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大工商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企业行为安全管理实践与应用

2020-01-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企业行为安全管理实践与应用

学 校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论文目录

一、行为安全管理的定义

二、行为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一)、事故致因理论

(二)、形成共同的安全认知模式 三、行为安全管理系列工具的构成 (一)、人人说“我要安全” (二)、安全5分钟

(三)、HSE(健康、安全、环境)观察 四、实施行为安全管理的要点 (一)、应遵循的HSE管理原则 (1)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2)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3)谁主管,谁负责,安全责任不可推卸

(4)安全是生产的前提 (5)不培训,不上岗 (6)严格安全作业制度 (7)关注行为,关爱生命 (8)安全是最根本的效益

(二)、明确企业各级人员的角色和责任 (1)企业领导的角色和职责 (2)管理人员的的角色和职责 (3)基层员工的角色和职责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五、结语

企业行为安全管理实践与应用

[摘要]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对象从总体上可划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存在的缺陷,而各类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和扩大追根溯源都是基于“人”的因素,因而本文以“人的行为”为安全管理的基本出发点,运用基础理论,结合实施工具,阐述“行为安全管理”的实践与运用,旨在强化企业员工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促进企业安全稳定发展,保障企业根本效益。

[关键词]安全管理 人的行为 企业发展

一、行为安全管理的定义:

行为安全管理,顾名思义是以“人的行为”为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出发点,理论结合实践,而提出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同时,它也是一项企业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活动。它的实施可以起到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消除企业安全隐患的作用。行为安全管理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开发出安全5分钟、人人说“我要安全”和HSE观察三个实施工具,注重发挥全体员工,

尤其是企业基层员工的安全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安全管理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员工被动服从,处于“要我安全”的监管之下,而行为安全管理从培养和提高员工的行为习惯,倡导员工互相关爱、关注行为,并以简便易行的具体工具实施为切入点,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文化,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行为安全管理,变“要我安全”为员工自觉主动的“我要安全”。

二、行为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一)事故致因理论

美国安全工程师Heinrich于1931年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提出了“安全三角形”法则,该法则认为,在每1个死亡或重伤事故背后,会有29起轻伤害事故,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即未遂事故),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用:以重伤\\死亡事故为塔顶到29起“轻度伤害”事故再到300起未造成伤害的未遂事故到以3000个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为基础构成的“安全三角形”来描述。该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企业安全工作的重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事故的发生。我国多年来的事故统计表明,大多数事故也是由于不安全的行为导致的。如:2008年国内某石油化工公司发生的上报事故中85%是由于不安全行为导致的。

(二)形成共同的安全认知模式

行为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全体企业员工,要使全体员工主动地采取安全的行为,首先要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同的安全认知模式。走捷径、省力的完成工作是人的本能,在工作中往往会表现为不按安程序、制度、惯例操作,这种操作

大部分是不安全行为。而一旦事故发生,员工的安全意识会得到强化,但强化的安全意识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同时,由于小范围内发生严重事故的频次不会太高,会造成员工“不安全行为不一定会导致事故”的想法,这也是在基层员工中不安全行为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管理者的安全认知模式是:不安全行为引发事故会增加企业安全管理的压力,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同时,在经营压力下,有些管理者会采取降低安全投入的举措,而安全投入的减少会影响设备的本质安全和安全培训教育的力度,进而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会增加,又导致了事故的增多,形成恶性循环。反之,管理者采取措施减少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会使事故率降低,管理者可以把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设备的本质安全和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上,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安全需要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并遵循上下一致的管理原则,形成共同的安全认知模式,即:消除不安全行为是防止事故的关键;消除不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必要手段;消除不安全行为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在形成正确的、共同的安全认知模式基础上,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得到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诸项措施才能得到真正落实,才能达到减少和杜绝事故的目的。行为安全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形成和强化正确的、共同的安全认知模式,规范作业行为,随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三、行为安全管理系列工具的构成

(一)、人人说“我要安全”

