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与语感的培养
2022-06-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062课堂・教学 每个功能区下设有多个子模块。微课实施平台 界面的设计要色彩鲜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此外还要简单易懂。在使用微课时可以作 为课堂演示的补充,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它进行 朗读与语感的培养 预习和复习,教师还可以按照本校的特点进行 拓展开发。 5。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的评价 不同类型的微课的评价标准也是不同的, 但是在进行评价时首要应关注其能否聚焦在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课程目标与初中语 文微课的相关内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要贯穿于整个微课过程中,而且基于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的微课评价还应贯穿于微课设计与 开发的整个过程之中。微课的评价是对设计与 开发过程的评价。微课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语 文学习过程与结果实施合理评价。其过程还应 包含学生学习态度与语文学习资源的有效利 用以及参与学习的情况和学习结果。评价方式 可以多样化,并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更 好的为微课的开发服务。 微课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 开发初中语文微课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选择 合理的教学资源,并对所选的知识内容进行设 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的学习有所收获。同 时还要学会以微课带动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 习中掌握语文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峰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U].课 外语文(下),2016,(4):59—59,45. [2】韩佳伟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以古诗《夜 雨寄北》为例fD】.河北大学,2014. [3]李江利.浅谈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原则U 哥苹果, 2017,(9):77. ◎余文婷 余文婷,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吕叔湘先生曾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 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l1】王尚文 先生也在《语感论》中强调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 语感素质『2l。这些语言大家,无不都在强调语感 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何为语感?“语感是对语言 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 或者说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 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 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 确丰富的了解力。”[31简而言之语感就是对语言 的敏感。朗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扇窗口,是学生 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如今,语文课 堂教学的返璞归真,“读”树一帜、“读”占鳌头、 “读”当一面、“读”掌天下的说法屡屡出现,“以 读为本”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朗读训练作为语感 培养的重要手段,其不可代替的作用显而易见。 于是,加强朗读与培养学生语感成为语文教学的 支点和重点,是语文教学亟待开拓的道路。[41 一、奏响以“读’’为本的课堂主旋律 语言学家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 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 觉形象。”这个听觉形象就必须通过朗读来塑造 课堂・教学I语文教学与研宄・上句刊 2017年12月063 完成,这不仅有理念上的内容,而且包含感情 让学生自己读,还不如自己多讲些。课堂上并没 上的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 有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很多学生预习不到 达的内容要丰富的多。 位,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回顾汉语教学的历史,无论是京师的太 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缺少 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 法,都紧紧围绕一个字——“读”。“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 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这些流传 千古的名言道出了朗读的精髓。 因此,关于“读”的教学思想要渗透到教学 各个环节上,奏响课堂主旋律。站在学生读的 角度来设计教学。课堂上力争让学生人人读起 来,增加个体读的时间。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 自由诵读;了解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 轻读;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斟酌词句地读。然 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分角 色读、赛读的方法也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这 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读书的量,又能提高学 生读书的质,使学生在读中品味课文内容、表 达方法和思想感情,增强语感。 二、唱响以“读’’代讲的教学主打歌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 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 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 受。”【5J语文教材中人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经过 作家精心思考和仔细推敲的佳作,或明朗,或 秀美,或恬淡,或悲壮,都以其美不胜收的意境 打动着我们,有着启智育人的巨大作用。 (一)给予时间。充分自读 “书要苦读,不读不得要旨,不读不知其意 味,不读不能领略语文之美。”读书贵在自感自 得,但很多教师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 自读感知的基础,在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 听老师条分缕析,他们的理解是支离破碎的,缺 少整体的抒情和自身的感悟。此时的学生只是 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 到的“情”、感悟的到的“理”无非是教师个人的 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 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考,用同一张 嘴巴说话的“机器”。叶圣陶曾说“吟诵的时候, 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 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 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由此可知, 学生只有通过对课文的熟读精思,才能领略文 章丰富的内涵,欣赏到文章特有的美,从而提高 语感,进而提高语言能力。因此老师不应以自己 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一定要把读书、思 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 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机会,老师退 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好。 (二)创设情境,倾情范读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 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 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开 课伊始,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兴趣的 重要手段,就是要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再配以声 情并茂的范读。梁实秋在回忆他的语文老师时 有这样一段话:徐先生教书,“首先是把原文一 丝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背台词,他把文 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 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抑扬顿 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一 064课堂・教学 半了。”I I有了情境的创设,老师的倾情演读,学 既然有读,就应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生的朗读也慢慢随着课文句子的意思而变化,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 时而亲切、时而悲愤、时而轻快、时而沉重,那 有自己的领悟,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 课堂上“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情况就 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 不会再现了。 (三)挑选段落。巧妙引读 面对长文,全篇朗读已不切实际,于是,有 目的有侧重的朗读成了每位教师亟待掌握的必 备法宝。教师要引导学生挑选出文章中表情达 意的关键语段、描写抒情的精彩片断进行朗读, 指导学生通过欣赏性的一遍接着一遍地读,跟 着语感和作者走到一起,强化并深刻理解。 (四)辩证对待,适当齐读 齐读声势大、训练面广,便于教师集体纠 错。在倡导个性化阅读的今天,齐读曾遭到封 杀,甚至有还有人建议它“寿终正寝”。其实齐 读就像一味药剂,既有功效,又有副作用,如在 营造气势、抒发情感、辅助背诵、锻炼胆量、提 高效率、组织教学等方面就有着其他读法不可 替代的特殊功效;但滥竽充数及唱读现象,也 会造成其副作用。因此,辩证的对待齐读,把握 时机,如结尾部分,适当齐读也未尝不可。 (五)分角色读,演读一体 维果茨基曾说过:“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 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意识。”如在教学《皇帝的新 装》一课时,分别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除了让 他们有感情地说出对话外,也可鼓励学生根据 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加人一些言语和动作,使 学生在表演中充分融入自己对教材的感悟和 再创造。这样的演读,能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 解,在读中深入探索,在读中巩固语感。 (六)互促互进。评读结合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 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表达朗读内容 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 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 化的指导。 三、敲响以“读’’练感的主节奏 众所周知,汉语具有别的语系无法比拟的优 势,琅琅上口,韵味无穷。要知道,汉语的声调也 是一支无形的“笔”,采用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 不同的情感,绘出不同的色彩和形状,声音的抑 扬顿挫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情感。朗读注于 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 活动,它有助于激活思维,培养言语表达能力; 又有助于想象,鉴赏能力的发展。 南宋巨儒朱熹当年就说过:“读书之法,读一 遍,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渎一遍;读诵者, 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语感就 像一股流水,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增大 它的流量,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朗读方法的引 导,使它流向既定的目标。 (一)大声朗读。提高表达能力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实 有效的途径是在声音里头。”课文内容由眼入, 用口读,于心记,运用多种感官、多方感知,在大 声地朗读中,排除外界干扰的同时,强化记忆, 更深入更专注地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这需 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 言辞,胆小怕羞的学生来说,只要他们能大声地 课堂・教学I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句刊 2017年12月065 朗读,既可以锻炼其胆量,又可以积累语言知 “语感”培养的大道上,“上下而求索”,但我想, 识,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就有了表达的基础和 无论怎么做,我们都不能丢掉一些根本的东 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想象朗读。提升鉴赏能力 文字的东西是书面的,只有通过大声的读 出来,才能迅速地在头脑中浮现出生动可感的 画面来。只有迅速地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 才能更好的形成语感,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 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情趣。 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 进行朗读,又在读的过程中融人自己的主观感 受 ,从课文有效的信息中发现意境美,如教学 《海上日出》一文时,要学生领悟日出东方那一 刹那的景象,配上音乐,结合画面,再加以有感 情的朗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仿佛置 身于海上,慢慢地将文章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 言,渐成语感。 (三)反复朗读,培养语感能力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 以顺口背出来,也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 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清代唐彪曾这样 形容反复吟咏朗读后可达到的美妙境界:“文 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 文也。”可见,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 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经常选择一 些优秀的文章,指导学生泛读,并指导课外阅 读的方法,交流课外阅读心得,架起从课内到 课外、从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如此日积月累,就 为形成良好的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明状,但又实实在 在存在的感觉,其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老师 必须注意营造听说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才 能在语感方面有所感悟。目前,我们都行走在 西——“读”,读百利而无一害,就让我们以轻重 疾徐、抑扬顿挫的语调去鉴赏语言文字的美吧!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济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版. 【2】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韦志成.论语感及其训练E1].中学语文.1994.(1) 【4】毛光伟.语感一语文教学的支点.语文学习1.111993.(5). 【51读——理解的钥匙.新课程:小学.2010年.第6期. 【6马敏.浅谈初中朗读教学.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 6]刊.2011年第8期. [7]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PI3、268. 山水田园间的异曲同工 ——从士人仕隐纠结谈山水田园诗抒 情维度 ◎袁海锋 袁海锋,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教师。 山水田园诗是传统诗歌的重要一类,在各种 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涉及,同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