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分省)建设
实 施 细 则(2006版)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006年4月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分省)建设
实 施 细 则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006年4月
目 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 1 2 引用标准 ........................................................................................................................................ 1 3 术语定义 ........................................................................................................................................ 2 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 .............................................................................................................. 2 4.1图元编号 ................................................................. 2 4.2 TIC点编号规则 ........................................................... 3 5 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 ................................................................................................................ 3 5.1 图层命名规则 ............................................................. 3 5.2 属性表命名规则 ........................................................... 3 5.3 数据项名及代码 .......................................................... 4 6 图层划分 ........................................................................................................................................ 4 7 属性表格式与说明 ........................................................................................................................ 7 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 ......................................................... 7
7.1.1 图幅角点属性表(LX△△△01T) ................................................................................... 7 7.2.2 图幅基本信息属性表(LX△△△01J) ............................................................................ 8 7.3 水系图层 ............................................................... 11
7.3.1 河流、海岸线属性表(LX△△△02H) ........................................................................ 11 7.3.2 水体属性表(LX△△△02S) ......................................................................................... 12 7.4 交通图层 ............................................................... 13
7.4.1 交通图层属性表(LX△△△03J) ................................................................................. 13 7.5 居民地图层 ............................................................. 14
7.5.1居民地图层属性表(LX△△△04M—面 LX△△△04D—点) .................................... 14 7.6 境界图层 ............................................................... 15
7.6.1 行政区划属性表(LX△△△05X) ................................................................................ 15 7.6.2 界属性表(LX△△△05J) ............................................................................................. 15 7.7 地形等高线图层 ......................................................... 16
7.7.1 地形等高线属性表(LX△△△06D) ............................................................................. 16
· i ·
7.7.2高程点属性表(LX△△△06G) ..................................................................................... 17 7.8 地层图层 ............................................................... 18
7.8.1地质界线属性表(DX△△△01J) .................................................................................. 18 7.8.2 沉积地层单位或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属性表(DX△△△01D) ..................................... 