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
1、配送是指(D)。
A、生产领域内的运输;B、城市间运输;C、国际间运输;D、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短途、末端运输;
2、运输与搬运功能相近似,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在(C)。
A、服务范围不同;B、时间范围不同;C、空间范围不同;D、形质范围不同;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运输业的特点(B)。
A、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B、运输不属于生产领域;C、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D、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
4、下列哪一项不是运输业的发展趋势(D)。
A、运输集约化;B、运输绿色化;C、运输标准化;D、运输产业化;
5、企业内物流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是直接为产品生产服务的,也称之为(C)。
A、配送;B、运输;C、物料搬运;D、传送;
多项选择题
1、运输与配送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ABD)。
A、服务范围不同;B、活动范围不同;C、形质范围不同;D、功能有差异; E、时间范围不同;
2、下列哪些是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ABCE)。
A、运输工具;B、运输动力;C、运输线路;D、运输人才;E、通信设备;
3、运输的两条基本原理分别是(AD)。
A、规模经济;B、时间经济;C、数量经济;D、距离经济;E、功能经济;
4、下列哪些属于运输业的发展趋势(ABCE)。
A、运输集约化;B、运输绿色化;C、运输标准化;D、运输产业化;E、运输信息化;
5、运输具有下列哪些功能(BC)。
A、货物装卸;B、货物位移;C、货物储存;D、货物配送;E、货物包装
名词解释
1、运输:是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
2、运输原理:运输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3、运输功能:运输具有两大功能是货物位移和货物临时储存。
4、智能运输系统:是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自动控制、交通工程等技术,改善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建立起一个智能化的、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指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运输动力、运输线路、通信设备。
简答题
一、简述物流运输与搬运的区别。
流通领域的运输与搬运功能相近似,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空间范围的大小,流通领域的运输空间范围较大,可以跨城市、跨区域、跨国界,而搬运仅限于一个部门内部,如车站内、港口内、仓库内或车间内。
二、简述运输业的特点。
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
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
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
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
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
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三、简述运输的发展趋势。
1、运输的集约化;
2、运输的标准化;
3、运输的信息化;
4、运输的智能化;
5、运输的绿色化。
四、简述运输与配送的区别
1、配送是支线运输、区域内运输、末端运输,而一般的运输则属于干线运输;
2、2、配送是距离较短、规模较小、多批次多品种、少批量的运输形式,而运输则是少品种、大批量、长距离的运输形式。
3、3、配送所使用的是小型货车,一般不超过2吨的载重量,而运输使用的是大型货
车或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的重吨位运输工具。
4、4、配送始终以服务优先,而运输则更注重效率,以效率优先。
5、5、配送所附属的功能较多,主要包括装卸、保管、包装、分拣、流通加工、订单处理等,而运输则只有装卸和捆包。
五、研究运输的意义。
1、提高运输服务水准;
2、提高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3、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总费用;
4、实现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
5、促进运输经营观念和组织方式等的变革。
论述题
一、运用运输业的特点,探讨运输的发展趋势。
1、运输的集约化。运输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要长足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投入生产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二是综合运用这些资源进行生产所必需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体制。
而依靠提高科技水平、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科学管理和建立合理的运输体制,通过提高运输效益来促进运输发展,则是集约型运输。
2、运输的标准化。是指以交通运输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仓储、配送、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交通运输突出特征的信息标准,并形成与物流其他环节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供应链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运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成为先进国家提高交通运输运作效率和效益,提高竞争力的必备手段。
3、运输的信息化。交通运输信息化是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目标。
交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和进步的过程,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多地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4、运输的智能化。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运用于整个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将道路使用者、交通管理者、汽车、道路及其相关的服务部门有机地联结起来,使交通运输的运行功能进入智能化阶段。
5、运输的绿色化。绿色运输指在运输过程中抑制运输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运输环境的净化,使运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绿色运输战略不仅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论述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
1、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是运输。在运输、储存和流通加工物流系统三大效用功能要素中,运输功能的主导地位和要素核心作用日益显现,是物流系统最关键的核心功能要素。
