劳动时间,收入效应鼓励工人减少劳动时间 8.完全竞争企业所面对的需求曲线同时是( )。 A.总收入曲线 B.平均收入曲线 C.边际收入曲线
D.平均收入曲线与边际收入曲线
9.研究发现:向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险的人购买保险后的住院可能性高于不购买此类保险的人,则上述事实说明了( )情况。
A.道德风险 B.逆向选择 C.对称信息 D.囚徒两难
10.汽车排放废气导致的对健康的影响( )。 A.属于私人成本 B.属于外部成本
C.属于内部成本 D.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11.( )不是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 A.卖方必须拥有一定的垄断能力 B.商品必须是耐用品 C.消费者具有不同偏好
D.不同消费者群体所在的市场能够被分割开来 12.对于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而言,( )。
A.收入效应肯定大于替代效应,且商品肯定是正常商品 B.收入效应的大小肯定和替代效应的大小相同
C.商品肯定是低档品,并且收入效应肯定比替代效应大 D.以上都不对
13.等产量线的斜率衡量的是( )。 A.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B.规模报酬 C.边际收益递减 D.边际技术替代率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 B.贷款利息的支出是可变成本
C.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D.补偿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固定成本 15.垄断竞争企业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 )。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 B.质量竞争 C.广告竞争
D.以上途径都可用 16.长期里,( )。
A.固定成本会比变动成本高 B.变动成本会比固定成本高
C.所有成本都是固定成本 D.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
17.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解释了( )。 A.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不同
B.为什么企业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穿过短期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为什么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为U型 D.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水平
18.完全垄断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 )。 A.弹性无穷大 B.是行业需求曲线
C.完全缺乏弹性 D.弹性始终为单位弹性 19.短期出现( )情况时,完全竞争企业会停产。 A.在所有可能的产量水平上,价格低于平均总成本 B.没有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的点
C.在所有的产量水平上,价格低于平均固定成本 D.在所有的产量水平上,价格低于平均变动成本
20.假设资本是劳动的完全替代品,资本价格下跌,则可以断言( )。 A.替代效应会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 B.对劳动力的需求必然会降低 C.对劳动力的需求必然增加 D.对资本的需求降低
21.古诺(Cournot)模型假定每个企业( )。 A.都认为对方会继续当前的定价
B.都与其他企业合作以最大化联合利润
C.都清楚其他企业对自己的行为会做出的反府
D.都认为无论自己的决策如何,其他企业都会保持产量不变 22.( )是帕累托最优。 A.收入分配公平
B.不使社会中的某些成员福利变差就无法使其他成员福利改善 C.企业内部化其所有外部性
D.不损害他人福利而改善部分人的福利
23.结束了市场社会主义的实际可行性争论的论文的作者是( )。 A.兰格 B.米塞斯 C.哈耶克 D.巴罗纳
24.已知消费为6亿元,投资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的商品劳务支出额为1.5亿元,净出口为0.2亿元,则( )。
A.NNP=8.7亿元 B.GNP=8.7亿元 C.NNP=5亿元 D.无法确定GNP
25.宏观经济理论的古典派模型主张的总供给曲线是( )。 A.垂直线 B.反L型折线
C.右上倾斜曲线 D.右下倾斜曲线
26.下述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储蓄倾向为0.1 C.边际消费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27.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与税收乘数KT之间存在( )。 A.KG>KT>KTR B.KT>KTR>KG C.KTR>KG>KT D.KG>KTR>KT
28.一般而言,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属于( )。 A.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B.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C.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29.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意味着产品市场( )。 A.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 B.和货币市场均处于非均衡 C.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D.处于充分就业均衡
30.对应凯恩斯区域,( )。 A.货币政策更有效
B.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等有效 C.财政政策更有效
D.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无效 3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 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商业银行通过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增减面向商业银行的贷款 D.中央银行通过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32.挤出效应接近100%时,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导致( )。 A.乘数效应接近1 B.乘数效应接近0 C.乘数作用增强 D.乘数作用不受影响
