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3

2021-05-06 来源:好走旅游网
湖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3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

1.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______是心理的器官。 (分数:1.00)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 解析:

2.______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分数:1.00) A.托尔曼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 D.加涅

解析:[解析] 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3.______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分数:1.00) A.班干部 B.班主任 √ C.校长 D.教务处处长

解析:[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班主任的概念。 4.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__ (分数:1.00) A.自觉确定目的 B.对行动的调节和支配 C.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 √ D.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解析:[解析]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5.______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分数:1.00) A.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B.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 C.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解析:[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内涵。 6.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______的统一体。 (分数:1.00)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解析:[解析]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7.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______ (分数:1.00) A.发现教学模式 B.范例教学模式 √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D.掌握学习模式

解析:[解析] 题干阐述的是范例教学模式的内涵。 8.人到了少年、青年初期,日益强烈的需要是______ (分数:1.00)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需要 √ D.安全需要

解析:[解析] 尊重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两个方面。人到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对尊重需要的满足比较强烈。 9.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______ (分数:1.00) A.2岁 √ B.4岁 C.5岁以前 D.5岁以后

解析:[解析] 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10.为了改变以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低下、知识体系相互隔离、所学知识远离现实生活的状况,引导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能够积极开展探究活动,能够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素质的均衡发展。这体现的新课程结构特征是______ (分数:1.00) A.综合性 B.选择性 C.独立性 D.均衡性 √ 解析:

1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______ (分数:1.00) A.外部分组 √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解析:[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外部分组的概念。

12.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德育的______原则。 (分数:1.00) A.知行统一 √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解析:[解析]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这一原则。

1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______ (分数:1.00)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

解析:[解析]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学校的专业设置。

14.“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______ (分数:1.00) A.相对评价 √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解析:[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相对评价的典型体现。

15.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其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______ (分数:1.00) A.自觉性 B.独立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

解析:[解析]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16.__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分数:1.00) A.实验法 B.观察法 √ C.调查法 D.个案法 解析:

17.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这类学生的认知方式是______

(分数:1.00)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 C.沉思型 D.冲动型

解析:[解析]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 18.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______ (分数:1.00) A.规则学习 √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的学习

解析:[解析] 规则或原理学习是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公式属于规则学习。 19.看到大街上流行某种样式的衣服,自己也会买来穿。这属于______ (分数:1.00)

A.依从 B.模仿 √ C.从众 D.服从

解析:[解析] 模仿是指个体有意无意仿效他人的言行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模仿是由非强制性刺激引起的,使个人再现某一榜样行为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20.下列关于教师威信的观点,错误的是______ (分数:1.00)

A.教师威信的结构包括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 B.教师的威信分为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C.教师威信实质上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D.教师应该树立权力威信 √

解析:[解析] 教师应该树立信服威信,而不应该追求权力威信。

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21.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出现新形象的状态,称为 1。

(分数:1.00) 解析:灵感

2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1的关系。

(分数:1.00) 解析:平等

23.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是 1。

(分数:1.00) 解析:现场教学

24.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1。

(分数:1.00) 解析:爱国主义教育

25.把人的意识看成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1。

(分数:1.00) 解析:机能主义心理学

26.心理现象包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1和 2两个方面。

(分数:1.00)

解析: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27.微格教学最典型的特点是 1。

(分数:1.00) 解析:训练单元小

28.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具体体现为 1和 2作用。

(分数:1.00) 解析:共鸣 移情

29.教学原则与德育原则共同的原则是 1。

(分数:1.00)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

30.教育功能按其作用呈现的形式,可以分为 1和 2。

(分数:1.00)

解析: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

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31.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分数: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32.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分数: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 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成功还受到任务难度、机遇、活动主体的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33.活动课程是课程计划以外开展的体现自主、灵活、广泛、实践特征的活动。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课外、校外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34.幼儿园老师体罚学生的,一律给予严厉的刑事处罚。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 根据《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出现幼儿园教师体罚学生这种情况,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建议有关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5.班级管理应以学生为本。

(分数: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 班级管理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6.教师教育就是师范教育。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 教师教育不仅包括职前的师范教育,还包括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学习。 3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 分组教学只是班级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和班级授课制相比,二者各有利弊。

38.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知识时音量不能太低,各种直观教具和图表的大小及线条的粗细都要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这样教学效果才好。

(分数: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 题干的描述是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9.对时间的管理不属于学习策略。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 对时间的管理属于资源管理策略,故属于学习策略。

40.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分数: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四、简答题 (总题数:4,分数:20.00)

41.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答案要点]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2.简述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答案要点] (1)人际关系:尊师爱生;(2)社会关系:民主平等;(3)教育关系:教学相长;(4)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43.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答案要点]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动机激发策略);(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注意策略);(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精加工策略);(4)合理使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5)必要的复习;(6)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组织者策略);(7)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认知结构化策略)。 44.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答案要点] 依据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并综合不同专家的观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解为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三个层次。(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2)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3)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1)使学生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3)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五、论述题 (总题数:2,分数:20.00)

45.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答案要点]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这主要体现在: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含义: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含义: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46.试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方法。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答案要点]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①精选教材,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渐进分化;②应当注意将各个内容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③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④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还可分成若干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提供固定点。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帮助学生认识问题之间的关系,寻找新旧知识或课题的共同特点,归纳知识经验的原理、法则、定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以促进更有效的迁移。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教育性,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 (总题数:1,分数:20.00)

47.以下是一个14岁男孩的日记摘录,试分析日记中体现出的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大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我们。

不到两年,我长高了,吃得多了,有了自己的主见,而不再是“小小少年”。但是在父母眼里,我仍然还是个孩子,逛公园、逛商店或外出散步,妈妈还是像过去一样,拉着我的手,生怕我会走丢似的。要是被同学看见了,真是丢死人了。更让我苦恼的是,妈妈总是事无巨细地管着我,每天骑车上学,妈妈总是不断地唠叨:“马路上多加小心。”晚上做完作业,刚打开电视想看看体育新闻,妈妈又会问:“作业做完了吗?早点休息,明天一大早还得上学呢!”运动鞋想买阿迪达斯的,妈妈却非要买耐克的…… 走进教室,我总觉得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我,跟女同学打个招呼会感到脸红心跳;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会

欣喜若狂,一次小考考砸了会垂头丧气;为了一个小问题,会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当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又会觉得羞愧难当……

在同学的眼中,我帅吗?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吗……尽管有这么多烦恼,父母却浑然不知,有时候想和他们交流,但又总觉得有些难以启齿。真不知道该向谁诉说。仔细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虽然他们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似乎又都与我有同样的问题、困惑和迷茫……

(分数: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答案要点]

(1)自我意识的发展。①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表现在有主见、注重同学和老师的评价;自我评价更加全面,从关注生理的自我(身高、外貌)向心理的自我转变(关注自己的烦恼、感受),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②自我体验的发展:成人感显著增强,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于父母,产生反抗心理;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很多事情难以启齿,无从倾诉;自我体验更复杂、深刻。

(2)情绪情感的特征。①两极性,如强烈、狂暴与温和、平静共存,从案例中男孩的日记中的许多情绪描述如“欣喜若狂、垂头丧气”等可以看出;②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从案例中的“难以启齿”和希望倾诉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③逐步带有文饰性、内隐性的特征。“仔细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虽然他们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似乎又都与我有同样的问题、困惑和迷茫”体现了该特征。

(3)性心理的发展。随着性意识的出现,青少年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从案例中“跟女同学打个招呼会感到脸红心跳”可以看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