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国税制构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答:主要的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而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三项构成税制的基本要素。
5.我国列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的应税消费品包括哪些? 答:烟、酒和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 重要名词
1、税收 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或形式)。
2、税源 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每一种税都有其经济来源。
3、税收中性 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二是国家征税应当避免对市场运行机制发生不良影响
4、税负转嫁 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进货价格的方法,将税负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5、扣缴义务人 指税法规定的负有代收代缴、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6、直接税 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的税,如各种所得税、财产税等。 7、中央税 指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收入归中央政府支配使用的税种。 8、流转税 指以商品或劳务作为课税对象征收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9、所得税 指以纳税人取得的纯收益或总收益为课税对象征收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10、行为税 国家为推行某项经济政策、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对某些特定行为课征的各种税收的统称(如证券交易税、屠宰税等)。
11、财产税 指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作为课税对象征收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企业所得税
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是指: ①会计利润计算中已扣除,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部分(如:业务招待费超支); ②会计利润计算中已扣除,但税法规定不得扣除的项目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款等); ③未记或少记的应税收益(如:接受捐赠的收入)。
纳税调整减少额是指: 弥补以前年度(5年内)未弥补亏损; 不征税收入;
免税收入; 减税或免税利润。
税前扣除项目:1工资、薪金支出2职工福利费(工资薪金总额14%)工会经费2%职工教育经费2.5% 3社会保险金4汇兑损失5业务招待费(限额=min(实际发生额*60%,当年销售额*千分之五))6广告费与业务招待费(限额当年销售收入15%)7坏境保护专项资金、劳动保护费、转让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摊销额、盘亏毁损报废净损失、进项税金、运费、 8研究开发1000万投入未成功,计入管理费用,再扣除50%,成功了按150%摊销)9借款费用(不需资本化的)、交付使用后借款利息 境外所得抵免限额=(境内+境外)*25%*境外某国所得/(境内+境外)=某国所得(税前)*25% (某国所得=分回利润/(1-对方国家税率)或=分回利润+已纳税) 个人所得税
1、抵免限额=min[境外应税所得×我国税率,境外已纳税额(分国限额法) 境外所得应纳税额=境外应税所得×我国税率-抵免额
2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3500元或48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税率 3% 10% 20% 25% 30% 35% 45% 速算扣除数(元) 0 10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3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元)×20%“*70%” 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70” 注意: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需加成征收;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20 30 40 速算扣除数 0 2000 7000 不超过20000元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