33.若债权人预期的年通货膨胀率为6%,银行存款利率为2%,则债权人愿意接受的贷款利率至少为( )。
A.4%以上 B.2%以上 C.6%以上 D.8%以上
34.开放经济条件下,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包括( )。 A.国内失业率上升
B.导致进口增加与国际收支恶化 C.利率上升与资本流出减少 D.通货膨胀率上升
35.假定政府有意识地在繁荣期实施收缩性财政政策,而萧条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并利用繁荣期的财政盈余弥补萧条期的财政赤字,则上述方式的政策称为( )。 A.增长性的财政政策 B.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 C.补偿性的财政政策 D.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36.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人口曾长率的上升( )。 A.导致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准的提高 B.导致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准的降低 C.不影响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准 D.导致资本折旧率降低
37.若纺织业工人由于纺织产品积压而失业,则上述的纺织业工人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38.新凯恩斯主义的最重要假设为( )。 A.非市场出清 B.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C.信息不完全 D.价格刚性 39.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采用( )。 A.固定汇率制 B.完全浮动汇率制 C.管理浮动汇率制 D.联系汇率制 40.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 )。 A.货币流动速度 B.实际利率 C.名义利率 D.本国货币汇率
三、假定对应价格P与需求量Q的连续可微的需求函数为P(Q),利用数理方法说明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四、三部门组成的经济的消费函数C=80+0.8Yd,投资函数I=20-5r,货币需求函数L=0.4Y-10r,政府购买支出G=20,税收T=0.25y,名义货币供应量M=90,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285。其中r是利率Yd是可支配国民收入,Y是国民收入。
(1)若价格水平P=2,则IS-LM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各为多少?
(2)若总供给曲线为Y=235+40P,则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各为多少? (3)若通过变动政府购买而实现充分就业,则政府购买的变动量与价格水平各为多少? (4)若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而实现充分就业,则需要如何变动货币供应量?
五、假定垄断厂商A和垄断厂商B具有共同信息。垄断厂商A生产x数量的产品,边际成本为常数20。垄断厂商A将其产品销售给垄断厂商B的单价为k。垄断厂商B利用生产要素z生产最终产品y,生产函数为y=x。假设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y)=100-2y。试求:(1)垄断厂商A的定价k;(2)最终产品的产量和价格;(3)各垄断厂商的利润。
六、结合图形说明增加货币供应量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和中长期的影响。 七、利用信息经济学原理说明假冒伪劣商品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2004年试题解析
一、判断题 1.F。
[解析] 沉没成本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成本,当企业退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它是已经发生了的实际成本。机会成本是本来有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成本。 2.T。
[解析] 消费者调整需求行为的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是IE向变化的关系。(详见2002年判断题第1题解析) 3.T。
[解析] 从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可知,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需求曲线上与每一
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4.F。
[解析] 优超策略均衡(即占优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优超策略组合而成,即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的任何策略选择来说,其优超策略都是惟一的。纳什均衡是指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则任何一方参与者都不会改变策略的均衡。纳什均衡不一定是优超均衡,优超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5.F。
[解析] 此题考查跨时期选择理论(读者可参阅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228~233页)。跨时
期模型中的预算约束为现对其比较静态研究简要归纳如下:
(1)初为贷款者,当利率r上升时,消费者一定仍做贷款者,但储蓄是否增加不确定。如图1(a),对于r上升后的新预算线I1,消费者不会选择禀赋点ω右边的点,否则将违反显示偏好原理。当消费者面对初
始选择E0时,他可以得到I1上ω右边的各种选择,但这些选择均被否决以顾全实际被选择的E0;若按照I1上ω左边部分,E0仍可被选择,因而新的最优消费束E1一定在旧预算集外面(否则最优选择就是E0),这意味着E1一定位于ω的左侧。可见,消费者仍做贷款者,但储蓄是否增加不确定。这又可以用斯勒茨基恒等式来判定。因为替代效应总与价格反向变动,同时假设消费是一种正常商品,则通过下面的斯勒茨基恒等式中各项符号可以看出,消费是否增加不能确定,从而储蓄是否增加亦不能确定。
同理可分析其他情况,读者可自行画图分析,现仅把结论给出。 (2)初为贷款者,当r下降时,是否仍做贷款者,显示偏好不能
回答;但如果仍做贷款者,其状况必定恶化,当期储蓄将减少。
(3)初为借款者,当r上升时,是否仍做借款者,显示偏好不能回答;但如果仍做借款者,其状况必定恶化,当期消费将减少。如图1(b)。
