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式教学对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1-12-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31卷第6期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1.31 No.6 Dec.2013 2013年12月 运动处方式教学对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 实验研究 Experiment Study about the Teaching of Body——Building Prescription Effect on the Physique——Fitting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pecial Group 刘长江,王小春,龚建亭 LIU Chang-j iang,WANG Xiao—chun,GONG Jian—ting 摘要:通过教学实验法探讨运动处方式教学对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效果。 结果显示:实验前后两组分别在安静心率、舒张压、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握力 等指标上有明显的变化(P<0.01)或(P<0.05),而在收缩压上仅实验组具有显著差异 (P<0.05)。实验后实验组男女生安静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肺活量、 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以及男生握力等指标值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得出以下 结论:运动处方式教学和传统保健课教学均对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产生了积极影响,但 运动处方式教学的影响效果更显著。运动处方式教学是促进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 的一种有效教学途径。 关键词:运动处方式教学;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6—0016—04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aching of Body——Building prescriptions 0n the Physique—Fitt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pecial group.Result:There had been some obvious change(P<0.O1 or P<0.05)about many health indicators inclu— ding Basal Heart Rate,BDP,Vital Capacity,Sit and—Reach,Standing Jump,Grip Strength,etc.in the two groups,and there were only the students in experiment group hav— ing some signiif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index of BSP(P<0.05).Additionally,both the male and female indicator of the Basal Heart Rate in experiment group is lower than contrast group’S.But the BSP,Vital Capacity,Standing Jump and male Grip Strength of those are all higher than the contrast group.Conclusion:Both the had teaching of Body—Building pre— scriptions and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health classes some positive influence on physique—— itting of the universitfy students in special group,But the effect of the teaching of Body— Building prescription is more remarkable.So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health class is an el- 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special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que—fitting. Key words:The teaching of Body—Building prescription;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pecial group;Physique;Influence 收稿日期 :2013—11—03;修回日期:2013—12—11 基金项目 :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校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29)。 作者简介 :刘长江(1974一),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学。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49 第6期 刘长江,等:运动处方式教学对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 导纲要》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 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要开设以康复、保健 为主的体育课程 J。近年来,我国高校特殊学生 体育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自身特点决定 (1)实验分组。采取男女各半分组原则,将63名 学生随机分为运动处方式教学组(实验组)、传统保健 体育教学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2名(男20名, 女12名),对照组31名(男20名,女11名)。 (2)实验计划及实施。根据学校总的课程安排, 实验组、对照组授课时间分别排在周一、二下午7~8 了其仍处于高校体育的边缘地位。如何提高特殊 群体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质量已成为高校体育部门 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J。 节课。授课时间均为两学期共72学时(每学期18 周,每周教学时数2学时)。每次课90rain,运动强度 目前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发展 相对滞后,没有从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并 且实施,虽然许多高校对该部分学生开设了保健 课,但教学内容单一、没有针对性及评价方法相对 简单,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现阶段国内有关特殊 群体大学生体育教育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 集中在理论及现状的研究 I3 J。而体育教学模式 对特殊群体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较为 少见 J。运动处方是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 根据医学检查档案(包括运动、体力测验),按其健 康、体力和心血管功能状况,并结合生活环境以及 运动爱好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其适宜的动内 容和方法、负荷和时间,并注明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从而可以使运动更加科学化和有效化 。运动处 方教学是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 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教学内容与 方法,是教师将因材施教与学生自学、自练、自控、 自调和自评相结合的一种体育授课方式。与传统 保健课教学相比,其突出了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 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因 此,本文通过研究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对特殊群体 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旨在探索一种更加适合特殊 大学生群体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 质量以及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西安交通大学2010级特殊群体大学生为实 验对象,共63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23人;平均 年龄为19.1岁,男生平均身高为(168.2±4.8) em,女生平均身高为(158.9±5.1)ein。根据既往 病史调查表明,特殊群体包括:患有心机能不全、肺 结核、肢体残疾或缺失、手术后恢复、运动和情绪障 碍等病症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实验法 为中小强度。实验组授课内容为针对实验所制定的 运动处方(包括太极拳、乒乓球、游泳、软式排球、走步 等),统一学习因人而异完成;对照组授课内容为二十 四式简化太极拳,统一学习和完成。 (3)运动处方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对实验组 大学生的诊断与评估,针对其体弱、伤、病、残不同 状况的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另外在征求医学、体 育学等专家的基础上,对运动处方相关内容进行筛 选和优化组合。由上课教师严格按照运动处方内 容进行实施,将两学期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后 进行测试、分析,调整运动处方,按调整后的处方继 续进行实施。 (4)测试指标。安静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 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握力。 1.2.2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 行统计处理,实验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 问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均采用平均值 (X±S)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处方式教学对特殊群体大学生身体机能 的影响 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与对照两组男女生 组问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经一学年教学实验,实 验组和对照组安静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均 有变化。