19 7.8.3变质地层单位属性表(DX△△△01B)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9 火山岩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9.1 火山岩岩性属性表(DX△△△02H)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0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0.1非正式地层单位属性表(DX△△△03D)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 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1侵入岩年代单位属性表(DX△△△04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 脉岩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1脉岩图层属性表(DX△△△05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3 围岩蚀变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3.1 围岩蚀变图层属性表(DX△△△06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4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4.1 混合岩化带属性表(DX△△△07H)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4.2 变质相带属性表(DX△△△07B)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5 断层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5.1 断层图层属性表(DX△△△08D)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6 构造变形带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6.1构造变形带图层属性表(DX△△△09G-构成单独实体,DX△△△09Z-未构成单独实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7 矿产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7.1矿产图层属性表(DX△△△11K-点、DX△△△11C-多边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8 产状符号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8.1 产状符号图层属性表(DX△△△12C)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9 其它图元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9.2 同位素年龄采样点属性表(DX△△△13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9.3 钻孔属性表(DX△△△13K)....................................................... 错误!未定义书签。
· ii ·
7.19.5 泉属性表(DX△△△13Q)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9.6 图切剖面属性表(DX△△△13P)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元数据文件格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工作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质量监控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数字化生产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工作方案编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1工作方案编写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2工作方案质量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3工作方案审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软硬件设备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 人员组织与技术培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 质量监控文档的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1数据源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2 资料预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3数据源质量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 统一的系统库和代码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8 图件扫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9 图形矢量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0 点线编辑修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1 屏幕检查与素图输出检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2 图形校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3 建立拓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4建立分层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5属性编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6 图元与属性的一致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7 图面整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8 投影变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iii ·
11.19 成果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9.1成果报告格式与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9.2成果报告质量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成果汇交与检查验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成果汇交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1 成果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2 彩色喷墨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3 其它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汇交数据文件格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成果质量检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成果验收的目的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1成果检查验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2提交验收的数据与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成果数据检查验收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检查及记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1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主要检查下列提交验收的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2 