(4)初为借款者,当r下降时,消费者仍做借款者,但消费或储蓄是否增加不确定。 利率、工资和物价的升降都有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6.T。
[解析] 契约线上的点是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切点的集合,也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当然是有效率的。因而这一契约线又叫效率曲线。同样道理,生产契约线上的点是厂商等产量线切点的集合,也是帕累托最优的。
7.F。
[解析] 在单一价格垄断的情况下,消费者需要付较高的价格消费较少的商品,消费者损失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CS)被垄断者占有,损失的另一部分CS垄断者也没有获得,成为社会净损失。如图2,假设MC=AC且固定不变。可知完全竞争条件下,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和q*,CS为△PP*a的面积。在垄断情况下,均衡价格为Pm,均衡产量为qm,CS为△PPm b的面积。可见,从完全竞争到垄断后,△abc 的面积所代表的CS既没有被消费者获得,也没有被生产者获得,成为社会净损失。
8.T。
[解析]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越小意味着不平等面积越小,也就是收入分配越趋于平等。(参考2001年判断题第7题解析) 9.F
[解析] 消费者的保留价格是指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即是对于买或不买有关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又叫需求价格。厂商的保留价格是指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有关商品的最低价格,又叫供给价格。保留价格在生活中使用得较为频繁。比如,拍卖的保留价格是指委托人提出的拍卖标的最低售价。谈判场上也有保留价格的说法,它又称免谈价格,是指谈判人在谈判中所能接受的最低条件或价格。
10.F。
[解析] 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有、对所有涉及到的消费者都必须供应相同数量的物品。应当由公共物品的两个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来判断,而不能用是否由政府提供来界定。政府也可能提供一些非公共物品,比如政府设立的学校;私人也可提供一些公共物品,如路桥。(详见2001年名词解释第3题解析) 11.F。
[解析] 外部效应有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两种(又分别叫做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私人收益VP<私人成本CP<社会收益VS;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私人成本CP<私人收益VP<社会成本CS。 12.F。
[解析] 在配置有效率时,要求生产按MR=MC进行。平均成本定价规则是按P=AC进行,因而扭曲了这一条件。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两个等式之间才能相划上等号。
考生可以将四个不同的市场放在一起做一个比较,分析一些基本的特征以及不同市场的效率。一般认为:完全竞争市场的高效率是以牺牲产品的多样性为代价的。 13.F。
[解析] 充分就业并非完全就业,而指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通常维持在4%~6%的水平)的一种就业状况。此时,结构性失业等非自愿失业已经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14.F。
[解析]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具有绝对优亏争能在国际贸易中获益。但是,后来李嘉图又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如果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如果具有相对优势,该国同样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受益。 15.T。
[解析] 通货膨胀可预期意味着通货膨胀有惯性。这样一来,人们就会预期物价将迅速上升,由于短期AS曲线位置取决于预期的物价水平,则短期AS就会随时间推移一直向上移动;同时AD曲线也必须向上移动,以巩固通货膨胀的预期。这一切都将导致实际通货膨胀的加剧。
16.T。
[解析]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即人们平均经常自愿在身边贮存的货币数量与决定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变量(如人们的财富或收入、债券、股票等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而且可以估算的函敬关系。因而货币主义在理论上是不相信流动性陷阱的存在的,在政策上认为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17.T。
[解析]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作出经济决策之前,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先有的知识、信息调整自己的判断和行为。按照适应性预期的观点,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在长期,它是垂直的,与横轴的交点就是自然失业率。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理性的存在,实际通货膨胀率总会被人们预期到,用通货膨胀来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就会失效。当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时,公众会很快预期到这种变化,并反映到自己的经济决策中,所以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率的变化对就业量和产出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人们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通货膨胀的预期值始终与通货膨胀的实际值相一致,即使在短期内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也会很快调整到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水平,所以政府无法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理性预期学派分析的结论是:菲利普斯曲线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不存在。”换个说法,就是“菲利普斯曲线不管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都是一条垂直线”。 18.F。
