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柳光日
摘要: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全面探讨不同行业企业技能标准,研究社会转型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分析企业需求与学校课程标准对接的现状,探索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人才规格 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模式相对落后、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脱节等现象。而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
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真正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有效对接,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调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预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
成立专门机构,定期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研,对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十二五”开始,恰逢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地位提升,半岛蓝色经济区覆盖整个烟台市,这对烟台市职业教育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对接,烟台市在区域布局上适时出台了包括蓝色经济区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和高端生态经济区建设在内的三大战略。在产业布局上,一方面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一方面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海洋高技术、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纵观三大战略涵盖的产业领域,这些行业恰好与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对口,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相关联,所有这些变化无疑会给职业院教育专业建设和调整提供有力的契机,职业院校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和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改革课程体系,保证课程标准适应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无疑会给职业教育发展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二、确定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和人才规格新的要求,确立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从基本技能培训入手,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根据技能需要,穿插基础知识的学习,把知识本位
转变为能力本位,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使职业教育的目的更有针对性,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与地区经济相适应的特色专业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人才规格的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向导,进行专业分析,确定专业方向,按职业岗位需求,将“产业要素” 、“职业要素”、“企业要素”融入到专业建设中,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使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具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特色专业;扶持相对较弱但有潜在竞争力的专业,促进其向骨干专业发展。同时,从实质出发对原有特色产业进行高起点的改造,扩大专业群链,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依靠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自身优势,提出了基于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下的特色专业群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以汽车制造与维修为龙头,通过内部细化逐步形成汽车制造技术、汽车装配技术、汽车修理技术、汽车涂装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整形技术、汽车检测技术、汽车装潢技术、汽车保养技术、汽车驾驶技术、汽车销售技术、车模展演技术为一体的骨干专业群。在促进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培养大量半岛蓝色经济区、半岛制造业基地所需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而更好的促进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下的特色专业群及课程体系建设,及时对特色专业群的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作出行之有效地改进和完善,使集团下的特色专业群及课程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半岛蓝色经济区、半岛制造业基地需要,满足市场的需要。
四、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材内容,实施与岗位技能标准的有效对接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实际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提高
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知识点与岗位需求的吻合度。同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将企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活动。
加强教材建设,在研究职业岗位标准,建立新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校本教材,将专业理论教材、实验指导教材与技能实训教材三本合一;根据课程标准,对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地整合,规范教材内容,使教材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达到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的有效对接,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五、加强校企合作,创建模拟工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一是以企业岗位标准为依据,创建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工厂化”,满足课程教学、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技开发和生产的需要;二是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引入企业技术骨干作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教学团队;三是借鉴企业的文化理念,在实训基地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归宿感;四是根据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技能培训项目和培训步骤。这样,经过专业技能培训,能大大缩短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磨合期,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结语:通过社会调查和研究以及对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借鉴,在深入调查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基础上,探讨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对两者对接的实现方式与途径进行探索,找出一条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同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其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朱慧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2010[11]
备注:该文是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立项批号:教机职字[2011]042号)的阶段性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