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安徽省有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是 A.绩溪
B.宏村
C.西递
D.北村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等级制度
3.英国是近代世界上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实现城市化的判断标准是 A.城市的数量
C.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
B.城市的规模 D.城市人口的素质
4.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分封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5.下图是世界各地的不同民居,造成它们各具特色的原因
① 自然环境 ①社会经济水平 ① 文明的交融与互鉴 ①文化习俗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
D.①①①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集镇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试卷第1页,共6页
A.隋唐五代时期,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 B.北宋时期出现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 C.有些镇发展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 D.宋元时期出现专业分工的集镇
7.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 )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发展水平
C.社会组织形式
D.传统文化习俗
8.古代罗马建筑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是 ①钢筋①混凝土①拱券①希腊柱式 A.①①
B.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
9.在《剑桥艺术史》中作者指出,“虽然罗马支配了希腊的政治和军事,但他们在艺术和文化上则服从希腊人的优势……运用于拱门和拱顶中的工程学经验以及使用混凝土的实际经验,使罗马人有可能创造在形状和规模上都是希腊人从未梦想过的建筑”。此材料意在说明
A.罗马继承发展了希腊建筑风格 C.罗马的建筑大多数都规模宏大
B.罗马建筑风格与希腊完全不同 D.希腊的建筑风格借鉴了罗马建筑
10.明清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下列有关故宫建筑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乾清宫为界分为外朝和内廷 C.专为慈禧太后看戏建造德和园
B.宫内建筑按前朝后寝格局布置 D.富丽堂皇有“汇通天下”气派
11.下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出现的新事物。这一现象反映了( )
轨道交通 房顶电线 电报公司发报间
A.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迅猛发展 C.工业文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近代化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 D.城市化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
12.美国城市人口比例由1820年的7%上升到1860年的20%,到1920年又上升至51.2%。这反映了( )
A.美国城市化的速度缓慢
B.美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试卷第2页,共6页
C.美国城市是人口集中地 D.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
13.晚清时期,国内东部沿海的开埠通商或铁路沿线城市皆以上海所在时区的时间为准。广大内陆地区与边疆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市民时间观念普遍加强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中国近代化进程存在空间差异 D.海关主权意识得以显著的提升
14.北宋嘉祐至熙宁年间,皮州(南宋时更名为“赣州”)两任地方官不仅在赣州建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砖城,还在城区街道规划的基础上,建成了集排水干道(福寿沟)、古城墙、水塘及当地首创的水窗于一体的城市防洪体系。材料可用于印证,北宋时期( ) A.城市化水平较高 C.南方城市的发展
B.洪涝灾害的频发 D.地方割据势力强
15.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蔚为大观。这反映出( ) A.城市化进程催生城市公共交通 C.市民阶层诉求改变交通业面貌
B.工业革命扩大人口流动规模 D.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16.观察如图,图上标有洛阳、南京以及①①①①四个曾作为古代都城的地点。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孝文帝迁都到①地 C.北宋的都城在①地
B.唐朝的都城在①地 D.元朝的都城在①地
17.下图是1992~2012年我国城镇和乡村就业人员数变化图。据此可知,我国( )
试卷第3页,共6页
A.就业人数逐年上升 C.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B.城镇化的进程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18.1935年,英国政府组建田园城市审核评估委员会,提出开发“卫星新城”的政策建议;1940年,英国政府一专门委员会出台报告指出,应疏散伦敦中心区的工业和人口;1943年编制的《伦敦郡规划》,从交通、住房及市郊化等方面为伦敦的重建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政策建议,意在( ) A.应对日益严重的战争危机 C.扩大基建规模以刺激内需
B.解决工业时代的大城市病 D.改变自由放任政策的积弊
19.下表所示为中国近代形成的城市群概况。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 ) 1 2 3 4 5
A.借鉴西方的城市化经验 C.具有一定半殖民地色彩
B.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D.整体布局较为合理
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锡、常、通、杭、嘉、湖、宁、绍等城市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包括温州、泉州、福州、厦门、漳州等沿海港口城市带 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城市群 华北平原的京津唐城市群 由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卫等组成的城市群 20.下图为西汉长安城的平面示意图,对该图所示信息理解准确的是西汉长安城( )
试卷第4页,共6页
A.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时间控制 B.市紧邻宫殿,说明政府支持商业 C.宫殿占地广阔,城市政治职能突出 D.确定了历代王朝都城的基本格局
二、材料分析题 21.读图回答问题:
思考:为什么人们喜欢去城市生活? 22.中国城市供水设施的发展
材料一 远古时代,先民一般利用天然河水、湖水或泉水维持生计。夏商周时期,人类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在无天然河湖可资利用的地方,只好开泉、凿井取水。秦汉以后,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对生活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井、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统治者不得不开发水源,修渠引水,以解决城镇居民的用水问题。汉武帝元狩三年修昆明池,并引池水入汉都长安,供居民使用。隋唐长安有比较完备的供水系统,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分别从东、南两个方向进城,与城中众多的水井相辅相成,共同解决城市生活用水及环境用水问题。唐代以后,宋元明清诸代在大中型城市中也普遍建有
试卷第5页,共6页
供水设施。
——摘编自王双坏《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及其特征》
材料二 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影响下,各地沿海通商口岸如天津、上海先后建设了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20世纪初,北京供水不足问题进一步引起各方人士重视。1908年北京连续发生火灾,清廷寻求防火方法,袁世凯称自来水为解决之道并获得政府支持。因国力衰微,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自来水公司只得采取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随后发行300万元股票。又因技术落后无力自产,供水设备只得向外国购买,但外国公司只计自身利益,对中国的自来水系统建设不负责任,建设过程很快出了问题。在铺设安装水管时,部分宗室以管线可能会经过其祖坟为理由阻挠,甚至将官司打到了宗人府。
——摘编自张凯昭《民生之首:清末民初北京的自来水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城市供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自来水系统建设的因素。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D 6.D 7.B 8.C 9.A 10.B 11.C 12.D 13.B 14.C 15.D 16.D 17.B 18.B 19.C 20.C
21.更安全的秩序;更便利的交通;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多的商机、更多的宗教场所、更多的公共设施.
22.(1)水源以天然河流、井泉为主;供水渠道主要依靠修建渠道;政府重视城市供水问题;逐步形成引水与井泉结合的供水系统。
(2)促进因素:西方城市供水系统的影响;城市饮水的现实需求;城市消防的现实需求;(或者城市饮水和消防的现实需求)。
阻碍因素:国力衰微,修建供水系统经费不足;技术落后,受制于西方列强;传统观念的束缚。
答案第7页,共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