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态气候气候分析
成都市(Chengdu City),简称“蓉”,别称“锦城”,位于四川省中部。现系四川省行政中心、西南科技中心、西南商贸中心、西南金融中心、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副省级市。[1]
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的区域之一,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和四川盆地等构成了该区域大陆地貌的主要特征。[2]
1.气候概论
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和下垫面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又具有显著的垂直气候和复杂的局地小气候。
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2.气候要素: 2.1温度
2.1.1年、月平均气温
全市平均气温为15.6~16.9℃,冬季平均气温为 6.2~7.7℃,春季气温为13.6~15.1℃,夏季气温为23.2~24.6℃,秋季气温为16.3~17.6℃。最热月出现在7月,月平均温度达25.0~26.3℃,最冷月出现在1月,平均温度为5.0~6.2℃。
2.1.2极端气温
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5.5~37.7℃,普遍出现在7月;全市极端最低气温为-5.1~-3.6℃,大部分区市县出现在12月,少部分出现在1月。
2.2降水量 2.2.1年平均降水量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759.1 ~ 1155.0毫米,其中,降水量达1000毫米的区市县有:崇州、都江堰、蒲江、邛崃、大邑。年内降水量变化呈单峰型。最多月出现在8月,月降水量为199.2~258.1毫米;最少月普遍出现在1月,月降水量为4.3~19.0毫米。春季降水量(3~5月)为121.2~208.1毫米,占全年的15~22%;夏季降水量为460.7~628.7毫米,占全年的50~60%;秋季降水量为135.9~286.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7~25%;冬季降水量为21.4~52.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4%左右。
2.2.2暴雨特点
全市年暴雨日数平均达2~4天,以7月、8月最多,平均达1天。暴雨初终期期分别出现在4月和9月。全市一日最大降水量达143.1 ~ 356.6毫米。
2.3日照时数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825.7~1202.9小时,年总日照时数最多的是金堂,最少的是都江堰。全年以1月2月、12月为最少,其月日照时数为31.5~56.4小时,7月和8月日照时数最多达109.5~153.9小时。
2.4湿度和蒸发量 2.4.1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4%,其中4~5月相对湿度普遍出现在80%以下,其余月相对湿度出现在80%以上。
2.4.2蒸发量
年平均蒸发量为841.1 ~ 1066.1毫米,其中,都江堰、彭州、蒲江年蒸发量不足900毫米,温江、郫县、龙泉驿、双流、新都、成都、金堂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蒸发量最多的月份出现在5月,月蒸发量为115~152.1毫米,蒸发量最少的月份出现在12~1月,月蒸发量为24.7~33.1毫米。
2.5风
全市大部分地区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北风转东北风,都江堰为西北风,占全年7~11%,静风频率占全年32~55%。
2.6雪
全市平均降雪天数为2~4天,其中郫县为4天。 2.7阴晴天数
全市晴天日数(日平均总云量<2成)为10~19天。阴天(日平均总云量〉
8成)的日数为18~23天. 3.主要气候灾害 3.1干旱
春旱:16年中有9年出现区域性春旱,年发生频率为56%,其中1991、1994、1998、1999、2001、2003年达春旱标准的站数为10~13个,1999、2001、2003年为春旱最重的年份。
夏旱:16年中有14年出现夏旱,年发生频率达88%,其中1993-1996、1999-2001、2003年份夏旱发生县份达到10~13个,为夏旱较广、旱情较重年份。
伏旱:16年中有1991年、1997年、2001年、2002年出现伏旱,年发生频率达25%,其中1991年和2002年出现的站数达10个。
3.2洪涝
全市区域性洪涝的发生频次为1.2次/年,均出现在6~9月,其中,盛夏(7~8月)出现频率高达74%,6月和9月分别为10%和16%。
3.3冰雹
各区(市)县年平均冰雹日为0.0~0.3天,成都和金堂最多,为0.2~0.3天。冰雹主要集中在5月和7月,出现频率分别占全年的21~26%。由于冰雹多属局地强对流形成的小尺度天气,虽然冰雹发生次数不多,但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
3.4大风
我市大风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7~8月出现频率分别占全年的21%和25%,5~6月分别占全年的14%和15%,4月和9月分别占8~10%。年大风日数普遍为0.4~3.1次,郫县、温江区、新都区、大邑
县每年出现不到1次。
3.5雷暴
全市年平均日数为28~35天,金堂最多达35天。雷暴主要集中夏季(5~9月),出现日数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0%, 7~8月占全年总日数的64%。全市雷暴普遍开始于3月底至4月中旬,最早初日出现在2月23日(龙泉驿区90年),雷暴终日普遍结束于9月下旬至10月初,最晚出现于11月25日(崇州市1997年)。
3.6雾
成都市雾日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1月~2月),出现频率占全年的60%,特别是
12月出现频率高达20%。从雾日的区域分布来看,双流、温江、成都市区、新津年平均雾日达61~76天,新都、崇州、邛崃、金堂为40~50天,都江堰年平均雾日仅为9天,其余区(市)县普遍达20~30天。年平均雾日数,温江和双流出现最多为59~95天,都江堰最少为7天,其余14~47天。全市冬季多雾,温江、邛崃、双流、金堂12月、1月常年雾日可达10~15天。[3]
4.葡萄栽种情况
成都龙泉山脉沿线一带是四川巨峰葡萄主要产区,该产区包括龙泉驿区生产葡萄的大部分乡镇和双流县部分乡镇。[4]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境中南部,龙泉山中段纵卧区境东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都市龙泉驿区巨峰葡萄生产发展迅速。截至2000年,巨峰葡萄栽植面积达2000公顷,产量达4503万千克,总产值8000多万元。但是由于管理不科学,出现了不少低劣果园,严重影响生产者积极性。[5]
双流县彭镇羊坪葡萄现代农业园区占地5000亩,是全国最大的集生产、观光为一体的连片葡萄生产基地,是集葡萄生产、鲜果销售、葡萄加工、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以及500多个品种葡萄博览园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区。该园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与成都市区相距仅15km。园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富含农业有益元素、土质好、
水资源丰富,热量条件充足,生长环境有利于葡萄根、蔓、叶的生长,但地处平原,排水、通风条件不如山地丘陵的坡地,光能资源不足,空气湿度大,较不利于果实糖分和固体可溶物的积累,对品质有一定影响。[6]
参考文献: [1]
百
度
百
科
-成
都
,
http://www..com/doc/754831891.html,/view/2585.htm#5,2012年2月21日
[2]马振锋,彭骏,高文良,田宏,近40年西南地区的气候变化事实,[J]高原气象,2006,25(4)
[3]成都气象局,2009-4-23
[4]刘晓,陈建,刘佳,成都葡萄产区缩果病发生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1)
[5]曾年永,巨峰葡萄优质高效的途径,[J]中国南方果树,2003,32(1)
[6]罗琴,祝康,蔡霞,孔娜珍,双流羊坪葡萄现代农业园区葡萄栽培适宜度及生态条件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0,3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