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8)

2024-08-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专题检测卷(八)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表是1843年广东海关进口商品税率资料,对其数字变化所反映出的信息,表述错误的是( )

A.1843年税率较之前大大下降

B.中国拟以降低关税的方式大量引进外国商品 C.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D.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破

2.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D.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3.(2012·清远模拟)徐润是近代中国有名的买办,曾创办同文书局,影印过大量的中国古代典籍和西学图书,广为发行,并与买办唐廷枢一起成功经营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下列对近代中国买办阶层的历史影响论述正确的是( )

A.近代中国的买办是西方侵略者的帮凶 B.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

C.避免了中国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D.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

4.(2012·新课标全国卷压轴试题)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

- 1 -

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5.吴承明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中指出:“在近代中国,不清除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要实现工业化只能是个幻想。”这说明( ) A.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才能实现工业化

B.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严重阻碍了中国实现工业化 C.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股反动势力已经公开勾结 D.当时中国人民已经认清了发展工业的艰巨性

6.(2012·洛阳一模)下表是1895年和1913年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明细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 )

A.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C.能够充分利用外资

B.半殖民地经济特征明显 D.发展水平较高

7.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了157.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 ①外来经济控制的消除 ③实业救国的推动 A.②③

②民国建立的推动 ④封建社会的终结

D.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8.(2012·厦门模拟)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

( )

A.经济危机的缓和

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 2 -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9.(2012·揭阳模拟)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上表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需要 C.国际援助的增多

B.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官僚资本的膨胀

10.(2012·广东冲刺模拟)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11.1833年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现象表明

( )

A.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明政策 B.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可自由传教 C.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郭士立推动中国报刊本土化发展

12.(2012·德州二模)右图是著名漫画家钱病鹤先生于1909年创作的题为《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的漫画,对其表达的寓意,表述不正确的是( )

- 3 -

A.反映了当时人们关心的铁路主权问题 B.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

C.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清朝政府的鲜明政治倾向 D.列强争夺中国筑路权促进了中国铁路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二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右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4分)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2分)

(2)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8分)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3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3分) 14.(2012·威海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宣布“自今布告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臣僚不得论奏剃发,否则“杀无赦”。此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从此,头发之去留,不再是个人的喜好,也不再是一个伦理的问题,而是上升成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清朝统治者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为此,不惜以死要挟,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百度·百科

材料二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

- 4 -

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

材料三 武昌起义胜利后,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当时有一名为《越风》的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一时间,剪辫的浪潮便如风起云涌,浩浩荡荡,迅速席卷大江南北。

——百度·百科

材料四 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和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社会习俗变革的政治意图有何本质差异。(6分)

(2)材料三中民众认为“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不剪发不算革命”,对此你如何认识?(8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解放服和列宁装”流行的内外因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类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从表格数字可以看出,1843年的税率比之前降低很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南京条约》签订后我国关税主权丧失的结果,A、C两项正确,B项错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D项正确。

2.【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材料中“股东”说明这些企业中存在着股份制的成分,这是近代西方企业的特点。

3.【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的近代化。从C项来看,避免中国沦为附庸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中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也是错误的,中国的买办阶层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排除;据材料所述买办徐润的作为的确起到了推动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B项。

4.【解析】选B。中外轮船公司达成价格协议,说明当时中国的轮船公司的实力较强,能够与外国轮船公司展开竞争,为避免两败俱伤,双方达成了协议,反映了轮船招商局得到外国的认可,C、D两项说法与题意不符,A项也不正确,本题应选B项。

- 5 -

5.【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条件。反帝反封建不彻底也不能实现工业化,故A项可排除;C、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也可以排除。故答案为B项。 【方法归纳】对近代列强经济侵略的认识

(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造成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贫困,因而具有“破坏”作用。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益商品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

(3)列强侵华将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6.【解析】选B。中国进口货物中生活消费品占85%,中国出口货物中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5%,说明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经济特征,故选B项。A、C、D三项错误。

7.【解析】选A。①说法错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控制没有消除。④说法错误,这一时期封建社会没有终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③正确,故选A项。

8.【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官僚资本。由国民党确定的方针“必须为全盘之统制”可知国民政府统制国民经济,有利于官僚资本膨胀,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C项错误。其他两项从材料中都不能体现。

9. 【解析】选A。从表格反映的时间1937—1942年来看是抗日战争时期,所反映的是国统区重工业的增长情况,国统区重工业的增长,是适应战争的需要,A项正确。当时官僚资本膨胀,它造成了民族资本的萎缩,但表格信息反映不出来。

10.【解析】选D。材料中论述的情景与辛亥革命后剪辫子行动相违背,体现出旧势力思想观念的顽固与保守。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社会风俗的改革措施,对移风易俗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影响深远,虽有不少“士绅”掀起复古会,但并不是恢复旧有统治秩序,而是体现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曲折性。

11.【解析】选C。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可以看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刊时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故选C项。

12.【解析】选D。材料中的漫画体现的是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尤其是掠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的社会背景,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清朝政府的鲜明政治倾向。但是,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筑路权,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并不是为了促进中国铁路业的发展,故选

- 6 -

D。

13.【解析】第(1)题第一问可从外因和内因两个角度思考。第二问要结合清政府的阶级本质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分析。第(2)题考查了1912—1919年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的原因,注意题目要求“客观条件”,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第(3)题分析示意图,F2是推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F1是阻碍因素。根据相关所学可知,阻碍因素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最后一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可结合材料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谈认识。

答案:(1)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4分,如答“交通便利”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给2分)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地限制工商业。(2分)

(2)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8分)

(3)①F1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3分)②认识:可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回答,也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性等方面回答。(3分,任选1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 14.【解析】第(1)题注意充分提取材料信息,清政府社会习俗变革是要“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而康有为则是“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第(2)题剪辫与否并非判断是否革命的根本依据,辫子仅具有象征意义。第(3)题需依据时代背景思考,新中国成立时美苏“冷战”对峙,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第(4)题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变革等多角度考虑。

答案:(1)政治意图:材料一,精神上征服汉人,巩固满清统治。(3分)材料二,革除陋习以开民智、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3分)

(2)认识:社会习俗的变迁是社会变革的表层反映,不能反映社会变革的本质。剪辫与否不能作为判断新旧和革命与否的标准。(8分,辛亥革命后,百姓剪辫并不意味着革命的成功,其他表述,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内外因素:新中国的建立,“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冷战”的国际环境。 (2分)

(4)主要因素:经济的发展,政权的更替,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外来文化的影响。(4分,任答4点即可)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