2、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是运输。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合理化,只有运输合理化,才能使物流系统更加合理,总体功能更优。
3、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在物流过程中所需支付的费用中运输费所占比重最高,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组织合理运输,不断降低物流运输费用,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 运输基础
单项选择题
1、与运距有关的不合理运输是(A)。
A、过远运输;B、对流运输;C、无效运输;D、重复运输;
2、与运量有关的不合理运输(C)。
A、过远运输;B、对流运输;C、重复运输;D、迂回运输;
3、直达运输是指(B)。
A、按照货物合理流向,选择最短路线组织的运输;
B、将货物从产地或起运地直接运到销售地或用户的运输;
C、根据一定生产区的产品相对固定于某一消费区组织的运输;
D、对当地生产或外地到达的货物,不运进流通批发仓库,直接将货物运送到用户的运输;
4、无效运输是指(A)。
A、被运输货物含杂质过多,使运输能力浪费于不必要物资的运输;
B、同一种货物在同一线路或平行线路上做相对方向的运送;
C、不经过最短线路绕道而行、舍近取远的一种不合理运输;
D、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运输现象;
5、评价运输合理化的要素有五种,下列哪一项不在此列(D)。
A、运输距离;B、运输环节;C、运输时间;D、运输线路;
多项选择题
1、与运距有关的不合理运输是(AD)。
A、过远运输;B、对流运输;C、无效运输;D、迂回运输;E、倒流运输
2、与运量有关的不合理运输是(CE)。
A、过远运输;B、对流运输;C、无效运输;D、迂回运输;E、重复运输
3、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路运输最明显的缺点是(BCD)。
A、运输经常性好;B、受自然条件影响大;C、运输速度慢;D、可达性差;
E、运输距离短
4、水路运输有以下几种运输形式(ACDE)。
A、沿海运输;B、干线运输;C、近海运输;D、远洋运输;E、内河运输
5、铁路运输的优点有(BCDE)。
A、机动灵活;B、运输能力大;C、运送时间准;D、运输能耗低;
E、通用性能好
名词解释
1、运输节点:运输节点是起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作用,承担货物的集散、运输业务的办理、运输工具的保养和维修。如停车场、货运站、中间站、港口、空港、管道站,均
属于运输节点。
2、多式联运:是指联运经营人根据单一的联运合同,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一次保险,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负责组织将货物从指定地点运至交付地的全程运输。
3、对流运输:指同一种货物在同一线路或平行线路上做相对方向的运送。
4、干线运输:是利用铁路,公路的干线,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进行的长距离,大数量的运输,是进行远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重要运输形式。
5、运输合理化:就是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行驶最短里程、经最少环节、用最合适的动力、花最低费用、以最快速度,将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即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运输更多的货物,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6、集装箱运输:是指利用集装箱运输货物的方式,是一种既方便又灵活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简答题
一、现代运输方式有哪些。
1、铁路运输方式;2、道路运输方式;3、水路运输方式;4、航空运输方式;5、管道运输方式。
二、各主要运输方式分别有什么优缺点,各适用于哪些范围。
1、铁路运输。优点是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能耗低,通用性好,运输经常性好,一般不受气候的影响,能够准确掌握货运时间;缺点是运输基础建设投资较大,占地多,机动性差,运输范围受铁路线限制。主要用于承担长距离、大批量的货物运输。
2、道路运输。优点是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运输,不需要转运或反复搬运。缺点是载重量小,运输能力小,不适宜装载重、大、长件货物,不适宜长途运输,能耗高、污染大,道路环境对车辆运行中的震动及货损会有影响,运输成本较水运和铁路运输都高。适用于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或是水运、铁路难以到达的长途,大批量货运。
3、水路运输。优点是运量大,运输能力大,能耗低,运输成本低,建设投资少,占地少,劳动生产率高,平均运距长;缺点是速度慢,受港口、气候等因素影响大,可达性差。一般主要承担大批量、远距离的运输。
4、航空运输。优点是速度极快,不受地形限制,安全性高。缺点是投资大,成本高,易受气候条件限制,机动性差。一般用于价值高,运费承担能力强的贵重货物。
5、管道运输。优点是运量大,运费低,能耗少,占地少,较安全可靠,受气候环境影响小,运输经常性好,劳动生产率高。缺点是通用性差,灵活性差。主要用于运送单向、定点、量大的流体状且连续不断的货物,如原油、天然气、煤浆等。
三、运输节点有哪些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转运型节点。转运型节点是以接连不同运输方式为主的节点,如货运站、港口、空港等,货物在节点上停留的时间较短。
2、储存型节点。是以存放货物为主要职能的节点,货物在节点上停留时间较长。如仓库、货栈等。
3、流通型节点。是以组织物流为主要功能的节点。
四、评价运输合理化的要素有哪些。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的长短是运输合理与否的一个最基本要素,缩短运距既具有宏观的社会效益,也具有微观的企业效益。
2、运输环节。组织直达运输,可减少中间环节和二程运输,对于合理运输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3、运输工具。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按其特点组织装卸运输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优势,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环节。
4、运输时间。缩短运输时间对整个物流流通时间的缩短有决定性作用,还有利于运输工具的加速周转,充分发挥动力作用,有利于货主资金的周转和提高运输线路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资源的作用。
5、运输费用。运输费用是衡量物流运输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判断各种运输合理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的重要依据。
五、简述开展多式联运的优点。
1、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
2、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质量;
3、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杂费用;
4、扩大运输经营人业务范围,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运输。
论述题
一、系统分析产生运输不合理现象的原因。
1、空驶。利用自备车送货提货,造成单程重车、单程空驶;或者由于工作失误计划不周,车辆空去空回,导致双程空驶。
2、对流运输。同类或可以互相代替的货物沿着同一线路相向运输;或者以不同运输方式在平行路线上或不同时间进行相向运输。
3、倒流运输。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
4、迂回运输。不经过最短线路绕道而行,舍近取远的不合理运输。
5、过远运输。选择供货单位时,不就地就近获取商品或物资,而舍近求远从外地或远处运来同种商品或物资。
