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雨水井 分项工程 日期 管道附属物 2011-1-1 一、施工方法: 1、道牙采用1000×300×100mm混凝土道牙。 2、采用人工开槽(人工破除稳定碎石基层)调运砼、座浆0.3cm(C15砼)、安砌、勾缝(1:2水泥浆)清理等。 3、缘石灌缝采用M10水泥砂浆灌缝,缝宽不超过1cm,灌缝后,养护期不少于3天。 4、测量放线应一次成型,尽量避免2次穿线、打高程。控制桩距离以10m为宜,线绳使用轻质线绳,宜挂双线,顶面用3米直尺控制,缝宽用塞尺或用尺量控制一致。 5、每天安砌完成后,及时验收,及时稳固,最好当天完成。 二、质量标准: 1外观要求:侧石稳固,线直弯顺无折角,顶面平整无错牙,勾缝严密,后 ○背回填密实。 2实测项目: ○ a:直顺度10mm; b:相邻块-高差3mm; c:缝宽土3mm; d:侧石顶面高程±10mm 交底单位 交底人 质量员 接收单位 接收人 施工班组 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水泥稳定碎石 分项工程 日期 基层 2012-3-5 一、本标段水泥稳定碎石采用厂拌法分两层摊铺碾压施工,采用摊铺机摊铺。厂拌设备及布置位置应在拌合前提交监理工程师并取得批准后,方可进行设备的安装、检修、高度,使用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拌合均匀的混合料中最大粒径基层不超过31.5mm,底基层不超过37.5m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水泥剂量建议采用5%,现场应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剂量。 二、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在已完成的铺筑层上通过时,速度宜慢,以减少不均匀碾压或车辙,拌合厂离摊铺地点较远时,混合料在置办时应覆盖,以防水分蒸发,卸料时应注意卸料速度,以防止离析,运到现场的混合料应及时摊铺。 三、摊铺:摊铺采用砂摊铺机摊铺,摊铺厚度根据试验获得数据执行。摊铺宽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技术人员放线尺寸摊铺,保证路面结构宽度。 四、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密实,碾压时顺线路方向,横向轮迹重叠1/2,按照由两边向中间,由慢到快的方法进行,碾压速度头2遍采用1.5-1.7km/h,后几遍采用2.0-2.6km/h,并保证路面全宽范围内均匀碾压至合格,其中底层边缘和接缝处应多压1-2遍。碾压完毕后,及时用环刀法测压实度。 五、整型碾压密实后,用平地机精平,可按横断面方向用白灰点示出平整标高,依据“宁刮勿补”的原则进行,应顺线路方向沿同方向刮平,严禁反复刮平,以免造成顶部混合料发生离析现象。封面采用自行振动光轮压路机进行,按由慢到快,由歌曲到振,由轻到重的方法完成封面作业,及时检测标高、横(纵)坡,必要时可再精平一遍后复压,使上述各项指标满足设计与规范的要求。 六、养护:本标段拟采用洒水车洒水,塑料布覆盖的养护方法。每段基层碾压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护,用洒水车养护时,洒水次数要根据气候及路面水份随性情况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在养护期间应始终保持表面潮湿,连续养护不小于7d。洒水后,应注意表层情况,表面有浮土、起皮时可用轮胎压路机静静压1-2遍,以防止表面起皮脱落。水泥稳定碎石达到设计要求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4.0MPa。水泥稳定碎石摊铺、碾压完成后压初试应达到规范规定的重型击实标准98%. 交底单位 交底人 质量员 接收单位 接收人 施工班组 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灰土基层 分项工程 日期 基层 2012-1-8 1、粉碎土块、粒径不大于15mm;生石灰前2-3天充分消解;以使用粘较好,经试铺确保灰、土拌合量,选择经济合理石灰掺量,为提高强度,减少裂缝,可掺加最大粒径不超过0.6倍灰土层厚度(且不大于100mm)和均匀粗集料。 2、拌合应均匀,最大摊铺厚度不宜超过200mm,严格控制灰土的含水量。 3、碾压应在最佳含水量的允许贪差范围内进行,选用8吨压路机稳压,如发现摊铺和碾压的缺陷,加以改进后使用吨以上压路机碾压。碾压方向:直线段先两边后中间,变产,先内侧后外侧,在中间;初压时,碾速宜为20-30m/min,灰土初步未定后,碾压一遍后检查平速度和标高,即时修整,控制原则是“宁高勿低,宁刨勿补”。 4、交接及养护:施工间断或分段施工时,交接处预留300-500mm不碾压,便于新旧料衔接。成活后应立即洒水(覆盖)湿润养护,直至上层结构施工为止。养护期内严禁车辆通行。 5、应严格控制厚度、高程,使路拱、横坡与面层一致。 交底单位 交底人 质量员 接收单位 接收人 施工班组 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路床 分项工程 日期 路基 2012-1-1 施工准备:1、撒出路基边线,实测出路斟高程,确定路斟挖填方深度,合理平衡土方。 2、对于中期范围内新砌检查井封盖,避免路基施工中土壤掉入井内。 3、对于路基方位内的淤泥、垃圾、腐殖土等清理干净。 挖方工程:1、路基挖方按测量线进行,路槽宽度每侧应较设计宽度宽50cm,并按设计横坡要求挖出坡度由人工修理平整。 