我们已经认识到要想改变人的行为,首先要改变人的观念。人人说“我要安全”是通过四个话题的讨论,即:安全对我意味着……;我对领导的期待……;

触动我的一件事……;希望同事提醒我……。鼓励员工说出“我要安全”,从而形成共同的安全认知模式。人人说“我要安全”工具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加以运用,例如:以班组安全会的形式来引导员工说四个话题、将人人说“我要安全”的四个话题制作成爱心形卡片请全体员工填写等,组织者可以将员工说出的话题内容进行汇总,反馈到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进行答复、跟踪和落实。此外,人人说“我要安全”参加的人员不仅限于本企业人员,也名手长期为企业服务的承包商员工。

(二)、安全5分钟

许多人常常会因心存侥幸而忽视了安全,因粗心大意而放过隐患,从而给个人和企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经济损失。作业过程中,此类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抢工期而忽视安全酿成的事故更多。“安全5分钟”工具的实施目的是为了使员工在作业前能够主动识别、分析作业中的风险,采取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安全5分钟”工具的内容是:作业人员在开始作业前,用较短的时间对作业中的危害进行识别、确认,准备好要采取的防范措施,以避免意外和事故的发生。其应用步骤为:

第一步:停下 接到工作任务进行操作前,先停下来问一下自己:是否已了解工作内容?是否需要办理作业许可?工作条件或场所与以前相比是否有所改变?

第二步:思考 确认了第一步的三条以后,思考以下问题:会不会发生意外?自己或别人会受到伤害吗?会发生坠落、滑倒、跌倒、扭伤、物体打击、触电、中毒吗?使用的工具或设备会伤到人吗?

第三步:识别 在第二步,已经针对所从事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伤害进行了分析,第三步,就要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进行相应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第四步:计划 针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落实控制措施,进行安全工作条件确认;针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落实现场作业的防范措施;确认使用的工具符合要求;确认个体劳动防护用品齐备;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清楚如何应急。安全5分钟工具的实施可以用制作成“安全5分钟”提示卡片发放给全体员工的方式来实施,员工在作业前应对照卡片内容,在5分钟内按步骤操作,切实降低作业风险。

提示卡片适用于企业员工和承包商员工进入生产和作业区域的施工、检维修作业以及其他临时作业活动,在作业前使用。实施安全5分钟的目的是帮助员工和承包商员工建立事前风险评估和危害识别防范的习惯,因而“安全5分钟”提示卡不能取代作业许可制度。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应定期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确认提示卡内容的充分性是否满足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各企业应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任务特点予以完善,并在推行一段时间后,根据员工和承包商员工的现场表现确定在哪些作业上使用。

(三)、HSE(健康、安全、环境)观察

员工在作业场所的行为表现对企业的HSE业绩非常关键,员工不安全的作业行为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工作环境不良或设备设施的不良状态也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HSE观察”这一工具是借鉴部分企业的做法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引导全体员工互相关注行为,来改进员工的作业行为,及时发现设备设施的不良状态,以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HSE观察的内容是通过对工作区域内员工的表现和作业行为以及设备调入的状态进行现场观察来确认已有的制度、要求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寻找可以改进的方面,是体现企业安全、环保、健康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积极的事故预防方法。其运用方式是使用“HSE观察卡”。

HSE观察方法:实施HSE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使现场HSE工作达到管理层所期望的标准,即减少不安全行为,消除不安全状态。因此,在实施时首要应该考虑管理层如何开展HSE观察,以体现“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并给员工作出表率,同时,组织和引导体体员工实施HSE观察。管理层包括企业级领导;各生产区域负责人;HSE管理、设备、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人;各生产区域HSE管理人员;HSE管理、设备、生产、技术部门管理人员等。管理层与管理人员进行HSE观察的目的在于强化管理层对现场HSE工作的领导和责任;强化各区域第一责任人对区域实际HSE工作的责任;现场观察各区域落实HSE制度、要求的情况;寻找可以改进的方面;对发现的问题或隐患跟踪其整改情况;为员工起到表率作用。企业员工进行HSE观察的目的在于落实“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方针;培养互相关爱的良好氛围;寻找可以改进的方面;对发现的问题或隐患跟踪其整改情况。实施HSE观察的人员在实施前应接受培训。在进行HSE观察前,要准备好观察卡,确定观察的作业和区域,明确观察内容,在观察到不安全行为时,要及时制止,并以平等的方式与员工或企业承包商员工进行沟通,观察后要做好记录,认真填写HSE观察卡,定期进行HSE观察卡内容的统计分析,HSE观察的重点是观察作业行为,在观察作业行为时,可能也会观察到不安全状态,可以一并记录到观察卡中。观察区域一般要覆盖所有的区域,包括生产区域、生产辅助区域(辅助车间、实验室、仓库等)、办公区域等,其中重点