[解析] 李嘉图等价理论认为减税并不会引起消费增加,家庭会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应付未来税收的增加。这时,私人储蓄的增加正好抵消了公共储蓄的减少,这样国民储蓄(私人储蓄与公共储蓄之和)就正好保持不变,因此,减税或举债并没有传统分析所预言的影响,即:在短期内会刺激消费并增加总需求和总收入。 19.T。
[解析] 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例,在浮动汇率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计划支出,使IS*曲线向右移动,汇率上升,收入水平却保持不变。在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扩张使得IS*曲线右移,这对汇率产生了向上的压力,但由于央行随时准备按固定汇率进行外币与本币的交换,所以套利者对汇率上升作出的迅速反应是把外汇卖给央行,引起货币自动扩张,从而LM*曲线右移,总收入增加。从图3中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结果。对于其他类型的开放经济,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会使总收入增加,但不如固定汇率制下增加得多,同时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作用也会减弱,而不会像小型开放经济这样极端。
20.F。
[解析] 一国货币贬值时,在初期,进出口数量是按照旧合同执行的,因而短期内是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恶化。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旧合同结束,新合同的履行,一国的进口收入才会增加,而支出会减少,从而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得以改善。这种经常项目收支变动的轨迹呈现出英文字母J的形状,故被称为J曲线,如图4所示。
二、选择题 1.D。
[解析] 消费者均衡条件是
2.C。
[解析] 在离散商品中,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购买的每一单位商品的保留价格与实际价格之差的和。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中,最后一单位商品的价格就是实际的市场价格,因此有实际价格一保留价格,所以消费者剩余为零。(详见2001年名词解释第2题解析) 3.C。
[解析] 低档商品的特征是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它包括一般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吉芬商品具有低档品同样的性质,但它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使得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一般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故需求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 4.C。
[解析] 效用的一个特点就是,效用只能自身相比,不能人与人比。并且,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来表示。 5.B。
6.D。
[解析] 一级价格歧视是完全价格歧视,它是指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因此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不过一级价格歧视下均衡条件为MR-AR=P=MC,此时的市场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 7.D。
[解析] 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意味着闲暇的成本更高,这样就鼓励工人增加劳动时间。收入效应则意味着收入的增加,从而可以消费更多的商品,这样对闲暇的需求也就增加了,也就是工人会减少劳动时间。 8.D。
[解析] 在完全竞争均衡的情况下,企业面对的是既定的市场价格,其需求曲线是P=AR=MR。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AR曲线。 9.B。
[解析] 逆向选择是指由事先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商品的“型式”或质量,又叫隐蔽型式问题;道德风险是由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的情形,又叫隐蔽行动
问题。
在本题中,向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险的人住院可能性高于不购买此类保险的人,是因为购买医疗保险的人本来就是身体状况或生活工作环境欠佳的人,因此应属于逆向选择问题。当然,如果是因为购买医疗保险后知道保险公司会支付医疗费用因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或一有毛病就住院,那就属于道德风险问题。但这在实际生活中的可能性不大,也不符合理性人的假设,理性的经济人是不会轻易糟蹋自己的身体和住院的,因为住院损失不仅是医疗费用,还有时间、健康甚至生命,这些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重要区别是逆向选择发生在交易前,道德风险发生在交易后;逆向选择一般基于人与人之间的比较,道德风险一般基于同一个人交易前后的行为比较。把本题题干提取主谓宾即可知是购买保险者住院的可能性与不购买保险者住院的可能性之间的比较,是人与人的比较。对于本题考生千万不可抠“购买保险后”中“后”这个字眼。 10.B。
[解析] 这种影响属于其活动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的危害,但自身却并不为此支付补偿的成本。 11.B。
[解析] 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市场条件有:一是市场中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偏好可以被区分开;二是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销售市场相互隔离,以防止套利行为。当然,进行价格歧视的厂商还必须对价格具有一定的垄断力。 12.C。
[解析] 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意味着总效应与价格是同向变化的。由于替代效应总是与价格反方向变化,那么显然就需要收入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化,而且要大于替代效应的影响。事实上,因为吉芬商品完全符合题干的要求,所以如果熟悉吉芬商品的特点,考生完全可以按照吉芬商品的特点来解此题,可以免去抽象的逻辑推理。 13.D.