文档资料部分各项检查内容评分办法如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地质图图面检查及记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1单幅地质图图面质量检查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2 记分方法评级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计算机数据检查及记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1 计算机检查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2 计算机检查记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 空间数据库成果评分及评级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7成果检查验收阶段质量监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 地质体单位代号(0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 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质量检查表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iv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字化生产成果的质量问题是伴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过程而产生的。为了加强数字化生产质量监控和管理,确保数字化生产成果的质量,使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项目组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流程、成果及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本《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分省)建设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为《细则》)。
《细则》详细规定了建立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成果汇交办法;也规定了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字化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原则。适用于指导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分省)建设全过程,以便提高成果数据的质量、精度,最大限度减少错误、减小误差,满足全国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及管理系统应用目标的实现。
《细则》主要参考“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指南2.0”,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
《细则》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2 引用标准
《细则》参考标准如下所列,部分相关内容进行直接引用。 《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 DZ/T 1.0 2001 数字化生产质量监控规程 GB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958-9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GB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GB6390-86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批准稿)(1:50000) GB/T 9649.10-2001 GB/T 9649.11-200X GB/T 9649.13-200X GB/T 9649.15-200X GB/T 9649.16-199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岩石学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地球化学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化学分析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古地理学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矿床学
· 1 ·
GB/T 9649.17-2001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煤地质学
GB/T 9649.3-200X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火山地质
GB/T 9649.32-2001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固体矿产普查与勘探 GB/T 9649.34-200X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古生物学 GB/T 9649.35-200X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测绘学 GB/T 9649.4-200X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地震地质 GB/T 9649.7-200X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大地构造学 GB/T 9649.8-200X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构造地质学 GB/T 9649.9-199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矿物学与结晶学 GB/T13923-2001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 GB/T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DZ/T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DZ/T0157-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0160-95 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DDB9702 GIS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
DDZ9701 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细则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3 术语定义
图元 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弧段、多边形三种类型。