6、重复运输。原本可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在中途将货物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
7、无效运输。运输的货物杂质过多,使运输能力浪费于不必要物资的运输。
8、运力选择不当。未考虑各种运输工具的优劣势而不正确选用运输工具造成不合理现象。
9、托运方式选择不当。没有选择最有利的运输方式从而造成运力浪费以及费用支出加大。
二、论述如何选择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适于大宗低值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也适合于大批量、时间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的一般货物和特种货物的运输。
2、道路运输适于中短距离运输。
3、水路运输适宜于运距长、运量大、对送达时间要求不高的大宗货物运输,也适合集装箱运输。
4、航空适宜运送价值高、体积小、送达时效要求高的特殊货物。
5、管道运输适合于单向、定点、量大的流体状且连续不断货物的运输。
三、论述多式联运与传统运输的差异。
1、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在多式联运方式下,托运人只需办理一次托运,订立一份运输合同,一次支付费用,一次保险,从而省去托运人办理托运手续
的诸多不便。同时,由于多式联运采用一份货运单证,统一计费,因而也可简化制单和结算手续,节省人力和物力。
2、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质量。多式联运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途中由于不需掏箱、装箱、逐件理货,只要保证集装箱外表状况良好,铅封完整即可免检放行,从而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
3、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杂费用。由于多式联运全程运输采用一张单证,实行单一费率,从而简化了制单和结算手续,节约了货方的运杂费。
4、扩大运输经营人业务范围,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运输。多式联运经营人或作为联运的实际承运人,其经营的业务可获得较大的扩展。除运输经营人外,其他与运输有关的行业及机构,如仓储、港口、代理、保险、金融等,均可通过参与多式联运扩大业务。
第三章 运输作业管理
单项选择题
1、货运经营的主体是(C)。
A、货主;B、货运服务对象;C、货运经营者;D、货运市场
2、货运企业日常管理的核心工作是(A)。
A、计划工作;B、投资决策工作;C、财务工作;D、调度工作
3、驮背运输也称为(D)。
A、载驳运输;B、拖挂运输;C、双班运输;D、甩挂运输
4、环形式行驶路线选择的原则是(C)。
A、工作率最高;B、装卸停歇时间最短;C、里程利用率最高;D、总行程最短
多项选择题
1、货物运输系统主要由以下哪几部分构成(ABE)。
A、货运市场;B、货运企业;C、货物;D、驾驶员;E、货运信息
2、零担货运的特点是(BD)。
A、调度方法不同;B、计划性差;C、多为干散货;D、组织工作复杂;
E、所用车辆不同
3、货运的基础设施包括(ACDE)等。
A、公路;B、货运车辆;C、航道;D、货运站;E、装卸机械
4、汽车运输计划由以下哪几部分组成(BCE)。
A、汽车保修计划;B、运输量计划;C、车辆计划;D、行车时刻表;
E、车辆运用计划
5、运输车辆的选择,主要指(AC)。
A、车型选择;B、车辆组织方式选择;C、车辆载重量选择;D、行车路线选择;E、车辆数选择
名词解释
1、准时货运:是指在特定的时刻,将货物按所需的品种、数量送达指定的目的地并交付给客户的服务。
2、快速货运:是指在约定的货物交付时刻表的限定下,以门到门或桌到桌的方式实现的一种货物运输服务。
3、整车货运:是指以一次承运整车为基本数量单位,或以这样的基本单位签订贸易合同,并实现货物交付的货运服务。
4、成组货运:是以成组化单元托盘等进行受理、分销、配载、中转、送货与交付的服务。
5、专项货运:是针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货物种类展开的货运服务,这些有特殊要求的货物包括高科技设备、时装、冷藏货物等。
6、双班运输:一天24小时内,如果一辆车出车工作两个班次(一般以工作8小时左右为一个班次)或三个班次者,就称为双班运输或多班运输。
7、拖挂运输:也称汽车运输列车化,它是以汽车列车形式参加生产活动的一种运行方式。
8、甩挂运输:是指汽车列车按照预定的计划,在各装卸作业点甩下并挂上指定的挂车后,继续运行的一种组织方式。
9、等值运距:即专用车辆与通用车辆的生产率或成本相等时的运距。
10、货运流通过程:是指由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以商品或物资形式出现的物品,由生产地向消费地流动的全过程。
11、货运经营者: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是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济活动的主体。
12、零担货物:是指发货人提供的一批托运货物的数量、性质、形状和体积等,不够装满一辆3吨的货车,称为零担货物。
13、自行运输:是指使用自有的运输设备运输自有的、承租的或受托货物的活动。
14、委托运输:指发运货物时,把有关的货运工作委托给运输承包公司,由他们负责办理货物运输的全过程及所发生的与运输有关的事务。
15、超限货物:是指外形尺寸和重量超过常规车辆装载规定的大型物件。
16、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贮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
简答题
一、我国货运系统的发展特点。
1、服务功能多样化;
2、场站布局合理化;
3、操作运行机械化;
4、货运集散协作化;
5、组织管理现代化;
6、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举例说明货物流通有哪几种模式。
1、陆上货物流通模式:是以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作为货物流通过程干线的运输方式;
2、空中货物流通模式:是以航空运输作为货物流通过程干线的运输方式;
3、水上货物流通模式:是以水上运输作为货物流通过程干线的运输方式。
三、简述货运组织的基本方式。
1、货主直接托运制:是指由货主与掌握运输工具的运输企业直接发生托运与承运关系的运输业务组织体制。
2、运输承包发运制:是指由货主与运输承包人发生托运与承运关系,并由运输承包人组织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运输业务组织体制。
四、简述汽车运输调度工作的基本内容。
1、各级调度部门应严肃、认真的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动力和运量的平衡,合理安排运输生产。
2、认真编制车辆运行作业计划,通过运行作业计划的实施和检查,将生产环节协调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
3、掌握旅客、货物的流量、流向和各种客观情况,对车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采取措施,保证运输生产计划的完成。
4、加强现场管理和车辆运行指挥。针对现场、线路、客货源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车辆调度方法,并不断研究改进调度工作。
5、认真贯彻汽车预防保修制度,保证营运车辆按计划进厂保修,维护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五、简述汽车运输调度工作机构的组成及主要工作职责。
1、计划调度组。工作职责包括:掌握运力、运量情况,主持召开运力、运量平衡会议;提出车辆的运用意见;编制车辆运输计划。
2、值班调度组。工作职责包括:具体下达车辆运行作业计划并监督执行;提出车辆的运用意见;参与编制车辆运行作业计划;实现现场调度;准确掌握车辆保修进度,必要时予以调整;准确掌握道路的交通情况。
3、统计检查组。工作职责包括:编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计划值与实绩的对比图表;督促基层调度员报送车辆作业计划。
六、双班运输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1、一车两人,日夜双班;
2、一车三人,两工一休;
3、一车两人,日夜双班、分段交班;
4、一车三人,日夜双班、分段交接;
5、两车三人,日夜双班,分段交换;
6、一车两人,轮流驾驶,日夜双班。
七、试述拖挂运输经济性的具体表现。