[解析] 等产量曲线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斜率的绝对值。 14.D。
[解析] 固定成本是短期内无法调整的生产要素的成本,无论厂商开工或是不开工,这个成本都不会变化。在长期内一切要素都可调整,所以没有固定成本,只有可变成本。固定资本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也叫物质损耗,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生产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所造成的损失;无形损耗也叫精神损耗,指固定资本在其使用期内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很显然,无论生产是否继续,无形损耗是不变的。 15.D。
[解析] 对于垄断竞争企业来说,获取最大利润除了价格竞争还可以采取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包括质量竞争、广告竞争、服务竞争等等。 16.D。
[解析] 长期里一切要素都是可变动的,因而所有成本都是可变成本。 17.C。
[解析] 企业在长期生产时,规模报酬先递增后递减,这也是造成LAC呈U形的一个原因。但长期生产中,各要素投入比例是会变化的(规模报酬的分析前提是各要素比例不变),所以长期生产技术表现的是规模经济性和不经济性。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使LAC呈U形,其中规模经济也称企业的内在经济。企业的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使得LAC曲线上、下移动。 18.B。
[解析] 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弹性无穷大。
19.D [解析] 短期内厂商停止生产的条件是P< 20.A。
=AVC。(详见2001年选择题第12题解析)
[解析] 替代效应的作用肯定是增加资本购买,减少劳动购买,因为相对劳动来说,资本更便宜。但由于资本价格的下跌,使得相对来说收入增加了,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要素了,于是收入效应将增加资本和劳动的购买。这样就无法确定总的效应是使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还是降低。 21.C。
[解析] 几种常见的寡头模型假设条件对比如下:
(1)联合定产——库尔诺(古诺)模型:假设寡头厂商试图同时作出生产多少的决策,每家厂商根据对另一家厂商的产量的预测选定使它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并且双方预测得到证实。模型中每个企业都清楚地知道其他企业对自己的行为会作出反应。
(2)联合定价——伯特兰竞争均衡模型:该模型视厂商为价格的制定者,而让市场决定销售量。注意与库尔诺模型相区别:库尔诺模型是让厂商选择产量,而让市场去决定价格。 (3)产量领导者模型——斯塔克尔伯格模型:该模型假设领导者预期追随者试图在领导者选择既定的情况下也实现利润最大化,领导者为了合理作出它自己的生产决策就必须考虑追随者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4)价格领导者与价格追随者模型:与斯塔克尔伯格模型类似,只不过是从价格入手而非产量。
(5)串谋(卡特尔模型):假设两个或多个企业为了共同的利润最大化而串谋在一起,共同减少产出提高价格(限产提价)。 22.B。
[解析]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23.C。
[解析] 米塞斯教授在1920年春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计算》的文章,在文中他否认社会主义有合理配置资源的可能性,引起了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大论战。之后,旅美波兰人兰格撰写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长文,对米塞斯的观点提出挑战,并提出了竞争社会主义的解决方案即兰格模式。1945年9月哈耶克发表了题为《价格制度是一种使用知识的机制》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对自己反驳兰格模式的思想进行了总结。论战到此结束。米塞斯与兰格的论战曾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但哈耶克对于兰格竞争解决方案的质疑却被许多人忽视了。本题的难点也就在这里,许多人都以为这场论战是以兰格模式的产生告终的,于是选A。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了兰格1940年7月31日致哈耶克的信,在信中,兰格的观点有所退却。他在信中赞成由完全的市场过程定价,这表明他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表示在论战中服输。20世纪20~4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大论战的最大遗产在于,这场争论表明中央计划经济不能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关于本次论战的更多背景资料见翔高考研论坛(bbs.kaoyanmeng.cn)“上财经济学”版“翔高出版物交流”子版转载的文章:《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经济大论战的意义》。 24.D。
