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形演变问题研究与圆的综合运用
预习考题 2009年成都市A卷第20题(探究演变图形中线段的等量关系).
预习要点 熟悉题中原始图形的性质,搞清楚演变图形与原始图形的异同,采用类似方法探究得到新的结论;解题关键是“先易后难,明确方法,辨析异同,类比解决”. 巩固双基
1. 如图1-1,1-2,已知直线l//m,则图1-1
l
中的∠A、∠B、∠C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图1-2中的∠A、∠B、∠C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 2. 在校运动会上,三位同学用绳子将四根同样大小的接力棒分别按横截面如图2-1、2-2、2-3所示的方式进行捆绑,三个图中的四个圆心的连线(虚线)分别构成菱形、正方形、菱形,如果把三种方式所用绳子的长度分别用x,y,z来
A C B
图1-1
m m l
B 图1-2
C A 图2-1
D F A
图2-2 图2-3 C E B
表示,则( )
A.xyz B.xyz C.xyz D.xyz 3. 如图3,若将4根木条钉成的矩形木框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并使其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最小内角是 .
图3
例2.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过点P作PF⊥CD于点F。如图5,当点P与点O重合时,显然有DF=CF. (1)如图6,若点P在线段AO上(不与点A、O重合),PE⊥PB且PE交CD于点E.求证:DF=EF;
(2)探究线段PC、PA、CE之间的一个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A D A D A D P
P(O) F F
E O O
P B C B B C C 图5 变式
图6 图7
1.若上题中的点P在线段OC上(不与点O、C重合),PE⊥PB且PE交直线CD于点E。请完成图7并判断⑴中的结论①、②是否分别成立?若不成立,写出相应的结论(所写结论均不必证明)
变式2.设上题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C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请求出CE的长.
例2如图8,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点O是AC边上一点,连接BO交AD于F,OE⊥OB交BC边于点E. (1)求证:△ABF∽△COE;
(2)当O为AC边中点,AC=2AB时,如图9,则线段OF与OE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予以证明. B B D
D F
E F E A A C C O O
图8 图9
变式2.若将上题中的条件“AC=2AB”改成“AC=k·AB “,其余条件不变,则上述结论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例3.已知:线段OA⊥OB,点C为OB中点,D为线段OA上一点。连结AC,BD交于点P.
(1) 如图1,当OA=OB,且D为OA中点时,求(2) 如图2,当OA=OB,且
AP的值; PCAD1时,求tan∠BPC的值. AO4(3) 如图3,当AD∶AO∶OB=1∶n∶2n时,直接写出tan∠BPC的值.
(图1) (图2) (图3)
思考题
1.已知在△ABC中,∠ABC=90,点E在直线AB上,ED与直线AC垂直,垂足为D,且点M为EC的中点,连接BM、DM.
(1)如图10-1,若点E在线段AB上,探究线段BM与DM及∠BMD和∠BCD所满足的数量关系,请你写出所得结论并予以证明;
(2)如图10-2,若点E在BA的延长线上,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发生变化?
(3)若点E在AB的延长线上,请你根据条件画出相应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BM与DM及∠BMD和∠BCD所满足的数量关系. B
B
E D A M C
M E A C
D 图10-2 图10-1
2.(1)操作发现
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且点G在举行ABCD内部.小明将BG延长交DC于点F,认为GF=DF,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2)问题解决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2DF,求(3)类比探求
保持(1)中条件不变,若DC=nDF,求
AD的值; ABAEDGGAD的值. AB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中,边AB2,边AD1,且AB、A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A与坐标原点重合.将矩形折叠,使点A落在边DC上,设点A是点A落在边DC上的对应点.
