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浅析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对策
姜丹华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 要: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国际收支从平衡表中呈现出明显的双顺差现象,虽然可以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但仍需采取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为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提供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空间。简要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提出以下对策:改变单纯依靠要素投入的外贸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消除贸易顺差产生的中长期负面影响;适当减少外汇储备;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资流动以及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动的管理,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产业;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关键词:国际收支;账户余额;双顺差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2-0095-03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ofInternationalPayments,表1 1982—2014年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余额表
BOP)是分析一国的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重要工具。单位:亿美元
它可以具体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同其他国家间的全部经济往来收支流量,是针对一国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时间经常帐户资本和金融帐户时间经常帐户资本和金融帐户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198257-17199921152产的实际动态所做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
198342-14200020519工具。它还可以综合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结构、平衡状
198420-382001174348况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可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1985-114852002354323的相关记录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为1986-70652003431549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198732720046891082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
国际收支账户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及错
1988-385320051324953误与遗漏账户。其中,经常账户(CA)反映一国商品、服1989-436420062318493务出口及净要素支付等实际资源的出入情况和转移情1990120-2820073532942况,包括货物(贸易)、服务(无形贸易)、收益和单方面转19911334620084206401移(经常转移)四个项目,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199264-3200924331985经常项目顺差表示该国为净贷款人,逆差表示该国为净1993-119235201023782869借款人。资本和金融账户(KA)反映资产所有权流动,即199477326201113612655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或短期资本流出和流入,是国际19951638720122154-318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类项目。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199672400201314823461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出售。金融账户包括直接19973702102014
2197
382
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包括国际信贷、预付款等)。1998
315
-63
错误和遗漏账户(EO)则是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贷方总额相等,用来抵消净的借方余额或净的贷方余额。
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变化呈阶一、中国国际收支情况
段性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且大部分年份是呈双通过对1982—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顺差态势。
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余额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大致第一阶段:
1982—1993年,顺逆差共存。中国国际收了解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平衡状况、规模情况和中支差额基本维持在平衡状态,且经常账户差额和资本金国经济近几年的走势(见表1)。
融账户差额的总额变化幅度较小,横向比较两账户差额
[作者简介]姜丹华(1992-),女,汉族,河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96图1 1982—2014年中国经常账户
和资本账户余额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的总额之差也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由表1可知,这12年中有10年是顺逆差配合,其余2年则是双顺差。经常账户差额的总额为顺差5
436亿美元。经常账户在1993年是这期间逆差最多的一年,逆差119亿美元。1990年是顺差最多的一年,顺差120亿美元,年均顺差仅453亿元。资本金融账户差额的总额为顺差47623亿美元,其中1993年资本金融账户差额占比较大,达4935%,年均顺差3
969亿美元。1993年,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但市场价格涨幅过大,宏观
经济过热,导致国际收支账户顺差较大。这1
0年间逆差总额为48362亿美元,顺差总额为101421亿美元。总的来说,
1982—1993年经常账户顺差总额较小,而资本金融账户顺差较大,达47623亿美元,这一时期的国际收支结构大体呈现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常态:国内经济发展刚刚起步,此时需要从国外购买大量的设备及原材料,而短缺的国内资金需要利用外资加以弥补,所以资本金融账户余额顺差较大。
第二阶段:
1994—2014年,大体上为持续的“双顺差”(1998年和2012年除外)。这一时期的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双顺差显著,这期间仅有两年出现了逆差,即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小幅逆差,
2012年受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出现了逆差,均在资本金融账户方,且余额的逆差总额较小,分别为63亿美元和318亿美元。同年的经常账户余额分别为315亿美元和2154亿美元。这两年的资本金融账户余额分别仅占各自对应的经常账户余额的20%和1476%,这两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总体保持了顺差的格局。经常账户在这21年内始终保持顺差。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顺差均较上一阶段有了大幅增长,尤其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顺差呈现持续、快速和爆炸式增长:2002—2008年经常账户增速均大于零;2003—2005年增速持续加大,其中经常账户余额在2
005年增速达9202%;2006—2008金融市场
年增速逐年下降,分别为7514%、5234%和1908%,增速不低;
2008年之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经常账户余额在2009年下降4216%,2010年下降224%,2011年下降4277%,之后出现了增长后又小幅下跌的情况,最后又处于涨势。资本金融账户余额的涨跌变化较频繁,起伏较大。
二、国际收支双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体来看,1982—2014年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
际收支交易规模快速增长。1
990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明显的双顺差(1992年、1993年、1998年和2012年除外),中国外汇储备随之不断增加,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也表明中国国民经济内外均衡目标得以实现。尤其在进入2