1、相同运输条件下,采用拖挂运输可大大增加载货汽车的拖载量,能使原有的生产能力成倍增加;
2、挂车结构简单,制造比较容易,耗用金属材料也较少,适用于企业自行设计和制造,增加运输能力更为直接;
3、拖挂运输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驾驶员,保修作业比较简单,增加的保养技工也有限度,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拖挂运输的行车燃料消耗、挂车的初次投资以及它的保修费用,均比使用同等载重量的单个汽车要低,拖挂运输的单位运输成本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5、汽车列车便于采用多种灵活、先进的运行方式,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经济效益比较理想。
八、举例说明甩挂运输的经济性。
以一辆汽车配备三辆全挂车作两头甩挂运输为例:当汽车列车在A地装货行驶至B地后,卸车工人摘下重挂,再集中力量将载货汽车卸空,然后挂上业已预先卸妥的全挂车返回A地;与此同时,B地卸车工人完成摘下挂车卸车作业。当汽车列车返回A地,装车工人摘下空挂,再集中力量完成载货汽车的装车作业,然后挂上业已预先装妥的全挂车继续向B地行驶。
甩挂运输是利用汽车列车的返回行驶时间来完成甩下挂车的装卸作业,从而使原来整个汽车列车的装卸作业时间缩短为汽车装卸作业时间和甩挂作业时间,加速了车辆的周转,
提高了运输效率。
九、试述超限货运的运输组织工作要点。
1、办理托运。由大型物件托运人向已取得大型物件运输经营资格的运输业户或其代理人办理托运。托运单必须如实填写大型物件的规格和资料。
2、理货。对货物的几何形状、重量和重心位置事先进行了解,取得可靠数据和图纸资料,为确定超限货物级别及运输形式、查验道路及制订运输方案提供依据。
3、验道。查验运输沿线全部道路的基本情况,了解沿线地理环境及气候情况,根据查验结果预测作业时间,编制运行路线图,完成验道报告。
4、制定运输方案。在充分研究、分析理货报告及验道报告的基础上,制定安全、可靠、可行的运输方案。
5、签订运输合同。根据托运方填写的委托运输文件及承运方进行理货分析、验道、制定运输方案的结果,承托双方签订书面形式的运输合同。
6、线路运输工作组织。建立临时性的大件运输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运输方案,执行运输合同和对外联系。
7、运输统计与结算。完成道路大型货物运输工作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完成按运输合同有关规定结算运费及相关费用。
十、试述集装箱运输的基本组织程序。
1、订舱;
2、接受托运申请;
3、发放空箱;
4、拼箱货装箱;
5、整箱货交接;
6、集装箱交接签证;
7、换发提单;
8、装船;
9、海上运输;
10、卸船;
11、整箱货交付;
12、拼箱货交付;
13、空箱回运。
十一、简述零担货运的组织方式。
1、直达零担车:在起运站将不同发货人托运至同一到站、且性质适宜配载的各种零担货物,同时装运至到达地的运输组织形式。
2、中转零担车:在起运站将不同发货人同一方向不同到站、且性质适宜配载的各种零担货物,同时装运至规定的中转站,以便另行配送,继续零担货物运输过程的运输组织形式。
3、沿途零担车:在起运站将各个发货人托运同一线路、不同到站、且性质适宜配装的各种零担货物,同车装运至沿途各计划作业点,卸下或装上零担货物后继续行驶,直至最后终点站的运输组织形式。
十二、简述运输方式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价格。就是运输货物的在途运费加上提供额外服务的所有附加费或运输端点费用。
2、运输时间。运输时间从两方面影响运输的费用:一是货物价值由于其适用期有限可能造成的损失,或因为其时间价值的适用期有限而造成的损失;二是货物在运输中由其价值表现的资本占用费用,对高价值货物或货运量很大的货物,可能占成本的较大比例。
3、灭失与损坏。就是运输质量中的安全性问题。
上述三个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物流运输成本,因此是运输管理首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十三、如何进行自行运输与委托运输的选择决策。
1、比较企业购买承运人服务的成本和自行运输的成本;
2、制定实施计划和系统控制程序。企业应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当前的运输环境和公司的目标,目标应该包括过去、当前和希望的客户服务水平以及企业的经营环境。在作委托运输还是自行运输决策时,企业应该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财务分析时要注意货币的时间价值。
论述题
试述汽车运输计划的构成及编制方法。
汽车运输生产计划包括三部分:
一是计划期内的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
二是计划期内企业可能拥有的载客、载货汽车和载货挂车数,由此编制车辆计划,确定运输能力;
三是根据应完成的客、货运输计划,车辆计划,运输条件等所作的车辆运用计划。
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1、顺编法:从确定各项车辆运用效率的质量指标计划值开始,逐项计算各项数量指标,最后计算出运输工作量。
2、逆编法:是以“需要”为出发点来编制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方法。
第四章 配送作业管理
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几部分属于配送的基本功能要素(ABCE)。
A、备货;B、运输;C、储存;D、制单;E、分拣
2、以下哪几部分是物流配送系统的构成要素(ABD)。
A、配送基础设施;B、配送线路;C、配送方案;D、配送信息;E、单证
3、我国物流配送模式主要有(AD)。
A、自营配送模式;B、协同配送模式;C、物流中心模式;D、综合配送模式;E、应时配送模式
名词解释
1、配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由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在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配送车辆,共同对某一些地区用户进行配送的组织形式。共同配送是集多家配送网
络为一体,经过物流配送多功能服务,进行优化组合后的配送,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快速反馈信息,及时、安全地完成配送作业的目标。
3、应时配送:应时配送服务是指在客户订货时就能确定到货的时间,而物流配送按约定的时间将货物送达指定的地点。应时配送服务并不意味着最短的时间承诺,而是商家按与客户协商确定的送达时间,合理安排运力,真正实现货物的按时送达。
4、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性销售或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结点。
5、协同配送:协同配送就是把过去按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分别进行的配送,改为不区分货主和商品集中运货的“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也就是把货物都装入在同一条路线运行的车上,用同一台卡车为更多的顾客运货。
6、自营配送: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
7、市场配送:市场配送模式就是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社会化配送中心,通过为一定市场范围的企业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而获取盈利和自我发展的物流配送组织形式。
8、综合配送:指企业以供应链为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优化和整合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物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对生产过程的各种环节实现全方位综合配送,充分提高产品制造过程的时空效应,并为此而形成的高效运行的物流配送模式。
简答题
一、画图说明配送的一般业务流程。
配送作业的一般作业流程:
用户登陆→用户注册→进入超市→选购产品→进行配载→达成协议→送货要求→确定购买→货物送达→验货卸货→结算货款
二、共同配送有何优势。
