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索我国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的改革路径

2022-09-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财经纵横 探索我国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的 改革路径 苏小媛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6l1130) 【摘径。 要】本文首先通过回顾我国央行票据的发展历程,其次总结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我国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的改革路 【关键词】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一、我国央行票据的发展历程 选定4O家商业银行作为交易对象,发行对象单一。当市场出现 我国央行票据的发行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3 流动性过剩时,人民银行通过向这40家商业银行发行央行票 年~2000年),1993年为了弥补国债数量的不足,人民银行开 据,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进行控制,进而回笼基础货币,最终控 始发行中央银行融资券。1995年,人民银行开始试办债券公开 制货币供应量。但是,相比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机构而言,40 市场业务操作,发布了《关于办理中央银行融资券的具体操作、 家商业银行数量太少,结构单一。随着证券市场发展,证券公司 资金清算和债券托管等问题的通知》,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 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把证券公司列入交易对象 签署《中央银行融资券回购主协议》,向指定的40家商业银行 是必要的。三是央行票据公开市场业务的基础市场不完善,利 发行了三年期的记账式的中央银行融资券,总共1 18.9亿元,年 率传导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导致央行票据对市场利率的可控性 利率为9.9%。第二个阶段(2001年至今),在这个阶段,中央银 很低。由于我国利率不完全由市场决定,央行票据就不能对市 致使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效率低下。由前 行票据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02年9月24日,人民银行发行了 场利率进行引导,三个品种的中央银行票据,即91天、182天和364天三个品种, 面的实证分析也可以说明央行票据同货币市场利率之间不存  置换了公开市场业务未到期的正回购,转换后的中央银行票据 在一个稳定关系,央行票据对市场利率的影响不显著。共19只,发行总量为1937.5亿元。2003年4月22日,人民银 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了金额50亿元、期限为6个月的中 三、探索我国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的改革路径 一是提高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的效率,使货币市场利率 央银行票据,此次发行标志着人民银行正式开始发行中央银行 逐渐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可控目标,并且,加快利率市场化 票据。2004年开始,人民银行对央行票据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 进程,进一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是有效进行公开 央行票据增加了对冲外汇占款的功能,推出了诸如远期票据、 市场操作的前提。目前,我国利率结构设计不合理。只有当实现 三年期票据、公布发行计划等举措,2004年人民银行共发行央 利率市场化,即货币市场利率可以自由浮动,货币市场利率由 行票据l5071.5亿元。2005年以来为了对冲快速增长的流动性, 市场货币供求决定,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操作方式,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频率和额度逐年加大。目前,央 货币市场对央行票据的反应灵敏性,公开市场操作才能通过调 行票据已由冲销外汇占款的单一职能发展到冲销外汇占款、熨 节货币供应量控制市场利率。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一 平货币市场波动和确定基准利率三项职能 此外,目前存在一 级交易商制度,扩大公开市场操作交易对象范围。增加交易商 种特殊的中央银行票据。人民银行在2003年颁布的《深化农村 数量,不应仅限于40家商业银行,应加入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 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用于置 融机构,构建多层次、范围广的交易范围主体。同时,强化对一 换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但是,人民银行发行的专项中央银行票 级交易商的评估和考核,以保证实现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三 据和人民银行用于公开市场操作的中央银行票据没有实质区 是完善央行票据发行体系,推进央行票据期限结构多样化设 别,均属于中央银行的负债。 二、现阶段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存在的问题 一计。央行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央行票据发行方式,降低央行票据 发行成本,比如,可以在利率高的时候减少发行量,在利率低的 是央行票据种类少,货币市场狭小。央行票据实质上是 时候增加发行量,对央行票据进行适当规模地滚动发行。 参 考 文 献 一种短期国债。目前,我国的央行票据按期限划分有四个品种, 分别是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和三年的央票,并且以三个月和一  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微弱,不能适应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要求。 研究.2009(2)1]余明.我国央行票据冲销操作政策传导路径的实证研究[J].金融 年期央票为主。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货币市场规模小, 【2】蔡超.央行票据的调控效率及其可持续性[J].上海金融.2006(2) 二是央行票据的发行对象单一。我国实行一级交易商制度,仅 【40 企业导报2013年第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