1世纪以来的几年中,经常账户顺差与资本金融账户顺差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伴随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官方的外汇储备规模也随之呈现出增长趋势。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国际收支双顺差呈爆炸式增长,使外汇储备也加速增长,在2006年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达10663亿美元,2007年约为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一位。双顺差给中国带来很多有利影响,使中国进出口额增加,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大量的贸易顺差也解决了以往外汇紧缺的问题,中国企业可以对外进行投资,吸收外资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但是双顺差像把双刃剑,在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使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增大,进而增加出口成本,影响产品的竞争力,也增加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本和难度;其次,长期国际收支双顺差所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蕴涵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由于资本的趋利性,当本外币利差、汇率预期等发生变化时,这些资金很可能趁机大规模出逃。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就是资本大规模流动所引发的货币金融危机,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中国用高环境成本和低价资源换回的大量顺差以及屡创新高的外汇储备,往往又通过购买外国政府国债和公司债券等形式回流到发达国家,这些资金的回流对于发达国家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币汇率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并非是最优选择,在此次危机中中国很多海外投资债券都面临巨大风险。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巨额资产的管理方面将面临巨大考验。第三,当顺差来自于大量资源输出时,会使经济增长对外需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即外贸依存度较高。这就会刺激各种资源流向某些外向型加工产业,加剧经济不平衡和产业不平衡,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将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金融市场
续发展。第四,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外汇占款已成为中国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这样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就会降低,大量的货币供给形成经济泡沫引发通货膨胀压力,这就给宏观经济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这样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达到冲销外汇储备增长所带来的货币扩张的压力。而目前中国央行借助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冲销的能力有限,再加上金融制度不够完善,导致调控效果有限。随着外汇占款持续增长,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三、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和对策
造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首先,与中国长期奉行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储蓄大于投资,以及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WTO有关。其次,与中国未将外国储蓄,即外国资源用于国内投资,相反持续作为资本流入国外有关。第三,外资企业投资给中国带来的负资本权益,通过中国持有美国国库券所得到的等量债券的增加而抵消,流入中国的FDI是由中国国内储蓄通过迂回方式提供融资的,相当于外资企业代替中资企业利用了中国的国内储蓄资源。而且,
FDI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增加是中国出让国内股权换取外国债权资产的某种转换。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既是FDI未能相应转
化为经常帐户逆差,也是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的反映。
此外,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突出,加工贸易占出口的主导地位,短期资本流入的增加等都会促使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局面。双顺差与中国的汇率体制及国际储备的高速增长也存在关联。
然而,随着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不断积累,最终会给外汇市场和国内货币市场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而且从长期看,为了维持经常账户平衡,贸易顺差必须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以弥补迅速增长的投资收益汇出,而这可能在未来会受到国际环境的制约,并且即便经常账户可以保持平衡,由于外资企业效率较高,在再投资率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别即国外要素收入会越来越大,且不会趋于某一稳定值。因此,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难以长期维系,中国需要积极寻求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应对措施。一是改变单纯依靠要素投入的外贸增长方式。将培育自主品牌作为一项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战略之一,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通过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开发和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的专业素质,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出口产品结构具备综合竞争优势。二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消除贸易顺差产生的中长期负面影响。坚持通过扩大内需来发展国内消费市场,例如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进出口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影响,甚至迫使很多加工企业相继倒闭,但其中也有不少企
97业意识到并且及时调整市场定位,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并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三是适当减少外汇储备。中国超额的外汇储备需要适当减少。国家应加大在财政、税收、保险和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综合采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式推动企业“走出去”并为其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以此保障企业的境外权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四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吸引外资进入国内的同时还应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并对其实行一定的优惠减免政策,既可以有效规避发达国家设立的贸易壁垒,还能确保对国内外投资者都享有国民待遇。五是加强对外资流动以及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动的管理,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产业。鼓励金融创新,加快完善外汇市场,推进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增强外汇投资者的信心,并通过各种手段抑制过度套利现象。降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项目的不良差额,在促进外部协调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内资本市场。使用多种经济工具和经济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并协调各种政策之间的配合,尽量减少冲突的发生。六是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强对国际收支和金融危机的监管,提高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加强国际间的经贸协调和合作,确保国际收支的均衡发展,并为其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和外部保障,减少影响国际收支的阻碍性因素,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少强,焦武储蓄大于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J]财经科学,2007(9)
[2]李刚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演变:特征、根源与调整对策[
J]世界经济研究,2008(12)[3]王月溪解读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结构特征、形成动因、调整方向及政策建议[J]管理世界,2003(4)
[4]贺力平,蔡兴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之“谜”[J]国际金融研究,2008(9)
[5]周凌飞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D]吉林大学,2006
[6]杨正位国际收支长期大幅顺差的国际借鉴[J]中国外汇,2007(1)
[7]杨晋丽,李仲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研究概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5)
[8]赵琳琳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历年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
[9]陈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研究与思索[J]改革与开放,2010(6)
(责任编辑:乔 虹)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