图层 由一类图元组成的空间数据集合,以及用于描述这些图元特征的属性数据构成一个图层。 数据项 属性数据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数据类型 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日期型D。 属性表 描述图元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
4.1图元编号
图元编号是以图幅为单位的各图层的图元(点、弧段、多边形)自然顺序编号,图元编号采用5位整型数字,并确保图幅内各图层的图元编码唯一。
· 2 ·
4.2 TIC点编号规则
图幅角点的TIC点是图幅的经纬度坐标控制点,它能将不同图层的要素配准到同一个坐标系统上。此外,在同一地区不同的专题图件,可以使用相同的TIC点作为经纬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
TIC点的编号采用该点坐标的DM格式经纬度数值,用9位数字表示,前五位为经度,后四位为纬度。如某幅图的其中一个TIC点的坐标为115°00′00″、37°15′00′,则该点的TIC点编号为115003715。
5 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
5.1 图层命名规则
数字化地质图以图幅为单位进行管理,划分的图层在不同图幅中都是一致的。建立GIS系统以图层为单元进行管理。为保证多幅图拼接后每个图形信息及相应属性信息的独立性,防止图层名重复出现,图层名编码结构如下:
△ × △△△ ×× ┬ ┬ ─┬─ ─┬─ │ │ │ │
│ │ │ └──某一图类中划分的图层数字编号 │ │ │
│ │ └──图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三位 │ │
│ └──比例尺代码 (A-1:1000000, B-1:500000, C-1:250000, D-1:100000 │ E-1:50000,F-1:25000,G-1:10000, R-1:200000) │
└──图类代码(如D:地质,L:地理)
其中,若图名超过3个汉字,则取前两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若图名出现重名时,则前两位不变,第三位改为数字顺序编号,不够三位时在第三位补F。图类代码为相关专业术语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首字母与已有图类代码相同,则为专业术语第二个字拼音的首字母。每一图类还可分若干图层,由编码结构中最后两位数字顺序编码。其中图名编码部份当有需要时,可直接采用国标分幅编码,并编制与上述方案中三位代码的对照表,以实现数据交换。
5.2 属性表命名规则
每个图层的点、弧段或多边形有不同属性表,每种属性表需确定名称。其编码结构如下: △ × △△△ ×× △ ┬ ┬ ─┬─ ─┬─ ┬
│ │ │ │ └──图层属性表的识别码 │ │ │ │
│ │ │ └──图层数字编号 │ │ │
· 3 ·
│ │ └──图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三位 │ │
│ └──比例尺代码(A-1:1000000, B-1:500000, C-1:250000, D-1:100000 │ E-1:50000,F-1:25000,G-1:10000,R-1:200000) │
└──图类代码(如D:地质,L:地理)
识别码采用字符,取属性表主要含义的一个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1:50000将军庙幅地质图中地层图层有地层界线和地层单位二种属性表,分别取界线(J)、地层(D), 即用DEJJM01J、DEJJM01D表示。具体属性表名见属性表格式。
5.3 数据项名及代码
数据项名及代码按照《细则》参考标准所列标准规定填写,属性内容代码及部分增加代码参照《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常用代码汇编(2006版)》填写。具体见各图层属性表及数据项说明。
6 图层划分
地质图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地质要素和图面整饰三部分,根据需要将三者分别划分为如下图层:
· 4 ·
类别 图 层 内 容 图层名称 图层分项 图 层 含 义 名 称 LX△△△01T 图幅角点TIC LX△△△01J 图幅基本信息(以标准图框赋基本信息图层属性) 单线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海岸线等 图 层 类 型 弧段 备 注 基本信息图层 LX△△△01 LX△△△02H 水系图层 地理图层 居民地图层 LX△△△04 交通图层 LX△△△02 弧段 多边形 弧段 多边形 点 多边形 弧段 弧段 点 参与拓扑 LX△△△02S 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 LX△△△03 LX△△△03J 铁路、公路等 LX△△△04M 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 LX△△△04D 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 LX△△△05X 行政区划 境界图层 LX△△△05 LX△△△05J 境界线 LX△△△06D 地形等高线 LX△△△06G 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 地形图层 地 质 图 层 火山岩岩性图层 地层图层 LX△△△06 所有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变质地DX△△△01J DX△△△01 层界线、火山岩性界线、非正式地层单位界线、侵入岩界线及水体界线和断层界线等) DX△△△01D 沉积地层单位和火山沉积地层单位 DX△△△01B 变质岩系地层单位 DX△△△02 DX△△△02H 火山岩岩性 · 1 ·
多边形 多边形 多边形 参与拓扑 参与拓扑 不参与拓扑 弧段
类别 地 质 图 层 图 层 内 容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 侵入岩图层 脉岩图层 围岩蚀变图层 图层分项 图 层 含 义 名 称 DX△△△03 DX△△△03D 非正式地层单位 图层名称 DX△△△04N 侵入岩年代单位 DX△△△04 DX△△△04P 侵入岩谱系单位 DX△△△05 DX△△△05M 脉岩 DX△△△06 DX△△△06S 各种围岩蚀变带 DX△△△07H 各种混合岩化带 图 层 类 型 多边形 多边形 多边形 多边形 多边形 多边形 多边形 弧段 (连续) 备 注 参与拓扑 参与拓扑 参与拓扑 参与拓扑 不参与拓扑 不参与拓扑 不参与拓扑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 DX△△△07 DX△△△07B 变质相带 断层图层 DX△△△08 DX△△△08D 断层 构造变形带(经变形已变成新的实体,DX△△△09G 如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并已圈出边多边形 参与拓扑 构造变形带图层 DX△△△09 DX△△△09Z 界的) 构造变形带(经变形没有形成新的实体,且图面只是以花纹符号表示的) 多边形 点 多边形 点 点 点 不参与拓扑 参与拓扑 矿产图层 产状符号图层 其它图元图层 DX△△△11 DX△△△11K 符号表示的矿产地 DX△△△11C 图面已圈出矿体范围的矿产地 DX△△△12 DX△△△12C 产状符号 DX△△△13H 化石采样点 DX△△△13 DX△△△13T 同位素年龄采样点 · 2 ·
类别 图 层 内 容 图层名称 图层分项 名 称 DX△△△13K 钻孔点 DX△△△13S 各类火山口 DX△△△13Q 泉点 DX△△△13P 剖面线 图 层 含 义 图 层 类 型 点 备 注 点(线) 点 弧段 整 饰 图 层 图内整饰图层(整体整饰) ZX△△△01 ZX△△△01N 图面内容的图内整饰 图面内容的图内整饰按分层进行整饰,其整饰图层的名称命名方法同地层图图内整饰图层(分层整饰) ZX△△△ ZX△△△ 层的命名方法,只需将首字母D改为Z即可。如DX△△△04N改为ZX△△△04N。 图外整饰图层(整体整饰) ZX△△△02 ZX△△△02W 图面内容的图外整饰 ZX△△△02 ZX△△△02Z 图廓外的柱状图 图外整饰图层(分层整饰) ZX△△△02 ZX△△△02P 图切剖面图 ZX△△△02 ZX△△△02T 图例 · 3 ·
