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差异性视域下的教育公平

2021-04-15 来源:好走旅游网
---------------------------------------------------------------最新资料推荐------------------------------------------------------

差异性视域下的教育公平

差异性视域下的教育公平 一、差异性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 差异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普遍状态,指事物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存在差别,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决定了公平的相对性。

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也是如此。

教育公平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教育本身等多种因素,所以要承认差异性的存在,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观。

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一般都被认为是阐述教育公平最早的经典论述,打破了西周奴隶主贵族垄断接受教育的权力,认为在教育起点上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里的类就包含差异的意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个体所持有独特的类并不是阻碍教育公平实现的羁绊,而是具有无限开发潜能的资源。

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各自需要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实现由类到无类的过程。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对公平、平等进行论述并阐述他的教育目的是让人接受理念的世界,培养哲学王。

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且每个人都应该根据其天赋接受合适的教育,做相应的工作,各司其职,各守本分。

杜威认为民主又是一种通过教育养成的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1 / 9

在民治,民有,民享民主社会里人人平等、自由开放,为把学生训练成合格的公民,那就一定要给他们教育。

因此民主的社会需要民主的教育,而学校的教育亦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自由平等的、民主的教育。

杜威的教育公平观更多的是与实践相联系,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教育公平,教育应以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来安排工作 (可以理解为一种教材),以便训练他们的体格和道德等。

瑞典教育学家胡森不仅对平等进行界说,而且还对可变变量机会进行深刻分析,将教育公平分为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

教育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无论他的出身、种族、性别如何,教育制度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使其有不受任何歧视的开启其学习生涯的机会。

同时他也意识到教育公平的差异性,说:

合情合理的是,不能抱有这样的希望,即在完全同样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意义上去实现机会平等。

相反,可以说应当为所有儿童提供在社会差异上区别对待的平等机会。

他认为,同样地对待每一个儿童并不是平等,而真正的平等应该注重人的差异性,使每个儿童都有相同的机会得到不同方式的对待,并且这种方式是符合自己的个体差异也是自己所需要的。

---------------------------------------------------------------最新资料推荐------------------------------------------------------

因此,创立个别化的教育就具有了现实的必要和可能性。

二、差异性教育公平的内涵 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相对性的概念,不同时期、地域、情境等条件发生变化,对公平问题的评价也会发生变化,在今天认为公平的,随着认识的深化,条件的变化,也可能是认为不公平的。

有些决策从短期看可能是公平的,而从长期看就是不公平的。

差异性教育公平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原则,指根据各地区及受教育者个人的具体情况配置适合的教育资源,但应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起点公平,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

虽然教育家是站在不同的立场,柏拉图以其唯心主义角度提出培养哲人,促使认识理念世界的教育目的,杜威站在实用主义角度提倡平等对待儿童,胡森以比较客观的态度讨论教育公平。

但是他们对待教育公平的一个基本相同点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

第二,过程公平,教育应该按照受教育者天资、兴趣等进行因材施教,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每个人应拥有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

第三,结果公平,教育能够减轻、弥补家庭、运气、天赋等因素造成的不平等,例如,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发现自己的天赋,而学校可以为其提供同等的深造发展机会,从而改善经济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实现教育应有的效果。

3 / 9

三、差异性教育公平的体现 教育公平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要想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探索一条高效实际的解决之道,教育公平需要更多关注弱势群体,如何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教育资源甚至是优质教育资源,为不同的人提供合适的教育,以便努力减轻因自然因素(出身、天资、运气等)、经济因素等造成的不平等,差异性教育公平为我们解决由自然、历史、地域、经济等原因造成的教育不公平提供了思路。

(一)利用地域差异优势,创办特色高校,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不是教育平均分配,将教育资源平均分配到各个地区。

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失地进行资源的分配。

东、中、西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如教育规模、学校布局、师资水平、设施设备等。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中西部的高等教育情况。

西部普通高校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均为全国的四分之一;中央部属高校 113 所,西部仅占 17 所;全国 985 院校有 39 所,西部只有 7 所。

