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松鼠》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任务。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素养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开展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出自法国博物家布丰之笔,文章用词凝练,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对松鼠的吃食、外形、居住、行动、搭窝、生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当的介绍,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抓住文章重点词句,分析得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松鼠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比较善于对课文文本进行分析,有能力很好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尝试着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分析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
课文,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背诵文章中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做一些语言积累。
(四)教具: 课件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哪几个方面写松鼠的。
(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对文章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了解怎样运用文字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 谜语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能才出来?
样子想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猜出来,出示投影松鼠图片(板书:10*松鼠)
松鼠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他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课文前,同学们先读一下导读,看看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找个学生读问题。
我们要带着问题读课文,不过本课的字词拦路虎大家一定要赶走他。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检查生词。出示投影(开火车形式读,齐读)
4、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出来了。
学生读。引出:漂亮、驯良、乖巧。(板书)
三、研读课文,感受可爱。
1、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能不能找出松鼠漂亮的句子。
a、学生找出来读,然后投影再读。
b、从“清秀”“帽缨形”谈感受。
c、读感情
d、出示投影,填空。(主要是练习学生背诵)
小结:松鼠的面容,眼睛,尾巴啦,这属于松鼠的什么?引出外貌(板书)
四、学生浏览课文,体会松树的性格驯良,行为乖巧。相应板书。
这个时间,有学生找出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并引导作者的写作方法。如: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五,与《鲸》对比阅读,体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可以作相应提示。从板书上引导。
小组回报。
明确:
《鲸》和《松鼠》都是说明文。《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松鼠》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角度、
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这两篇文章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角度来说,《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主要采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地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松鼠》语言生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六、自由朗读,积累语言。
七、拓展延伸。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