1、降低物流成本。由于建立配送中心,大大减少了供应商与销售商的交易次数,无疑会降低物流成本。
2、提高服务质量。集中、及时的共同配送可以使网点的商品交易加快,从而使其保质期延长,提高商品质量;可以反馈监控物流的服务质量,促使提高服务水准,可以用专业化作业方式分拣商品、送货,制定最佳运输路线,提高物流作业水平。
3、提高物流科技含量。共同配送要求定制服务,基本条件就是包装、标识的统一,这样有利于引进先进的高新技术,减少人工操作,实行机械化甚至自动化作业。
三、配送中心有哪些类型。
1、专业配送中心。一是配送对象,配送技术是属于某一专业范畴,在某一专业范畴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这一专业的多种物资进行配送。二是以配送为专业化职能,基本不从事经营的服务型配送中心。
2、柔性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不向固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向能随时变化,对
用户要求有很强适应性、不固定供需关系,不断向发展配送用户和改变配送用户的方向发展。
3、供应配送中心。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用户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
4、销售配送中心。以销售经营为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配送中心。
5、城市配送中心。以城市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
6、区域配送中心。以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配送的配送中心。
7、储存型配送中心。有很强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
8、流通型配送中心。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的配送中心。
9、加工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具有加工功能,依据用户的需求或市场竞争的需求,对配送物进行加工之后进行配送的配送中心。
四、简述配送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1、配送的库存作用。现代配送制度的建立首先解决了社会化流通所面临的层层设库,行行设库的库存分散、库存总量过大的问题。
2、配送的资金周转作用。在实现了配送之后,企业可根据资金情况,实行批量进货。
由于进货环节减少,整个节奏加快,使资金周转期缩短,以有限的资金换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3、配送的经济作用。表现为降低商品成本作用,商品调剂作用,包装加工作用。
五、简述运输与配送的基本关系。
1、运输活动必须通过运输工具在运输路线上移动才能实现物品的位置移动,它是一种线路活动。配送以送为主,属运输范畴,但它包含有点的活动,是线活动与点活动的结合。
2、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活动范围不同,功能上存在差异,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不同。
3、二者同时又存在一种互补关系,即在物流系统中,运输处在配送的前面,先实现物品的长距离位置转移,然后由配送完成短距离的输送。
六、试述物流配送的几种基本模式及选择方法。
物流配送模式:
1、自营配送模式。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
2、合作配送模式。若干相关联或相类似的企业由于共同的物流需求,在充分发掘利用各企业现有物流资源的基础上,联合创建的配送组织形式。
3、市场配送模式。就是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社会化配送中心,通过为一定市场范
围的企业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而获取盈利和自我发展的物流配送组织形式。
4、综合配送模式。指企业以供应链为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优化和整合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物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对生产过程的各种环节实现全方位综合配送,充分提高产品制造过程的时空效应,并为此而形成的高效运行的物流配送模式。
配送模式的选择方法:
对配送模式的选择,可以采用SWOT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从而选择最佳配送模式的方法。SWOT分析法主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潜在的内部优势;二是潜在的内部劣势;三是潜在的外部机会;四是潜在的外部威胁。SWOT分析法依据企业的目标,列表写出对企业配送活动及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并且根据所确定的标准,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从中判定出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企业在此基础上,选择所要从事的配送模式。
七、举例说明物流配送的几个基本模式。
1、第一类型的企业,具有很好的内部优势以及众多的外部机会,应当采取自营配送模式。
2、第二类型的企业,面临巨大的外部机会,却受到内部劣势的限制,应采用合作配送模式,充分利用环境带来的机会,设法清除劣势。
3、第三类型的企业,内部存在劣势,外部面临强大的威胁,应采用市场配送模式,进行业务调整,设法避开威胁和消除劣势。
4、第四类企业,具有一定的内部优势,但外部环境存在威胁,应采取综合配送模式,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多样化经营上寻找长期发展的机会。
八、如何进行配送中心规模的确定。
(一)基本数据指标的确定。
1、配送中心规模确定之前需要建立各种数据资料,商品数量和区域空间数据资料是最基本的两个指标。
2、物量指标是在商品的保管或装卸等作业过程中,在重量、高度等条件限制下所能进行作业的单位量。(1)首先确定配送服务率;(2)再确定商品管理的等级;(3)确定不同商品的库存率;(4)确定订货方式。
(二)配送中心规模确定的原则和程序。
1、配送中心规模确定的原则:
(1)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2)与市场需求相协调的原则;
(3)内部和外部系统性的原则;
(4)适度超前的原则。
2、配送中心规模确定的程序:
(1)社会经济分析与物流预测;
(2)功能设计与战略定位;
(3)规模初算;
(4)方案设计;
(5)规模确定。
九、简述配送中心选址应考虑的因素。
1、运输成本。包括供应地到配送中心的运输成本和配送中心到需求点的运输成本。
2、运营成本。配送中心的运营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3、配送中心数目。配送中心建设和选址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最小,配送中心的数目是影响总成本的一个主要因素。
4、货物种类。配送中心处理的货物将是多种多样,而不同类型货物的处理成本往往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选址时,不同类型的货物应分别考虑。
5、备选地址。为了配送中心建成后更好地运营,有效地满足市场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备选地址就显得极为关键。
论述题
试述配送方案设计的基本程序及应考虑的因素。
一、客户的物流需求特征要素。
1、月物流总量。考虑要素:生产量、客户订单量、周转频次。据此确定客户的主导作业类型。
2、发运地、到达地。考虑要素:发运地的位置和个数,到达地的位置和个数。据此确定运输线路、运输方式。
3、各点每月物流分量。考虑要素:各点客户的订单量、订单个数、订单的平均规模。据此确定各点客户的主导作业类型。
4、产品特征。(1)产品种类。考虑要素:产品的种类数、每种产品销售的季节性。(2)与配载要求有关的特征。考虑要素:单位体积、毛重、外包装规格与性能、可堆码高度。(3)与储运保管有关的特征。考虑要素: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据此确定装卸方式、运输条件、储存条件、配载条件。(4)与保险、保价有关的特征。考虑要素:单价、价值密度。据此确定保费率、保价。
