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学生个性化教育中的德育方法

2021-07-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1月 第2l卷第1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ml of tteilo ̄iang College 0f FAu ̄tion Jan,2002 v。1.21 No.1 谈学生个性化教育中的德育方法 王 牲 (双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 黑龙江摘双鸭山155100) 要:在承认学生个性发展存在盖异的基础上,运用具体问题县俸分析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 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德育方法,针对彼此盖异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使德 育工作曼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个性化;因材施教;期望效应;评价;心理教育 中圈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836(2OO2)O1—0047—02 们所确立的德育目标。 在德育过程中,要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照顾其自尊心,不能动辄 训斥、挖苦,甚至惩罚、打骂,也不能用空洞的政 治术语去教训^,而应委婉和气,动之以情,晓之 以理,情理并重。注意德育的多种途径,做到课上 课下相结台.校内校外相结台.无论采用谈话、说 服、赞扬、责备的方式,都不船千篇一律 否则会 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变得迟钝甚至消退。教师在激发 学生的道德感时,应当真诚,避免矫揉造作,要善 于审慎地表露自己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不真实,会 引起学生的不信任和反感。不论何种方式,重在弓I 导和点化,使学生自己发现道德的价值,自觉地形 成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 为,在不同的层次上不斯进步。 二、运用期望效应 学生的个性发展,主要是在学较里完成的,教 师计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里 的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德育工作很有启 发。在教育情境中,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 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式和内容来塑造自 己的行为。 t3理学家认为,这种教师期望教应确实 存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不一 样。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 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而 且,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 师的赏识、注意.希望受到公平的对待。教师如果 能把握每个学生在认知、能力和人格方面的差异. 形成对每个人恰如其分的道德期望,这种期望有可 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否则,对某些同学不了解,看 不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有可能形成低期望,就会 青年学生正姓在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重视研 究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其个性发展的差异,确定 适当的德育方法,将对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健全 的人格及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材擒教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 教育的一种条件。只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 同的德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这也是 种 因材施教 。 材”指的是学生的具体条件, 一、一其中就包含了他的 趣、性格和船力等心理上的特 点。“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从学 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从中体 现出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在具体操作上,改变过去旧的德育模式。如重 视集体教育,缺乏自我意识的培养;过多强调集 体、社会,而忽略了个体的要求和愿望,忽视了个 体成长中的差异;德育目标定的大而空.缺乏针对 性和可操作性。由此带来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学 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依赣性强,人格的两面性 等。因此,德育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学生的不周特 点体现出多层次性。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以下称《意 见》)中,已经提到德育工作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 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分层次由低到高地、一以贯之 地培养学生的“五爱 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 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做到“太处 着眼。小处.凡手 ,从公民的基本索质教育开始. 逐步确立对父母、对家庭、对他人、对工作、对社 会的责任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 关系.然后上升到共产主义品德教育的要求。(事 实上,这几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公民萦质教育是共 产主义品德教育的一部分)循序渐进,努力达到我 影晴德育工作盼教果。 教师在实施期望效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4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望应体现多层次性。尽可能细致地了解每 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适合每 个人的期望。当然.期望不能脱离实际.不要定得 太高,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学生乐 于去努力.能够做得到,心理上会有一种幸福感。 2.期望的传递,可采用多种方式。平等的相 址、亲切的交谈、柔和的语调及关注、期待的眼神 等,将教师的期望自然地一点一点传递给学生。 3.要相信学生,要有耐心。由于学生自身的因 素及环境的影响,期望效应不一定很快出现.作为 教师应有耐心,要相信学生。事实上,德育是终身 教育的过程,中学阶段没有出现的期望效应,在今 后成长的某个阶段也许会出现。 要想使自己的期望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自 身还须具备健全的人格特征,因为德育工作也是一 个人际交往的过程。作为期望者的教师必须真诚待 人,友爱、宽容,襟怀坦白,与学生打成一片。古 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探得学生敬重和爱戴 的教师,学生能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 他们的教导会言听计从。表扬时.会引起学生的愉 快和自豪.会进一步去努力;批评时,会引起学生 的悔悟、内疚,自觉地改正缺点和错误。教师应和 学生多途径交流观念.被此沟通.并设身处地为学 生着想,产生穆情作用,将师生的看法、情感连结 起来.更深刻地理解学生.以利于期望效应的 实现。 三、评价方法个性化 道德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道德要求,对受教育 者的道德表现,加以褒贬、判断的一种德育方法。 在学校中,这种方法对激励学生的积极上进.预防 和克服不良品德具有积极意义。适当使用道德评 价,可以提高其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自我监督、自 我约束的能力。 但由于评价模式的固定化,使对学生的道德评 价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学生的评语程式化.映乏 对其个性的认识;JJ,分数评价学习,以本分听话、 鲜明个性的丧失评价其品德。这洋的德育评价难免 有失全面和客观。 德育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要求是为了 格特征,今后的学习以至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就不 难克服了。 同时,慎重使用否定性评价。对学生所犯的过 失,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艺术的处理,或直截了 当,或和风细雨;或明说.或暗示。形成文字的评 价应使用个性化语言,如将“该生”换成“你”. 拉近被此间的距离。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心理发 育的特点.使得他更注意同伴的评价。同伴的赞 扬、认可,有时会超过教师和家长的作用,成为促 进其成长的动力之一。所以,作为教师还应注意引 导集体舆论的评价。 无论哪一种评价,都应牢记评价必须客观、公 正,如果评价不公正,会使评价产生相反的结果。 四、重规心理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 求学校德育工作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学生应具有竞 争意识、民主精神,要有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 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要有敢想、敢闯、 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社会体制转型期,人们 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都要重新确立,加之社会上 各种思潮对学生会有很大冲击.如果德育工作滞 后、方法不当,易引发许多问题。如观念与现实的 冲突,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出现矛盾心理。由于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增强.学习负担沉重.学 生的心理压力增大.不少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 问题。有的郁郁寡欢、有的胆怯多疑、有的偏执易 怒、有的经不起生活中的一点点挫折,悲观失望. 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有资料表明.在现夸的中小 学生中,性格与心理问题多于道德问题,即使道德 问题,也往往是由某些心理因素造成的。但现在的 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单纯用 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这样做只能雪上加霜。应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道德 的或是心理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疏导和解 决。在《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 年瘩争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 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 环境的能力 。据此,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者来说, 重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是必需的。学 生的性格、心理在学校阶段可塑性很强,应抓紧时 激励人进步。困此,评价应从调动学生内在积极因 素出发,宜多用肯定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其进一步追求更高的目标。 从心理学角度看,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应更多些鼓励 与表扬;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更多地提出要求, 在表扬的同时,还要指出其不足。多鼓励会促进积 极进取的人格特征的形成,个人有了积极进取的人 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的心 理动态,加强对重点对象的监控与辅导.还可以采 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社会上的心理专 家、社会工作者等参与心理咨询与辅导,使学生 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心理素质全面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