2、挖方接近设计高程时应根据道路中心线检查路基宽度,防止偏移。 3、对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软弹土要进行改善和加固对局部小范围内软弹土可进行翻晒和换填处理。对大面积软弹土路基可加8%的灰土,进行加固处理。深度一般为60cm,每20cm为一层碾压。 填方作业:1、填土前需将原地面大致整平,经碾压处理及密实度达到质量要求方可填土作业。 2、填土不得使用淤泥、垃圾和腐殖土。每层虚铺厚度为20cm,用不小于10T的压路机分层碾压,并预留沉降值。 3、填土压实应满足以下要求:使用压路机压实,路边留出适当宽度,碾压从路边开始逐渐向路中碾压,并按顺序均匀压实,坑洼要随时填补平整,发现软弹现象,应进行翻晒或换填。碾压不到位的部分,要用小型压实机具压实。用双轮压路机或双轮震动压路机碾压时,重叠宽度至小30cm,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每次错半轴,使用轮胎压路机每次轮胎应重叠半轮,速度不超过每分钟30米,并按照先快慢,先轻后重的顺序碾压。 质量标准:1、填土经碾压夯实后不得有翻浆、软弹现象。 2、路床不得有翻浆、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3、用12-15T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4、对检查井周围机械碾压不到的地方需人工使用电夯击实。 路基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压实度(重型击实)填深度大于80cm时不小于93%,填方深度0-80cm时不小于95%,零填方及挖方路床不小于95%。 高程±20mm,平整度±20mm,3宽度0--±200mm、4:横坡:±±20mm县不大于±0.3%。 交底单位 交底人 质量员 接收单位 接收人 施工班组 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雨水井 分项工程 日期 排水 2011-12-10 1、施工准备:管径400mm、500mm雨水管道采用直径1000mm的圆形砖砌雨水井;管径600-800mm雨水管道采用直径1250mm的圆形砖砌污水井管;管径800mm雨水管道采用直径1500mm的圆形砖砌污水井,管顶发砖券高125mm。 2、井墙采用M10水泥砂浆MU15砖。井垫层采用C10混凝土,垫层厚10cm,上面比砂垫层上面低10cm。 3、抹面、勾缝、座浆、抹三角灰均用1:2防水水泥砂浆。 4、砖、石、水泥、砂需经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墙体砌筑是做好圆形尺杆。 5、砌筑:调制砂浆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合砌墙做到灰缝平直,砂浆饱满。特别注意污水管道结合部位处理得当,防止渗水。第一个爬梯位置必须保证220mm。 6、抹面:分基层、中层、面层、三层施工。摸灰前把基层处理干净,并提前一天浇水,且浇透均匀,抹面是基层潮湿但无浮水,基层粉灰黯底层和中层两遍进行,中层的水泥砂浆抹平后,铁抹一边收平,不压光,粉刷后保温洒水不低于14天。面层施工时基层应彻底干透,避免阳光直射、雨淋。 7、安装盖板需座浆,与路床平,待稳定碎石铺好后再作处理。 8、雨水井具体做法见附图。 9、雨水井砌筑完后清理井内砖石等杂物。 10、回填土时,先井盖板座浆好,在井墙和井筒周围同事回填。 11、高程控制应根据相应桩号数据控制。 交底单位 交底人
质量员 接收单位 接收人 施工班组 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雨水检查井 分项工程 日期 排水 2011-12-10 1、施工准备:管径400mm、500mm雨水管道采用直径1000mm的圆形砖砌雨水井;管径600-800mm雨水管道采用直径1250mm的圆形砖砌污水井管;管径800mm雨水管道采用直径1500mm的圆形砖砌污水井,管顶发砖券高125mm。井墙采用M10水泥砂浆MU15砖。井垫层采用C10混凝土,垫层厚10cm,上面比管砂垫层上面低10cm。 2、抹面、勾缝、座浆、抹三角灰均用1:2防水水泥砂浆。雨水井内墙须摸面。 3、砖、石、水泥、砂需经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墙体砌筑是做好圆形尺杆。 4、砌筑:调制砂浆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合砌墙做到灰缝平直,砂浆饱满。特别注意污水管道结合部位处理得当,防止渗水。第一个爬梯位置必须保证220mm,爬梯均顺路方向安装在上游。 5、抹面:分基层、中层、面层三层施工。摸灰前把基层处理干净,并提前一天浇水,且浇透均匀,抹面是基层潮湿但无浮水,基层粉灰底层和中层两遍进行,中层的水泥砂浆抹平后,铁抹一边收平,不压光,粉刷后保温洒水不低于14天。面层施工时基层应彻底干透,避免阳光直射、雨淋。 6、安装盖板需座浆,与路床平,待稳定沙铺好后再作处理。 7、雨水井具体做法见附图。 8、雨水井砌筑完后清理井内砖石等杂物。 回填土时,先井盖板座浆好,在井墙和井筒周围同事回填。高程控制应根据相应桩号数据控制。检查井外围50cm范围内用沙砾石回填夯实。检查井外接支管位置与管顶平,支管径为400mm的钢筋混凝土管,采用人工开挖,管道安装完毕后回填砂。雨水井外接支管与雨水口支管高程起冲突时,两道管合二为一。 交底单位 交底人 质量员 接收单位 接收人 施工班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