较实验前相比,实验组男女生实验后安静 心率降低、肺活量增大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O1);同时收缩压增大、舒张压减小明显(P< 0.05)。对照组男女生实验后安静心率降低、舒张 压减小、肺活量增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收缩压变化不明显。实验后两组间相比 较,实验组男女生安静心率低于对照组(P< 0.05),收缩压及肺活量等指标值上均高于对照组 (P<0.05),而舒张压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 示运动处方式教学对特殊群体大学生身体机能的 影响效果优于传统保健体育教学。 ・18・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3 安静・心率 (次/min) 收缩压 (mmHg) 男 女 男 女 78.04±7.38 80.66±7.95 112.56.4-11.23 109.27±11.41 71.60±7.37 73.06±7.42 l16.82±10.89 115.45±10.80 78.98±7.46 80.13±7.79 l12.93±l1.49 109.82±11.68 74.63±7.47 76.88±6.91 113.46±11.03 109.02±10.74 舒张压 男 78.23±7.96 74.13±8.16 78.86±8.07 74.53±7.90 (mmHg) 肺活量 (m1) 女 男 女 74.04±8.72 3076.40±648 33 2146.90±489.48 70.11±8.48 3706.57±685.91 2764.38±478.18 73.93±8.64 3065.80±641.38 2150.47±504.10 71.42±8.37 3487.19±656.30 2498.58±509.46 注:实验前后比较 P<0.05, ¥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运动处方式教学对特殊群体大学生身体素质 的影响 较实验前提高明显,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 照组男女生在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握力三项指 标上较实验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实验后 两组相比较,实验组男女生的立定跳远、坐位体前 屈以及男生握力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 而女生的握力略高于对照组,但不存在显著性差 异。可见,运动处方式教学对特殊群体大学生身体 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三项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经过 一学年教学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坐位体前屈、 立定跳远及握力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实验组男 女生的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以及男生的握力较实 验前相比提高非常显著(P<0.01);女生在握力上 素质的影响效果要优于传统保健体育教学。 表2实验前后运动处方式教学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x±S) 注:实验前后比较 P<0.05.¥ 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乏以及学校体育本身在教育系统不受重视直接决 定了特殊体育在高校体育改革中存在诸多艰难。 目前,我国高校的特殊体育教育总的来说较 为混乱和无序,究其原因在于还未树立起正确的 截至目前,高校特殊群体的大学生是否受到适合 其身心特点及需要的教育,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 相应的及应有的关注。当今我国高校残疾学生体 育活动依旧开展缓慢,其中物质、体制和人文关怀 是主要影响因素。。 。 特殊体育教育观念,没有从深层次去关心特殊大 学生的正常体育需求,加之国家、地方的政策法规 对于这一群体的保障机制尚未健全,使其体育教 育一直以来处于高校体育的边缘地位。随着高校 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一部分高校开始针对 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了以康复、保健为主的特殊体 育课程,然而,人们对特殊群体体育教育认识的缺 特殊群体大学生包括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 (有残障或者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手术后或 者病愈后恢复期学生;个别大龄的学生;肥胖或着 瘦弱导致运动困难的学生以及一些情绪障碍较为 第6期 刘长江,等:运动处方式教学对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严重的学生 J。目前我国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的 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分为3种:单设保健班、随班就 读和免修,其中单设保健班形式的最为普遍,但其 方式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 (2)特殊群体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要充分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 针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运动处方式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却存在着教学大纲、内容“一刀切”的问 题,虽然有些高校在教学上采用了运动处方式的 教学,但却忽略了课程名称与定位、教材内容普适 性与特殊性、课程设计和实施、成绩评价、教师的 从教条件与课程需要等矛盾问题。因此,现有的 参考文献: [1] 潘跃林,陈晓峰.高校特殊需求群体体育成 绩考核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单一体育教学模式多数只是表现于形式,并不能 真正满足特殊群体大学生的体育需求。 当前,运动处方式教学对普通大学生身心健 康影响的研究较为关注,并验证了其是一种科学 有效的教学模式 J。而在高校体育中,特殊群体 大学生的体育教育一直处于长期被忽视的状态, 虽有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但是缺乏监督执行的 机制以及体育学科在大学所处的地位导致了这一 群体的体育教育和相关研究较为薄弱,仍处在理 论探索阶段¨ “J,缺乏实证研究,有的也只是采取 了随班就读与传统保健授课模式对特殊学生体质 影响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表明,由于处方式体 育教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内容设计、方法选择上 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等特点,并且涉及的 项目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不同项目 的运动方式和特点也使学生在身体机能及素质方 面得到了更好的锻炼。而传统的保健课在教学模 式较为陈旧,教法上采用“一刀切”,没有针对性, 缺乏科学性,学习项目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疲 劳,极大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运动处方式教学与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均 对特殊群体大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产生积极 影响,能有效地提高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水 平。 (2)运动处方式教学对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 健康的影响效果优于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具有更 强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的一种教学模式。 4.2 建议 (1)建立健全特殊群体大学生健康档案系 统,随时了解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身体 健康状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与 2011,27(5):13—15. [2] 雷 慧,谭薪莉,李伟峰,等.残疾、体弱大 学生体育保健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体育学刊,2010,17(6):51—54. [3]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我国大学特殊体 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学, 2006,26(2):64—69. [4]许弟群,王人卫,陈德权,等.体育保健课程 对普通高校“特殊人群”干预效果的实证研 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5):13 一l5. [5] 朱寒笑.运动处方提高大学生体质的实验研 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1): l3—17. [6] 崔冬霞,王玲玲,石庆福.北京残奥会对我国 高校残疾学生体育的启示[J].河南教育学 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35— 38. [7] 吴燕丹,白永正.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 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29(4):85—90. [8] 赫秋菊.健美操处方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健康 促进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 28(2):96—98. [9] 左林,张跃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与传统 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 科技,2013,35(1):73—76. [10] 赵春琪.试析高校残障学生的体育教学 [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3):7—9. [11] 潘跃林,杨 曼.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学内 容改革与模式创新[J].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2009(9):97—99. [12] 汤庆华,谭 磊,宋春华,等.不同教学模式 对病残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南 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 (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