注明:1.围岩蚀变、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等均以多边形图层表示(原图用点、符号表示的,以点或符号的范围作多边形)。上述图层均不参与地质图层的拓扑。
2.所有的脉岩均按照原图表示的范围做多边形,当原图表示为煤线、脉线或标志层线时,沿线范围作示意多边形,参与其它地质图层的拓扑。 3.地层中若有标志层,标志层参与拓扑。透镜体放入非正式地层单元图层中参与拓扑。 4.沼泽地作为装饰图层,不参与拓扑、不放在水系图层中。
5.侵入岩中的包体以多边形表示,岩墙放入侵入岩体图层,参加整体拓扑。
6.图廓外的柱状图、图切剖面图、图例及图面整饰分别以图内整饰图层(ZX△△△01)和图外整饰图层(ZX△△△02)处理。图面内容的图内整饰和图外整饰可以分别按整体整饰,也可按照图层的划分分层整饰,分层整饰的图层命名见上表。所有整饰文件以MAPGIS格式存储,以供输出。
7.单线河图层中包括双线河内容并建立节点关系。水渠要在水系图层中的“备注”里说明,自然水系与地面水渠要建结点,但渡槽等空中人造水利设施与地面自然河流和水渠不必建立结点。 8.断层图层为连续弧段。
9.属性表中必填项为属性库中相对重要的属性信息,部分补充信息可在备注栏中说明。 10.第四纪下伏地层或岩体的接触关系建议使用非整合关系。
11. 境界属性表中图元类型按GB/T 13923-2001规定填写代码。境界线遇到线状地物时,以其中心线或一侧为界断开处理。
12. 公路、铁路在穿过居民区时,空间数据应贯通,遇到有明显街区,用“城市主干道(主要街道中心线)代码项为42102”表示的;但出图时按原图处理。高速公路出口处与国道或其他道路连接处要建立结点,其它高速公路交叉点处不必建立结点。 13.水井、砖窑、涵洞等放入装饰图层不参与拓扑。
· 4 ·
14.中深部构造变形特征放入构造变形带图层,DX△△△09Z(经变形没有形成新的实体,且图面只是以花纹符号表示的),多边形表示,不参与拓扑。 15.地层单位时代按《细则》附录A规定的代码填写,如地层单位符号能反映其时代,则此栏可不填。 16.次(潜)火山岩放入沉积地层单位和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图层,参加拓扑。
6.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LX△△△01)
数字化地质图的总体描述,内容包括角点坐标、图幅号、比例尺、调查单位、完成时间及出版年代等。 6.2 水系图层(LX△△△02)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岸线、雪线、干出滩等及其类别和名称。 6.3 交通图层(LX△△△03)
包括铁路、公路及其类别和名称。 6.4 居民地图层(LX△△△04)
包括乡镇及以上各级政府驻地和居民地名称。 6.5 境界图层(LX△△△05)
包括县以上(含县)各级行政区划界线和其它特殊地区、自然保护区界线。 6.6 地形等高线图层(LX△△△06)
· 5 ·
包括地形等高线及高程、各类测量控制点、山峰高程点。 6.7地层图层(DX△△△01)
包括所有的地质界线及地层的主要特征。 6.8火山岩岩性图层(DX△△△02) 包括各种火山岩岩性特征。 6.9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DX△△△03)
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是为某些特殊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无需命名,也不符合命名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岩石体。包括各种特殊成分、标志、形态、成因含义的非正式沉积、变质、火山地层单位主要特征。从考虑实用目的而非考虑岩石特征一致性所识别的岩石体,如含水层、煤层、矿层、油砂、采石层、含矿礁或其他有经济价值的层,即使给了地理专名,也是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依据岩石形成方式、形状或其他非岩石特征所鉴别的岩石体,如滑积物、滑移体、滑来层、滑来岩块、底辟、盐栓、旋回层等,均可作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 6.10侵入岩图层(DX△△△04)
包括侵入岩及变质变形侵入岩(体)主要特征。 6.11 脉岩图层(DX△△△05) 包括各类脉岩及其主要特征。 6.12 围岩蚀变图层(DX△△△06) 包括各种围岩蚀变及其主要特征。 6.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DX△△△07)
· 6 ·
包括各类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及其主要特征。 6.14 断层图层(DX△△△08) 包括各类断层线及其主要特征。 6.15 构造变形带图层(DX△△△09)
包括各类脆、韧构造变形带(如碎裂岩、糜棱岩带等)及其主要特征。 6.16 矿产图层(DX△△△11)
包括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的矿种、矿床成因类型、矿床规模、矿石品位、成矿时代及地质工作程度等主要信息。 6.17 产状符号图层(DX△△△12)
包括地层产状和片理、片麻理、劈理、线理、流面及裂隙等产状及其主要特征。 6.18 其它图元图层(DX△△△13)
包括化石采样点、同位素年龄采样点、钻孔、火山口、泉及图切剖面线等。
7 属性表格式与说明
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
7.1.1 图幅角点属性表(LX△△△01T)
表1 图幅角点属性表
序号 1 2 数据项名 图幅角点编号 角点X坐标 数据项代码 IDTIC XTIC 数据类型及长度 单 位 N11 N13.3 M或S
· 7 ·
3 4 角点Y坐标 备注 YTIC PKIIZ N12.3 C254 M或S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1.1图幅角点编号 按本指南4.2规定填写。 7.1.1.2 角点X、Y坐标
按理论计算值,以米为单位填写。如果不作投影变换,直接输入角点的经纬度坐标值,但必须转换成十进制的秒,以秒为单位。 7.1.1.3 备注
备注项主要记录未涉及字段而又有意义的说明性文字。
属性内容中地方字的表示,采用同音字汉语拼音标注,后按字体结构说明如(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原则处理。如“佛子土允”表示为“chong(左“土”,右“允”)”,在备注栏说明。以下各图层的备注栏填写方式同此。 7.2.2 图幅基本信息属性表(LX△△△01J)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项名 地形图编号 图 名 比例尺 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 左经度 右经度 上纬度 数据项代码 CHAMAC CHAMAA CHAMDB CHAG CHAI DDAEBE DDAEBF DDAEBG 表2 图幅基本信息属性表 数据类型及长度 单 位 必填项 C12 Y C30 Y N7 Y C1 Y C1 Y C7 °′″ Y C7 °′″ Y C6 °′″ Y
· 8 ·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数据项名 下纬度 成图方法 调查单位 图幅验收单位 评分等级 完成时间 出版时间 资料来源 数据采集日期 备注 数据项代码 DDAEBH QDAQ QDAE QDYGG QDYH QDAF DDAEED PKIGJ SDAFAF PKIIZ 数据类型及长度 C6 C1 C50 C50 C1 C6 C6 C100 C6 C254 单 位 °′″ YYYYMM YYYYMM YYYYMM 必填项 Y Y Y Y Y Y Y Y Y Y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2.2.1地形图编号
按GB/T 13989规定填写。 7.2.2.2 图名
按原地质图的汉字名填写。对于无汉字名称的图幅,选择图幅内有代表性的地名或标志物的汉字名称作为图幅名并以此进行图幅命名。 7.2.2.3 比例尺
指地形图比例尺,填写比例尺分母值。 7.2.2.4 坐标系统