5、销售情况。考虑要素:销售方式,供货方式,退换货方式。据此确定作业主导类型;服务分类项目、提供的服务时间。
6、信息需求。考虑要素:货物在不同物流环节中的状态信息和数量信息、单据传递信息。据此确定信息流程。
二、确定物流需求类型
1、仓储作业主导型;
2、干线运输作业主导型;
3、市内配送作业主导型;
4、流通加工作业主导型。
三、物流配送方案的设计
1、仓储方案设计。进行仓储方案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优选法、经济预测等。
(1)仓储作业主导型。仓库的选择、库存量的确定、经济库存量、存储面积。
(2)干线运输作业主导型(包括跨区的经济区内配送)。仓库的选择、仓库面积的确定。
(3)市内配送作业主导型。仓库的选择、库存量的确定。
(4)流通加工作业主导型。仓库的选择、作业场所、仓库面积的确定。
2、运输方案。
(1)仓储作业主导型、干线运输作业主导型(区域配送)。运输方式的选择、车型的
选择、车源的选择、保险、线路规划(综合规划)。
(2)市内配送作业主导型。车型的选择、车源的选择、线路规划。
四、方案的整体规划与优化。单点上最优的仓储方案、最优的运输方案、最优的配送方案不等于整体的最优,必须从网络的角度,综合仓储方案、运输方案、配送方案,选择最优的整体方案。
五、方案的执行。以公司物流配送模式为基础,结合客户的特定需求设计服务于该客户物流作业流程和信息处理流程。操作的过程要严格按照公司的《标准操作SOP》进行作业,配送的质量要符合《质量管理系统》。
案例分析题
请分析“沃尔玛”的物流配送流程与特点。
1、发展连锁经营,用新的经营组织形式改造传统商业。所有商品除了部分生鲜食品,全部由采购部门统一采购,物流部门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的模式使得沃尔玛公司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
2、与生产企业直接挂钩,大量集中采购、配送,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进货成本。
3、推进现代物流配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商业。建立多种不同功能的配送中心,分别对不同的店铺进行配送。
4、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配送过程,利用电脑管理系统合理
安排运量和路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潜力,避免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5、重视企业文化,用良好的企业机制改造传统商业。
第五章 运输成本、绩效、和价格管理
单项选择题
1、降低装卸搬运成本的主要途径有多种,下列哪一项不一定有效(C)。
A、尽量减少装卸搬运次数;B、加强安全管理;C、减少装卸机械的使用台数;D、缩短运距
2、开展集送方式主要与规模经济有关。运输工具装运量越大,每吨公里的(A)就越低。
A、运费费率;B、管理费;C、车站费;D、燃料费
3、运输需求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运输时间的不平衡性和运输(A)的不平衡性。
A、方向;B、费用;C、天数;D、运输工具
4、在一般情况下,积载因素大的货物即轻泡货运输成本高,而且其运价也(D)。
A、低;B、不变;C、不可确定;D、高
5、道路货物运输计费重量单位:整批货物运输以吨为单位,尾数不足100公斤时(B)。
A、进位;B、四舍五入;C、不计;D、可计可不计
多项选择题
1、运输价格管理的方法有(BD)。
A、行政管理;B、直接管理;C、经济管理;D、间接管理;E、法律管理
2、下列哪几种属运输价格的管理手段。(ACE)
A、经济手段;B、间接手段;C、行政手段;D、直接手段;E、法律手段
3、运输工具的评价尺度有以下哪几项(BCDE)。
A、积极性;B、经济性;C、安全性;D、快速性;E、便利性
4、需求导向定价法有(ABC)。
A、负担能力需求定价法;B、差别定价法;C、需求弹性法;D、竞争导向定价法;E、成本加成定价法
5、汽车货物运输的其他费用有(ADE)。
A、调车费;B、管理费;C、车站费;D、延滞费;E、车辆处置费
名词解释
1、需求弹性定价法:是根据市场供需状态采取的定价方法。
2、运费和保险费到岸价格:是指货价内包括运费和保险费,由卖方派船到装货港装运货物。
3、离岸价格(FOB):是指货价内不包括运费,由买方派船到装货港装运货物。
4、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运输企业进行运输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耗费的货币表现。
5、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计入运输工具的费用,包括除企业管理费及事故损失费以外的所有费用。
简答题
一、研究运输成本的意义是什么。
1、运输成本是运输企业计算盈亏的基础;
2、运输成本为运输企业制定合理的运价提供依据;
3、运输成本是考核运输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4、运输成本是反映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经济指标。
二、运输成本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1、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且此类费用随运距长短、停留的港站数及停留时间、货物种类及运送数量、劳动工资、维修保养费用、燃料电力消耗而异。
2、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维持运输工具的营运状态所支付的费用,该费用不因运行和停留时间的长短而异,且此类固定成本不受装运量大小的直接影响。
3、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计入运输工具的费用,它包括除企业管理费及事故损失费以外的所有费用。
4、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企业管理费用及事故损失费。
三、简述盈亏平衡分析定价方法。
盈亏平衡法是将运输企业的某航次的盈亏分界点作为定价的基准,结合货运量来确定某运输任务的盈亏,以盈亏与否作为运价的制定策略的一种方法。盈亏平衡法的原则是运输企业某运输任务的运输总成本与其运输总收入相等时确定出的货物运价率,此时的运价率为保本运价率。
四、简述运价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运输价格管理的方法:
1、直接管理:是指国家直接制定、调整和管理运输价格的一种行政管理方法。
2、间接管理:是指国家各级行政部门一般不直接制定运输价格,而是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运用经济手段来影响运输企业的定价环境,诱导其定价行为的一种价格控制方法。
运输价格管理手段:
1、经济手段:是指国家决策部门为影响运输价格的形成和运动,通过控制与价格决策系统有关的其它经济系统的活动来改善运输价格系统环境而进行的价格控制。其特点有:间接性、利益诱导性、滞后性、组合性。
2、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颁布价格法规、价格条例及管理办法等法律规范来规范价格行为和调整价格关系的一种管理方式。其特征是:规范性、稳定性、权威性、强制性。
3、行政手段:指的是国家决策部门凭借国家政权力量,通过行政办法对运输价格系统发布指令性价格计划、价格政策等,直接干预和管理运输价格形成和运动的一种管理方式。特点有:直接性、强制性、局部性。
五、运输绩效评价标准是什么。
运输活动绩效评价标准可选择以下内容:
1、运输、取货、送货服务质量的良好,即准确、安全、迅速、可靠;
2、能够实现门到门服务而且费用合理;
3、能够及时提供有关运输状况、运输的信息及其信息服务;
4、货物丢失或损坏,能够及时处理有关索赔事项;
5、正确填制提货单,票据等运输凭证;
6、与顾客长期保持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
论述题
一、不定期船即期市场运价影响因素。
1、合同航线。是指本航次中所确定的装/卸港口、航线距离。航线所处航区的不同直接影响其运价水平。
2、合同货物。合同中货物的种类、包装形态及数量是影响不定期船即期市场运价水平的重要因素。
3、受载期与解约日。指船舶到达装货港接受货载的最早装货日期与按合同规定的租方可以接受的船舶最迟装货日期之间的一段时间。
4、船舶。租船合同中使用的船舶对其运价水平的影响表现在船舶对合同货物的适载性、船舶的建造年份与吨位大小及其他技术规范。