BC1(1)当矩形ABCD沿直线yxb折叠时(如图1),求点A的坐标和b的值;
2y(2)当矩形ABCD沿直线ykxb折叠时,
①求点A的坐标(用k表示);求出k和b之间的关系式; ②如果我们把折痕所在的直线与矩形的位置分 为如图2、3、4所示的三种情形,
请你分别写出每种情形时k的取值范围.(将答案直接填在
y每种情形下的横线上)
y CDC DO( )ABxDCO( )ABxyD(图1) CO( )ABxO( )ABx(图2) (图3) (图4) k的取值范围是 ; k的取值范围是 ;k的取值范围是 ; 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DC上的两点,若EF=BE+DF。 (1)求证:∠EAF=45°
(2)作∠EFC的平分线FG交AE的延长线于G,连结CG,求证:BC-CF=(3)若F是DC的中点,AB=4,则EG=
DAA
F
BEC BE
5.在正方形ABCD中, G2CG 2DADFFCBECG(1)若E、F分别在BD、BC的上,且AE⊥EF于E,求证: AB-BF=2ED;
(2)如图,AC交BD于O,过O作OQ⊥OP于O,交BC、DC于Q、P,∠QPC的角平分线PT交OC于T. 求证:BC-QP=2TC
(3)如图(3),在OB、OC上取M、N,过O作OG⊥MC交BC于G,过N作NH ⊥MC交BC于H,若BG = GH,求 A B
45OM的值. ONDADADEOPOMNTFCBQCBGHC6.已知正△ABC和△ADE摆放如图1,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以AB,AE为边做平行四边形ABFE,连接CF,FD,DC.
(1)证明△CFD为等边三角形;
(2)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如图2,其它条件不变,
证明:△CFD为等边三角形. CC
EFEF
D
DBAAB图2 图1
7.小明学习了垂径定理,做了下面的探究,请根据题目要求帮小明完成探究.
(1)更换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可以得到许多真命题。如图1,在⊙0中,C是弧AB的中点,直线CD⊥AB于点E,则AE=BE。请证明此结论;
(2)从圆上任意一点出发的两条弦所组成的折线,成为该圆的一条折弦。如图2,PA,PB组成⊙0的一条折弦。C是劣弦弧AB的中点,直线CD⊥PA于点E,则AE=PE+PB.请证明次结论;
(3)如图3,PA.PB组成⊙0的一条折弦,若C是优弧弧AB的中点,直线CD⊥PA于点E,则AE,PE与PB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并证明你的结论.
CPC DPA BE EEABOA OB O D 图1D图3C
图2
8.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B∥CD, ∠D=90°,AB=AC,AE⊥AC且AE=AD,连BE交AC于F。
⑴如图8,若CD=AD,试猜想BF与EF的数量关系.
⑵ 如图9,若CD AD,问题⑴ BF与E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⑶如图9,在第⑵问的条件下,取BC中点M,问线段MF与线段BD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CDECMFDEF
BA
BA
图8 图9
9.如图,E点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E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C、D两点,P点为劣弧BC上一个动点,且A(-1,0),E(1,0) (1) 如图1,求点C的坐标;(4分)
yCOAEBxD图1
(2) 如图2,连接PA,PC、若CQ平分∠PCD交PA于Q点,当P点在运动时,线段AQ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求出变化的范围;(4分)
yCQAOEBxPD图2
(3)如图3,连接PD,当P点在运动时(不与B、C两点重合),给出下列两个结论:①
PCPDPA+PC+PD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判PAPO断哪一个是正确的,并求其值.(4分)
yCPAOEBxD 10.如图(1),在等腰ΔABC中,AB=AC, ∠ABC=α,在四边形BDEC中,DB=DE, ∠BDE=2α,M为CE的中点,连接AM,DM.
(1) 在图中画出△DEM关于点M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2) 求证AM⊥DM;
(3) 当α= ,AM=DM.
图3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M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D,P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过P点作⊙ O的切线,切点为C,连结AC,交y轴于点E。若D点的坐标为(0,3),B点的坐标为(3,0)。
y(1)求M点的坐标; (2)若∠CPA=30°,求CE的长; CD
E
AO MBPx
(3)若点P在AB的延长线上运动,∠CPA的平分线交AC于点Q。过C、Q、P作⊙N,弦FQ⊥PQ,试找出线段CQ,FQ,PQ之间的固定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y
C
Q
P AOx NF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D与坐标轴分别相交于A(-3,0),B(3,0),C(0,3)三点。
(1)求⊙D的半径;
(2)E为优弧一动点(不与A,B,C三点重合),EN⊥x轴于点N,M为半径DE的中点,连接MN,求证∠DMN=3∠MNE;
(3)在(2)的条件下,当∠DMN=45°时,求E点的坐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