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动画创作的思维特征

2023-02-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谈动画创作的思维特征

杨素杰

【摘 要】在艺术创作中,形象性思维是一种与艺术形象(包括形象创意、形象构思、形象表现形式等)紧密相关的思维方式,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具象性,同时也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实践表明,人的形象性思维活动与大脑记忆结构中的形象原型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

【期刊名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0)003 【总页数】2页(P163-164) 【关键词】动画;特征;思维;创作 【作 者】杨素杰

【作者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223

特征是表现事物在形成与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带有规律性质、共通性质的那一部分,也是人们对客观实践的经验积累和归纳总结。因此,对于事物特征的剖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知事物的本来面目。而对于动画创作的思维特征进行分析,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动画的创作水平。

在艺术创作中,形象性思维是一种与艺术形象(包括形象创意、形象构思、形象表现形式等)紧密相关的思维方式,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具象性,同时也是抽象思维的基础。

实践表明,人的形象性思维活动与大脑记忆结构中的形象原型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 在人类思维中,形象原型是一种经验性的记忆痕迹,是人类生活、工作和一切活动的形象性积累,通常隐藏在人的潜意识层面,只有受到人们的感知激活,并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行重新结构组织之后,才能形成某种具象。对艺术创作而言,这种显现的具象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形象。从这一角度说,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创作者通过自己的感知与认知活动,将各自潜意识中的原型激活,并组合成一个个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一段段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传播给每一位受众的过程;而受众接受和理解这些信息的过程,也就是重新唤起自己潜意识中与之相关的形象原型所积累的种种储藏,并与之产生共鸣的过程。

就动画创作而言,其形象原型意义可以包括这样两个层面:其一,对客观事物原型的具象化复原,它既包括人物塑造的真实感,也包括故事情节描述的可信性。今天随着动画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对角色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编创也越发热衷于向形象原型靠近,甚至不惜用重金来打造。其二,要展现该具象符号需要打铸深层寓意,即角色、事件等观赏对象的价值观念,这是种种心理情结的形象显现,比如,宫崎骏创作的《红猪》。宫崎骏一直喜欢飞行,喜欢意大利,喜欢猪。作为猪,既害怕回到过去,又恐惧拥有未来,可以逃避残酷的现实和不公平的世界。宫崎骏将这些元素和情结都体现在了这部作品之中,塑造了一个拥有猪面孔的飞行员的形象,并在影片的结尾,让红猪波鲁克终于领悟到人的真谛,变回到人的模样。与之相对应,动画观赏中的原型意义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众对作品传播的艺术形象的感知,激活其潜意识层面的原型痕迹,以帮助识别各种艺术形象的外层意义,比如,人物的属性、物质的属性、环境的属性等等;二是通过受众的经验性认知对感知到的形象进行整合,形成各自的解读版本。从这一意义上说,形象原型应该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它随着人的感知增多而逐渐丰富,随着人的认知结构、思维定式、价值取向、文化背景等等的变化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抽象性思维是动画创作中最重要的思维特征之一。在动画创作中,创作者通常是以抽象性思维方法对头脑中固有的形象原型进行主要特点的抽取,也就是说人们对某个人或物进行抽象时,最重要的是找到他或它的最本质的东西——一种能代表和把握抽象对象整体结构的特征。在任何“一个整体中总有某些方面和性质占据关键位置,起着主导作用,其他的则起辅助作用”。这些关键性质,往往担当诱发作用。如在各国的动画影片中不乏以猫为主角的影片。其中宫崎骏的“龙猫”巨大奇异,像只怪兽,藤子不二雄的“机器猫”圆圆的,胖乎乎,好像不倒翁,美国汉纳-巴巴拉那部名扬天下的作品《猫和老鼠》中那只倒霉猫汤姆虽然长相还算周正,但是经常被小老鼠捉弄得面目全非,中国戴铁郞导演的“黑猫警长”算是英雄,威风凛凛的……尽管在这些作品中,创作者对猫的造型与形象原型之间差别的处理上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变异,但对于猫的主要特点——胡须的再现上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也就是说,在对猫的抽象变形中最能代表猫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不会被忽略掉的,正是看到这种胡须,不管猫如何变形都可以被人们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

高度假定性在动画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动画作品中,神话、童话以及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些题材本身就带有深厚的梦幻色彩,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发挥空间。当神奇虚幻的故事借助于动画特有的假定性编排方式,便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剧本开始,动画创造者便开始了一系列的以假定性为前提的艺术创作,从动画角色塑造到场景设计,从情节编排到视听语言,从现实空间到虚拟世界……夸张、变形、无拘无束甚至奇特怪诞的动作都成为其创作表现的重要标志。

同样,观众对动画作品的观赏也是建立在假定性思维的前提下的,或者说是以一种对创作者非现实假定的认同心态来接受动画的各种假定性表现。而一部真正优秀的动画作品,并不会因为其高度的假定性表现而减少与观众的情感共鸣,相反会充分利用这种有别于真人实物的表现方式来唤起观众的真实感觉,达到与电影相同的震撼效

果,如反映父子情深的美国动画片《海底总动员》,正是抓住了亲情的原始性动力的拓展性的魅力,打造了一部令人耳目一新又感人至深的动画精品。

动画创作在充满幽默、诙谐的同时也蕴含着鲜明的思辩性特征,这一特点与漫画艺术创作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大家都知道,漫画通常是以高度的抽象画面、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哲理思辩来表达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而动画的一些创作形式尤其是艺术动画,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漫画的这种思辩性表现方法。例如,捷克木偶大师杰利·川卡创作的木偶动画片《手》,就巧妙地运用了主观镜头,表现了手与偶人之间复杂的服从的操纵的关系,隐喻在社会中,一些人的存在其实只是一种傀儡,在一只无形的“手”的驱使下,从事自己并不愿意的事情,作品希望引发人们对现实社会弊端的冷静思考。

思辩性思维往往注重思维推理中因果关系的呈现逻辑,即有其“因”必有其“果”的一致性效果。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动画创作中因果关系表现,往往既有符合常理的逻辑性表述,也存在不合常理的非逻辑性甚至是荒诞性的表现。这种因果关系的表现,最突出的动画作品也许要归属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了。在大家的印象中,猫捉老鼠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这个动画片中,一只叫汤姆的猫却在一只老鼠身上得不着便宜,老鼠称了王,猫却败为寇,正与一般人的思维相反。这部动画片的成功向人们昭示,不随波逐流,敢于改变人们思维定式的创作是动画片取胜的法宝之一。

【相关文献】

[1] 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