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汉语言文字的具象性特征
滨州高新区第二小学刘保进2012年12月8日 21:29浏览:2评论:1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注重把握和透视汉语言文字构成的特征,就可以发现,具象思维在汉语言文字中有明显的体现,古人造字通过“仰观俯察”,凭着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认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摄取自然万物或人类自身的种种现象,将其概括为文字。从感性出发,由自然之象到文字之形,体现了古人不脱离感性形态的、整体的、非理性的认知方式。古人总是力求在汉字形体上体现事物或行为呈现于自己视听的感受,将它如画如塑地表现出来,让别人能直观地感受它。例如:暮,像日落于丛林之形;旦,日出地平线之状;走,像一人大幅度摆动双臂而行;射,像箭在弦上,弓弦拉满;闻,形如以手掩口,屏息倾耳以听的姿态。汉字总是将理念附着于形象,让人“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而且个个静中寓动,惟妙惟肖地将人类千姿百态的每事每物呈现出来。因此,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汉字教学一定要针对汉字象形表意的特点,尽量减少机械记忆,注意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在识字途径上,清代文学家王筠的主张可谓独有建树。他所编著的《文字蒙求》充分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把汉字分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体例,用字形构造剖析法进行教学。此外还提出正篆比照识字法,强化了汉字的形象性,由字形而推知字义(本义),更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这些方法对于今天的小学语文课程的识字教学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要切实树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观,就应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想象能力、联想能力。所以,新颁布的语文课标特别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
率。”很显然,这是对我们把握“语言文字运用”教学观而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