是生产区域。观察的内容应包括作业人员的表现、行为以及作业场所的现状。其中作业人员表现、行为包括:人体劳动防护用品(是否正确佩戴、使用,是否存在缺陷);作业人员工作位置、作业规程的执行;员工的反应等,作业场所现状包括:作业区域清洁、整齐;作业环境;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完整性和投用状态;工具、设备、设施;应急准备情况等。

在进行HSE观察时应注意沟通的内容和技巧。现场沟通时,对员工的安全行为给予和引导,同时指出员工的不良表现、不安全行为以及工作场所、工具、设备存在的问题,沟通时首先要取得对方的认可,避免对方出现反感。面带微笑,以平等的态度采用讨论的方式与对方沟通是常用的技巧。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不安全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后果是对人的伤害) ――有没有更安全的方法(引导对方自已提出) ――不呵斥或批评对方

――不运用“你应该如何……”的语言方式与对方沟通。

在进行HSE观察时,能够马上提供帮助的应立即提供帮助,但需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对方处于危险中,如:登高时、切削等作业时,不能因HSE观察时的沟通分散其注意力而导致伤害的发生。

在现场与员工沟通后要填写HSE观察卡,HSE观察卡可从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考虑,同时应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适用于自身的HSE观察卡。

应定期对HSE观察卡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目的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趋势,找出企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统计时可按:部门或单位

自报和他报HSE观察卡数量统计;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的类型及数量统计;管理原因的分类统计;问题处理率统计。统计分析可作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对问题的分析可按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对应的管理体系要素来做。举例说明:

首先描述HSE观察经过及相关信息(包括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相关记录等),然后从以下方面分析产生HSE缺陷的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包括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工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或坐不安全位置、在吊物下作业或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不安全状态包括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失或有缺陷、生产或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对可能存在的直接原因进行分析后,要对产生缺陷的可能的间接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充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事故隐患整改不力或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及其他。找出产生缺陷的可能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后,推行HSE管理体系的企业要从体系的完善性上对相应的要素进行评估改进,HSE体系管理要素分为: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运行和维修、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检查和监督;事故处理和预防;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等十个方面。

四、实施行为安全管理的要点

实施行为安全管理首先要在遵循一致的HSE管理原则基础上,通过宣传和引导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安全认知模式,其次根据企业管理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领导示范、人人参与、班组自主、部门督导、扎实推进,从而形成长效机制。

(一)、应遵循的HSE管理原则 (1)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虽然事故发生的原因会多种多样,事实上,如果深入剖析事故的原因,总是会归结到管理上的原因。通过系统的风险分析,无论是行为安全方面,还是工艺安全方面,都可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事故的发生会有一定的预兆或规律,我们通过前期预防、过程控制、应急处置,避免事故发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从思想上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这一理念,能够杜绝事故的发生。许多认真践行这一理念的企业,在安全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尊敬的业绩。

(2)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任保一项设备隐患、制度缺陷、工作疏忽或个人违章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切实保证安全生产,必须严把每一个环节、落实每一个岗位、每位员工的安全职责。安全生产决不仅仅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只有实现安全工作的全员参与,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让每一位员工都自觉地把安全生产当人自己份内的事情,才能真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杜绝事故发生。

