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波动将会越来越大,并且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预测的难度,加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使利率风险成为各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尽管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予以重视,但因为缺乏相对应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还是相对薄弱的。因此,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建议 一、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商业银行的运营收入受利率风险的影响
由于利率的变动是不确定的,所以利率风险会经常会在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中显现出来。如果银行的运营收益变动,那么必定会引起银行对利率波动下利率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因为收益的变动乃至亏损不仅会动摇客户及市场对商业银行的信心,而且还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一定程度的削弱,进而对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产生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以往的利率风险管理中,只关注存款和贷款之间利息差收入的变化,以为利率变动只会对资产和负债业务产生影响,可知随着经济越来越快的发展,许多资产证券化业务等手续费及其他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利率波动也会对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产生影响。在我国净利息收入在商业银行的收益中占有很
大的一部分,若对固定单位时间内的净利息变动进行研究,则在这一期间内,利率的变动会对一些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而一些则不受影响。那么净利息的变动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ni=as×△r-ls×△r
其中:△ni(net interest)为净利息的变动;as(assets)为在固定单位时间内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的资产;△r(rate of interest)为利率的变化;ls(liabilities)为在固定时间内利率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变化的负债。
由上述可知:若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在特定的状态下,那么受利率波动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有可能增加,当然也有可能减少,致使其运营收益也起伏不定,此即为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运营收益的影响。
2.商业银行的资产价值受利率风险的影响
利率的波动不仅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运营收益,而且还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济价值。由经济价值分析法可知:一种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就是依照市场利率折算的其未来带来的现金流量的现值。换句话说,经济价值分析法想要说明的是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资产价值的影响。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对隐含利率风险的度量,因为这些隐含的利率风险会慢慢反映在商业银行往后的财务报表中,对商业银行的运营收益和资产价值产生双重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形成原因 1.内部原因
(1)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在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每个国家的商业银行同样都缺少对央行利率政策的精确预测,更无法根据央行利率政策的变动来相应的调整各自的资产负债结构,导致了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平衡,在利率变动时因不能第一时间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而遭受损失。我国也存在很严重的资产负债结构失衡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期限结构方面,其并没有建立合理的配比关系,比如说用短期存款来支持长期贷款的业务,这样的资产负债结构是属于负债敏感型的资产负债结构,一旦利率不断上升,那么其负债成本将会很快的上升。第二,在利率结构方面,同一期限的存款与贷款之间并未保持合理的利息差。如银行为了吸引贷款客户,没有原则的降低贷款利率的行为;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在已定的利率外额外付息的行为,都会造成存贷款利息差的下降,严重时银行可能遭受亏损经营。第三,在总量结构方面,其在此结构上也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存在存差或者是借差缺口过大的问题。上述三点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利率风险。
(2)资产结构单一,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我国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构成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但是有两项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构成中占的比例较低,即为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总体来说,随着各种环境的变化,银行利差收入的增加是有限度的,且存在很大的变动性,而能够帮助银行开发其他收入来源的则为各种非利息收入,借此来减少利差收入的变动所引发的不利影响。而就我
国的四大国有银行而言,1995年的非利息收入仅占到总收入的3.5%-17%,2000年的平均水平也只为6.3%,占比过低。以上情况表明,利率的变动会对商业银行的运营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利率的变动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利率风险。 2.外部原因
(1)缺乏完善的利率政策和金融法规。就我国当前的利率政策而言,其对中长期存款和贷款利率的确定方式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存款的利率是按期限确定的,而贷款的利率是每一年定一次,这使得商业银行面临重新定价的风险。与此同时对那些提前还贷及贷款额度大客户来说,这样的利率折算方式在还贷的时候极易与银行发生利益冲突,所以在这当中隐含着一些利率风险。除此之外,由于受制于分业管理,导致借贷业务中存在的利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主要部分,再加上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分散上缺少有效的机制,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不单单缩小了其利率风险缺口调整的余地,还加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2)我国不健全的金融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也在不断的进步中,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等都有一定的规模。尽管如此,我国依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主要表现在:货币市场还不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市场而言比较滞后,它的滞后性导致经济活动中大部分的资金需求都来源于商业银行,这样便造成了风险的大量积聚;对于外汇市场而言其交易不但局限于即期外汇交易,而且规模
也比较小,所以很难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外汇头寸暴露;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使商业银行缺少了有效的规避利率风险的手段。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优化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以此来降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我国的资产负债管理因为处于长期管制的经营环境中,所以其调节缺乏自主权。若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资产和负债的配比会对商业银行的收益和运营产生影响。因此,其应该相应的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和结构。第一,在资金来源上,以主动型负债来调整负债结构,比如: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进行同业拆借、积极发行金融债券等;第二,在资金运用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降低贷款的比例,目的是为了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比如:增加债券、投资等非贷款资产业务的比例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减少不良资产的比例,以此来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降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2)加大中间业务的扩展,改善银行的盈利结构。在我国当前的业务中占比最高的依然是存款和贷款业务,占比极低的是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所以商业银行缺少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的手段。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发展的。其在1980年前经营的主要是传统的汇兑和结算业务;票据承兑、信托租赁、代理发行和代理保险、信用卡等业务是在1980年以后渐渐发展而
来的;1990年以后,各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如代客理财、一卡通、经济咨询等新的中间业务。虽然如此,与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不仅投资品种匮乏、收入低,而且经营范围窄,业务规模相比较小,正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 2.加快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
(1)加快货币市场建设。货币市场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他的市场覆盖面及规模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利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当货币市场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并且所参与的种类越来越多时,说明该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就越好,同时还说明在货币市场在资金交易中形成的利率就越能反映真实的市场资金供求,这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2)加快证券市场的发展。如果要满足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调节资产组合业务的需求,就必须要有发达的证券市场。因此,不仅要有证券发行的一级市场,而且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流动性资产证券化还要求建立二级市场。完善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不但能提高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可交易性及标准化,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发展证券市场,对品种进行创新,对证券的期限结构进行调整使其进一步合理化,并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拓资产证券化的二级流通市场,使其有助于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艳红: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开封:
河南大学,2007年5月,第25页.
[2]李艳红: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年5月,第25页.
[3]汤 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5年6月,第10页.
[4]程培罡 刘郁葱: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浙江金融,2008年2月,第27页.
[5]曾 真: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4月,第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