5、订约日期与市场状况。不定期船即期市场的运价水平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波动极大,作为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运价水平的确定决定于供求关系。
6、其他条款条件。包括装卸时间的计算方法、滞期费率的高低、装卸费的分担、运费
支付时间及方式,这些条款均影响运价水平的高低。
二、绩效评价对运输企业的经营有何影响。
1、绩效评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间接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
2、通过对企业获利能力、基础管理、资本运营、债务状况、经营风险、长期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分析,可以较系统地剖析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问题,全面分析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促使企业克服短期行为,将近期利益与营运发展结合起来。
3、企业实施绩效评价促使企业注重改善自己的形象,提高竞争实力。
4、绩效评价促进运输企业向优秀企业学习,通过横向比较,使运输企业不仅看到自身的实际水平及在同行业中的位置,并引导运输企业按照市场需求预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5、绩效评价把国有运输企业财务状况综合分析、国有资本金价值、增值状况和企业经营业绩融为一体,有利于各政府部门协调、配合及衔接,共同做好运输企业的监管工作。
三、对运输满意度评价方法的探讨。
我国运输企业确定货主满意度的指标可以依据下列两条原则:
1、绩效指标对货主而言必须是重要的,最关键的绩效指标确定的唯一途径是听取货主的意见。
2、绩效指标必须能够控制。关键的绩效指标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法结合起来确定,这些方法包括深入访谈、电话访问、邮寄调查表等,然后采取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将定性部分量化。
常用的货主满意指标:
1、质量方面: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2、数量方面:满足批量运输需求;
3、时间方面:准时性、随时性;
4、价格方面:最低价位、心理价格;
5、服务方面:全面性、快速反应、全过程服务、态度和礼貌、手续简单方便。
第六章 运输商务管理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解决运输纠纷一般有四种途径,下列哪一项不是属于该四种途径之一。(C)
A、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B、调解;C、退让;D、仲裁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运输服务绩效评价指标。(D)
A、货主的满意程度;B、货主群;C、货主的忠诚度;D、货主所获利润
3、下列哪一种保险是与运输无关的保险。(B)
A、货物运输;B、工程;C、海上;D、财产
4、运输代理制中运输代理人(A)以本人名义与各种运输方式的实际承运人订立货物运输合同来完成货物的位移。
A、可以;B、不可以;C、一定要;D、一定不要
5、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它按(C)计收保险费。
A、运输合同;B、货运合同;C、约定的合同;D、运次合同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是属于运输代理人。(ABDE)
A、租船代理;B、货运代理;C、信息代理;D、咨询代理;E、船务代理
2、下列哪些是属于运输活动的基本特性。(ABCE)
A、经济;B、及时;C、准确;D、便利;E、安全
3、国际货运代理的服务对象有。(ABCDE)
A、发货人;B、海关;C、承运人;D、班轮公司;E、航空公司
4、下列哪些是属于满足货主需求的评价指标。(ACD)
A、运价;B、及时;C、时间;D、质量;E、安全
5、海运货物保险保障的范围,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CE)
A、外来原因所引起的风险损失;B、车辆行驶风险;C、海上损失与费用;
D、航空灾害风险;E、海上风险
名词解释
1、运输合同:货物运输合同是指承托双方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确保货物有效位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文件。
2、铁路运单:铁路运单是铁路承运人收到货物后所签发的铁路运输单据,是铁路与发货人之间的具有运输契约性质的一种运输单据,它明确规定了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3、运输服务:指承运人负债完成将货物从一地运至另一地的位移的过程。
4、契约承运人:运输代理人以本人名义与货方订立货物运输合同,签发运输单据,然后再以本人名义与各实际承运人订立货物运输合同来完成货物的位移,这种情况下代理人是以本人名义与委托人订立运输合同的承运人,称为契约承运人。
5、国际货运代理: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人。
6、租船代理:又称租船经纪人,是以船舶为商业活动对象而进行船舶租凭业务的人。主要业务是在市场上为租船人寻找合适的运输船舶或为船东寻找货运对象,以中间人身份使租船人和船东双方达成租赁交易,从中赚取佣金。根据它所代表的委托人身份的不同又分为租船代理人和船东代理人。
7、船务代理:是指接受承运人的委托,代办与船舶有关的一切业务的人。主要业务包括船舶进出港,货运,船舶供应及其它服务性工作等。
简答题
一、道路运输中行车路单起何作用。
行车路单是整车货物运输条件下营运车辆据以从事运输生产的凭证,是整车货物运输生产中一项最重要的原始记录。它是企业调度机构代表企业签发给汽车驾驶员进行生产的指令。行车路单除具有工作指令、原始记录的作用之外,还在各专业公路货物运输企业之间结算有关费用、免费服务等方面起着有价证卷的作用。
二、货物运输合同的订立必须遵循哪几项基本原则。
1、合法规范的原则。是指签订运输合同的内容和程序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
2、平等互利的原则。承托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在合同内容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对等。
3、协商一致的原则。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双方意愿经过协商达到一致,彼此均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4、等价有偿原则。合同当事人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每一方从对方得到利益时,都要付给对方相应的代价,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
三、简述运输合同变更和结束合同的条件。
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变更和解除运输合同:
1、由于不可抗力使运输合同无法履行;
2、由于合同当事人一方的原因,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确实无法履行运输合同;
3、合同当事人违约,使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可能或不必要;
4、经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解除或变更,如承运人提出解除运输合同的,应退还已收的运费。
四、国际货运代理的服务对象有哪些。
1、为发货人服务。货运代理代替发货人承担在不同货物运输中的任何一项手续。
2、为海关服务。当货运代理作为海关代理办理有关进出口商品的海关手续时,不仅代表其客户,而且代表海关当局。
3、为承运人服务。货运代理向承运人及时定舱,议定对发货人、承运人都公平合理的费用,安排适当时间交货,以及以发货人的名义解决和承运人的运费账目等问题。
4、为航空公司服务。货运代理在空运业上充当航空公司的代理。
5、为班轮公司服务。货运代理与班轮公司的关系,随业务的不同而不同。货运代理提供的拼箱货集运服务与班轮公司及其他承运人之间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
6、提供拼箱服务。随着国际贸易中集装箱运输的增长,在集运和拼箱服务中,货运代理担负起委托人的作用。