(3)谁主管,谁负责,安全责任不可推卸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其核心就是“谁主管,谁负责”。企业每一级领导,每个层面的员工都是所管辖区域和业务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级管理人员负有监督管理的直接责任,操作人员负有本岗位的安全责任。

(4)安全是生产的前提

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但绝不是说生产和效益可以高于一切,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重要到置安全于不顾的地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财产和人员的巨大损失。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保证安全条件下的生产是合算的。过分强调生产和效益的企业不仅面临事故风险,还要面临法律方面和经营方面的风险。因此,安全是生产的前提。

(5)不培训,不上岗

要保障安全生产,最终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而这两方面都需要不断强化教育培训来实现。没有接受必要的培训,员工可能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就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失误或错误操作,发生紧急情况时处置不当。因此,安全教育培训不仅是为了满足法规要求,也是员工上岗的必要前提,不培训,不上岗。、

(6)严格安全作业制度

作业环节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正确的、规范的操作可以安全地实现预期目标,而违章操作则很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要求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作业制度,坚决杜绝一切可能带来危害的不安全行为。

(7)关注行为,关爱生命

员工的行为直接关系着安全工作的成败。关注行为就是要引领员工安全作业,引导员工开展行为观察,通过鼓励推广安全行为、互相制止不安全行为,在员工中形成安全互动的良好氛围,最终使不安全行为没有遁形之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员工作为生产的主体,其基本利益必须得到保证,而作为员工最根本的权利――生命权,更是重中之重。设备出现了问题,可以进行维修和更换;财产出现了损失,可以通过欺了途径挽回或弥补。一旦发生伤亡,那么员工的生命和幸福将是永远无法挽回的。我们提倡关注行为,规范行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事故,关爱生命,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生命权。

(8)安全是最根本的效益

安全生产是为了保护生产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健康、设备设施和财产不受损失,环境不被玩弄。从实践经验来看,保证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巡全投入,将事故和职业危害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是合算的,是最经济、最可行的发展之路。在当前提倡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形势下,安全不仅是生产和效益的保障,而县域是最根本的效益。

(二)、明确企业各级人员的角色和责任

行为安全管理是一种行业管理活动。它强调企业领导的率先垂范、管理层和基层之间的互动、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爱,明确的角色和责任是顺利实施的关键。在实施过程 中,全体员工都是主角,领导层提供政策和资源的保证,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督导,全体员工需要亲历践行。

(1)企业领导的角色和职责

应对推行行为安全管理提出明确要求,给出承诺和资源上的支持;负责对实施效果做出响应和激励,并提出更高的目标;率先垂范、直接参与,亲自参加或实施责任 区域HSE观察或活动;对任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

(2)管理人员的的角色和职责

明确活动计划的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提供意识和各种工具的培训和指导;组织并指导员工开展“人人说我要安全”、“安全5分钟”、“HSE观察”活动;参与HSE观察活动,定期 实施HSE观察;负责HSE观察卡的发放、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负责HSE观察卡分析结果的反馈、整改措施的制定和效果评估。

(3)基层员工的角色和职责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与行为安全管理实践。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与建立和实施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一样,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也遵循“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因此目标必须明确,并应得到企业领导的承诺和支持,在实施过程中还应保证执行力度,定期、合理地检查评估实施效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激励机制,确保持续有效实施。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涉及企业和个管理部门,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因此,企业要根据管理实际认真策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理念转变、角色职责、培训教育、激励措施、目标责任、考核要求等诸多方面着手,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取得好的效果。企业在制定和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建立“领导示范、人人参与、班级自主、部门督导”的运行机制。

五、结语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但安全生产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与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强调“安全生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要站在以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坚持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企业安全管理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更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重要举措,只有形成了“人人参与、全员动手”的良好安全管理氛围,从每位员工的安全行为做起,企业安全综合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相信通过我们安全管理的研究者和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企业“本质安全”终会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海因里希(Heinrich).工业事故预防.1931。

[2]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审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煤炭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

[3]毛海峰.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 [4]国际劳工组织.ILO/OHS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2001。

[5]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Q/SHS 0001.1--2001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