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四册学案三《六国论》
一、学习目标:
1、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2、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略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掌握重点实词“非、或”等和虚词“以”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二、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三、学习难点:翻译重点句子。 四、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一:导入学习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及相关工具书,翻译课文后三段,圈画疑难。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文章论证结构。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1)文章中心论点是什么?有哪些分论点? (2)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和教训? 学习环节三、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二)翻译重点句子,梳理课文后三段重点文言知识。
(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三)总结文中的重点语言现象。
一词多义 (1) 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 ②觉今是而昨非( )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2)或:
①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②或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 )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④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得:
①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②此言得之 ( ) ③至德不得( )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 ⑤尽水源,便得一山( ) (4) 与:
①吾与点也( ) ②失其所与,不知( ) ③与斗卮酒( )
④与会人员( ) ⑤与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⑦唯求则非邦也与?( ) ⑧与战胜而得者( )
(5)势:①其势弱于秦 (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6)亡:①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7)兵:非兵不利( ) ②而秦兵又至矣( )③斯用兵之效也( ) (8始: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2. 文言虚词 (1)以: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 ②秦以攻取之外( ) ③以有尺寸之地( ) ④至丹以荆卿为计( ) ⑤洎牧以谗诛 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⑦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2)则
①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②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 ) 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④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⑦于其身也,则耻身也( )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义不赂秦 ③李牧连却之
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3)友人说苏氏父子都认识不到秦统一六国是历史趋势,不过是借题发挥;而从论古讽今的贴切来说,还是苏洵的文章有意义,所以洵文得以流传,而辙文则知者甚少。你同意这说法吗?为什么?
4.解释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义: ③可谓智力( )孤危 ④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 ....
(1)藉之以(蔽)其西
⑤至于颠覆( ) ⑥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 ....(2)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3)以(阴)助其急 5.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式并翻译 (4)(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4)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5)赵尝五战于秦
(6)洎牧以谗诛 6.名句默写
(1)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2013浙江卷)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胜, 。
(3)呜呼, ,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 , , 。 (6) ,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薪不尽,火不灭。”
学习环节四、应用学习
1. 背诵课文后三段,正确地地翻译课文。 2. 拓展延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父子两文的共同点是: (2)父子两文的不同点是:
2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⑦至于颠覆,理故宜然 ⑧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①其实百倍( ) ②思厥先祖父(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