指地形图采用的坐标系统,按GB/T 9649 CHAG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2.2.5 高程系统
指地形图采用的高程系统标准,按GB/T 9649 CHAI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 9 ·
7.2.2.6 左经度、右经度、上纬度、下纬度
指地形图四个图廓角点的经纬度坐标值,填写精确到秒,精度值小于100°的前面补空,如“92°32′00″”应填为“ 923200”。 7.2.2.7成图方法
指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按下列代码填写:
1.实测 2.修测 3.编图
7.2.2.8 调查单位
指图幅的区域地质调查承担单位,填写汉字名称。 7.2.2.9 图幅验收单位
指组织对填图成果图幅验收单位,填写汉字名称。 7.2.2.10 评分等级
指填图图幅成果验收时评定的质量等级,按下列代码填写:
1.优秀 2.优良 3.良好 4.及格
7.2.2.11 完成时间
指区调工作完成的时间,按GB 2808规定填写到月。 7.2.2.12 出版时间
指地质图注明的出版日期,按GB 2808规定填写到月。 7.2.2.13资料来源
· 10 ·
指地形图资料来源,填写汉字。 7.2.2.14数据采集日期
指图幅建库数据采集完成日期,按GB 2808规定填写到月。 7.2.2.15 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
7.3 水系图层
7.3.1 河流、海岸线属性表(LX△△△02H)
表3 河流、海岸线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图元名称 备注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FCAD PKIIZ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C24 C254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3.1.1 图元编号
指对单线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海岸线弧段以及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干出滩等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3.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3.1.3 图元名称
填写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海岸线的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
· 11 ·
7.3.1.4 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 7.3.2 水体属性表(LX△△△02S)
表4 水体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图元名称 备注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FCAD PKIIZ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C24 C254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3.2.1图元编号
指对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3.2.2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3.2.3图元名称
填写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的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 7.3.2.4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
· 12 ·
7.4 交通图层
7.4.1 交通图层属性表(LX△△△03J)
表5 交通图层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图元名称 备注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FCAD PKIIZ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C24 C254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4.1.1 图元编号
指对铁路、公路等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4.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4.1.3 图元名称
填写铁路或公路汉字名称,无名者则填写其在图幅内起点、终点汉字名称。
说明:数字化铁路、公路等弧段取中线。铁路、公路交叉时应建立节点; 公路、铁路在穿过居民区时,空间数据应贯通;但出图时按原图处理。 7.4.1.4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
· 13 ·
7.5 居民地图层
7.5.1居民地图层属性表(LX△△△04M—面 LX△△△04D—点)
表6 居民地图层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图元名称 备注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FCAD PKIIZ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C24 C254 单 位 注:行政区以分散多边形表示时,行政区图层用多边形表示。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5.1.1 图元编号
指对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5.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5.1.3 图元名称
填写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的汉字名称。 7.5.1.4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
· 14 ·
7.6 境界图层
7.6.1 行政区划属性表(LX△△△05X)
表7 行政区划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图元名称 备注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FCAD PKIIZ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6 C30 C254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6.1.1 图元编号
指对行政区划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6.1.2 图元类型
按GB/T 226O XZHQH规定填写代码。 7.6.1.3 图元名称
填写县、市、省(区)等的汉字名称。 7.6.1.4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 7.6.2 界属性表(LX△△△05J)
表8 境界属性表
序号 1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数据项代码 CHFCAC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单 位
· 15 ·