[解析] GDP=C+I+G+NX=6+1+1.5+0.2=8.7。GNP=GDP+NFP(国外支付净额),因为题干未提供NFP数据,所以GNP无法确定。NFP(生产要素国外支付净额)即是指本国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外国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B项混淆了GDP与GNP的概念,在经济学里,这两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 25.A。
[解析] 古典学派的依据是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对自身的需求”,这意味着工资和价格都是有充分弹性的,能迅速消除任何超额的供给和需求,使市场出清,并迅速恢复充分就业。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得出结论:经济总是在充分就业或潜在产出水平上运行,总供给曲线是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上垂直的直线。而反L型折线则为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对于反L型总供给曲线,读者可参考2005年第七题解析) 26.B。 [解析] k= 27.D。
卢为边际消费倾向;1-β为边际储蓄倾向。
28.A。
[解析] 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中,IS曲线右上方存在超额产品供给,is。只有在IS曲线上的组合才是i=s的均衡组合。(参考2001年选择题第25题解析) 29.C。
[解析] 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两者的交点当然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点。 30.C。
[解析] 凯恩斯区域是指LM曲线为水平的情况,这时候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当政府实行财政政策时,不会引起利率的较大变动,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需求产生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而如果使用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31.D。
[解析] 常用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为: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它是最常用、最准确及时的工具。
(2)改变法定准备率,这是最不常用的工具,因为它的作用最强硬。
(3)改变再贴现率,其特点是具有被动性,因为只有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借款时才会发挥作用。 32.B。
[解析] 本题采用极端思维来解非常方便。假设LM垂直(此时挤出效应为100%),再假设政府增加的支出为政府购买(g)。在LM垂直时,IS无论如何移动,都有△y=0,因此,kg=△y/△g=0。说“具有完全挤出效应意味着政府开支增加多少则产量也增加多少”是没有根据的,挤出效应取决于两点:政府支出增加会提高多少利率,利率提高会挤出多少私人支出,这与产量增加没有关系。 33.D。
[解析] 贷款人能接受的最低利率是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达到银行的存款利率,所以为通货膨胀率+存款利率。 34.A。
[解析] 开放经济下,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令IS或LM曲线左移,进而可能引起BP曲线的移动,虽然和封闭经济相比,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力在IS、LM、BP的斜率不同时可能不一样,但是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总归会使最终均衡时的产出减少,故国内失业率会上升。
而利率上升的结论在财政政策紧缩的力度小于货币政策紧缩力度的时候是不成立的。 35.C。
