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衡量健康产业的量化指标

2020-11-14 来源:好走旅游网


衡量健康产业的量化指标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就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发展健康产业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健康服务正在成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而随着健康投资和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健康产业必将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乃至支柱产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16万亿元。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全面评价健康产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国内对于健康产业的界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尚未形成共识,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健康产业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导,以2017年第四次修订后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为基础,参照国内外学术界和国际组织关于健康产业的概念,并以对健康的促进、改善和保障等功能为依据,确定健康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凡是直接影响健康,能直接改善、促进或保障健康的产业,或与健康紧密联系的服务及相关制造等产业均属于健康产业。

因此,健康产业既包括直接影响健康水平的医疗服务业,为医疗服务等提供支持或保障的医疗器械、医药制造产业、保险,也包括健康服务评价、健康预防以及休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新业态,并据此界定健康产业边界和指标体系。

设5个一级评价指标

课题组综合了包括经济、管理以及医疗改革、医院管理、药品制造、社会保险和健康养老等领域的专家意见,走访近百名专业人士,分析近万个统计指标后,从近2000个关

联指标中挑选154个指标构建了综合指数的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为各个指标赋予权重,通过综合指数法构建了健康产业评价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可以揭示全国和地区健康产业的发展状况,为客观评价我国健康产业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制定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有了健康产业指数,我们可以对产业发展进行纵向、横向比较。纵向可以反映健康产业发展变化,横向可以揭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分析指数变化和差异,可以揭示健康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原因,为国家和地区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结合分项或专项指数,还有助于投资者明确健康产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类别。

课题组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等年鉴及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等官方网站的数据,根据健康产业的功能来界定一级指标,将健康产业划分为医疗服务、健康商业保险、社会化健康养老、药品与器械、健康促进与新业态等5个一级指标并赋予相应权重,设置代表性指标、人均指标、密度指标、扣分指标、前瞻性指标等次级指标,由此形成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运行、医疗服务收入、民营医院、中医服务等分项和专项指标体系。

综合指数衡量产业发展

运用综合指数法,我们以2017年为基年,通过科学测算,得出了2013年~2017年健康产业发展指数。其中,除医疗机构外,未将卫生事业、社会保险、养老事业等纳入指标范围;“社会化养老指数”数据欠缺,未计算指数;“药品与器械”,未计算器械制造数据;“健康促进与新业态”,只计算健康体检和旅游数据。

指数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健康产业的状况,且能相互印证,说明指标体系设计是科

学合理的;通过健康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与GDP比对,发现我国健康产业5年的累计增幅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健康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状态。

指数表明,2017年健康产业综合发展前10强分别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天津、四川、湖北、河南。分析分项指数和专项指数,发现健康产业中的地区和子行业的差异和态势。例如,2017年医疗服务前10强是上海、北京、浙江、四川、山东、江苏、湖北、河南、广东、重庆;民营医院发展指数五年累计增幅31.8%,是全国医疗服务指数增幅的217.8%;中医服务专项指数5年累计增幅26.4%,是全国医疗服务指数增幅的180.82%。

通过综合分析健康产业及其子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政府可据此调整政策,社会资本可据此挖掘投资机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