7、提供多式联运服务。集装箱化的发展使货运代理介入了多式联运,充当了主要承运人,通过多式联运方式提供门到门的货物运输服务。
五、简述国际货运代理的权利。
委托人应支付给货运代理人因货物的运输、保管、投保、报关、签证、办理单据等以及为其提供的其他服务而产生的费用;
同时还应支付由于货运代理人不能控制的原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而产生的其他费用。如货物灭失或损坏属于保险人承保范围之内,货运代理人赔偿后,从货物所有人那里取得代为求偿权,从其他责任人那里得到补偿或偿还。
当货运代理人对货物全部赔偿后,有关货物的所有权便转为货运代理人所有。
论述题
一、运输纠纷有哪几种类型;我国目前解决运输纠纷的途径有哪些。
运输纠纷既可能由承运人因货损等各种原因造成货方的损失所引起的,
也有可能因货方的原因造成对承运人的损害所引起的,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货物灭失纠纷。造成货物灭失的原因很多,如因承运人的运输工具发生事故,火灾等;如因政府法令禁运和没收、战争行为、盗窃等;如因承运人的过失,绑扎不牢导致货物落海等;
2、货损、货差纠纷。货损包括货物破损、水湿、汗湿、污染、锈蚀、腐烂变质、虫蛀鼠咬等。货差即货物数量的短缺。
3、货物延迟交付纠纷。因承运人的原因至使货物晚到卸货地。
4、单证纠纷。承运人或代理人在单证签发方面引起的承托双方的纠纷。
5、运费、租金等纠纷。
6、船舶、集装箱、汽车、火车及航空器等损害纠纷。因托运人的过失,造成对承运人的运输工具损害的纠纷。
目前我国解决运输纠纷一般有四种途径:
1、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2、调解。
3、仲裁。
4、诉讼。
二、结合实际,探讨货运事故处理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货运事故是指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货物毁损或灭失。货运事故和违约行为发生后,承托双方及有关方应编制货运事故记录。货物运输途中发生交通肇事造成货物损坏或灭失,承运人应先行向托运人赔偿,再由其向肇事的责任方追偿。
1、货运事故处理具体规定。货运事故处理过程中,收货人不得扣留车辆,承运人不得扣留货物。由于扣留车、货而造成的损失,由扣留方负责赔偿。
2、货运事故处理程序。
(1)货运事故发生后,承运人应及时通知收货人或托运人。收货人、托运人知道发生货运事故后,应在约定的时间内,与承运人签注货运事故记录。
(2)当事人要求另一方当事人赔偿时,须提出赔偿要求书,并附运单、货运事故记录和货物价格证明等文件。要求退还运费的,还应附运杂费收据。另一方当事人应在收到赔偿要求书的次日起,60日内做出答复。
(3)承运人或托运人发生违约行为,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由承托双方约定。
(4)对承运人非故意行为造成货物迟延交付的赔偿金额,不得超过所迟延交付的货物全程运费数额。
第七章 运输政策与法规
简答题
一、制定运输政策有何意义。
运输政策所要调整的重要关系之一是资源的有效配置。首先对运输业应占用的总的社会经济资源给予合理分配,其次还应使这些资源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的目的。
一个国家运输业的正常发展有赖于在总的运输资源配置上有正确和能一贯坚持的政策。
二、运输政策有哪些表现形式。
1、国家集团文件。国家集团或联盟的议定书、户部协议、备忘录等形式。
2、国际会议文件。国际有关会议文件对交通政策做出的规定。
3、国家文件。国家的法律、法案、法规、国家综合开发计划等形式。
4、地方政府文件。地方政府的文件形式。
5、交通部文件。政府交通部门的法令、法案或白皮书的形式。
6、相关部委共同制定的文件。由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的,以文件,方针、标准、措施、纲要、建议等形式出现。
7、专家级文件。政府决策部门委托的专家组的报告形式。
三、简述运输法规体系的构成。
1、宪法。宪法规定了包括交通运输管理在内的行政权力的来源和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行政组织的权限,公民权利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以及处理原则。
2、法律。法律中涉及行政权力的取得、行驶以及对其加以监督和进行补救的规范,均为与交通运输管理相关的法律规范。
3、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程序制定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5、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结合当地的特点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6、规章。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权限内,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
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地方规章是指地方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所制定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规则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国际条约。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条约,如果内容涉及交通运输行政权力的行使和公民、法人的权力义务,这些条约同样是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法律渊源。
8、法律解释。有权对法律、法规、规章作出解释的机关所作的解释,如涉及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的权力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也是交通运输法规的渊源。
四、交通运输法规有何特点。
1、管理性。交通运输法规的主要功能是对交通运输相关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2、强制性。交通运输法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普遍性。交通运输法规是由国家意志单方面规定了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任何管理相对人都必须严格履行义务,且不得以任何借口违反。
4、分散性。交通运输法规是一个总的名称,它分散在各个有关交通运输的法律规范之中,并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组成。
5、交织性。交通运输法规是集实体与程序于一体的部门性行政法律规范。
6、变动性。由于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交通运输管理权力以及因交通运输管理权力形成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关系,也必须随之变动。
五、外贸运输法规有哪些。
1、海洋货物运输国际法。
(1)国内海运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2)海运国际公约:《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简称《海牙规则》;《修改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简称《海牙-维斯比规则》;《联合国1978年海上货物运输公约》,简称《汉堡规则》。
2、铁路货物运输国际法。
(1)《国际铁路货物运送公约》(又称《伯尔尼货运公约》,简称《国际货约》);
(2)《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简称《国际货协》)。
3、航空货物运输国际法。
(1)《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简称《华沙公约》;
(2)《1955年海牙修正华沙公约》,简称《海牙议定书》;
(3)《统一非缔约国承运人所办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简称《瓜达拉哈拉公约》。
4、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