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发展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__。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2、杜牧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____ A:官渡之战;曹操、袁绍 B: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C:赤壁之战;周瑜、诸葛亮 D:官渡之战;周瑜、刘备
3、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__。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学生主体性原则 E.个别化对待原则
4、在师生关系模式上,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家是____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5、最常见的两种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数系统,其中标准分数系统提出的根据是__。
A.智力测验的分数是呈正态分布的 B.智力的性别差异 C.人的智力的年龄特征 D.智力的民族特征
6、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__。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
7、单击IE浏览器工具栏中的【后退】或【前进】按钮,则。 A:只可以返回前一页或进入下一页
B:单击【后退】按钮返回网站上一层链接,单击【前进】按钮可以进入网站的
下一层链接
C:可以返回前一页或进入下一页,也可以对已经浏览过的网页进行快速切换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策略
9、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E:重视个别差异
10、从法治角度讲,学生是的社会个体。__ A.特殊 B.独立 C.边际 D.从属
11、一位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就“去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 A:外部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12、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是__。 A.小学德育目标 B.小学德育的内容 C.小学德育的原则 D.小学德育的方法 13、()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和完善课程,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A:游戏 B:反思 C:总结 D:评价
14、最经常使用的认知学习评价的方法是()。 A.行动观察 B.实验 C.测验 D.评定 15、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6、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在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的是学生的____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E:自我反思能力
17、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
18、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 A:皮格马利翁 B:加涅 C:罗森塔尔 D:波斯纳
19、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 A.维纳 B.奥苏伯尔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20、由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他们对____的依赖性更大。 A:物质环境 B:精神环境 C:教育环境 D:社区环境
21、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是()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媒体 D.教学环境 E.教学方式 2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__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3、活动课程主张()。
A.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 B.以系统的书本学习为中心 C.以教师活动为中心 D.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24、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____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25、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它富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消化系统所必需的粗纤维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叶菜类均含有铁、钾、维生素以及胡萝卜素 B:花菜类含维生素A、B、C和相当丰富的矿物质 C:根茎类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C D:豆菜类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 26、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__ A.2岁
B.4岁-5岁 C.4岁 D.6岁
2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28、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即为__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行为直观
29、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迁移
二、多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A:原型选定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2、萨尔斯大学的所有女生都爱吃奶油蛋糕。所有爱吃奶油蛋糕的人都嫌自己长得胖。只有萨尔斯大学的女生才会在意别人的评论。假设上述论断都是真的.则以下哪个选项也一定为真?.I.所有嫌自己长得胖的人都在意别人的评论。Ⅱ.所有在意别人评论的人都爱吃奶油蛋糕。Ⅲ.不嫌自己长得胖的人没有一个在意别人的评论。 A:只有Ⅱ B:只有I和Ⅲ C:只有Ⅱ和Ⅲ D:I、Ⅱ和Ⅲ
3、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心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4、学生的学习内容有() A:知识、技能的掌握 B:学习策略的掌握 C:潜意识的挖掘
D: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E: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5、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学前阶段通过教育已经能够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了,所以至少在学前班可以进行“小学化”的识字教育。这种做法____ A:有道理,通过提前识字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B:违背“发展适宜性原则”,不应该这么做 C:在条件好的城市幼儿园大班可行
D:可行,因为提前学习知识有利于儿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自信心 6、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__。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7、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__ A.受教育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
8、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A: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 C: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9、教师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这种方法是____ A:语言法 B:行动操练法 C:环境体验法 D:移情法
10、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__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1、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属于以下咨询环节的__ A.缺陷矫正 B.早期干预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12、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因素的影响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13、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是__。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韩愈
14、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阶段)中,在引起学习动机之后,就是。 A:领会知识 B:背记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15、研究表明,我国儿童从客观判断向主观判断发展的转折时期在() A:5~6岁 B:6~7岁 C:7~8岁 D:8~9岁
16、学生管理的原则包括__。 A.开放性原则 B.激励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联动性原则 E.全员性原则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所有地图的方向判别的方法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绘制在丝织品上的彩色地图是我国最早的地图
C: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为相对高度
D:地图种类很多,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1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____训练。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19、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____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20、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____ A:孔予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班级组织建设的一项是。 A:班委会制度
B:建立各种类型的小组 C:纪律管理
D:班级组织制度
22、北京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发明了一种充气雨衣,雨衣下面是一个气圈。充气后雨衣张开,雨水便不会灌进鞋子了。这一充气雨衣的构想,是从芭蕾舞旋转长裙和游泳圈得来的。这种构想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原型启发 23、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__。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24、说课的主要内容有。 A:说教材 B:说教法 C:说学法
D:说程序 E:说课标
25、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过程有__。 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D.组织教育活动
26、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__ A.2岁
B.4岁-5岁 C.4岁 D.6岁
2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28、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即为__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行为直观
29、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迁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