2 3 4 图元类型 图元名称 备注 CHFCAA CHFCAD PKIIZ C5 C30 C25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6.2.1图元编号
指对境界线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6.2.2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6.2.3图元名称
填写境界的汉字名称。 7.4.2.4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
7.7 地形等高线图层
7.7.1 地形等高线属性表(LX△△△06D)
表9 地形等高线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高 程 备注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AJ PKIIZ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N4 C254 单 位 m 注:等高线在空间数据中应连续,地貌符号(如陡崖、斜坡、双线冲沟等)要尽可能转变为等高线表示,并根据其他地形特征合理反映变坡线的位
· 16 ·
置。例如等高线遇陡崖,陡石山等被隔断,应将陡崖上、下坡线的两条等高线连通,中间的等高线按等间距连通;在双线河两岸中断的等高线应根据地势特征顺势连通。
等高线被高程注记或其他符号隔断处,等高线直间通过; 等高线在出图时按原图处理。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7.1.1 图元编号
指对地形等高线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7.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7.1.3 高程
指每条地形等高线代表的海拔高程。以米为单位填写。 7.7.1.3 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 7.7.2高程点属性表(LX△△△06G)
表10 高程点属性表
序号 1 2 3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点 名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AMBC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C20 单 位
· 17 ·
4 5 高 程 备注 CHAJ PKIIZ N7.2 C254 m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7.2.1图元编号
指对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注:特殊地物点可放在该图层。 7.7.2.2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7.2.3点名
填写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等的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 7.7.2.4高程
指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的海拔高程,以米为单位按图中高程注记填写。 7.7.2.5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
7.8 地层图层
7.8.1地质界线属性表(DX△△△01J)
表11 地质界线属性表
序号 1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数据项代码 CHFCAC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单 位
· 18 ·
2 3 接触关系 备注 GZBD PKIIZ C2 C25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8.1.1 图元编号
指对所有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变质地层界线、火山岩性界线、非正式地层单位界线、侵入岩界线及水体和断层界线等,但对不构成地质界线且延伸进地质体的悬挂弧段要删除,如下图所示)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8.1.2 接触关系
按GB/T 9649 GZBD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补充代码见《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常用代码汇编》。 7.8.2 沉积地层单位或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属性表(DX△△△01D)
表12 沉积地层单位或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地层单位名称 地层单位符号 岩石名称 数据项代码 数据类型及长度 CHFCAC *N5 DSN *C80 DSO *C20 YSEB *C17 单 位 必填项
· 19 ·
5 6 7 8 9 10 11 岩石颜色 岩石结构 岩石构造 生物组合 地层厚度 矿 种 备注 YSHB YSC YSD GSAF QDFCF KCC PKIIZ *C11 C14 C14 C150 C14 C14 C254 m Y Y 以地质图中表示的最小沉积地层、火山沉积地层单位为属性表的记录单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8.2.1 图元编号
指对地层单位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8.2.2 地层单位名称
年代地层单位分为界、系、统、阶四级。岩石地层单位分为群、组、段、层四级。
按地质图中该地层单位(填图单位)汉字名称填写,如×××群、×××组、×××段、×××层。 7.8.2.3 地层单位符号
按地质图标注的该地层单位(填图单位)符号填写。地层单位属性代码的上下角标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表示,即:上标用↑表示,下标用↓表示,还原用→表示;如Ar3Pt1Da表示为Ar↓3→Pt↓1→Da↑1;J3Zˆ则表示为J↓3→Z^。
注:在其它数据项中出现上下标时同样方式处理。 7.8.2.4 岩石名称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的岩石名称,填写1-3种岩石名称,按GB/T 9649 YSE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代码间以“-”分隔开。
1
· 20 ·
注:在后面的数据项定义中,如果某数据项可填若干个代码或代码组合,代码间或代码组合间皆以“-”(间隔符等均以半角表示)分隔开,代码组合内部各代码之间用“,”(半角)隔开。不再说明。
岩石颜色、结构、构造等内容填写顺序与岩石名称顺序相对应,如无对应属性,用“*”号代替。 7.8.2.5 岩石颜色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石的颜色,一种岩石只填写一种主要颜色,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H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8.2.6 岩石结构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石的结构,一种岩石只填写一种主要结构,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C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8.2.7 岩石构造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石的构造,一种
· 21 ·
· 2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