[解析] 读者首先需弄清楚功能财政、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及补偿性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凯恩斯主义者的功能财政思想认为应当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即该盈余就盈余,该赤字就赤字,无须刻意追求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又叫做凯恩斯主义相机抉择的“需求管理”思想。这是斟酌使用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补偿性财政政策为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中的一种情况,即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时的状况。题目是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交替使用财政政策的行为,它没有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而影响政府财政政策的指定,因而属于补偿性财政政策。 36.B。
[解析]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即索洛模型的推导:
其中,sy为人均储蓄,nk为装备新工人的储蓄资本,δk为折旧资本;(n+δ)k称为资本的广化,也叫收支相抵的投资;△k称为资本的深化。
稳定增长时,△k=0,此时有
回到题目中,当人口增长率上升后,n增加到n',如图5,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不过,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37.B。
[解析]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这是失业最主要的类型,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一般由经济结构变化所引起。
本题中,产品积压并非是由于宏观经济进入低谷所引起的,也不是摩擦所引起的,因此不能算作周期性或摩擦性失业;产品积压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因此算作结构性失业。 38.A。
[解析] 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出清假没,而新凯恩斯主义则坚持非市场出清的假设。这是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学派的最重要区别。(详见2001年选择题第30题解析) 39.C。
[解析] 中国人民币采用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但美元采取的是浮动汇率制度,所以中国官方把人民币汇率称为管理浮动汇率制。有一些学者把我国这一汇率称为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参见张军《为什么需要中国的高增长》,《经济观察报》2005年3月14日,第39版),但这仅代表学者的观点,考试以官方说法为准。 40.C。
[解析]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持有货币的损失是该货币所能获得的利息。假设某人持有100元人民币,假设银
行年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4%,则实际利率为6%。如果他将款存入银行,一年后将持有110元,如果不存,则一年后仍为100元。不存款的损失是110-100=10(元),损失量为名义利息。 三、[解析]
四、[解析]
(1)IS方程:Y=C+I+G=80+0.8Yd+20-5r+G =80+0.8(Y-T)+20-5r+G =80+0.8(Y-0.25Y)+20-5r+G 0.4Y=100-5r+G LM方程:L= 联立得方程:
=0.4y-10r =100-5r+G-10r
代入M=90,P=2,G=20求得:r=5 代入IS方程求得:Y=237.5 (2)联立IS、LM方程求得: 总需求方程:
=1.2Y-240
=1.2y-200-2G
总供给方程:Y=235+40P 联立方程解得:P=1,Y=275
(3)将充分就业的Y=285代入总供给方程得: 285=235+40P 求得:P=1.25
代入总需求方程得:72=1.2×285-200-2G 求得:G=35
△G=35-20=15
政府需要增加15单位的购买支出。 (4)同样P=1.25
代入总需求方程得:M=1.25(1.2×285-200-2×20) 求得:M=127.5
△M=127.5-90=37.5
应增加37.5单位的货币供应量。 五、[解析]
(1)由于厂商A和厂商B具有共同信息,厂商A在制定价格的时候,会考虑到厂商B的情况。 先确定厂商B的最优产出:MRB=MCB, TRB=py=(100-2y)y, MRB=100-4y MCB=k
联立MRB=MCB得:100-4y=k y=(100-k)/4
由于y=x,所以B厂商的需求为:x=(100-k)/4,这同时也是A厂商的产量。 可知,A厂商的价格k=100-4x, TRA=kx=(100-4x)x MRA=100-8x
由于MCA=20,联立MRA=MCA得:100-8x=20° x=10
由解k=100-4x得:k=60
(2)y=x=10,所以P(y)=100-2y=80
(3)垄断厂商A:π=TR-TC=kx-20x=60×20-20×10=400 垄断厂商B:π=TR-TC=py=kx=80×10-60×10=200 六、[解析]