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民主乃是社会民主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输血,更是造血,在中西部投放更多的财力、人力(主要来自政策优惠)以均衡教育资源,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缩小中西部地域间的教育水平差距,需要改革当地的教育体制,利用中东部所不具

---------------------------------------------------------------最新资料推荐------------------------------------------------------

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民族文化优势,开辟创新道路,发展中西部高校的学科特色,因地制宜设置特色专业或者设置针对中西部发展的比较优质的高等职业院校,为当地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措施。

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学科特色,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将会对我们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重视城乡差异资源,关注学业成就,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城乡教育不公更侧重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城市中的学生由于地域的优势可以选择教育质量好的学校,相对乡村的学生而言,只能够获得平等入学的机会,很难从教育质量上得到公平对待。

毋庸置疑,实行的校长轮岗,教师流动的措施,确实促进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但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不是仅靠好校长,好老师。

同时,我们从布尔迪厄的《国家精英》中了解到不同领域的人有不同的惯习,不同阶层的人从生活习惯、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到文化资本都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认为实施城乡教育最大的公平是不仅要将优势的教育资源大幅度的向弱势群体倾斜,为他们提供同样的入学机会,更应该根据其生活环境、所属文化、天资、兴趣、未来志向等安排合适的教育,现实的课程并不适合每个学生,实施一种差异化而有效的教育,关注其学业成就,不然会陷入贫穷缺乏教育更贫穷的恶性循环中。

从教育的质上得到公平,让所有学生尽可能都得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城乡教育公

5 / 9

平的实现对于作为农业大国的我们来说,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三)解放思想消除偏见,促进普教与职教的地位平等,实现教育公平 普教与职教的不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地位的不平等、国家财力向普教倾斜,人们思想观点上对职教的不重视。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改善平民百姓的生活水准和社会地位,良好的职业教育确实能够给学习者带来眼前的实惠和未来的发展机会。

尤其是在就业日益激烈的今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应该具有同等发展的机会,待遇及认可。

接受适合的教育已经是社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前提。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大部分的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可以投入生产,以便为社会提供各种物品。

而杜威也是比较注重工作对于健全体格,完善道德,培养爱国与人友好相处的态度具有的重要意义。

我们有理由相信实践性的工作无论是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还是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根据湖南省职成教研究所 2019 年对本省 10 个乡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1997 届1501 名毕业生就业后收入情况的调查,职业高中毕业生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普高与职高毕业生的收入比例是 1:

---------------------------------------------------------------最新资料推荐------------------------------------------------------

1.3。

据美国国家职业教育中心研究的结果,这个比例是 1:

1.2。

此外,在 2010 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定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因此,应该将职业教育的地位提升至与普通教育同等的重要高度,因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我们应该使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将职业教育看作是家庭困难的子女求职的一把尴尬钥匙。

(四)尊重学生个体独特性,建立多样化教学,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不仅要重视宏观方面的教育资源分配,同时也需要重视微观方面的公平,从教育资源分配转到对学生个体,从物到人。

作为教育过程主体的学生群体,教育公平的实现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我们要重视挖掘开发其本身具有巨大的资源,必须要重视学生主体,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创新教学模式,这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来说具有巨大价值。

7 / 9

学生的差异性既能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教学相长机制,创新教学模式等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也能提供动力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结果的公平并不是要求学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是各有千秋,百花齐放,学生自身的特色能够彰显。

用平等的手段对待学生群体是不科学的,给每个学生同样的教育并不是公平,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需要的,或者说是最适合他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的智能特点及智能结构都存在差异,这无关优劣。

与此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会涉及多种教育资源要素,如课程的设置、师资的水平、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的形式、教学评价的方法等。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在进行教育时,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其独特的思维特质、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才是我们真正所追求的教育公平。

四、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对国家和个人来讲都有着长期的影响和重要的战略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在实现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关注差异性教育公平。

从国家角度看,差异性教育公平能够结合地域的特色,因势利导地促进区域发展,缩小地域差距,同时也能培养人才,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从个人角度看,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考虑受教育者的先天禀赋和需要,发掘其潜能,提供适合的教育,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张竹明译.北京:

---------------------------------------------------------------最新资料推荐------------------------------------------------------

商务出版社,1986.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杨亚平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4]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