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2D)(3A)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1A,就不会留下”乡痛”过于绝对)(2A)。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B)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1B,必须完好保存下来过于绝对)(2C,“举例说明甄选的标准”属于五中生有)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1C)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
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3B“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属于无中生有)(3C)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1D,“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文中无依据)(3D)(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标题:物象
写作对象?线索?情感载体?
单纯的情感?&象征义、比喻义?
由物及人?(感慨人生?反思社会?)
1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暗示?),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的平展。
交代我们来到喀吾图的原因。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暗示:生活艰辛)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便会特别暖和(暗示?)。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平和,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的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手法)。
环境恶劣,生活艰辛,但是房子给人温暖的感觉。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次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这偏僻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澈的水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也会软下来许多。(4B)
当地的男人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口语),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老头倔强羞涩,不肯照镜子。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定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
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换条裙子,够不够?”(富有生活气息,率真不做作。体现女人的爱美之心)
她定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拉出来,村子例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口语)(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对婆婆的亲密以及说和婆婆一人穿一天新裙子,体现了婆媳之间质朴的感情)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微笑。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我们同意换衣服,体现了裁缝的质朴和善良)
女顾客以鸡换衣服,我们同意换了!
还有的人自己选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婆婆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照应前文)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质朴,善良)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吐吐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把衬衣送给了拿不出钱的小女孩。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他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 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双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暗示?)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
干裁缝的意义和乐趣。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和其他行当一样辛苦;
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 它有独特意义。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①语言口语化、生活化,亲切自然;
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
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8A)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8B)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9题)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8C)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8D)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9题)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8E)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①可以依托博物馆的藏品研究历史、研究文化、进行考古科研等,并获得丰富的科研成果。
②博物馆可以针对藏品的研究,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从而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
③博物馆可以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④博物馆可以向社会提供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文物巡展或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方面的产品或服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
先前,选用人才,调动计划,先通过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
再经由考功,综合考核方面没有法规,
吏得缘文为奸/
官吏可以通过附会曲解文书来为非作歹,
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而被选用的人又不允许告发长官。
将奏罢南曹/
许将上奏,使朝廷罢黜了南曹一职,
公以来诉者/士无留难。
开辟了公舍来等待投诉者,士人们也没有故意刁难的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请求割
契丹以二十万人的军队来迫近代州边境,他们还派遣使者来请求分割代州的地盘,
让)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宋朝的岁聘使不敢出行到契丹,皇上把这个使命交给许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许将入朝对皇上说:“我愧居侍从之位,朝廷的大决议,不容许我不关心。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只是万一契丹人说道代州的事,而我没有办法来折服他们,那就会伤害国家利益。”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皇上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来阅读相关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他去到契丹境内后,当地的居民爬上屋栋,聚集在一起偷看许将,他们说:“我们要看看南边王朝的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等到操练射箭时,许将先射破目标。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
契丹使者萧禧负责招待客人,萧禧果然拿代州事来向许将发问,