对于货币供给增加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可以做如下几种情况的讨论: (1)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IS、LM曲线情况,如图6(a)。设初始经济处于E1点,短期内经济变化:Ms↑→LM曲线右移→r↓,y↑,经济均衡于E2。在中长期,还必须考虑到,由于r↓,导致I(投资)↑→IS曲线右移→r↑,y↑,这是r变化的自动稳定效应,其影响不足以使得r回升到r1。r↑又会引起I↓„„但以后的变化越来越小,最终趋于零。所以在中长期,最终经济稳定在LM2和IS2的交点E2上。此时r有所下降,y有更大的提升。
(2)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水平
这是经济的凯恩斯区域,如图6(b)。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Ms↑对经济没有任何影响。 (3)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垂直
这是经济的古典区域。此时货币政策的效果达到极大,但在短期和中长期,Ms↑对经济的影响其性质类似于(1)中所述。但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r下降得更多,y提升也更多些。 (4)IS曲线水平
IS曲线水平是因为I对r的弹性(d)无穷大,或者边际消费倾向β=1,即所有收入都用于消费。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在理论分析中作为一个极端情况,有它的理论价值。如图6(c),此时无论LM曲线是斜线还是垂直线,货币政策效果都达到极大,Ms↑将使y提升而r不变。因为r没有变化,所以在中长期的经济状况和短期内相同。 (5)IS曲线垂直
IS曲线垂直是因为I对r的变化没有反应,此时MS↑使得r↓,但r↓不能使I有任何增加,所以对y没有影响。在短期或中
长期,货币政策的效果即是使r下降。如图6(d)所示。 七、[解析]
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现实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信息不对称将导致交易中的逆向选择行为,从而无法实现市场的帕累托最优。
(1)在信息完全的市场条件下,竞争性的结果是不同的商品对应不同的均衡价格,在有效的价格竞争下能够实现市场的效率。
(2)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有两个问题:一是隐藏信息导致逆向选择,使有效率的交易无法达成;二是隐藏行动带来道德风险。在假冒伪劣产品市场,以上两种问题都可能产生。
(3)在信息经济学中,习惯把商品分为搜寻商品和经验商品。商品的有关特性可通过用户在购买时的触摸、掂量和视查来辨别的为搜寻商品(如服装、锅碗瓢盆等),而那些需要在使用一段时期后才能辨别和了解其特性的称为经验商品。在搜寻商品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生产者由于难以隐瞒商品质量信息,或者说对于商品质量信息基本是对称的,所以假冒伪劣产品对市场的影响不大。在经验商品市场,生产者可以通过隐瞒商品信息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因而信息不对称主要研究的是经验商品市场。
(4)经验商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可以用二手车模型来叙述。在二手车市场交易中,由于用户无法区分二手车的质量。假设市场上有50%的车是好车,其平均价格为4万元;50%为坏车,平均价格为2万元。但事实上,买主无法甄别车是好车还是坏车,所以当他进入这个市场时,购买任何一辆车时,他买到好车或是坏车的概率都是50%,因此他也无法区分哪辆车该卖4万元,哪辆该卖2万元。于是,定价为平均数:3万元/辆。这时好车的车主觉得不合算,于是退出市场,市场上只坏车。而现实中不可能所有的坏车都是同一种价格,其中应该也有卖2.5万元的,有卖1.5万元的。按照同样的博弈,可卖2.5万元的车主也陆续退出市场,到最后,市场上只有最差的车子了。这便是二手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结果是好车的卖主希望卖车却没有卖出去,部分买主希望买好点的车没有买到,市场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5)由于以上逆向选择问题,市场需要相关机制来防止逆向选择。办法之一是提供售后服务,比如包修等。售后服务会提高假冒伪劣产品的成本,所以售后服务期的长短和服务内容成为消费者甄别产品的途径之一。但是,售后服务也会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DIY电脑(组装机)的免费上门维修服务。电脑销售商在销售DIY电脑时,承诺半年内上门服务,但一个月后电脑出现故障时,他们或者以忙为理由把服务往后拖延,或者以故障在他们的服务范围以外为借口推卸(对电脑故障的原因也存在信息不
对称问题)。消费者享受免费维修的机会成本增加到一定程度,他只有直接找修理商付费维修了。这便是道德风险问题。防止逆向选择的另一个办法就是支付信息租金,引进经纪人。经纪人了解买卖双方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