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铁隧道通常位于地下,仅通过活塞风井与室外空气连通。当隧道内列车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高温烟气,严重危害乘客安全。为分析烟气的流动特性,本文针对运行列车发生火灾后停在隧道工况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火灾发生后高温烟气迅速扩散;考虑剩余活塞风,对列车尾部发生火灾影响较大,考虑时不利于人员逃生;车速越高烟气扩散越不利于人员逃生;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隧道 活塞风 烟气 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0引言
地铁隧道通常位于地下,仅通过活塞风井与室外空气连通。当隧道内列车发生火灾时,产生的大量高温烟气严重危害乘客安全。地下区间隧道火灾有如下特点:隧道为狭长型空间,客车在运行中风速大,空气流通,给氧条件好,列车一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其火势比非隧道区段发展迅猛,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火势扩大。列车发生火灾停在隧道内产生大量烟气难以排出,洞内可见度差,人员疏散困难,并且救援设备和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点。由于旅客列车车厢内人员集中,火灾发生时,乘客急于逃生,造成人员拥护堵塞,无法及时疏散,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更为严重的是,燃烧产生的浓烟,大大降低了人的能见度,给逃生增加了困难。车体采用了较多的高分子化合物,若要发生火灾,燃烧使这些物质产生一氧化碳、氨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列车车窗封闭,有毒气体不易排出,很容易造成乘客中毒死亡或昏迷烧死。如果将车厢两侧玻璃打碎,空气迅速进入燃烧区域,使火势迅速蔓延,给扑救工作带来难度。隧道监控安全系统从发现、通报、判断确认,对疏散救援方式进行决策,启动消防及通风救援系统的时间比较长。隧道内固定消防和通风设备配置难度大,再加上隧道内环境差,维护成本高,很难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完好工作。隧道发生火灾后,恢复整治时间长,如果是在水下隧道,火灾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更为严重。地铁隧道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比公路隧道要小,但是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以及区间长度的不断增加,使得地铁隧道发生列车火灾的概率增大。并且具有火源位置上的不确定性,若在隧道内配备大量的火灾消防设施,投入大、难度高、维护成本高。如果隧道短且分散,大量的消防配备就更加难以实现。
目前研究中针对静止列车火灾后烟气流动相关研究较多,忽略了剩余活塞风对其产生的影响。而实际情况下,列车运行产生的活塞风会对烟气流动产生较大影响,其流动同样对乘客疏散产生影响。为减少火灾发生后的损失,对运行列车火灾后烟气流动特性进行模拟分析。 1模型建立
对于火灾强度,对A型车发生火灾为例进行分析。A型车火灾强度10.5MW,发烟量13.36kg/s。
考虑剩余活塞风因素对烟气流动的影响时,对车速为80km/h、100km/h、120km/h三种工况分别进行分析。列车在匀速运行中发生火灾,以1.5m/s2加速度进行减速,列车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图4隧道1.8m高度平面温度分布
由图可见,列车头部发生火灾后1.8m高度人员疏散区域温度逐渐升高并向列车前后漫延。90s后,着火车厢附近温度超过60℃,并继续向两侧扩散。火灾发生240s后,高温向后漫延至列车车尾位置,330后高温向后漫延至列车后方100m位置,450后向后漫延至列车后方200m位置,600s后向后漫延至列车后方400m位置。
当列车车尾发生火灾时,同样剩余活塞风将大部分高温烟气吹向列车前方,并抑制其向车尾方向流动。列车车尾位置发生火灾后,高温烟气迅速漫延。同样由于热压作用,火灾前期高温烟气主要集中于隧道上部;随着隧道内烟气量增多,逐渐向下扩散。由于大量的烟气产生,烟气迅速向列车前后漫延。火灾发生10s后高温向前漫延至隧道顶部车头位置,40s后向前漫延至列车前方100m位置,90s后向前漫延至列车前方200m位置,向后漫延至列车后方100m位置;150s后向后漫延至列车后方200m位置;240s后向前漫延至列车前方400m位置,270s后向前漫延至列车后方400m位置。火灾初期高温烟气主要弥漫于隧道顶部,不会对下方人员疏散区域产生影响;随着隧道内烟气量增多,逐渐向下扩散。对于列车车头位置,15s时高温烟气扩散至隧道上方1/3处,20s时扩散至约1/2处,40s时扩散至隧道底部;对于列车车尾位置,60s时高温烟气扩散至隧道上方1/3处,120s时扩散至约1/2处,330s时扩散至隧道底部。
考虑剩余活塞风影响时,对比不同车速对人员疏散的影响,车速为80km/h时,车尾发生火灾15s后列车附近烟气浓度超过安全阈值,50s后距车100m位置超过安全阈值,在150s后距车200m位置超过安全阈值;车速为100km/h时,车尾发生火灾15s后列车附近烟气浓度超过安全阈值,在50s后距车100m位置超过安全阈值,在120s后距车200m位置超过安全阈值;车速为120km/h时,车尾发生火灾15s后列车附近烟气浓度超过安全阈值,在40s后距车100m位置超过安全阈值,在120s后距车200m位置超过安全阈值。车速越高烟气扩散越不利于人员逃生。 3结论
考虑剩余活塞风影响时,对比不同位置火灾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当车速为80km/h时,车头发生火灾后180s后列车附近烟气浓度超过安全阈值,270s后距车100m位置超过安全阈值;车中发生火灾后150s后列车附近烟气浓度超过安全阈值,210s后距车100m位置超过安全阈值;车尾发生火灾后15s后列车附近烟气浓度超过安全阈值,50s后距车100m位置超过安全阈值。剩余活塞风影响下,对于列车尾部发生火灾影响较大,考虑时不利于人员逃生。车速越高烟气扩散越不利于人员逃生。 参考文献:
[1]洪丽娟, 刘传聚. 隧道火灾研究现状综述[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5, 1(1):149-155. [2]赵明桥, 彭立敏, 刘正初,等.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分区控制试验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 07(4):25-30.
[3]朱常琳, 高明亮.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自然排烟的数值分析[J]. 都市快轨交通, 2012, 25(3):56-59.
[4]阎善郁, 刘岩, 赵轶. 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湍流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J].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0, 31(6):56-60.
[5]张培红, 邹然, 文柳,等. 开式通风系统作用下深埋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的性能化分析[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7(5):925-930.
[6]严恩泽, 陈南, 周洋. 活塞风作用下地铁隧道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及探测器选型[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6, 35(11):1536-15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