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我们两国间的界渠还没有划定,但和平友好是大局,很重要,我将前往贵国去划分界渠。”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境官员们去办难道不行吗,何劳大使您啊?” 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许将归国复命,神宗认为他了不起,第二年,许将被任命为秦州知州,后又改为郓州知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
上元节,要挂彩灯,官吏们将登记在册的盗贼逮捕,关进监狱,
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许将说:“这样做,是断绝其了他们改过自新的途径啊。”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全把这些人给放了,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各种监牢全都空了。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父老乡亲们感叹说:“从王沂公(王曾,青州益都人,宋仁宗时名相)在此任职后五十六年,才再一次见到监狱空啊。”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郓州当地原先有这样的风气,士子们喜欢聚集在店铺里,诽谤官政;许将虽然没有对此加以禁止,但这一风气自然就停息了。
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章惇为相,
许将被征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他上疏说:“管理军队要有制度,制度的名称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要遵循‘纵的要让它横过来,方的要让它圆过来’的原则,使得万众就像一个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
等到西边边境发生战事,神宗派近侍询问双方兵马的数量,
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许将能立刻详细向上报告;第二天,神宗近侍就此问题去询问枢密院枢官员,枢密院枢官员竟然不能回答。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
绍圣初年,许将入朝担任吏部尚书,
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同肆意罗织罪名,贬谪元祐年间的各位大臣,还上奏皇上,建议挖掉司马光的坟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哲宗将此事向许将询问,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坟墓,那可不是品德高的人所办的事。”
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
许将主管颖昌府,后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任职六年,多次要告老还乡,
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皇上征召他为佑神观使。政和年初,许将去世,七十五岁。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朝廷赠予他开府仪同三司之职,谥号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这几句,几乎是全文最难理解的句子。其中“初”、“调拟”、“南曹”、“考功”、“缘文”、“留难”等词语,均对考生形成较强的阅读干扰。“南曹”、“考功”,系当时的职能部门,负责官员的选拔、调动、考核等方面的工作。“缘文”,意谓从文字表面去牵强附会,成语中有“缘文生义”之说。“留难”,意谓故意刁难。“初”,意谓当初,原先。在史传中,经常要插叙先前的事情;这些插叙,常用“初”、“曩”
等词领起。
断句题,似乎只是“小学”,其实它涉及文言文语境观、文言词语理解、文言句式特征把握、文言文语义结构分析、文言文语感、古代文化常识等诸多知识和能力,很能考验考生的文言文阅读积累水平。如本题,一些考生不能排除B和C,大抵是因为不熟悉文言文中用“初”领起插叙这种常见表达方式;不能排除A和B, 大抵是因为不懂“缘文为奸”意,分不清“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的语义结构。
当然,断句题,并非真由考生自行划断,只是让考生对划断结果作判断。因而,做题时应当充分利用选项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应冷静观察各选项的差异。如本题,各项差异点只有两处:一是,在“初”后该不该断;二是,“选者”是随前句还是领后句。注意到这些差异,是选出正确答案的保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C项,误在说“近侍……职位很高”。做帝王近侍的,通常是宦官,而宦官通常职位不高。从本文语境看,“近侍”只是代表宋神宗向有关官员询问兵马之数的,他只是个传声筒,并无发号施令、下判作决之大权,故其职位不会很高。
必须指出,在近年的一些流宗模拟题里,常在很偏、很死的知识点上设题,把古代文化常识这一题弄成变态难。这与高考出题者的理念不符。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题,固然考知识积累,但也考语境分析;绝不只考死的知识,更考活的能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监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挖掘司马光的坟墓。
翻译难点不多。“申”意谓申说、交代,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有“申之以孝悌之义”。“饬”在此通“敕”,意谓命令。“申饬”,意谓指示、命令。“为”在此表反问语气,课文《鸿门宴》有“今人方为刀
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罗织”一词,至今仍常用作书面语,意谓虚构罪状,陷害无辜者。“元祐诸臣”是指宋哲宗元祐年间担任要职的各位大臣,以司马光为首,因较保守,反对变法,一度受沉重打压。专有名词,不必翻译。“发”意谓打开,这里的对象是“墓”,自然是“挖开”之义。
【文言文阅读备考建议】
①一定要充分利用课本内的文言文,来积累文言语言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培养文言文语境观,培养文言文阅读大局观,观培养文言文语感,砺炼、铸就文言文阅读能力,夯实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②常有人将文言知识鸡零狗碎地从文本、从具体鲜活的语境中剥卸下来,拢在一个笔记本中,去死记硬背。这极其愚蠢。因为,弃置文言文文本的整体性,不顾语境,绝不可能练就真正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③专注细致,久久为功。做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不要满足于做那几个题目,要以全文解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和能力为目标,力争每读一文,实力增长一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
题目提示:
1、 题记
2、戏?(说明什么?)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注释)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注释)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感情?)
莫怪气粗言语大,(情态?)新排十五卷诗成。(标题)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自信);
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不满、辛酸、自嘲)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某种方法和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件屋都摆满了。(形容藏书多,对象用错)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由这一等逐级往下,指低于某一等级标准)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的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去)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队伍中充数;也比喻以假的冒充真的,以次的冒充好的,或者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数)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太阳能与风能———①—,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③——,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发电更经济。
①在时间上和季节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
②冬季太阳光照强度弱而风力很强
③晴天的白天由太阳光发电装置充电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分)
“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 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